第176章 勝利女神的中指
字數:7887 加入書籤
第176章 勝利女神的中指
嗚——
1913年12月12日。
伴隨著深沉的汽笛聲,在波光粼粼的大海映襯下,萊托福爾貝克和德國軍官們翹首以盼的增援部隊,終於抵達了亞曆山大港。
與那一片灰蒙蒙、死氣沉沉且充滿硝煙與泥濘的西線戰場不同,這片位於埃及的土地上,金色的陽光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一般熾熱耀眼。而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的德國士兵們就像一群好奇的遊客般,一時沉浸在那亞曆山港迷人的景色之中,就連軍官們也不例外。
“呼,這裏就是埃及嗎?似乎已經能感受到沙漠的熱浪了!喂,那邊的,給我拍張照!”
這些人中,便有一位神態頗似狐狸的年輕少尉,他就是後來將成為德國最具代表性名將之一的隆美爾。
隻見他眯起雙眼,微微仰著頭,似乎是在感受那熾熱的陽光和略帶鹹澀味道的海風。說罷,還不忘整理一下自己的軍帽和衣領,擺出一個帥氣的姿勢。
“喂,埃爾溫!觀光留到以後,現在快過來集合!”
而正忙著拍照的隆美爾少尉聽到同伴的喊聲,隻能轉過頭去。
從尉官到校官,一眾軍官們正聚集在一起,看樣子,還是得先去報到。
才剛剛踏上埃及的土地不到三十分鍾,居然連片刻喘息的時間都不給。
少尉不禁咂了咂嘴,心有不甘,但還是快步朝著同伴召喚的方向跑去。
“阿爾貝特·凱塞林(abert kessering)少尉,隸屬於第6集團軍下屬的第2巴伐利亞炮兵團。”
“正缺炮兵軍官,來的正是時候。歡迎加入非洲戰場!下一個!”
等待許久後,終於輪到了他。
像之前的軍官們一樣,他立正敬禮,洪亮地報上了自己的姓名——
“埃爾溫·隆美爾(erin jo)少尉!西線戰場時,我隸屬於第124步兵團!”
“嗯嗯,第124步兵團,那是第13集團軍,也就是符騰堡王國軍的下屬部隊吧?你是那邊來的?”
“是!”
年輕的隆美爾聲音洪亮,充滿自信。上級軍官滿意地點了點頭,翻閱著他的履曆。
但片刻後,他的眉頭便微微皺起。
“來非洲之前,你負過傷?”
“是的,在阿登,我的股部中了一刀。”
“聽說你獨自一人與五名法軍交戰?”
“幹掉了兩人,但我的士兵們似乎被嚇住了,竟然沒有開槍。結果,剩下的三人和我展開了白刃戰......可惜,我輸了。”
隆美爾咂了咂嘴,似乎仍對那場戰鬥耿耿於懷。
然而在上級軍官看來,他簡直就是個瘋子。
勇敢的士兵固然值得歡迎,但過於勇猛的軍官,往往會成為令人頭疼的存在。
“你可是帶兵之人,不要做出太過魯莽的舉動。總之,歡迎來到非洲。下一個!”
簡短的忠告後,軍官轉向下一個軍官。
“我可沒覺得自己哪裏魯莽......”
隆美爾撓了撓頭,卻並未將這番話放在心上。
畢竟隆美爾這個人,本就是“魯莽”本身的化身。
不論如何,隨著隆美爾等新麵孔的加入,亞曆山大港的德國軍隊已然壯大。
而與此同時,因上一次戰鬥的功績,以及統領數萬大軍的指揮權已超出少將職權範圍,萊托福爾貝克成功晉升為了中將。
他亦並非優柔寡斷之人,既然獵人已然集結,麵對獵物,斷無躊躇不前之理。
於是,在1913年歲末,這支在埃及大地上升起戰旗的新生非洲軍團,正式朝著利比亞進軍。
......
轟!轟隆!!
“進攻!前進!”
“os! os! os!”
正如德國軍隊對火力的狂熱信仰一樣,非洲軍團的反攻在一陣驚天動地的猛烈的炮火轟炸中正式拉開序幕。
在上一次戰鬥中表現出色的阿斯卡裏士兵,此刻更是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撲敵軍,而那些向來不甘落後的德國士兵們,也個個熱血沸,在心中燃燒起熊熊戰意,他們在裝甲車等新一批增援裝備的掩護下,沿著海岸線不斷推進,將意大利軍隊逐步逼退。
“德國佬來了!”
“撤、撤退!快撤退!!”
“別跑!迎戰!給我戰鬥!!”
然而,不管這些軍官們如何歇斯底裏地怒吼,都無法挽回意大利士兵那已經土崩瓦解的士氣。
意大利士兵的鬥誌已然崩潰,他們本就看不起的黑人士兵,如今竟連一個都打不過,這種羞辱讓他們徹底失去了繼續作戰的勇氣和決心,節節敗退,不僅毫無抵抗,甚至是跑得比誰都快。
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經驗豐富的士官和老兵會站出來穩定局勢,但他們似乎也被舊日的戰敗陰影籠罩,想起了當年在阿杜瓦戰役和意土戰爭中的慘敗,一個個同樣驚慌失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首領,意大利佬在逃跑!”
“全都殺光!每殺一個人,德國人給我們的黃金就會更多!”
但即便是逃跑,意大利士兵的厄運仍未結束。
在他們的撤退路線上,德國雇傭的柏柏爾人騎著駱駝與戰馬,從炎熱荒蕪的沙漠另一端蜂擁而至,開始收割這些潰兵的性命。
“不好啦!柏柏爾人殺過來啦!”
“快跑啊!再不跑就來不及啦!”
早在意土戰爭時期,意大利王國軍就已經深受柏柏爾人的騷擾和抵抗,如今更是每逢戰機,這些沙漠中的遊牧民便會對他們痛下殺手,讓意大利軍隊苦不堪言。
而想想曆史上的二戰期間,柏柏爾人也是如此毫不留情地襲擊墨索裏尼的意大利軍隊,可以說,柏柏爾人真稱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意大利軍“宿敵”了。
“補給列車遭到了襲擊?!”
“是的,應該是德國人雇傭的柏柏爾人所為。”
“這些該死的沙漠野人,現在連火車都敢搶劫了?!簡直無法無天!”
憤怒的咒罵聲響徹整個營地。此刻不僅是意大利軍,甚至連法軍也因柏柏爾人的襲擊而頭疼不已。
法國自從在北非建立殖民地以來,就與柏柏爾人發生過無數次衝突,這種敵對甚至可以追溯到拿破侖的埃及遠征時代。而如今,他們不得不再次麵對這些曾令他們頭疼不已的敵人。
盡管法軍的殖民地部隊勇猛善戰,但大多數仍是步兵,當他們遭遇那些騎乘駱駝和戰馬、機動性極高、擅長遊擊戰的柏柏爾騎兵時,便立刻顯得苦不堪言。
“古佐尼司令,我們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了!”
“你想說什麽?”
形勢已是顯而易見,此時別說是維持現有的戰線了,眼看整個戰線都要崩潰。
一名法軍軍官終於忍無可忍,向古佐尼和意大利軍官提出了建議。
“我不想說得太直白,但我們必須撤退到的黎波裏。”
“撤退?就為了這些吃沙子的黑鬼和遊牧民?我們怎能被他們嚇得逃跑?!”
“但他們已經威脅到了我們的補給線。司令官閣下,您很清楚,在沙漠裏失去補給意味著什麽。”
這不就是阿杜瓦戰役的重演嗎?
此刻的他,簡直就像當年率領意軍在阿杜瓦慘敗的厄立特裏亞總督歐雷斯特·巴拉鐵裏oreste baratieri)一樣。
不,甚至比那更糟。
他連埃及的土地都未曾踏足,反倒要被逼得連自己占據的地盤都拱手相讓。
光是想到戰敗的後果,以及意大利國內將會如何對待他,他就恨不得直接拚死一戰,而不是考慮撤退。
然而現實擺在眼前——
陸路和海上補給線同時告急,士兵士氣跌落穀底。
意大利本土的部隊尚能在對抗奧匈帝國時保持戰意,就算麵對參謀總長卡多爾納那種愚蠢的強攻命令,也還能堅持戰鬥。
但在北非前線,這些士兵根本沒有戰鬥意誌。
相比於收複失地,與宿敵奧匈帝國戰鬥,他們對攻占英屬埃及毫無激情。
更讓古佐尼無奈的是,他的意大利士兵甚至還不如法國殖民地部隊戰意高昂。
想到這裏,他苦笑了一聲。
而如今,就連法軍也在勸說撤退。
形勢已經沒有回旋餘地,後撤至的黎波裏,重新整備後再決定是堅守防線還是反攻,才是唯一的選擇。
他已無權再固執己見。
如果他繼續死撐,法軍幹脆撂挑子不幹,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好吧,命令部隊撤退,退守的黎波裏。”
最終,古佐尼還是接受了法軍的建議,下令撤退。
相比起頑固到連參謀勸告都不聽的卡多爾納,古佐尼至少還算是個能聽勸的將領,這對和他並肩作戰的法軍而言,算是唯一的安慰了。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又輸了?!現在連的黎波裏都丟了?!”
而當古佐尼率軍撤退至的黎波裏時,意大利國王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三世與總理薩蘭德拉聽聞消息,氣得臉色漲紅,幾乎要當場暈厥。
“......嗬,真是沒一個能派上用場的。”
與此同時,原本還指望意大利軍能稍微牽製住德軍、幫忙分擔壓力的法國人,也不禁扶額歎息。
......
在伊普爾讓英國軍隊逃脫後,法國政局隨之發生更迭。路易·巴爾圖下台,原本擔任外交部長的激進黨成員加斯東·杜梅格出任新總理,接手政權。
當然,與總理不同,總統雷蒙·普恩加萊有固定任期,因此仍然留任。
無論如何,法國人民對新任戰時總理杜梅格的唯一要求隻有一個——勝利,勝利,再勝利。
然而,不幸的是,勝利女神依舊未曾向法國露出微笑。
在杜梅格看來,她甚至比起微笑,更像是衝著法國比了個中指,嘲諷地大笑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德軍已經越過托布魯克與班加西???????),占領了艾季達比亞ajdabiya)。換句話說,利比亞東部已落入協約國之手。照此發展,不久之後,他們就會抵達的黎波裏。”
而一旦的黎波裏也淪陷,接下來的目標將是法屬突尼斯與阿爾及利亞。
這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法國而言無疑是最糟糕的局麵。
“伊鬆佐戰線那邊,還是沒有任何進展嗎?”
“沒有。卡多爾納正在發動又一次進攻,但結局恐怕不會與上次有什麽不同。”
“該死的意大利人......他們怎麽能比俄國人還不堪一擊?”
“讓那些腦袋裏裝滿通心粉的家夥加入同盟國,簡直是個天大的錯誤!本來是想讓他們拖住協約國,結果反而成了法國的累贅!”
麵對部長們的憤怒,杜梅格深深歎了口氣,表示讚同。
這些盟友,一個個竟然全都派不上用場。
想到德國的軟肋——奧匈帝國,最近至少還算盡了點力,而法國的盟友們卻一個比一個更讓人失望,杜梅格簡直忍不住想要破口大罵。
‘甚至連本來不抱希望的奧斯曼帝國,表現都比意大利更好。’
當然,奧斯曼在波斯與西奈半島的戰況同樣糟糕,但至少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成為協約國的巨大阻礙。
更何況,聽說丘吉爾打算調動海軍進攻達達尼爾海峽。
杜梅格認為,這無疑是個極其冒險的計劃,或許可以期待英國自作自受,吃個大虧。
當然,即便如此,眼下不利的戰局仍然不會有太大改觀。
“無論如何,現狀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很快,東部戰線上的德軍冬季攻勢就要開始。
而俄羅斯軍隊,哪怕沒人讓他們出戰,他們自己衝上去也隻會慘敗,恐怕根本擋不住這一波攻勢。
要改變戰局,法國必須做出重大改變。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的改變。
“我們必須更換總司令。”
而這個變革的第一步,就是撤換自邊境戰役以來一直碌碌無為的總司令——約瑟夫·霞飛。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