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東線終結

字數:7543   加入書籤

A+A-


    “終於結束了!”
    東部戰線結束了。
    隨著這一消息迅速傳遍戰場,那些原本麵帶倦容、滿心盼望著俄羅斯早日投降的東部戰線官兵們,仿佛都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歡呼聲頓時如同雷鳴一般響徹。
    “哇呼!”
    士兵們紛紛歡呼起來,興奮地跳躍著,將頭上的鋼盔高高地拋向空中,仿佛要把這些日子以來的壓抑和疲憊都一並拋去。
    當然,盡管東部戰線的戰爭已經結束,但戰爭並未真正畫上句號。
    法國等同盟國仍然存在,它們與德國之間的戰鬥還在繼續,不過這隻是時間問題。而對於那些東部戰線的士兵們來說,這也並不重要,他們隻是單純地為這場勝利而欣喜若狂,因為他們很快就能回家了!
    “終於能看到戰爭的盡頭了。”
    “馬肯森將軍,那我們現在要去法國嗎?”
    “不,我們要去意大利。”
    馬肯森將軍微笑著搖了搖頭。與此同時,就在士兵們歡呼雀躍的時候,軍官們並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太久。
    軍官們一邊與士兵們舉杯共飲,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享受勝利的喜悅,一邊又迅速將精力投入到下一場戰鬥的準備中。畢竟他們都知道,現在就是乘勝追擊的時刻。
    “俄羅斯投降了!俄羅斯投降了!”
    “解放萬歲!”
    “活該!該死的伊凡佬!”
    遠處,聽到俄羅斯投降的消息後,準備獨立的波蘭立陶宛、波羅的海地區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芬蘭、烏克蘭,以及順勢獨立的高加索三國,也都紛紛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當然,除了高加索三國外,其他國家早已在事實上獨立,但正式獲得國際承認,意義仍大不相同。
    “俄羅斯投降了,東歐諸國和各民族都獲得了解放。我們又有什麽理由不能要求獨立?”
    “別忘了,俄羅斯曾將我們的兒子強行拖上戰場。現在,是時候回到俄羅斯統治之前的時代了!”
    這股獨立的熱潮,很快蔓延至仍受俄國統治的中亞地區。
    再加上,當時的中亞局勢正因俄國的強征穆斯林入伍而變得空前緊張,反俄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高漲。
    而新上台的俄國統治者,布爾什維克更是否定宗教,因此中亞人民都認為,他們信仰的伊斯蘭教,恐怕將麵臨更加嚴酷的打壓。
    “俄國人滾出去!”
    “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吉爾吉斯人,全體突厥同胞們,讓我們團結起來,守護我們的宗教、文化和民族!”
    就這樣,很快,從費爾幹納盆地開始,一場席卷整個突厥斯坦turkestan,即俄國統治下的中亞地區)的反俄獨立運動,巴斯瑪奇運動Бaa?чectвo)正式爆發。
    “哦?中亞也刮起了獨立的風暴?”
    而我們無處不在的大英帝國,自然不會錯過這場良機。從“大博弈”時期起,英國就一直覬覦中亞,而現在,它終於有機會將這片土地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與尚無餘力插手中亞的德國不同,英國早已掌控了波斯,而波斯正是通往中亞的最佳跳板。
    “這可真是一道美味的佳肴啊。”
    “怪盜”威爾士親王再度潛入黑暗。
    “英國,又是英國!這該死的反動帝國主義雜種!”
    而在俄國,麵對臨時政府的殘餘勢力、科爾尼洛夫率領的軍閥、孟什維克、無政府主義者等四麵八方的敵人,布爾什維克已焦頭爛額。如今,中亞戰火再起,讓列寧和蘇維埃人民委員會覺得自己的壽命正被被一點點吞噬。
    但這,就是他們必須麵對的現實。
    東部戰線結束了。
    俄國的戰爭也結束了。
    可俄國,距離真正的和平,依然遙不可及。
    ......
    “現在已經完全是春天了呢,約阿希姆王子。”
    “嗯,這個時候烏克蘭的油菜花應該開得正盛吧?說不定我們還能趕在花落之前去看看呢。”
    就在俄羅斯投降,全世界都為之沸騰的時刻,奧爾加·尼古拉耶夫娜·羅曼諾娃依舊像往常一樣,臉頰微微泛紅,看著笑容溫暖的約阿希姆,不禁回以一抹微笑。
    當然,在前往烏克蘭之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先和約阿希姆完成婚禮。
    “最近尼基叔叔是不是忙著照顧牛群,幾乎騰不出時間?”
    “是啊,他還說,等以後去了丹麥,想自己製作牛奶和奶酪呢。”
    相比起皇帝的身份,父親更像個農夫,這讓奧爾加既覺得有些失落,又有種說不清的複雜感。
    “不過這也算是好事,至少在婚禮之前,他還能留在德國。”
    “是啊,等我們去了烏克蘭,恐怕就很難再見到父親和母親了。”
    當初與漢斯會談時,奧爾加曾一度忐忑不安,生怕自己言語太過輕率,但漢斯似乎並未放在心上,反而隻是把她當成政治上的“新人”來看待,依然按照約定,開始著手說服烏克蘭的臨時政府,烏克蘭中央拉達paдa,議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嗯,把德國的約阿希姆王子立為烏克蘭國王,然後讓奧爾加皇女與其成婚?這倒是個不錯的想法。”
    出乎意料的是,烏克蘭曆史上最偉大的學者之一,同時也是中央拉達的領導人,米哈伊洛·格魯舍夫斯基nxanлocepг?noвnчГpyeвcьknn)對此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
    雖然他本人並不支持君主製,但既然烏克蘭是在德國的幫助下獨立的,那麽像波蘭、芬蘭那樣成為王國,也並非不可接受的事實。
    那麽,剛剛建立的烏克蘭王國最需要的是什麽呢?
    答案很簡單——正統性。
    與波蘭等其他國家不同,烏克蘭才剛剛邁出獨立國家的第一步,因此,它在各方麵的正統性都十分脆弱。此外烏克蘭不僅有烏克蘭人,還有哥薩克人、俄羅斯人、克裏米亞韃靼人、猶太人等多個民族,因此他們需要一個能夠將這些群體團結在一起的象征。
    而羅曼諾夫皇女,正是填補這一空缺的最佳人選。
    再說了,既然要迎娶一位外國王族,與其選擇一個陌生人,倒不如讓一位熟悉的麵孔坐上王後之位。
    當然,這一切也不是毫無條件的。
    “不過,沙皇與皇後必須永遠不得踏足烏克蘭。”
    如果說奧爾加皇女還能引起一些同情的話,那她的父母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奧爾加接受了格魯舍夫斯基的條件,這一點,她早有心理準備。
    但即便如此,她成為烏克蘭王後的過程,也並不算一帆風順。
    “約阿希姆王子成為烏克蘭國王?開什麽玩笑!”
    突如其來的反對聲,竟然是來自哈布斯堡家族。
    “威廉,你這是什麽意思?”
    “我、我比約阿希姆王子更熱愛烏克蘭,更理解烏克蘭人民!比起他,沒有人比我更適合成為烏克蘭的國王!”
    發出反對聲音的,是奧匈帝國海軍大將,卡爾·斯特凡·馮·奧地利erz stepix aria von?sterrei franz josep)。
    他與父親及長兄卡爾·阿爾布雷希特kar abrecaus eo graus)不同,他們沉迷於波蘭,並認同波蘭的文化,而他則被烏克蘭深深吸引,甚至一直夢想著成為烏克蘭的國王。
    甚至,他還給自己取了個烏克蘭名字,瓦西裏·瓦什瓦尼ВaльВnnвahnn),如此投入的他,當得知烏克蘭國王的人選竟然不是自己,自然難以忍受。
    這讓奧爾加一時有些慌亂,畢竟她的未婚夫突然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爭奪王位的競爭者......
    但是——
    “這件事,你們不必擔心。”
    漢斯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爭論便迅速平息。
    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讓威廉·弗朗茨成為烏克蘭的國王。哪怕現在哈布斯堡家族已經勢微,但終究是可能成為霍亨索倫家族競爭對手的存在,他可沒興趣助長對方的勢力。
    “威廉,很抱歉,但你必須放棄烏克蘭王位。”
    “陛下......!”
    對威廉來說,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但無論是從外交還是軍事角度來看,奧匈帝國都不得不依賴德國,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支持威廉的野心。
    畢竟,如果沒有德國,奧匈帝國恐怕早已在戰爭中四分五裂,又何談勝利?
    最終,威廉·弗朗茨隻能咽下苦澀的淚水,放棄對烏克蘭王位的爭奪,而奧爾加則暗自鬆了口氣。
    “真希望能早日啟程前往烏克蘭。”
    “哈哈哈,我也是。”
    約阿希姆王子撓了撓頭,似乎連想象都覺得開心。
    奧爾加看著未婚夫可愛的模樣,不禁笑了笑,隨後望向東方。
    那裏,正是她未來的新祖國,
    烏克蘭。
    ......
    “俄羅斯向德國投降了。”
    與此同時,在法國人聽聞長期盟友俄羅斯最終退出戰爭的消息後,臉上也浮現出了歎息與絕望的神色。
    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東部戰線的終結對法國意味著什麽。
    “再過不久,部署在東部戰線的百萬德軍就會湧向西線。”
    “必須調動北非的部隊回防本土!反正德軍看起來也沒有繼續推進利比亞的打算,而那些在利比亞戰敗的意大利佬,也都為了活命逃回了本國!”
    “可我們不能完全放棄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毫無防備。況且他們隻要派遣運輸艦隊,埋伏在港口外海的u型潛艇隨時都會將它們擊沉!”
    “現在不是談北非的時候!據情報顯示,美軍已經開始橫渡大西洋。”
    “這就是為什麽我當初反對無限製潛艇戰!現在該怎麽辦?”
    “什麽意思?你是說這一切都是我們的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夠了!”
    會議室宛如菜市場般吵鬧不堪,直到總統雷蒙·普恩加萊rayond poincare)憤怒地大聲嗬斥,原本幾乎要抓住彼此衣領的法國政客們才停下爭吵,陷入沉默。
    “此刻德軍正湧向西線,而我們卻在內鬥?拜托,現在該集中對付唯一的敵人!法國的命運已經岌岌可危!”
    比起外敵,更可怕的往往是內部的敵人。
    正因如此,法國政府在不到一年內就已經兩次更迭,而如今,看起來第三次更替也迫在眉睫。
    重新啟動無限製潛艇戰,導致美國參戰的亞曆山大·裏博政權,如今也幾乎要被趕下台。
    更糟糕的是,就在4月24日,當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談判正在進行時,法國支持的愛爾蘭複活節起義卻被英國殘酷鎮壓,徹底失敗。
    如今,法國手中隻剩下最後一張牌。
    “尼維爾總司令即將發起攻勢。這場攻勢關乎法國的命運,現在所有人都必須集中精力應對。俄羅斯投降了,但法國尚未倒下!”
    “可我們真的能信任尼維爾嗎?菲利普·貝當等高級將領已經指出,他的進攻計劃過於激進。”
    “現在已經無法取消攻勢了!我們沒有時間可浪費!在東部戰線的德軍全麵投入西線之前,我們必須盡快扭轉戰局!”
    更何況,厭戰的法國民眾和前線士兵都寄希望於尼維爾攻勢,期待它能為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帶來一絲曙光。
    距離進攻發起已不足數日,在這個節骨眼上,法國政府不能背棄這份期待。
    “而且,尼維爾已經承諾,如果戰況不利,他將在48小時內叫停攻勢。所以,現在我們應該信任我們的總司令。”
    在這樣的時刻,政府必須給予軍隊信任。
    如果彼此之間隻有猜忌,最終引發的內亂才是最可怕的——曆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
    況且,如果攻勢進展不順,正如尼維爾所言,48小時後取消便是。
    畢竟,在區區兩天之內,戰局也不至於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至少,看起來是這樣。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