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人民的名義

字數:8353   加入書籤

A+A-


    【施特雷澤曼與阿登納,到底誰會成為下一任總理?】
    【德國人民黨對決德國中央黨,新教對決天主教,普魯士對決萊茵蘭】
    【社民黨黨魁赫爾曼·穆勒,拋出參選宣言】
    【弗蘭茨·馮·帕彭:最適合引領帝國之人,非我莫屬!】
    “這到底要幹什麽啊......”
    這一天,漢斯剛剛結束了一天忙亂的工作,回到家時才聽到這些外界的消息,隻能發出如此感歎。
    總理之位關乎重大,他也早就預料到施特雷澤曼和阿登納不可能彼此退讓,肯定會正麵衝突,再加上兩人都是政治手腕極強、野心勃勃的角色,曆史上他們的關係也糟糕透頂,不吵才怪。
    但如今看來,這場鬥爭已經不止是激烈,簡直是刺刀見紅了。
    更何況,覬覦總理寶座的還不止這兩人。
    雖然社民黨在斯巴達克同盟鬧出亂子之後聲勢大減,但他們在國會裏依然保有不少席位,尚能一爭。
    ‘可帕彭那家夥又是怎麽回事?’
    而且看看加入他們那邊陣營的都是些什麽貨色吧,首先是原本就與帕彭關係匪淺的庫爾特·馮·施萊謝爾,這一點並不奇怪,但再加上曾因參與法西斯運動而被國內視為危險分子的格德勒,以及已經引起高度警戒的羅姆也投靠了他。
    這哪裏是什麽政治聯盟,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場,聚集了一群毫無希望的廢物。
    漢斯現在感覺就像是在看四個蠢貨表演一樣。
    帕彭和羅姆自然不必說,而帕彭的老友施萊謝爾,日後會和他反目成仇,變成推倒魏瑪共和國的暗黑軍政人物;格德勒雖然反對納粹,還參與刺殺希兒,但他的骨子裏和瓦德西沒什麽區別,壓根就是個老頑固。
    總之,他們無論如何都是一群讓人喜歡不起來的家夥。
    ‘當然,和希兒比起來,這些家夥頂多算是沒了希兒的半吊子納粹......’
    但一旦他們湊到一起,事情就變味了。
    這種人單打獨鬥隻會牢騷滿腹、毫無作為,可一旦聚眾,就會失去理智,鬧出大禍。
    這也是漢斯無法小覷這群無藥可救的家夥的原因。
    “真是的,這群家夥又不能揍一頓了事......”
    “不過也不全是壞事嘛。”路易絲在一旁接話道,“至少說明議會政治逐漸成型了。要是換在以前,誰能想象得了這種局麵?”
    “你說得也對。”
    畢竟過去皇帝可以隨心所欲任命總理,從來不會因選人問題引起這種軒然大波。
    “最近去哪都有人在聊政治啊,連爸爸也在煩惱呢......克裏斯蒂安!媽媽不是說過不準剩下豌豆嗎?”
    “討厭!不吃!”
    “克裏斯蒂安,要學會吃不喜歡的東西,才算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你不想長大嗎?”
    “嗚嗚......”
    漢斯話音落下後,挑食嚴重的克裏斯蒂安一臉不情願地把豌豆塞進嘴裏。
    真是個讓人操心的小兒子。
    反倒是長子萊因哈特,名字雖然威風,性格卻意外地安靜溫順,讓人忍不住擔心他以後會不會太軟弱,成為問題少年。
    “總之,還是讓人憂心啊。不提社民黨和帕彭這些雜魚,真正棘手的是兩個最具實力的候選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升級。”
    正如之前多次提到的,施特雷澤曼是土生土長的柏林人,而阿登納則是典型的萊茵蘭硬漢。
    雖然這兩個地區不像巴伐利亞與北德那樣尖銳對立,但也絕對談不上關係友好。
    畢竟萊茵蘭在拿破侖戰爭前是四分五裂的小公國群,戰後才因維也納會議被並入普魯士。
    尤其是阿登納身為天主教徒這點,就足以說明這個地區一直受天主教和自由主義的深遠影響,因此對新教為主、保守為綱的普魯士政權一直心存抵觸。
    “甚至可以說,他們更歡迎拿破侖的統治。”
    因為拿破侖在統治萊茵蘭時期廢除了等級製度等過時規章,為當地帶來了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基礎。
    想想德國其他地區對這個“侵略者”恨之入骨,萊茵蘭的態度簡直是異類。
    總之,這種對普魯士的敵意在俾斯麥發起所謂“文化鬥爭”、鎮壓天主教勢力之後愈發加劇。
    阿登納的反感也正源於這一時期的切身經曆,可想而知他對容克貴族與普魯士體係有多排斥。
    柏林則是普魯士的舊都與中心。
    所以,這場選戰已不單是施特雷澤曼和阿登納的較量,更是萊茵蘭與柏林之間的政治對決。
    連國會也未能幸免,阿登納所在的天主教中央黨與施特雷澤曼的德國人民黨天天吵個不停,吵到議會幾乎難以運轉。
    “說起來,我還同時收到了施特雷澤曼夫人和阿登納夫人的邀請,該怎麽辦才好?”
    上流社交圈的風氣也與政壇如出一轍。
    施特雷澤曼和阿登納,簡直是拚盡了全力。
    “兩邊都得去。既然我們聲稱中立,就絕不能隻出席一方的宴會,否則就像是表明了支持。”
    “其實我心裏是一個都不想去......”
    “但以我們的身份,還是得去了。”
    他們身份擺在那裏。
    更何況,上流社交圈那光鮮的背後可比國會還肮髒陰險,要是不去,肯定會被各種編排。
    “真希望爸爸早點定下來吧,這樣也能讓外麵安靜點。”
    “誰說不是呢......”
    這一年也快結束了,這麽拖下去總理之位恐怕要空懸到明年。
    而這對漢斯來說,無異於催命符。
    自從貝特曼·霍爾維格宣布辭職並以健康為由直接回鄉後,作為內閣第三序列的他就被迫代理一切事務。
    ‘本來就快被外交部長的活壓垮了啊......’
    偏偏其他部長也紛紛遞交辭呈,收拾殘局的責任全落到了他頭上。
    這根本不是人幹的活。
    最近他幾乎可以說是住在了國家總理府,今天還是一周以來頭一次回家。
    ‘並且馬上又得出發......’
    照這樣下去,自家孩子的可能真的要忘了爸爸長什麽樣了吧。
    “看來......我得親自去一趟了,看看局勢。”
    ......
    “呃呃呃呃......這些該死的家夥,到底是想讓我怎麽辦啊!”
    在德國因突如其來的總理之爭而陷入火海時,唯一握有解決一切鑰匙的威廉二世,卻抱著腦袋苦惱不已。
    作為一個天性謹慎、性格膽小的家夥,他本就優柔寡斷,不擅長做決斷。
    如今,總理候選人正展開激烈競爭,帶著各自的支持者在台上大喊“我才是最適合總理的人”,吵得天翻地覆。對此,威廉二世自然是倍感壓力,幾乎要喘不過氣來。
    ‘要是有個一看就合我心意的人該多好......’
    可現實是,最有力的兩位候選人,阿登納和施特雷澤曼,都不是他喜歡的類型。
    阿登納是出了名的冷漠的萊茵人,施特雷澤曼則更是與“親切”二字毫無緣分。
    而至於社民黨的赫爾曼·穆勒,從一開始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雖然社民黨宣稱已經和蘇聯那幫紅色分子劃清界限了,可不管怎麽說,讓自己親手將社會主義政權扶上德國政壇,這種事威廉二世絕對幹不出來。
    他的本能就已經在強烈地拒絕這個選項了。
    ‘就這種情況下,反而是帕彭這家夥讓我最順眼......’
    不得不說,光是那一套溜須拍馬的本事,這家夥就甩了其他候選人幾條街。
    甚至還親自送來一把手感極佳的斧頭,說什麽“請多關照”,獻媚得極為自然。
    說實話,如果隻看“好感度”的話,帕彭絕對是所有候選人中最高的那個。
    ‘當然,我也沒真打算讓帕彭當總理。’
    雖說這個決定會讓包括漢斯在內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但威廉二世並不是瞎子。
    他很清楚,帕彭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宮廷小醜,但絕對當不了一國之相。
    畢竟,世上哪有不瘋的君主會把小醜拉上宰相位置的?
    雖然他現在確實在外交方麵使用著名為“漢斯·馮·喬”的外置大腦,但至少在內政方麵,威廉二世依舊是個足夠明智的君主。他很清楚,為了帝國,他絕不能做出那種荒唐的決定。
    那種事,也就隻有最近靠著牛奶生意風生水起、還在認真謀劃進軍美國市場的堂兄尼古拉二世才能幹出來。
    ‘再說了,那個女婿也不會坐視不理。’
    剛宣布辭職、因靜養而下鄉的貝特曼·霍爾維格留下的空缺,由他的女婿臨時頂替,現在正忙得焦頭爛額。
    他甚至公開威脅說,隻要帕彭當上總理,他就會立刻辭去外長職務,帶著路易絲和孩子們回腓特烈霍夫堡,不再管政事。
    這種威脅,對他這個寵女如命、疼孫如寶的皇帝來說無異於是致命一擊。
    沒有可愛的芙蕾德莉卡,威廉二世感覺連一天都活不下去了。
    “那個漢斯......年紀一大了,竟然越來越像俾斯麥那個老頭子了......”
    不過這要是被俾斯麥知道了,估計會笑著大喊:“好個接班人!”
    雖然事實上漢斯和俾斯麥根本連麵都沒見過,甚至彼此認識都不一定。
    “唉,總之真是頭疼啊。總得選一個才行......”
    阿登納和施特雷澤曼。
    兩人之間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無論選誰都會引來非議,而這些質疑最終都會落在他這個皇帝頭上。
    對如今已年過半百,隻想砍砍樹、陪孫子玩耍的皇帝而言,這種政治負擔實在太煩人了。
    “陛下,漢斯·馮·喬公爵請求覲見。”
    “漢斯?”
    就在這時,實在看不下去的漢斯終於不顧公務繁忙,親自來到了新宮。
    ......
    “漢斯啊,你來得正好。該怎麽辦才好啊!必須得選出一個人,可我根本選不出來啊!”
    一開門,漢斯就聽見威廉二世那如機關槍般的抱怨聲,臉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與此同時,他口中原本那句“陛下,決定好下任總理人選了嗎?”的話也直接咽回了喉嚨。
    “......陛下,請您先冷靜些。我大致明白情況了。”
    光是看一眼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眼下局勢升溫,久違地激起了某位嶽父那與生俱來的優柔寡斷,又陷入了選擇障礙。
    ‘貝特曼·霍爾維格總理,你幹嘛這麽早退休啊!’
    至少也該撐到確定繼任者吧。
    偏偏身體又不好,讓人連責怪都開不了口,真是遺憾到讓人想仰天長歎。
    “不過陛下,現在真的該做出決斷了。我隻是暫時維持政局,也快到極限了。我們必須盡快選出新總理,組建新政府。”
    “我知道......可現在不管選誰,都會引來非議。德國已經徹底分裂成兩派了,這種時候根本不能單憑能力來決定人選!”
    “所以您一開始就該果斷決定才對啊,幹嘛非得拖到現在......”
    “不是我故意拖著,是沒有一個讓我眼前一亮的人選,我也想慢慢挑。可誰知道會變成這樣啊?!”
    威廉二世焦躁地捶著胸口喊道。
    可漢斯又能怎麽辦?
    總理任命權是皇帝的特權,他又不能替他選。
    不過,要說現在能代替皇帝做出決定的......恐怕也隻有“他們”了。
    “既然如此,若要解決這個問題——準確地說,是讓陛下不再背負選人的壓力,隻有一個辦法。”
    “一個?”
    “是的,讓國民來選。然後由陛下任命他們選出的候選人,不就行了嗎?”
    也就是說,像正常的立憲君主製國家那樣,通過選舉來決定總理。
    本來漢斯也沒打算這麽早就給出這個提議。
    但說到底,不管是由皇帝還是人民選出,要是不能盡快組成新政府,他可能會累死在辦公桌前。
    “你知道這句話的分量吧?”
    “當然知道。但我不是說現在就要徹底改革體製。我隻是建議,至少這次作為臨時措施,進行一次民意投票。”
    畢竟原本應該召開全國大選,可他們才剛舉行完沒多久。
    想要再辦一次,時間上也來不及。
    “唔......民意投票嗎?這種程度的措施或許還行?”
    “別說‘或許’了,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說到底,這事隻要威廉二世下個決心就能解決,但他就是做不到。
    那隻好出此下策了。
    “唉......好吧。如果是這樣,外麵那些吵個不停的家夥也就沒話說了。漢斯,馬上去準備投票吧。”
    “遵命,陛下。”
    於是,一場被稱作德意誌帝國首次“民意投票”,實則是總理選舉的選舉,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雖說起步有些倉促,但對於德國人來說,這是邁出的偉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