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紅色四月

字數:9187   加入書籤

A+A-


    “終於快要結束了。”
    四月革命的鮮血如同流淌在彼得格勒街頭的紅色洪流,而如今,它終於落下帷幕。
    站在曾經屬於克倫斯基的辦公室裏,弗拉基米爾·列寧俯瞰著紅場,低聲喃喃。
    雖然沒能將克倫斯基和臨時政府的官員們逮捕有些遺憾,但也讓他們倉皇逃離彼得格勒。
    而曾妄圖成為沙皇第二的叛徒拉夫爾·科爾尼洛夫,在與臨時政府軍的交戰中,也被布爾什維克的芬蘭獵兵先鋒隊擊潰,隻留下西德尼·賴利那一聲預料之中的歎息,然後便消失在烏拉爾山脈的另一端。
    當然,盡管這些勢力仍未徹底瓦解,但他們若想恢複元氣,勢必需要時間,短期內難有作為。
    列寧本想趁他們尚未化作各自為政的軍閥之前,盡快清除這些隱患,但芬蘭獵兵們已返回赫爾辛基,表明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而布爾什維克自身也尚需療傷,因此隻能暫時偃旗息鼓。
    再加上目前支持布爾什維克的,仍僅限於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少數大城市。
    廣大農村地區,即便臨時政府已經垮台,依舊對布爾什維克充滿敵意,反而傾向於支持孟什維克與克倫斯基的社會革命黨。克倫斯基和臨時政府的殘餘勢力亦在借此暗中籌劃東山再起。
    此外,在革命成功的同時,布爾什維克政府發布了《土地法令》,宣布對土地進行改革,實行無償分配和無償沒收。這一舉動令舊貴族和地主驚恐不已,迅速開始行動。
    可以說,真正的革命,現在才剛剛開始。
    “而最重要的是——戰爭。”
    這場世界大戰正不斷蠶食著俄羅斯的國力,若想穩固革命成果,就必須終結這場戰爭。
    盡管這件事令列寧感到無比屈辱,但諷刺的是,此刻終於到了他與漢斯·馮·喬那樁“奴隸契約”劃上句號的時候了。
    咚咚。
    “主席同誌,托洛茨基同誌來了。”
    聽到秘書娜傑日達·謝爾蓋耶夫娜·阿利盧耶娃haдeждacepгeeвhaАллnлyeвa未來斯大林的妻子)的通報,列寧微微頷首,示意準許對方進入。不多時,人民委員會的外交事務負責人,即新任外交人民委員列夫·托洛茨基走進了房間。
    “您找我,列寧同誌?”
    “請隨意,托洛茨基同誌。”列寧示意他放鬆些,接著開口道,“今日召你前來,是因為我們終於可以與德意誌帝國展開和平談判了。”
    “是嗎。”
    托洛茨基微微頷首,並未表現出太大反應。
    畢竟,布爾什維克在發布《土地法令》的同時,也承諾了《和平法令》,向人民保證將與德國迅速媾和。
    就連托洛茨基自己也清楚,在當前形勢下,士兵們的支持至關重要,而若想清除國內的反革命勢力,與其像臨時政府和克倫斯基那樣死守那些根本無法奪回的領土,不如盡快與德國達成和平協議,才是當務之急。
    隻是......他不禁有些擔憂,那份“和平”的代價究竟會有多大?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與德國達成和約。”
    “我明白。但如果德意誌帝國的要求過於苛刻的話......”
    “即便如此,也別無選擇。”
    列寧接下來的話,讓托洛茨基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你對我的決定有異議嗎?”
    “......不。”
    但這隻是短暫的沉默。
    麵對列寧那帶著壓迫感的聲音,托洛茨基最終還是強行壓下心中的不滿,神色恢複了平靜。
    列寧很清楚,布爾什維克內部關於他的種種疑慮正逐漸滋生。
    尤其是那些來曆不明、但恰好在關鍵時刻出現的芬蘭誌願軍,以及莫名其妙流入黨內的黃金和武器,讓不少人開始懷疑,列寧是否真的與德國暗中勾結?
    當然,這種質疑目前仍屬於少數,大多數布爾什維克成員依舊將列寧奉為引領新時代的領袖。
    但水深可測,人心難測。
    尤其是托洛茨基,他向來驕傲自負,有著過於鮮明的個人主張。
    正因如此,盡管托洛茨基的革命資曆與列寧相當,但布爾什維克的領導權最終還是牢牢掌握在列寧手中。
    事實上,此時能與托洛茨基勉強稱得上交好的,恐怕也隻有列寧,以及民族人民委員約瑟夫·朱加什維利,如今更傾向於讓人稱呼自己書中筆名“斯大林”的那位。
    當然,後者看起來更像是被托洛茨基半強迫般地維持著關係罷了。
    無論如何,托洛茨基似乎也沒有與列寧在此刻辯論的打算,最終隻是長歎一口氣,開口道:
    “明白了,主席同誌。我這就向漢斯·馮·喬傳達您的指令。”
    告訴他,這場戰爭,是時候該結束了。
    ......
    期待已久的和平談判消息終於傳來。
    沒有任何拖延的理由。
    漢斯立刻前往了約定之地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而在那裏與他見麵的,便是可以說堪比列寧的革命象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初次見麵,漢斯·馮·喬部長。我是人民委員會外交人民委員,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
    “很高興見到您,托洛茨基委員。您的名聲,我早已久仰。”
    對於那些一聽到“革命”二字就避之不及的人來說,他的名字更像是一種惡名。
    但無論如何,既然這場談判仍舊由托洛茨基出麵,那看來今天的協議是無法達成了。
    以這位先生的性格來看,漢斯認為自己的提議恐怕隻會讓他勃然大怒,絕不可能接受。
    “砰!”
    “你是在開玩笑嗎?!這種荒唐至極的屈辱條約,我們絕不可能接受!”
    果不其然,托洛茨基的臉漲得通紅,憤怒地砸向談判桌。
    要是他的力氣再大一點,恐怕桌子都會“哢嚓”一聲碎裂開來。
    而要是讓列寧親眼看到這一幕,恐怕隻會忍不住雙手掩麵,滿臉絕望。畢竟他曾千叮嚀萬囑咐,要求托洛茨基務必帶回一紙和平協議。
    “我們蘇維埃外交人民委員會,拒絕接受如此屈辱的條約!”
    “沒錯!”
    並且可惜的是,列寧派給托洛茨基的那群“紅色同誌”,態度也如出一轍。
    這對於仍在彼得格勒戰鬥的戰友們而言,無疑是個壞消息。
    “托洛茨基委員,我可不是來這裏鬧著玩的。這是協約國的正式停戰條件,我們不會接受任何妥協。”
    “但這也太過分了!承認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的獨立,我們可以接受。把烏克蘭的一部分割讓給波蘭和羅馬尼亞,我們也可以考慮!可將整個白俄羅斯的大部分領土讓給波蘭,再把剩餘的烏克蘭領土全部獨立?甚至連烏克蘭的土地都不是的克裏米亞半島和羅斯托夫地區也要劃給烏克蘭?更別提讓高加索三國獨立——那裏根本沒被德國軍隊占領過!”
    “這有什麽問題?
    我已經大幅削減了戰爭賠款,不是嗎?”
    “問題?哪裏都有問題!”
    當然,托洛茨基的表情也說明了,他根本不在乎這一點。
    “這份條約和這場談判本身就是個笑話!作為蘇維埃的外交人民委員,我可以斷言,我們絕不會接受如此屈辱的協議!”
    “那麽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俄羅斯更願意繼續戰爭,而不是迎來和平?”
    聽到漢斯的話,剛才還喋喋不休的托洛茨基終於閉上了嘴。
    是啊,作為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他應該比誰都清楚。
    在戰局已經無法逆轉的情況下,繼續戰爭隻會讓俄羅斯的處境更加不利。
    “恐怕您搞錯了一件事,俄羅斯是徹徹底底的戰敗國。”
    而死人和失敗者,是沒有資格發言的。
    “......可戰爭拖得越久,德國也不會願意吧。”
    “托洛茨基委員,你搞清楚,我們之所以願意結束與俄羅斯的戰爭,隻是為了讓德國人少流點血,而絕不是因為我們沒有餘力再戰。”
    戰爭才剛剛開始一年而已。
    如果他們願意,至少還能再打兩三年。
    如果有必要,他們甚至可以數次轟炸彼得格勒,甚至照著赫爾辛基那個不甘示弱的曼納海姆的建議,讓彼得格勒徹底淪陷。
    不過真要動彼得格勒的話,列寧肯定會大發雷霆,所以漢斯並沒有采納曼納海姆的意見。
    “所以請不要忘記,托洛茨基委員,我們隨時可以占領整個俄羅斯。隻不過這個過程既麻煩又費力,所以我們才沒有這樣做。”
    “......”
    “那麽做出你的選擇吧。要麽在條約上簽字,要麽繼續這場戰爭。”
    不管怎樣,結果已經不言而喻。
    ......
    “列寧同誌!絕不能接受德意誌帝國的要求!”
    “我們應該繼續戰鬥!與其屈辱地苟活,不如戰死沙場!”
    當一直被掩蓋的德意誌帝國的和談條件終於公之於眾時,彼得格勒人民委員會瞬間炸開了鍋。
    原本沉浸在革命勝利、戰爭即將結束的期待和樂觀情緒中的布爾什維克們,直到這一刻才仿佛終於理解了克倫斯基的處境,他們群情激憤,堅決反對妥協,而不得不解決這一問題的列寧則感到頭疼不已,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
    “夠了!”
    最終,列寧一聲怒喝,委員會的喧鬧才終於平息。
    終於擺脫了像菜市場般吵鬧混亂場景的列寧,環視著場的人民委員,緩緩開口:
    “同誌們,我理解你們的憤怒。我也清楚,割讓如此大片的領土,是何等屈辱。”
    “可即便如此,您還是打算接受德意誌那個卑劣的漢斯·馮·喬提出的條件嗎?!”
    一個尖銳的女聲再次忍不住打破了沉默,讓列寧微微皺眉。
    不用看,他也知道是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的這種性格在武裝起義時確實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現在,似乎並不適用。
    “柯倫泰同誌,沙皇的無能讓帝國走向崩潰,克倫斯基又親手將其徹底毀滅,而如今,這片廢墟落到了我們的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能做什麽?”
    “列寧同誌,您也清楚,妥協就意味著失敗!”
    “但不妥協,就意味著死亡。”
    列寧的語氣異常堅定。
    “科爾尼洛夫正在暗中舔舐傷口,伺機而動;克倫斯基仍在尋求東山再起;地主們已經武裝起來;資本家們正處心積慮地想要扼殺我們。”
    “可......”
    “失敗,我們總有機會挽回。但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受這份屈辱,等待時機。”
    “......等待時機?”
    “世界革命正在到來,同誌們。革命已經成功,它的浪潮將從彼得格勒席卷整個世界。”
    眼下,無論是德國的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對列寧個人而言,真心希望他們能成功,好讓那個該死的漢斯·馮·喬吃個大虧),還是遠在法國的革命者們,都已經開始躁動不安。
    等到世界都被這股紅色浪潮吞沒時,他們就能重新奪回失去的一切。
    列寧對此深信不疑。
    他必須相信,否則就太過悲慘了......
    “......”
    柯倫泰等反對派一時語塞,找不到合適的反駁理由。見狀,列寧滿意地點了點頭。
    還有人提出可以派遣極東人民委員會的外交人民委員李時遷β世界線友情客串)等華裔代表,去試著說服漢斯·馮·喬,但這個提議很快就被無聲地否決了。
    所有人都清楚,那個人就算自己的祖國清國淪為戰場,眼睛都不眨一下,又怎麽可能因為同胞的勸說而改變立場?
    “去通知托洛茨基同誌,蘇維埃人民委員會將接受德意誌的一切條件。”
    ......
    “......我接受協約國的所有要求。”
    “您做出了明智的決定,托洛茨基委員。”
    托洛茨基再次回到會談現場,已是兩天後的4月25日。
    隻是這兩天的心理折磨明顯讓他的臉色蒼白了許多。
    列寧最終決定接受德國的要求,但托洛茨基依舊無法甘心接受這一切。
    “那麽,請簽字吧。”
    “......我明白了。”
    當漢斯等協約國的外交官們簽字完畢,將條約遞上來時,托洛茨基歎了口氣,隨即朝角落裏的人示意,讓他們代替自己簽字。
    他不想讓自己的名字玷汙在這張可憎的紙上。
    當然,目睹這一切的漢斯隻是笑了笑。
    就這?......
    “結束了。現在可以了嗎?”
    “可以了。”
    時間雖短,卻讓人倍感漫長。
    終於,隨著最後一筆落下,那標誌著終結亦是開始的《條約》,正式簽訂完畢。
    托洛茨基急於離開這令人不快的地方,他飛快的伸出手握住漢斯的手,準備象征性地結束儀式。
    可就在他準備同樣迅速地鬆開手的瞬間——
    “那麽,請替我向列寧委員長問好,就說他這段時間為德國盡心盡力,辛苦了。”
    “?!”
    德國的毒士,終於露出了獠牙。
    “祝您平安返回彼得格勒。”
    說罷,漢斯留下滿臉驚愕的托洛茨基,悠然帶著外交官們走出會談室。
    謊言。
    這不過是為了挑撥他與列寧關係的反動伎倆!
    可即便心知肚明,托洛茨基的內心仍止不住地顫抖,他僵立在原地,一步也邁不出去。
    積壓已久的懷疑,如今狠狠地束縛住了他的雙腿,乃至他的理智。
    “托洛茨基同誌?”
    “......回去吧,回彼得格勒。”
    聽到蘇維埃外交官的催促,托洛茨基猛然搖了搖頭,試圖甩開腦中的雜念,轉身離去。
    但他心頭燃起的那份懷疑,卻再也無法輕易熄滅。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