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這是多麽讓人詛咒的因果

字數:9563   加入書籤

A+A-


    “快訊,快訊!而且是特級快訊!”
    “所有人,立刻行動起來!”
    與此同時,墨索裏尼“進軍羅馬”居然成功了的消息一傳到德國,drr就立刻陷入了混亂。
    這也難怪,畢竟墨索裏尼的“進軍羅馬”可謂是歐洲近年來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
    身為歐洲最早建立的廣播電台、也最自豪於新聞傳遞速度的drr,怎麽可能錯過這樣一條特級中的特級快訊?
    “社長,外交部的報道許可下來了。不過......”
    “好好好,我懂,無非就是要批評這件事,但別太刺激意大利,同時要讓德意誌帝國看起來保持中立,對吧?我跟部長共事這麽多年了,哪會不清楚。”
    麵對下屬的匯報,drr的社長漢斯·布雷多語氣不耐地回道。
    跟在漢斯手下幹了十多年,他當然早已明白這種基本的政治平衡,根本不用多說。
    “比起這個,新聞稿呢?難道你們不知道還有三十分鍾就要直播了?”
    “十、十分抱歉!原本的編劇午飯時食物中毒了,我們正在臨時召集人手重寫......”
    “什麽?偏偏這個時候出這種事......!”
    “新聞稿出來了!”
    就在布雷多憤怒得要開口咆哮時,正好有人趕著送來了稿子。
    問題是,所謂的“稿子”並不是一份,而是厚厚一疊。
    ——看樣子是連實習生都拉來湊數了吧。
    布雷多滿臉無奈地翻閱起稿件,隻盼其中能有一篇像樣的。
    “太挑釁了。”
    “太混亂了。”
    “我是讓你們寫得中立點,什麽時候讓你們誇墨索裏尼了?”
    “還有這篇帶顏色的八卦是怎麽回事?!”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每一份稿子他都搖頭歎氣。
    照這趨勢下去,說不定播音員隻能臨場即興發揮了。
    可這又不是搞笑節目,而是嚴肅敏感的政治新聞快報。
    drr雖自詡清高,但它確實是歐洲最具公信力的電台之一,影響力巨大——畢竟背後的那位可是位高權重。
    所以一旦報道失當,很可能引發外交風波,釀成政治事故。
    最壞的情況下,說不定隻得中途請澳洲傳奇女高音內莉·梅爾巴夫人來救場了,否則“歐洲第一廣播電台”的頭銜就要被咄咄逼人的bbc奪走了。
    ——絕不能讓那種事發生!
    自認為打造了世界最強廣播帝國的布雷多,怒火中燒地掃視全場。
    “立刻重新寫一份!這次一定要像樣的!”
    “那、那個......您還沒看我寫的......”
    在所有人噤若寒蟬的氣氛中,一個年輕而怯生生的聲音響起。
    眾人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暗叫一聲“完了”。
    現在這種氛圍,還敢出頭,那可不是勇氣,是沒眼力見兒。
    “哼,看你是新人,還挺自信的嘛?”
    “......”
    “好吧,拿來我看看。”
    感受到社長那“要是寫得亂七八糟就有你好看”的威壓,年輕人緊張地遞上了自己的稿子。
    “......這篇不錯啊。不,是非常不錯,遠超我預期。”
    “謝、謝謝?”
    然而,就在仿佛過了幾天那麽漫長的幾分鍾後。
    從布雷多口中說出的,卻是出人意料的讚揚。
    “你叫什麽名字?”
    “戈、戈培爾......保羅·約瑟夫·戈培爾pau joseps)。”
    “很好,戈培爾先生。你救了我,也救了我們drr。等播報結束,來我辦公室一趟,我想和你深入聊聊。”
    “什、什麽?啊,好的,社長!”
    看到社長明顯想重用自己,年輕的戈培爾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就在此刻,這個曾夢想成為新聞人,卻因身體殘疾、貧窮困頓、情場失意、祖國敗亡、失業纏身而幾乎被黑暗吞噬的男人,命運徹底轉向。
    ......
    “我原以為埃馬努埃萊·菲利貝托總比我那位堂兄強些,沒想到竟也不過如此,真是令人失望啊。”
    “我也同感,陛下。”
    這是威廉二世和貝特曼·霍爾維格對新任意大利總理墨索裏尼的一段簡短評價。
    “說到底,墨索裏尼這家夥當初不就是發動叛亂起家的?居然還敢把總理的位置交給他,真不知他們腦子裏在想什麽。”
    “陛下,墨索裏尼之所以能成為總理,並不僅僅是埃馬努埃萊·菲利貝托國王一個人的決定。”
    墨索裏尼能夠成功進行“向羅馬進軍”,固然離不開國王的默許,但根本原因還是右翼勢力給予的強力支持。
    早在進軍羅馬之前,墨索裏尼和他的黑衫軍就已經以典型的政治打手姿態,大肆鎮壓罷工與左派勢力,深得右翼政客和資本家的歡心。
    本質上就是一件“好用的工具”。
    即便是這次“羅馬進軍”,右翼勢力的態度也沒有絲毫改變,而正是這份態度,讓墨索裏尼的行動得以成功。
    “也就是說,是因為他‘好忽悠’所以才被選中了唄?”
    “簡單來說,確實如此。”
    順帶一提,希兒與納粹的情況也大差不差。
    希兒原本不過是個街頭政客,但右翼們看他“也許有點用”,便紛紛提供支援,最終讓他崛起。
    “更何況,在墨索裏尼之前擔任意大利總理的,是立場偏溫和卻終究還是左派的弗朗西斯科·尼蒂。右翼們早就巴不得找個借口把他趕下台,哪怕隻是換成墨索裏尼這種人也無所謂。”
    國王恐怕也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才默許了墨索裏尼的這次成功。
    ‘但說到底,墨索裏尼真的是個好對付的人嗎?其實也不是。’
    因為二戰期間意大利的種種荒腔走板,墨索裏尼常常被一並當成笑柄雖然也不完全冤枉),但若說他在政治上毫無能耐,那卻並非事實。
    在納粹掌權之前,墨索裏尼甚至是包括希兒在內的所有法西斯主義者的精神領袖與政治楷模,影響力非比尋常。
    拋開能力不談,至少也不是一個可以隨便輕視的角色。
    本應對他加以警惕才是......但不知為何——
    “怎麽想都覺得毫無危機感啊!”
    越是思考墨索裏尼,漢斯的腦海裏就越是揮之不去那首《funicui funicua》的旋律。
    這就是腦子被21世紀網絡泡透的後果。
    “嗯?時間已經這麽晚了嗎。特奧巴爾德,今天的報告就到這裏了嗎?”
    “是的,陛下。”
    “那就行了,你們都先去忙吧,不能一直把你們這些大忙人留在這兒。”
    在皇帝的“逐客令”下,漢斯和貝特曼·霍爾維格行禮告退,離開了他的辦公室。
    “墨索裏尼的出現,不知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真是令人擔憂。”
    “我也是這麽想的。不過比起墨索裏尼本人,我更擔心的是那些想要效仿他的人。沉迷於極端思想的家夥,或者說有可能被這種思想感染的人,可不隻存在於意大利。”
    “唔......”
    聽漢斯這麽說,貝特曼·霍爾維格低低地咕噥了一聲。
    他大概也有不少想法吧。
    “總之,今後恐怕是越來越忙了。”
    “這不一直都是老樣子嗎?”
    “是啊,老樣子......咳!咳咳咳!”
    “總理閣下,您還好吧?”
    “咳咳咳......咳,沒事。”
    見貝特曼·霍爾維格突然劇烈咳嗽,漢斯一臉擔憂地問他,而他擺了擺手。
    “大概是感冒了吧。現在正是換季的時候,常有的事。”
    “您這麽說我就放心了。不過還是請您多注意身體,盡量別太操勞。最近您的臉色看起來確實不太好。”
    “哈哈,謝謝你關心。你先去忙吧,我這邊還有點事。”
    “是,總理閣下。”
    望著貝特曼·霍爾維格那強撐著笑容的臉,漢斯輕輕歎了口氣,轉身離去。
    “注意身體......嗎。”
    獨自一人留下的貝特曼·霍爾維格,低頭看著自己掌中那還在滴落的暗紅鮮血,露出了苦澀的微笑。
    “恐怕......已經太晚了啊。”
    ......
    【埃馬努埃萊·菲利貝托國王任命貝尼托·墨索裏尼為意大利總理,舉動震撼】
    【羅馬進軍成功,墨索裏尼終結意大利動蕩,誓將重現羅馬帝國榮耀!】
    “哼,世事無常,竟真讓人見識了這種場麵。”
    與此同時,在戰爭結束後,因為桑蘇西條約的緣故,軍隊縮編導致無法繼續服役、被迫退役的弗朗索瓦·德·拉·羅克,邊看報紙上關於“羅馬進軍”的新聞,邊若有所思地撫摸著下巴。
    他當然知道墨索裏尼是誰。
    據說是大戰後在意大利興起的一個叫“法西斯主義”的新思想的旗手,最近勢力膨脹得極快,以“擅長鎮壓紅色分子”而廣為人知。
    但無論怎麽想,他都不像是能坐上總理之位的大人物,那所謂的“羅馬進軍”更像是一場粗糙得近乎滑稽的政變,照理說失敗才是正常。
    “可墨索裏尼竟然成功了。”
    表麵看起來,也許隻是運氣好。
    但在拉·羅克看來,這事絕不隻是運氣使然。
    墨索裏尼的成功,正是意大利民眾對政府無能徹底厭倦的明證。
    “也許,正是這個動蕩的時代,才需要一位英雄......一位超人。”
    他望向滿目瘡痍、在戰爭與公社殘骸中掙紮重建的巴黎。
    是的,法國也需要一位“超人”。
    一個能終結當前混亂,讓法國複興,甚至比昔日更強盛的超人;一個能推翻在大戰中崛起、如今主宰歐洲的德意誌帝國的超人。
    “而這個人——就是我。”
    拉·羅克合上報紙,從長椅上站起。
    雖尚未勾勒出完整藍圖,但他的心中已有清晰的目標。
    是時候結束漫長的彷徨了。
    “連墨索裏尼都做得到。”
    那麽他拉·羅克,又為何做不到?
    又有誰敢斷言,法國不會也迎來一場屬於自己的“羅馬進軍”?
    “我要讓法國再次偉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偉大!”
    我要締造一個再也不會被那幫狗娘養的日耳曼佬打敗的強大國家。
    這是失去一切的拉·羅克心中,重新燃起的夢想與野心。
    “這事兒,我也能幹。”
    “看看墨索裏尼!法西斯主義,才是我們應走的新道路!”
    而點燃野心的,並非隻有他一人。
    墨索裏尼的成功,如同火種一般,為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的法西斯主義信徒帶來了希望。
    正如漢斯所擔憂的那樣,法西斯主義終於在全世界真正開始蔓延。
    而這一切的盡頭,將會通向何方,除了一個人之外,世上無人知曉。
    ......
    “nein,nein,nein!不是這樣,不應該是這樣!”
    在全世界都因墨索裏尼的“羅馬進軍”而騷動不安時,美國紐約,一間工作室裏傳來了一聲因毒氣中毒而變得尖銳、神經質般的咆哮。
    那是從街頭畫家轉行成為動畫師的阿道夫·希兒的聲音。
    “沃爾特,我不是讓你把分鏡盡可能簡化嗎?短篇動畫裏,故事太複雜太燒腦,隻會適得其反,懂嗎!”
    “可問題是,希兒先生,這裏再刪的話,故事的意義就全沒了啊!”
    “你這是想把整整一袋麵包硬塞給一個隻需要一片麵包就能吃飽的人啊!”
    在希兒的訓斥下,19歲的沃爾特·迪士尼ater eias disney)鼓起了腮幫子,一臉不服氣。
        兩人年紀相差不小,但因對動畫的熱愛意氣相投,再加上對希兒來說,最近他手頭非常寬裕,靠軍人養老金、家族遺產和賣明信片積攢了一筆可觀的資金。於是兩人一拍即合,聯手殺進了動畫業界。
    前些天剛接了外包,就立即開始著手製作第一部正式作品。而這德國口音十足、帶著濃厚神經質的某胡子男,隻要工作稍有差錯,就會立馬開始絮絮叨叨、碎碎念個不停。
    ‘最讓人生氣的是,他說得還不是沒有道理啊!’
    這就是迪士尼雖然不滿,卻隻能一邊嘟囔一邊忍氣吞聲的原因。
    不得不承認,希兒確實不是浪得虛名。他不但畫技在自己之上別看後來是動畫之父,其實迪士尼的繪畫能力並不算頂尖),對剛剛起步的動畫行業也有著敏銳的直覺和把控力。
    “沃爾特,你是有天分的。所以別被偏見束縛住了,把你的才能發揮出來吧。這可是我們的第一部作品啊。”
    “唉,知道了,我回去重畫就是了,重畫嘛。”
    被希兒的“嘴炮”再度擊敗,迪士尼無奈地嘀咕著,開始收拾散落在桌上的分鏡稿。
    這時,一個年紀與迪士尼相仿的青年夾著一份報紙走進了工作室。
    “你們看報紙了嗎?聽說意大利有個叫墨索裏尼的家夥發動政變,當上總理了!”
    這個青年名叫烏布·伊沃克斯ubbe eert ierks)。
    他正是後來根據迪士尼構想設計出“奧斯華兔”和“米老鼠”,並帶領初創迪士尼工作室走向輝煌的傳奇動畫師。
    當然,現在的他,還隻是和迪士尼一樣從佩斯曼魯賓廣告工作室被掃地出門的失業青年,因好友邀請而成為希兒團隊中的動畫師新秀罷了。
    “現在墨索裏尼還是汽油裏尼都不重要,烏布!”
    對希兒來說,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哪個意大利人,而是他的處女作,他的第一部動畫!
    “離跟發行商約定的日子已經不遠了,趕緊把原畫拿來吧!”
    “好,給你。”
    烏布像是早就準備好了似的,把一大疊原畫遞了過去。
    希兒檢查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烏布·伊沃克斯在動畫上的天賦甚至還勝過他本人。
    雖然經驗尚淺,但繪畫速度極快,而且水平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提升。
    “很好!照這個勢頭,我們一定會獲得好評!”
    希兒咧嘴笑著喊道。
    成功的日子,已然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