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穩步推進美軍除外)

字數:9472   加入書籤

A+A-


    幾日之後。
    以羅莎·盧森堡為首的斯巴達克同盟的審判正式開庭。
    判決結果,毫無懸念——死刑。
    刑罰在宣判的第二天便被執行。
    “還有什麽遺言要留下嗎?”
    “這不是終結,革命永不消亡,馬克思主義絕不會崩塌。全世界的勞動者們,聯合起來!”
    “真是驚人的遺言啊。執行。”
    唰!
    隨著斷頭台的利刃落下,羅莎·盧森堡的頭顱與身體分離。
    “羅莎,能與你並肩作戰,是我的榮耀!”
    唰!
    卡爾·李卜克內西等其他斯巴達克同盟成員也緊隨其後,紛紛被斬首。
    “我錯了!求你們饒我一命!”
    “閉嘴!執行!”
    唰!
    其中也有一開始挺直了腰杆、臨死前卻開始哀求求饒的人,但斷頭台的寒刃卻絲毫不留情麵。
    【以羅莎·盧森堡為首的斯巴達克同盟成員全員處決】
    “這才是真正的正義。”
    “活該!呸!”
    德國民眾與協約國公民對他們毫無同情可言。
    他們不過是些令人作嘔的叛徒,是該被清除的紅色害蟲,對於正義得以伸張,眾人紛紛拍手稱快。
    【蘇維埃人民委員會強烈譴責對斯巴達克同盟的草率審判!】
    倒是以弗拉基米爾·列寧為首的蘇維埃俄國方麵,出於安全考量剛剛將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往莫斯科,並發表了譴責聲明。
    但並沒有人將這放在心上。
    連列寧自己也明白,這番發言毫無意義。
    本就名不正言不順,何況現在布爾什維克自身都焦頭爛額。
    但他又無法不出麵,畢竟作為“紅色領袖”,黨內已有人質疑,為什麽他放任羅莎·盧森堡死在皇帝的斷頭台上,為了平息內部聲音,也隻能做個樣子。
    如今,不要說遠在西伯利亞還試圖拉攏舊沙俄軍官重整旗鼓的科爾尼洛夫,連與蘇維埃政權敵對的臨時政府殘黨與孟什維克都仍在活躍,在這種情形下,內部的分裂絕不能發生。
    “同誌們,就這樣放任列寧同誌嗎?”
    “托洛茨基同誌,可是......”
    “列寧同誌玷汙了我們的理想。他不僅沒有援救革命同誌,反而坐視他們被砍頭。這種事不能再繼續了,總要有人站出來阻止。”
    “斯大林同誌,你也認同托洛茨基同誌的看法嗎?”
    “我同意列寧同誌的做法對蘇維埃毫無益處。布哈林同誌,列寧同誌是革命的象征。但如今他已經在自毀其名,那還不如在他墮落之前,將他永遠定格在‘神話’之中,這對紅色主義與蘇維埃人民而言,才是最好的結局。”
    可惜,列寧還未察覺,裂痕已經在黨內悄然擴散。
    自《條約》簽訂後便對列寧心存不滿的托洛茨基,如今眼見羅莎也喪命,終於徹底與列寧分道揚鑣。
    而托洛茨基目前的得力助手斯大林,雖然表麵支持托洛茨基,卻顯然另有盤算。
    不過這一點尚未被任何人察覺。
    “這群蠢紅毛,連舞台都給他們搭好了,結果還是殺不掉他?”
    與此同時,在德國某處的暗影中,幾道夾雜著憤怒與焦躁的低語傳來,仿佛在暗示事件還未真正結束。
    “如今事情變成了這樣,普魯士秘密警察恐怕要被調查了。若是亞戈走投無路,把一切都供出來......”
    “那種事不會發生,不必擔心。亞戈早就清除了所有相關證據,還嚴密封口了屬下的嘴。他能坐穩柏林警察廳長的位子,可不是靠運氣。”
    況且,如今尚處戰爭期間,對方也不敢輕舉妄動,以免引發內部混亂。
    而一如既往,隻要時間流逝,這樁舊事也會慢慢被人遺忘。
    當然,短時間內最好還是不要再和亞戈接觸了。
    “總之,真是遺憾啊。本來是個能不沾血就除掉漢斯·馮·喬的好機會。”
    “無可奈何的事便是如此。以後還有機會。無論是漢斯·馮·喬,還是貝特曼霍爾維格,那些膽敢妄圖鏟除我們的家夥,終究都得一個個消失。”
    話音落下,那些聲音的主人咬牙切齒,目光落在一份文件上。
    《關於戰後帝國重組與改革的計劃草案》
    正是這份文書,最終讓他們決定不再袖手旁觀。
    ......
    “這樣一來,那些紅黨分子也該消停一陣了。”
    “是啊。如果事情能就此收尾就好了。”
    “我也這麽想。話說回來,這裏除了兌水的咖啡就沒點別的東西嗎?”
    “沒有。順便問一下,副總理閣下,對亞戈警察廳長的調查進行得如何了?”
    “目前還沒發現什麽可疑之處。畢竟調查才剛剛開始,也隻能慢慢來了。”
    由於此時的漢斯被迫處於居家辦公狀態,因此貝特曼霍爾維格隻能親自趕來新宮,與比洛總理及數位部長一同開會。他一邊啜著摻水的咖啡,一邊開口說道。
    “不過,隻要繼續深挖他身邊的人和秘密警察的關係,遲早能揪出些什麽。就算封住了某幾張嘴,也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白了。那這部分就拜托您了,副總理閣下。我其實也很想親自盯著這事,但可惜手頭實在抽不出人手。”
    戰爭尚未結束,而自美軍抵達以來,漢斯要處理的事務也在不斷增多。
    ‘說起來,作為補充人手的手段,也許是時候把康拉德·阿登納konrad herann joseph adenauer)拉過來了。’
    在政治中,大人物從不輕易親自下場。
    如果為了揪出亞戈的把柄,甚至挖出其背後的勢力,而讓他或他的嶽父,乃至比洛總理和貝特曼霍爾維格副總理親自出麵,恐怕到最後事情的規模會遠遠超出想象。
    正因如此,他們需要一個能替他們出麵狙擊容克集團的人。而最適合扮演這一角色的,非康拉德·阿登納莫屬。
    他對整頓容克可謂充滿熱情。
    此時的他雖然還未成為科隆市長那是1917年的事),但作為市議員,他已經相當活躍,現在的狀態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話說回來,美軍那邊的訓練進展得怎麽樣了?聽說副司令官潘興還向我們德軍求助來著。”
    漢斯正打算趁熱向貝特曼霍爾維格推薦阿登納,他卻先開了口。
    唔,美軍啊......
    “聽說我方軍官快要吐血了吧。”
    ......
    “你們是我帶過最糟糕的一屆士兵!!”
    在奧斯卡王子前往波羅的海王國後晉升為上尉的瓦爾特·莫德爾,望著倒在漢斯衝鋒槍模擬演習場上一片哀嚎的美軍士兵們,無奈地搖著頭,大聲怒吼。
    此時二十世紀已然過去十三年,但美軍的現代化依舊還停留在十九世紀的水平。
    莫德爾是為了協助美軍組建類似突擊隊這類衝鋒部隊而來,結果眼前這些洋基,別說合格的軍人,他們連普通士兵都稱不上,不過是一群握著槍械的菜鳥,簡直堪稱戰場廢物。
    “衝鋒部隊需要的是強健的體魄、敏捷的雙腿,還有在槍林彈雨中不動如山的勇氣!可你們看看現在的模樣,我敢打賭,就憑你們那蛆蟲般的體力,別說攻入法軍戰壕了,怕是衝到一半就倒下了!”
    美軍軍官們聽著莫德爾冷酷的毒舌,臉色難看至極。
    可更讓他們難堪的是,他說的全是實話。
    無論是擔任示範教官的德軍、英軍,甚至是比利時士兵,表現都遠勝美軍。
    美軍士兵跑個十圈操場就喘成狗,其他人卻能輕鬆跑上三十圈麵不改色。
    在數百名美軍中,能達到莫德爾標準的,竟隻有一人。
    田納西州出身的士兵,艾文·科倫·約克avin cuu york)。
    隻是他虔誠的信仰令他對“殺人”這件事抱有強烈的抗拒。
    可若想活下去,這種天真的態度必須丟掉。
    因為西線戰場,是一個連道德與信仰都被丟進垃圾桶的地獄。
    想在地獄裏活下來,就得適應地獄的規則。
    “想放棄的就放棄,想回家的我親自送你去碼頭。但不想認輸的,就立刻給我站起來!”
    “呃呃呃......”
    被莫德爾刺激到不甘被視為懦夫的美軍士兵們發出呻吟,掙紮著站起身來。
    沒有人選擇逃跑或放棄。
    “起碼還有點骨氣。”
    雖然依舊是廢物,但好歹還有點鬥誌。
    隻可惜,訓練時間太短,若能多些時間,也許還能把這幫人訓練成個人樣。
    可美軍遠征軍司令答應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雖然美國自有其難處,但西線戰場可不會理會這些理由。
    “還在等什麽!跑啊,跑起來!”
    莫德爾能做的,就隻有一個,把這些人逼成真正的士兵。
    他自己曾因體弱差點被勸退軍隊,但靠著苦練與意誌挺了過來,因此比誰都清楚,汗水和努力,從不背叛人。
    不過步兵靠操練還能硬逼成材,可要訓練那些需要專業知識的軍官、坦克兵、炮兵,就沒那麽簡單了。
    “也就是說,二號坦克的最高時速是每小時10公裏......”
    “10公裏是多少英裏?”
    “???”
    哪怕是在21世紀也依舊頑固不化的美式英製單位,如今毫不留情地摧殘著德國的軍官和工程師們。
    其實英國人也用英製,但他們大多采用本國裝備或自己買授權生產,德國人基本不用管。
    可美軍呢?除了春田步槍,幾乎什麽都沒有並且隨著增援部隊抵達,連步槍都開始不夠用了),戰場現在急需坦克和火炮,而唯一能支援他們的,偏偏隻有德國。
    至於英國人,連自家士兵的武器都勉強湊齊,哪還有能力支援別人。
    “把那該死的英製單位忘了吧!給我記住公製單位!公——製——!”
    “可公製是敵國法國的度量單位,我們怎能使用?”
    “......我操你媽的......”
    德國軍官們幾欲吐血,美軍則是一臉懵懂,仍舊一頭霧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就是‘鋼鐵漢斯’嗎?這家夥可真結實啊!”
    “喲,看起來你還真是個懂坦克的家夥嘛?”
    與此同時,巴頓正一臉興奮地和古德裏安一起圍著漢斯坦克研究個不停。
    至於代替那個目前仍在病房裏悠哉的吃著水果的芬斯頓承擔這一切的,則是潘興。
    此時他臉上明顯比離開美國前多出了幾道皺紋,甚至發際線也略微後移了稍許。
    他也知道,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可國內卻一再催促,說連一個月都嫌太久。
    “喂,馬歇爾上尉,你說在芬斯頓司令肩膀上多打幾槍怎麽樣?也許就能多點時間了。”
    “......您這是認真的?您果然是認真的吧。求您了,潘興將軍,一定要忍住啊。”
    “將軍,聯合軍總司令部來電。”
    馬歇爾一邊冷汗直流地勸住正摩挲著手槍的潘興,一邊聽著副官走上前行禮報告。
    “剛剛傳來消息,德意誌非洲軍團與英軍已成功登陸西西裏島。”
    那是前往意大利半島的跳板,北非戰場向前推進的重要一步。
    如今,聯軍終於在那裏踏出了第一步。
    “看來又得聽威爾遜總統嘮叨了。”
    潘興幾乎能想象白宮那邊變得無比焦急、催促如雷的模樣。
    ......
    “投降!我們投降!求你饒我們一命!”
    在布滿鐵絲網和沙袋的海灘上,望著那些高舉雙手的意大利軍官與士兵,隆美爾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是一次大捷。
    與加裏波利那種失敗的戰役不同,從英屬馬耳他發起的非洲軍團與英軍對西西裏島的登陸戰,堪稱完美無缺的勝利。
    原本意大利軍隊以為非洲軍團會先攻打法屬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結果被狠狠地打了個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應對,非洲軍團的突然登陸便已展開。
    至於意大利海軍?
    那些家夥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就像海麵上升起的縷縷黑煙一樣,被海因裏希王子率領的德意誌帝國地中海艦隊、英國地中海艦隊、奧匈帝國海軍與希臘海軍聯手圍攻,徹底擊沉,沉入了大海之中。
    至於守護非洲軍團的出發地利比亞,靠少數守備隊與柏柏爾雇傭兵就足夠了。至於美國?誰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才會參戰?如今他們連西線戰場都應付不過來,想再往北非派兵,隻怕也有心無力。
    “隆美爾中尉!別在那兒發呆了,快去繼續你最擅長的推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明白了,司令官閣下!”
    聽到萊托·福爾貝克大步踏上沙灘時的呼喚,隆美爾笑容滿麵地敬了個禮,隨行的還有其他軍官與試圖記錄這一曆史瞬間的隨軍記者們。
    與那些令人討厭的貴族軍官不同,非洲軍團的司令不僅是傑出的名將,對他自己這個出身平民的下屬也毫無架子。
    萊托·福爾貝克確實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將軍,也正因為如此,隆美爾隻覺得全身都充滿了力量。他望向那些坐在沙灘上,一邊抽煙一邊休息的阿斯卡裏士兵與德國士兵們,高聲喊道:
    “司令官都發話了,我們還能坐著不動嗎?走吧,兄弟們!要在其他部隊之前,徹底征服這座西西裏島!”
    當然,以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來看,這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榛子是黑褐色的,我也是黑褐色的,我也是啊!suss, scharzbraun bin auch ich, ja bin auch ich)!”
    很快,伴隨著這首與他們曬黑的皮膚相映襯的《黑褐色是榛子》軍歌,隆美爾部隊以及非洲軍團、英軍開始向馬爾薩拉、錫拉庫薩、卡塔尼亞、墨西拿,還有巴勒莫進發,整個西西裏海岸線一時間變得熱鬧非凡。
    “霍爾德裏奧,尤比尤比迪,哈哈哈!霍爾德裏奧,尤比尤比迪,哈哈哈!”
    而西西裏的意大利軍隊,已經無力阻擋這一切。
    不到一周的時間,整座西西裏島便落入聯軍之手。
    繼俄國退出戰爭、尼維爾攻勢慘敗之後,這一消息也清晰無誤地傳到了本就已幾近崩潰的意大利政府耳中。
    ——————
    感謝霧草溪的大神認證,感謝其他書友的打賞,這周盡量加一更,如果加不了就下周......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