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卡約之會
字數:8014 加入書籤
聯軍的攻勢仍在持續,巴黎不斷遭到轟炸。
嗡嗡嗡嗡嗡嗡嗡──!
“又是空襲警報?”
“現在連逃命都嫌累,真是受夠了。我們的戰鬥機到底在幹什麽?”
不分晝夜響起的警報聲,成了巴黎的日常。仿佛要一舉終結法國一般,聯軍的轟炸機從天際飛來,接連不斷地將炸彈傾瀉在巴黎市區。
法國軍隊也拚盡全力想要阻止這些轟炸機,但無論高射炮怎麽轟擊,攔截機如何頻繁升空,英德兩國卻像在嘲笑法國似的,隻是派來更多的轟炸機。
轟隆隆!
“起火了!”
“嗚啊啊啊啊啊!!”
更糟糕的是,聯軍投下的並不是普通航空炸彈,而是燃燒彈。
這是一種遠超德國在彼得格勒使用過的簡陋燃燒瓶的新型燃燒彈,技術先進得多。
這批由英國與德國集合全部化學家智慧製造的燃燒彈,如今在巴黎的建築群中肆意縱火,火焰如同玩笑般吞噬著城市的一角又一角。隨著時間推移,被燒毀的建築也與日俱增。
呼嘯聲隨之響起——
轟!!
然而,相較於那些不斷從天而降的小巫,如今已經從兩門增加到八門的“巴黎巨炮”射來的炮彈,才是真正的大巫。
轟炸機還可以用高射炮和戰鬥機攔截,但炮彈……根本無法阻擋。
當然,僅靠空襲和遠程炮擊,想要徹底摧毀這座歐洲屈指可數的大城市還遠遠不夠。
“我真的受夠了……”
“我們到底要這樣活到什麽時候。”
但要摧毀飽受戰爭折磨的巴黎市民的心,卻已經足夠了。
為了維持士氣,克列孟梭與貝當每日都在竭力呼籲,若敗於英德,一切將盡數失去。他們聲嘶力竭地反複強調,但這些話也就隻能激起人們短暫的憤怒而已。
如今,不論是哪種戰時宣傳,對巴黎市民來說,都不過是一種令人厭煩的噪音罷了。
“總理閣下,市民的不滿依舊無法平息。即便我們已經動員了警察和憲兵隊,也已到達極限。”
“通知貝當司令,請他調派一部分軍隊參與維持治安。”
“什麽?可要是連軍隊也投入鎮壓,恐怕市民對政府的反感會更加劇烈……”
“俄國、奧斯曼、意大利……不都是從內部先瓦解的嗎?為了防止重蹈覆轍,任何內亂與騷動都必須徹底鎮壓。”
但克列孟梭對此並不動搖,他的態度愈發強硬。隻要能讓法國生存下去,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都在所不惜。
“哈!現在連軍隊也要拿來監視我們了嗎?”
“這是打算當獨裁者了?就連羅伯斯庇爾和拿破侖活著的時候,也沒這麽離譜吧。”
“受夠了,我真的受夠了……這場鬧劇到底什麽時候才會結束啊……”
克列孟梭試圖防止分裂的手段,反倒加劇了分裂。
一如既往叛逆的巴黎市民,對任何打著“和平”旗號的言論都嗤之以鼻,揮舞棍棒回應。如今,軍隊鎮壓更是成了他們憤怒的理由,他們對克列孟梭的做法再無一絲好感。
巴黎市民不再渴望戰爭。
他們渴望和平。
“……總統閣下,您這話是什麽意思?”
“現在必須有人來阻止克列孟梭的暴走了,杜梅格前總理。”
“哈啊……”
而就在這動蕩的局勢之中,應普恩加萊的秘密召喚而來的人,正是現任執政黨,激進黨的重臣、前戰時總理加斯東·杜梅格。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
阻止克列孟梭的暴走。
這句話乍一看似乎簡單,但其中蘊含的意義卻既不簡單,也絕不輕巧。
這是一個試圖將克列孟梭從總理之位趕下來的政治陰謀,而一旦身為主戰派核心的克列孟梭失勢,法國的戰爭也將以所有法國人理智上知道無可避免、但情感上絕不願承認的方式宣告結束。
“閣下,我明白您這樣做的理由,可即便如此,我也不能背叛克列孟梭總理。”
正因如此,杜梅格才會對普恩加萊的提議表示否定。
“況且,克列孟梭是我的同誌,也是我的朋友。”
“卡約也一樣不是嗎?可你看看他現在成了什麽樣?”
“那是……”
隻因提出應當停止這場幾乎毫無勝算的無謂戰爭的主張,卡約被判以叛國罪,流放西班牙。
即便他曾與克列孟梭也是多年的同誌與朋友。
“我也覺得卡約的事不應該那樣處理。就算他對戰爭的看法不同,也不能那樣給他強加莫須有的罪名,把他趕出去……”
“當然不該那麽做。這種行為無疑是在動搖共和國的根基。但為了戰爭,我們全都選擇了對卡約視而不見。可現在呢?克列孟梭越發越界,已不是帶領法國走向勝利,而是在把法國推向毀滅!”
地中海艦隊隻是個開始。
如今布雷斯特的海軍水兵們正惶惶不安,擔心自己是否也會步地中海艦隊的後塵。
“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最壞的情況是布雷斯特的水兵可能會爆發叛亂。尤其最近,在他們當中那該死的紅色主義正流行起來,更是雪上加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實根本不需要拿德國基爾叛亂來做例子。曆史上法國派艦隊前往黑海支援俄國白軍時,就有一部分水兵因對布爾什維克產生共鳴而反叛,這已足夠說明問題。
“如果照現在這樣下去,恐怕還沒等德軍占領巴黎,我們自己就先垮了。到時候法國要麽落入紅黨的手中,要麽鬧得四分五裂!”
與其那樣,不如趁現在還來得及,把克列孟梭趕下台,轉而推動和平談判。
已經在此前一次與美國的交涉中換得戰後生存承諾的普恩加萊,是出於真心這樣認為的。
因為克列孟梭是絕不會在法國的一切被毀滅、所有法國人戰死之前放棄戰爭的。
“我會承擔一切責任。所以,杜梅格,為了拯救法國,請與你我並肩而行。”
“……您希望我做什麽?”
長久的沉思之後,杜梅格終於艱難地開口了。
那是讚同的意思。
......
“幸會,我是漢斯·馮·喬。”
“我是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
1914年10月22日。
距離法國地中海艦隊被全殲還不到一個星期,漢斯便與格雷外相、駐德美大使詹姆斯··傑拉德jaes atson gerard)一起,火速趕往西屬巴利阿裏群島的馬略卡島。
“我是約瑟夫·卡約。”
雖然被克列孟梭打上叛徒的烙印並遭到放逐,但這位曾擔任總理的法國和平派領袖依舊擁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卡約此次前來接觸協約國,是為了轉達法國政府,準確來說,是總統普恩加萊的提議。
而普恩加萊之所以會動用卡約這個“棄子”,來找他們談的,無非隻有一個目的。
“和平。”
“首先,我得感謝各位特地來到馬略卡與我會麵。”
“隻要能讓前線的士兵少流一些血,我們哪裏不能去,又有什麽人不能見呢?至少我相信,不論是我們協約國,還是貴國法國,對於和平的渴望應當並無二致。”
聽到漢斯的話,卡約露出一抹苦笑,點了點頭。
他是為了自己所追求的和平才來到這裏,但這和平前頭,卻不得不冠以“法國投降”這幾個法國人難以接受的字眼。
也正因如此,他才更為欽佩卡約願冒著叛國之名也要終結戰爭的決心。
‘說起來,後來法國在六周內敗給希兒時,卡約也曾支持賦予貝當全權,建立了維希法國吧?’
不過他可沒在維希法國擔任什麽職務,反倒是在那之後徹底退出政壇,安靜地結束了一生。
也算是他內心對和平的堅持的某種佐證。
“普恩加萊總統的提議很簡單。驅逐克列孟梭,與協約國展開和平談判,終結戰爭。”
“驅逐克列孟梭?你是指內閣不信任案?”
“正是如此。”
身為典型議會製國家英國出身的格雷外相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顯然認同這個做法。
說到底,普恩加萊若想趕走克列孟梭,也隻有這一條路,而且還是最迅速、最簡單的一條。
畢竟掌控軍方的貝當目前支持克列孟梭,普恩加萊隻能走政治路線。更何況,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中,通過不信任案迫使總理和內閣辭職可謂輕而易舉。
說得難聽點,不論是戰前還是戰後,法國政府改組的頻率簡直堪比吃飯。
“這也是法國總理們動輒幾個月就換一茬的原因吧。”
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中,隻要參眾議員幾次質詢投票,甚至都不需要獲得絕對多數,就能逼迫總理和內閣下台。
這自然也帶來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頑疾,政治分裂與混亂,直到二戰結束、第四共和國建立後,法律才有所修改,使內閣不信任案不再那麽容易被提出。
“但我還是有些疑問,法國議會真的願意與克列孟梭決裂嗎?內閣不信任案畢竟還得議員們讚同才行吧。”
“您說得對。不過如今法國議員們大多和我一樣,雖然不敢公開表現,但對克列孟梭那種強硬而激進的態度早已厭倦至極,無論是上院還是下院都一樣。”
麵對傑拉德大使的合理疑問,卡約似乎早有準備,苦笑著回答道。
“更何況,為了繼續戰爭,克列孟梭甚至打算放棄巴黎。雖然作為戰時總理,這或許是正確判斷,但對於巴黎市民和第三共和國的政治家而言,這絕非能輕易接受的選擇。”
確實,法國政治權力的核心一直都在巴黎。
“我昔日的同僚、激進黨元老、前總理杜梅格,也已決定與普恩加萊總統站在同一戰線。如果連執政黨激進黨都倒戈,那克列孟梭也撐不下去了……當然,如果這一切最終失敗,那就隻能見血了。”
卡約低聲喃喃,似乎並不希望事態走到那一步。
一旦政治的底線被突破,流血就不可避免,而那對法國來說將是最糟的局麵。
“我明白了。協約國會對普恩加萊總統的提議持積極態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非常感謝。作為交換,我希望協約國也能展現出寬容與仁慈。”
“仁慈?”
“保證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獨立與製度不變,並盡量保全法國的領土。”
聽到卡約的請求,漢斯與格雷外相對視了一眼,同時點頭。
這要求並不算過分。
前者原本就是既定方針,至於後者,其實德國除了打算把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部分並入德意誌帝國的阿爾薩斯洛特林根省之外,也沒有侵占法國其他領土的打算。
‘雖說完全不拿也可以,但總得做做樣子。’
反正法國的阿爾薩斯是普法戰爭後剩下的殘渣,洛林也不過是為了邊境線整齊好看才順帶把早已大半被德國占據的摩澤爾拿下來一些而已。
‘這對法國來說可能又是一次自尊心上的打擊,但實質上的損失其實並不大。’
反倒是法國,比起他們,更應該擔心比利時。
比利時國王阿爾貝現在恨不得把法國千刀萬剮,誓要為國土遭侵略討回公道。
“很好。協約國接受普恩加萊總統的提議。”
“呼……謝謝你們。”
卡約那副提心吊膽的神情在聽到肯定的答複後,終於鬆了口氣,用手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光是這一點,對他和法國而言,已經是跨越了一個巨大難關。
“至於殖民地的問題……”
“當然得全部吐出來。”
“咳咳!”
“殖民地”三個字一出口,來自殖民宗主國英國的格雷外相就毫不猶豫地斬釘截鐵作出回應,嚇得一旁的傑拉德大使像是嗆到了似的猛地咳嗽起來。
呃,不會是法蘭西流感吧?
漢斯本能地往離傑拉德大使遠一點的方向挪了挪,重新看向卡約。
卡約似乎本來也沒對殖民地抱太大希望,隻是試著試探一下而已,對於格雷外相的果斷態度也隻是點頭示意,未再多言。
至此,談判基本告一段落。
所以快去吧,普恩加萊。
趁我們還沒攻占巴黎之前,趕緊踢翻那隻老虎的屁股。
——————
感謝手機用戶的大神認證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