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換帥
字數:7875 加入書籤
第177章 換帥
“霞飛總司令,我知道您作為總司令一直竭盡全力地保衛著我們偉大的法蘭西共和國。但如今,形勢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我認為是時候該讓位了。”
杜梅格的語氣平靜,卻不乏惋惜之意。而約瑟夫·霞飛隻是默默地低下了頭。
這一天,終究還是到來了。
雖然在伊普爾之戰中,他們給英國軍隊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由於德國的新型武器坦克的出現,原本看似勝券在握的戰局瞬間急轉直下,包圍網被徹底撕裂,一切努力皆化為泡影。
他們最終未能扭轉不利的戰局。而如今的法國需要的不是那些普法戰爭狂熱者所執著追求的戰術性勝利,需要的是一場能夠力挽狂瀾,確保國家存亡的戰略性大捷。很遺憾,霞飛沒能做到這一點,那麽他的更替便是理所當然。
“如果這是總理和國民的意願,我接受。”
“您一直以來的付出,我們不會忘記。”
與那位到處掀起政治風暴、讓英國政壇頭疼不已的弗倫奇不同,霞飛選擇了順從地退位。
盡管這對他的自尊心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如果讓位賢才是對法國最好的選擇,那他願意放棄這個職位。
“那麽,我的繼任者會是誰?”
至少,要讓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來接手總司令之位。霞飛如此思索著,向杜梅格詢問道。後者十指交叉,陷入思考。
候選人不止一位。
費迪南·福煦,法國傑出的軍事思想家,自大戰爆發以來,他率軍在阿登與比利時奮戰,取得了輝煌戰果,堪稱不屈的戰將。
諾埃爾·德·卡施泰爾諾,在無數高級將領因無能而被淘汰的局勢下,他卻堅守了自身的崗位,被譽為“戰鬥的修士”。
菲利普·貝當,自邊境戰役以來,他成功抵禦了德國軍隊的狂暴攻勢,被稱為法國的盾牌。
這些人皆是能勝任總司令之位的傑出將領。
“那麽,福煦如何?”
聽完名單,霞飛率先推薦了福煦。
他是少數在戰前便認可福煦能力的人,若由其擔任總司令,法國軍隊一定能夠穩步前行。
“福煦將軍嗎......嗯......”
然而,杜梅格的神色卻顯得有些猶豫。
福煦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而杜梅格雖屬中間派,卻出身於激進黨。像第三共和國的許多進步派政治家一樣,他對天主教深惡痛絕。
對於杜梅格來說,即便福煦能力出眾,但讓他出任總司令仍讓他心存芥蒂。出於同樣的理由,卡施泰爾諾也被排除在外。
畢竟,這位將軍的外號就叫“戰鬥的修士”,其宗教信仰極為虔誠。更何況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出身自真正的貴族世家,其家族曆史可追溯至舊製度時代,就算幾經革命,他的家族仍未徹底消散。
不過比起那些投靠維希法國和納粹的皇黨分子,卡施泰爾諾實際上更偏向溫和右翼。在曆史上,他不僅反對維希政府,還曾支持抵抗組織,忠於法蘭西共和國。
總之,杜梅格最終決定排除福煦和卡施泰爾諾,並提出了自己早有打算的人選。
“我認為,貝當將軍或許是更合適的人選。”
“貝當......?”
“沒錯,他的能力已經得到驗證,同時他也深受士兵們的支持。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他的思維十分富有創新性。”
“但貝當過於保守,他的作風實在太偏向防禦,我不知道他是否能扭轉戰局。”
但這次霞飛的反應卻並不積極。
他早已對貝當缺乏進攻性的戰術風格感到不滿。
“嗯......確實如此。”
杜梅格微微蹙眉。
他們需要的是變革,而非原地踏步。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選擇更具進取精神的人才。
“那麽......尼韋勒將軍如何?”
他再次瀏覽候選名單,最終提及了一個新的名字。
霞飛聞言,微微揚起一側眉毛。
“您是指羅貝爾·喬治·尼韋勒robert gees nivee)?”
“正是,他雖然被貝當的名聲所掩蓋,但實際上,他在埃納河戰線表現極為出色,不容小覷。”
的確,尼韋勒是法國軍隊嶄露頭角的明星之一。他在埃納河戰場善用炮兵,戰績赫赫,因而得到了“果敢自信的炮手”這一稱號。
更重要的是,他是胡格諾派huguenot新教徒),因此不像福煦或卡施泰爾諾那樣,會在宗教問題上引起爭議。
這一點,使他在杜梅格看來尤為合適。
當然,作為一名優秀的前線指揮官,他是否也能勝任總司令之位,仍是一個未知數。但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貝當與福煦。
況且,霞飛並未表現出反對的態度。
於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杜梅格最終做出了決定——
羅貝爾·喬治·尼韋勒,法國新任總司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約瑟夫·霞飛,被任命為陸軍元帥的同時宣布辭職。】
【接替霞飛的新任總司令,自信滿滿的炮兵——羅貝爾·喬治·尼韋勒!】
【尼韋勒總司令誓言,必將扭轉戰局,為偉大的法蘭西贏得勝利!】
不久之後,霞飛的辭職與尼韋勒被任命為新總司令的消息便正式公布。
政界與輿論對此的反應並不算糟糕。
畢竟尼韋勒的戰績早已廣為人知,而在反天主教情緒濃厚的第三共和國,他作為新教徒的身份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政治優勢。
“該死,尼韋勒竟然成了總司令?這簡直是荒謬至極!”
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對這一任命感到滿意。
最為不滿的,便是福煦的參謀長,馬克西姆·魏剛。
“這有什麽好荒謬的,魏剛?尼韋勒那個家夥當上總司令,也不是不可能。”
“總司令的位置,理應由福煦司令來擔任!即便不是福煦,也該是貝當將軍才對。可尼韋勒呢?論資曆,他遠遠比不上那兩位!”
誠然,福煦和貝當此次分別升任北方集團軍司令和中部集團軍司令,勉強算是榮升,但魏剛依舊無法接受這個決定。
無論如何,他都無法理解,為什麽尼韋勒能夠壓過法軍這兩根支柱,登上總司令之位。
“如果尼韋勒是個毫無功績、依靠關係爬上來的家夥,那也就罷了。可事實並非如此。上頭肯定有他們的考慮,才會讓他來擔任總司令。”
“可是,將軍——!”
“現在不是內訌的時候,而是團結一致的時候,馬克西姆。就算我們不滿意,尼韋勒既然是總司令,我們就該遵從他的命令。”
福煦早已見慣了這種事情,他的語氣淡然無比。而麵對他的冷靜勸說,魏剛隻能強忍不滿,閉上了嘴。
“尼韋勒成了總司令?真是可笑。”
但和福煦的冷靜不同,貝當對此事顯然十分不悅,他緊皺著布滿皺紋的眉頭。
並非因為他對自己未能被選為總司令不滿,事實上,他一直十分支持福煦擔任這個職位。
是因為政府和總理的決定,是出人意料的尼韋勒!
雖說貝當不認為“目前的尼韋勒”是個無能之輩,但這場任命仍然讓他感到極度不安。
不出所料,這背後必然有那令人厭惡、荒謬至極的政治考量。
“福煦將軍的兄弟是耶穌會士,他自己也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這也是他在戰爭前晉升緩慢的原因。”
“所以,您認為這次也是同樣的情況?”
“那群蠢貨政客,向來都能找出莫名其妙的理由,來打壓那些真正優秀的將軍,這種事又不是第一次發生。”
這次,恐怕也不例外。
貝當自己也時常得忍受政客們的聒噪,聽他們不斷質問,為什麽他不采取更積極的進攻——這顯然也是政治影響力的體現。
‘這群隻會誇誇其談的蠢貨。’
貝當臉色陰沉,緊緊攥起了拳頭。
在前線,無數年輕的士兵正為了祖國戰死沙場,而在巴黎,那些政客卻依舊沉迷於他們的政治遊戲。
“將軍?”
“......呼。暫且先看看吧。無論如何,我都希望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為了偉大的法蘭西。
貝當壓下心頭的怒火,默默在心中低語。
......
法國軍總司令由霞飛更換為尼韋勒的消息也傳到了協約國。
“尼韋勒?”
“是的,法金漢參謀總長。”
“我還以為會是福煦或是貝當呢。算了,無所謂,反正我們隻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然而,埃裏希·馮·法金漢以及其他德國軍方高層對此的反應比預想的還要冷淡。
雖然尼韋勒取代了更具影響力的候選人福煦或貝當的確有些出人意料,但德國人並不認為這會帶來任何實質性的變化。
這種想法或許有些傲慢,但德意誌帝國正穩步邁向勝利,不管誰坐上法國總司令的位置,都無法阻擋他們的推進。
“......尼韋勒成為法國軍隊的總司令了?”
“哦?您認識他嗎?”
“噗哧!當然認識,王儲妃殿下。某種意義上,我對他再熟悉不過了。”
此時,正在布加勒斯特忙著與拖延時間的羅馬尼亞政府周旋的漢斯忍不住笑了出來,差點沒憋住。
他太清楚法國任命尼韋勒為總司令意味著什麽了。
另一方麵,與德國不同,英國現在根本無暇關心法國總司令的人選。
【親愛的英國國民們!在今日,我們那英勇無畏、所向披靡的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士兵將踏上征程,跨越波濤洶湧的達達尼爾海峽和加裏波利半島!我們將驕傲地在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上空升起大英帝國的米字旗,讓我們的敵人看看,我們帝國仍然鋒芒畢露、銳不可當,並非一隻失去利齒的獅子!】
【哇啊啊啊——!】
加裏波利登陸戰,正式拉開帷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丘吉爾的演講在英國全國的廣播中播送開來,整個國家都為之沸騰。作為驕傲的英國人,他們早已忘記是自己先對奧斯曼帝國發動了攻擊,反而在演講中被煽動得激情高漲,對丘吉爾報以熱烈的歡呼。
與伊普爾戰役時不同,這次他們要麵對的奧斯曼帝國,早已在西奈半島和波斯地區被英軍打得節節敗退。這個“歐洲病夫”早已疲憊不堪。
所有人都認定勝利已是板上釘釘,這次他們終於能挽回大英帝國的顏麵。
“唉......丘吉爾那所謂的‘大計劃’真的能成功嗎?”
“深有同感,費舍爾海軍上將。”
但是,麵對丘吉爾的意氣風發,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路德維希·馮·巴滕貝格親王和海軍上將約翰·費舍爾隻是滿臉苦澀地歎了口氣。
在他們看來,丘吉爾的計劃太過龐大,也太過冒險。
畢竟,連最了解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德國人都曾直言:“那片地區已經被我們徹底要塞化了,不如等著希臘軍隊或保加利亞軍隊去攻陷君士坦丁堡。”
更何況,現在連像樣的登陸艦艇都沒有。
在英國海軍將領看來,丘吉爾的作戰計劃風險極大,任何有理智的人都會反對。
“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英國離了德國就什麽都做不了?別廢話,準備進攻!”
但在芬蘭灣海戰後迫切需要軍功的丘吉爾,展現出了他一貫的固執己見,強行推動了這場戰役。
“至少......還好他沒有提出單靠海軍強行突破達達尼爾海峽。”
如果反對的聲音再小一些,或許他真就會這麽幹了。
但最終,無論反對的聲音如何,在深陷危機的阿斯奎斯內閣全力支持下,即便丘吉爾的計劃有諸多反對,加裏波利戰役仍被確立為一場陸海軍聯合行動。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費舍爾和巴滕貝格親王就認為丘吉爾的決定是明智的。
“無論如何......但願一切順利吧。”
巴滕貝格親王輕歎一聲,而費舍爾海軍上將則默默為自己倒了一杯朗姆酒,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隻希望,這名為丘吉爾的“攪屎棍”這次不要再次把英國拖入失敗的深淵了。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