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總理之爭素來如此

字數:8094   加入書籤

A+A-


    哢嚓!哢嚓哢嚓!砰!砰!
    “總理閣下!”
    “貝特曼·霍爾維格總理!請看這邊!”
    “您真的要辭去總理一職嗎?!”
    數日後。
    就在貝特曼·霍爾維格總理宣布辭職的消息正式曝光後,德國所有的記者幾乎瞬間蜂擁而至,總理府前一時間充斥著哢嚓哢嚓的快門聲和閃光燈的爆閃聲。
    畢竟總理的辭職實在太過突然,而且貝特曼·霍爾維格作為戰後改革的主導者,一直以來都深受好評。因此,他的離職勢必會引發關於繼任人選的廣泛關注。
    更何況,這次宣布辭職的並非隻有貝特曼·霍爾維格一人。
    【大戰英雄,埃裏希·馮·法金漢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休。】
    【海軍之父,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元帥辭任:“是時候將位置交給後輩了。”】
    【財政部長赫爾曼·庫恩與司法部長保羅·馮·克勞澤將追隨總理步伐,一同卸任。內閣大規模換血或將來臨。】
    雖然不像貝特曼·霍爾維格那般突然,但隨著年歲增長,健康每況愈下的法金漢,以及自《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簽訂後精力大不如前的提爾皮茨等多位閣僚,也選擇了集體告別政壇。
    當然,總理更換的同時內閣隨之調整本是常事,但像提爾皮茨這類長期穩坐海軍要職的老將,原本被認為會繼續留任,因此民眾的震驚與擔憂也就更加劇烈。
    更別說這個時期,從墨索裏尼開始,法西斯主義已漸漸在整個歐洲抬頭。
    “大家請冷靜。我辭職一事確屬事實。雖然無法詳述具體理由,但確實是因為健康上的問題。陛下也已批準了我的辭呈。”
    嗡嗡嗡——
    貝特曼·霍爾維格冷靜地陳述著,而記者群中再次陷入一片騷動。
    終於,有人忍不住舉手發問,帶著記者特有的執著與好奇。
    “那麽,總理閣下,接任您的下一任總理人選是否已經決定?”
    “我能透露的,隻有目前有多位候選人在考慮之中。至於其他的——”
    “總理閣下?請再多說幾句吧!”
    盡管記者們苦苦哀求,貝特曼·霍爾維格卻不再多言,神色從容地轉身離去。
    說實話,他也確實沒什麽可說的。
    因為威廉二世還在阿登納與施特雷澤曼之間頭疼地猶豫不決。
    “唉,要是他能再多說幾句就好了。”
    “政府裏的其他人怎麽看?”
    “都差不多,一副‘我也不知道’的表情。”
    最終,人們所能做的也不過是根據手上那點零星信息進行猜測。
    “漢斯·馮·喬公爵......他是不是還太年輕了?”
    “快到三十歲而已吧。他的膚色問題現在沒人再提了,能力和成績也夠格,但......再怎麽說也得再磨十年才行吧?當然,十年後,他絕對是最有力的候選人。”
    “也對......”
    “再說現在的皇帝也不像從前那樣可以隨心所欲地任命總理了,時代不同了。”
    議會改革之後,德意誌帝國比過去更接近君主立憲製,帝國議會的權力和話語權不斷增強。
    盡管皇帝的權勢依舊強大,但已不能像從前那樣無視議會意見和民意,隨意左右國家方向。
    “那看來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就是副總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了吧?當初貝特曼·霍爾維格不也是從副總理升任的嗎?”
    “說不準呢。而且聽說貝特曼·霍爾維格其實更傾向於支持康拉德·阿登納。就是他親自把阿登納從外地召回柏林的不是嗎?再看他宣布辭職的時機......也許正是在為阿登納鋪路?”
    “阿登納啊......確實是強有力的候選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比那低調的施特雷澤曼還要更引人注目。”
    “可阿登納是萊茵蘭人啊。反觀施特雷澤曼,那可是地地道道的柏林人,從小在柏林土生土長。我覺得施特雷澤曼更合適。”
    “哼,聽這欠揍的柏林佬在那嘚瑟。當然是阿登納比施特雷澤曼強多了!”
    “你說什麽?你這萊茵蘭土包子!”
    哐啷!
    在柏林以及整個德國,全國各地的啤酒館內,政治辯論空前火熱。
    當然,伴隨而來的拳頭和飛舞的椅子也越來越多,但這從另一個角度也證明了——
    人們對下一任總理的關注,前所未有地高漲。
    而隨著施特雷澤曼與阿登納,這兩位最具可能性的候選人逐漸成為輿論焦點,柏林政壇也隨之劇烈震蕩起來。
    ......
    “果然,我和阿登納最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啊。”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咬緊嘴唇,望著報紙低聲喃喃。
    以此看來,雖然阿登納踏入中樞政界不過是近來之事,但也絕非可以輕視的對手。
    聽說阿登納還是平民官員家庭出身,但自己的出身也不過是個釀酒商之子,因此並無太大差別,再加上他在“漢斯·馮·喬襲擊事件”中作為容克狙擊手所贏得的聲望、表現出的出色政治手腕,以及擔任科隆市長期間積累的政績,都足以讓人不得不對他三思而後行。
    更別提,貝特曼·霍爾維格總理也似乎更傾向於阿登納,而非自己。
    施特雷澤曼心中五味雜陳,卻又有種熱血在胸口翻騰。
    “你在害怕?”
    “不,反而更不想退了。”
    那股熾熱的情緒,正是“好勝心”。
    他也是個從政之人,而且是個道道地地的柏林人。
    要他就這樣不戰而退,拱手把總理之位讓給這個從萊茵蘭爬上來的家夥?休想。
    “況且,陛下至今也未下定決心。”
    也就是說,他還有機會。
    “凱特,這次恐怕又得仰仗你的力量了。”
    “嗬嗬,交給我吧。”
        如果非要說施特雷澤曼有什麽能勝過阿登納的,那便是他的妻子了。他始終引以為傲的妻子。能擁有如此出色、令人矚目的女人,他有時候甚至都感到過於奢侈。
    她不僅美貌無雙,堪稱德國當代第一美女,更出身於柏林的著名商業家族,憑借父輩的財力在柏林的上流社會呼風喚雨。
    她是名副其實的“社交界女王”。
    而這也正是施特雷澤曼至今在政壇能一路順風的最強武器,未來也仍會是他重要的倚仗。
    “是時候讓那個萊茵蘭的鄉巴佬好好見識一下柏林人的實力了。這座城市,是屬於我的。”
    “嗬嗬,看起來我們要開始忙起來了。”
    施特雷澤曼夫婦相視一笑,舉起酒杯輕輕碰杯。
    “也該讓那些自以為是的柏林家夥,見識一下萊茵蘭,乃至西德的底蘊了。各位,請助我一臂之力!”
    “哈哈,那是當然,阿登納議員閣下!”
    與此同時,就在施特雷澤曼夫婦以一派上流人士的優雅,燃燒著自己的野心之時,阿登納也沒有閑著。
    如果說施特雷澤曼手握柏林為中心的人脈,那阿登納便擁有德國工業與經濟的核心,萊茵蘭與西德的人脈。
    而他從來都不會猶豫是否動用這些資源。
    “謝謝你能來,威廉!”
    “哈哈!哪能錯過教訓柏林那些家夥的大好機會。”
    < arx),除了希兒之外,他是魏瑪共和國任期最長的總理雖然也才四年左右),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地產抵押馬克rentenark)”的推動者。
    他們都是科隆人,都是天主教徒,又同屬中央黨,因此這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們克虜伯家族也將支持阿登納閣下。至於政治資金,就請放心吧。”
    “感謝你,克虜伯先生,克虜伯夫人。”
    德意誌帝國最具代表性的重工業巨頭,克虜伯公司的掌門人,伯莎·克虜伯bertha krupp)與古斯塔夫·克虜伯·馮·博倫和哈爾巴赫gustav ge friedricen und bach)夫婦,也明確表示支持阿登納。
    對以魯爾工業區為根據地的克虜伯來說,站在有望將重心放在萊茵蘭的阿登納一方,才是明智之舉。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紮根於萊茵蘭與德國西部的企業與政治家紛紛加入阿登納陣營,使得施特雷澤曼與阿登納之間的權力爭鬥一觸即發。
    ......
    “絕不能錯過這次機會。”
    與此同時,在有力的總理候選人正合力積蓄力量之時,德國國內另一股絕不能被忽視的政治勢力也悄然開始行動。
    正是德國社會民主黨。
    “直到如今,我們社民黨一直穩坐帝國議會第一在野黨的位置。”
    雖然因為斯巴達克同盟策動的漢斯·馮·喬襲擊事件而受到劇烈動搖,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這一地位尚未動搖。
    “如今,是時候從帝國議會,放眼更大的未來了。”
    “舒馬赫先生,難道你想主張我們社民黨應該參與這場總理爭奪戰?”
    “沒錯,穆勒黨首。”
    麵對現任黨首,同時是曆史上的魏瑪共和國總理之一、並曾以德國代表身份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的赫爾曼·穆勒er)的質問,社民黨的新生力量、活躍於斯圖加特的庫爾特·舒馬赫kurt ernst car schuacher)答道。
    “我當然也清楚,由我們社民黨推舉出一位總理,是何等艱難的事。即便帝國議會權力有所增長,最終決定總理人選的,還是陛下。”
    雖說年事已高的威廉二世比年輕時溫和了些,即使他真的回歸年輕時那位“工人皇帝”的姿態,也絕不可能任命一個社民黨出身的人做總理。
    為了生存,社民黨早已與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切割,轉而提出社會民主主義,但他們仍被當作“外物”看待。
    “但,部長的位置,我們還是可以爭一爭的吧?”
    “哦喲......”
    時機也堪稱絕妙。
    正是因應社民黨與德國勞工界的要求,帝國即將設立勞動部,並在下一屆內閣中增設勞動部長一職。
    “而勞動部長這一職務,本就應當由我們社民黨來擔任。”
    為此,必須要提高社民黨的政治身價。
    說得直白點,就是爭取從龍之功,扮演“造王者”的角色。
    無論是阿登納領導的德國中央黨,還是施特雷澤曼領導的德國人民黨,雖說同為保守政黨,與社民黨關係並不友好,但他們也無法無視第一在野黨社民黨的力量。
    “既然讓年輕人說到這種份上,我們也不能再坐視不理,不是嗎,穆勒黨首?”
    “伯恩施坦議員......”
    “若有朝一日想真正奪取總理的寶座,那就得從現在邁出果敢的一步。下定決心吧,黨首。”
    這話出自年過七旬、依舊活躍在帝國議會前線的社民黨元老,愛德華·伯恩施坦之口。他也是促使舒馬赫加入社民黨的重要人物。
    聽完這番話,穆勒陷入了沉思。
    “好吧,那就試試看。”
    不過,這番沉思並沒有持續太久。
    反正社民黨也沒有什麽可失去的。
    “舒馬赫先生,可以替我準備一場記者會嗎?”
    “我將全力以赴。”
    最終,社民黨決定加入這場總理之爭。
    當然,出於現實考量,他們並非以總理為目標,而是以進入內閣為主要訴求。但毫無疑問,這將給柏林政壇投下巨石,掀起巨浪。
    “阿登納也好,施特雷澤曼也罷,難道我還不如他們?”
    然而,與胸有成竹的社民黨不同,這世上總有不自量力、妄圖爭奪總理之位的家夥,
    沒錯,他的名字,就叫做帕彭,弗朗茨·馮·帕彭。
    “沒錯,帕彭。與其把總理的位子讓給那些臭外地的平民,不如讓你來當,至少強多了。”
    “施萊歇爾。”
    “正好,我為了助你一臂之力,帶來了些老朋友。”
    “柯尼斯堡市長,卡爾·弗裏德裏希·格德勒car friedricer)。”
    “咳咳,我是來自慕尼黑的恩斯特·羅姆ernst r?h)。”
    帕彭在議會中毫無口碑,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勢力,但他的摯友庫爾特·馮·施萊謝爾kurt ferdinand friedriceicher)卻不顧一切,將那些在新政秩序下被邊緣化的政治人物一股腦拉了過來。
    就這樣,此刻,這場誰也預料不到的總理爭奪戰,即將全麵升溫。
    ——————
    聽書有真人講書了,感興趣的可以去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