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一戰終結!
字數:8290 加入書籤
“哈哈哈哈!法國佬終於舉起白旗了!德意誌帝國又一次贏得了偉大的勝利!”
“恭喜陛下!”
法國投降了。
嚴格來說,是請求停戰,但在原本的曆史中,也是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piegne aristice)後,才標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結,因此歸根結底並沒什麽區別。
多虧如此,威廉二世像是終於砍掉了多年的爛木頭一樣歡呼雀躍,而總理比洛、副總理貝特曼霍爾維格,還有魯登道夫這樣的將領也無一例外地爆發出歡呼。
持續了一年多的大戰終於結束了。
整個歐洲重新迎來了萬眾期盼的和平,而在勝利者德意誌帝國的麵前,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光明未來。
隻要不是那些暗地裏親法的人,都忍不住笑出聲來,忍不住沉浸在這狂喜之中。
當然,作為知道未來不僅不會光明,反而會充滿黏稠的瘋狂與混沌的漢斯來說,心中還是難掩一絲苦澀。
‘不過至少今天,就把那些擔憂和憂慮放一邊,盡情歡笑吧。’
這是個值得高興的日子,是個美好的日子。
是付出無數犧牲之後終於迎來勝利的日子。
如果連今天都不笑,那麽曾經的所有努力都會黯然失色。
“辛苦了,漢斯,真的辛苦了。若不是你,戰爭也不會這麽快結束。”
“哈哈,全靠前線將士們的拚死奮戰啊。總理大人您才是,這段時間受苦了。現在終於可以安心退休了吧?”
“哈哈,我其實早就在羅馬看中了一棟宅子。當然,在徹底離開帝國總理府之前,我得先把收尾工作處理好。”
“是啊,停戰之後還有和談會議呢。”
說實話,比起停戰協議,漢斯更擔心的正是後麵的事情。
這不僅是列強之間為了爭取更多利益的角逐,戰敗的法國又該如何處理,也是一個大問題。
‘想想原曆史上《凡爾賽條約》簽訂後德國人的表現,與其狠毒報複,倒不如展現點勝者的寬容......’
但問題在於,正如多次提到的那樣,即便他們施以寬容,也無法保證法國人的憤怒和仇恨會因此平息。
法國向來是個無論左右陣營都充斥著極端分子的國家,而且這次法國的投降過程本身注定會在戰後引發無數的“被背叛”陰謀論。
可即便如此,要是采取比《凡爾賽條約》更強硬的手段,隻會讓法國對德國的仇恨更為深重。而且,法國和俄國一樣,是引發這場戰爭的重要責任方,不可能完全不予以懲罰。這簡直就是“你更喜歡媽媽還是爸爸?”般的兩難抉擇。
‘反正這也不是德意誌單方麵就能決定的問題,到了和談會議上再根據情況做決定吧。’
唯一慶幸的是,英國和美國不太可能提出讓法國徹底滅亡那種過激要求。
當然,英美若對法國網開一麵,八成也是為了遏製在歐洲大陸上勢力膨脹到無可匹敵的德意誌帝國,這也讓人沒法單純高興起來。
“這場和談,將會是自1814年維也納會議以來最激烈、最喧鬧的會議吧。”
“是啊,巧的是,正好一百年了呢。”
當然了,維也納會議由於拿破侖從厄爾巴島逃出,最終結局反而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但不管怎麽說,維也納會議也催生了維也納體係,而那個體係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歐洲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想到這裏,也就更能體會到這次和談會議的重要性了。
“哈哈哈哈!漢斯,還在那兒磨蹭什麽呢!”
“陛下?”
正當漢斯和比洛總理談得正熱鬧時,威廉二世早已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香檳,衝著他大喊。
“快去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把這場戰爭徹底了結!”
看來我們那位嶽父大人,是真的等不及要讓法國跪地投降了。
也對,現在最重要的是停戰協議,而不是還未開始的和談會議。
因為不僅是德國,整個卷入戰爭的世界都在等待這一刻。
......
1914年11月11日。
雖然年份不同,但巧合的是,這一天恰好也是曆史上德國在貢比涅向費迪南·福煦投降的日子。如今,在蘭斯的聖母主教座堂,眾人齊聚一堂。
出席和會的有代表德國的漢斯與法金漢;聯合軍的總司令們,黑格、芬斯頓、勒曼;以及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奧匈帝國外交大臣利奧波德·貝希托爾德,以及因美國國務卿尚在大西洋彼岸而代為出席的駐英美國大使沃爾特·佩奇。
而他們聚集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
為了與法國簽訂停戰條約,
也就是,接受法國的投降。
“勝利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是啊,本國也在海的那邊焦急等待著我們簽字呢。快點辦完,把這好消息送回去吧!”
格雷與佩奇笑逐顏開,交談著,臉上掛滿了勝利的喜悅,正如凱撒與他的大臣們一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的確,對於德國、英國、奧匈帝國和整個協約國來說,這一天是榮耀與勝利的象征。
但對於法國而言,這一天則是屈辱至極。
不僅因為投降本身,更因為這座聖母主教座堂,是曆代法國國王舉行加冕大典的聖地,曆史意義重大。
不過,選擇在蘭斯簽訂停戰條約,並非出於刻意羞辱法國,而是因為這裏是協約軍占領區中離巴黎最近、破壞程度又相對較輕的地方。
隻是雖然本意並不是想羞辱法國,但從結果上看,再怎麽解釋也沒人會相信了。
“法國代表團到了。”
正當漢斯感歎著曆史的諷刺時,等待已久的人終於抵達。
那是以法國總統雷蒙·普恩加萊和總理加斯東·杜梅格為首的法國代表團。
“竟然要在勝利之王查理七世舉行加冕禮的地方簽署投降書......聖女貞德若在,恐怕也無法瞑目了吧。”
這是普恩加萊第一次與漢斯麵對麵,他聲音低沉地喃喃自語。
他最終不得不接受投降的現實,心中必然萬般悲慟。
‘嗯,能理解他的心情。’
可理解歸理解,
戰爭就是戰爭。
更何況,說到底,最先侵略比利時、打響第一槍的,是法國。最早在戰壕中使用毒氣,使戰爭更加慘烈的,也是法國。
推波助瀾的,是普恩加萊和他的政客,是法國人民。
結果,他們輸了,隻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罷了。
即便憤恨、即便不甘,也不過如此。
當然,法國走到這一步,漢斯知道,多少也有自己推波助瀾的因素,但他並不後悔做這些事。
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事,僅此而已。
隻是為了避免現在坐在法國代表席上的,是他們。
“既然沒人想閑聊,那就直入正題吧。”
或許是因為滿腔的怨恨尤其是投向漢斯的目光格外熾熱),法國代表團與協約國代表簡單寒暄後,便默默點頭示意。
他們也想盡快結束這場羞辱,不想再浪費一分一秒。
“這是條約文本。”
說罷,漢斯將與格雷等人連夜趕製出來的停戰條約遞給了他們,法國代表團戴上眼鏡,緩緩閱讀。
內容大致如下:
1.條約簽署六小時後,地麵及空中一切作戰行動停止。
2.釋放並遣返被法國關押的所有協約國公民。
3.將法軍的機槍、大炮、運輸車輛、軍事基地、軍需物資、糧食及化學武器等完好無損地交予協約軍。
4.條約簽署四十八小時內,拆除所有地雷,並向協約軍報告所設陷阱的位置。
5.停止一切海上敵對行動,所有潛艇向協約國海軍投降。
6.所有指定的法國水麵艦艇解除武裝。
此外,還有解除法國駐殖民地部隊武裝、釋放戰俘等條款,與原本曆史上貢比涅停戰協定的內容大致相似。
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沒有“解放被占領地區”的條款了吧。
畢竟比利時的國土,他們早已悉數收複,無需再贅述。
“呼......”
普恩加萊一字一句地讀完了條約,終於歎了口氣,從西裝內袋中掏出鋼筆,做出了簽字的準備。
雖然麵色沉重、幾近窒息,但他沒有理由拒絕。
畢竟,這隻是“停止戰鬥”的停戰協定。
無論對德國,還是對法國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之後那場涉及領土割讓與戰爭賠款的大和會。
既然都已經認輸了,又何必為一紙注定很快作廢的停戰協議做無謂的掙紮呢?
“嗚嗚嗚......”
隻是,與普恩加萊的平靜相比,一些法國代表還是壓抑不住心中的痛苦,低聲啜泣了起來。
親眼見證國家投降,他們終究情緒崩潰了。
“終於結束了!”
“各位辛苦了,哈哈哈!”
相較之下,協約國代表們則滿臉喜色,仿佛隨時要開宴會慶祝。
尤其是以比利時代表身份出席的勒曼中將,看著淚流滿麵的法國代表,甚至露出了幾分譏諷的神色——畢竟,法國當初對比利時的所作所為,也不是那麽容易被忘記的。
就這樣,隨著普恩加萊的筆落下,漢斯作為協約國的代表,拾起了筆,在停戰條約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在這一刻,曆時一年四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宣告結束。
......
“佩奇大使發來電報,總統閣下。一小時前在蘭斯簽署了停戰協議。”
“人類曆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啊。”
“是的,恭喜您,閣下。”
“恭喜您!”
伴隨著掌聲,以及身邊親信一片恭維的話語,伍德羅·威爾遜嘴角露出了微笑。
給威爾遜帶來無盡悲痛與憤怒的歐洲戰爭,終於宣告結束。
而且,這場戰爭能夠如此迅速地落幕,美國所發揮的作用無可置疑。
雖然傷亡人數比預想中多了許多,但美軍在西線攻勢中擔任了重要一環,占領了瓦朗謝訥和康布雷,海軍在大西洋的反潛作戰也取得了輝煌成果,當然,在地中海同樣收獲了勝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對法國屬地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馬格裏布地區的順利占領,更是無需贅言。
“照這個勢頭,想必兩年後的連任也能輕鬆獲勝吧。”
“不過,我仍有些擔憂。”
“擔憂什麽?麥卡杜部長。”
“是關於北非的事。”
然而,包括女婿麥卡杜在內的親信們,對於威爾遜與普恩加萊之間,秘密達成的由美軍單獨占領北非的交易,依然顯得憂心忡忡。
“據傑拉德大使和佩奇大使的報告,德國對殖民地似乎興趣寥寥,因此可以暫且不提,可英國那邊,恐怕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吧。”
“這點你們無需擔心。”
但威爾遜依然麵色從容,斬釘截鐵地說道。
“這種外交交易,德國和英國早已幹過無數次了。就拿為了趕走克列孟梭而與普恩加萊秘密接觸這件事來說,難道和我們做的事情有什麽本質區別嗎?”
“雖說如此......”
但北非的事與那些暗中交易,終究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因為這一次,是美國完全未與盟友協商,單方麵采取的行動。
正如漢斯每次出行都要帶上格雷部長那樣,當初德國和英國即便與敵國進行外交交易,也都是事先經過盟友協商之後才采取行動的。美國的行為單從外交角度看或許無可厚非,但從道義上來說,絕對稱不上正當。
“有時候,為了更偉大的大義,就必須對小小的塵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自詡為道德主義者的威爾遜,他認為作為一名無法保持純潔的政治家,要想讓美國的聲音更具分量,這樣的犧牲是必須承受的。
“不過,英國對法屬北非,尤其是直布羅陀海峽的完全掌控極為在意,他們必然對我們心生強烈怒意。”
“隻要英國能真正理解我們遏製德意誌帝國的誠意,他們終究會選擇與我們站在一起。英國就是這樣的國家。”
當然,雖然不久前因為英國拒絕了美國的武器支援請求,威爾遜曾對唐寧街發出激烈抗議,導致白宮和唐寧街之間出現了一些摩擦,但那不過是朋友間常有的小衝突,根本不值得在意。
“總之,是時候準備前往歐洲了。和談會議的地點定在柏林帝國外務部沒錯吧?”
“是的,閣下。”
“偏偏是那個漢斯·馮·喬的大本營,實在讓人不怎麽舒服,不過考慮到德意誌帝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地位,也隻能如此了。無論如何,跟我一同前往柏林的人,做好萬全的心理準備吧。”
即將到來的柏林和談會議,必定會是一場波瀾壯闊的風暴。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