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蘇渝又望向身旁的靖王世子和柔嘉郡主
字數:4969 加入書籤
蘇渝又望向身旁的靖王世子和柔嘉郡主,兩兄妹此刻已然看得目瞪口呆。
尤其是柔嘉郡主,雙眼圓睜,滿臉震驚,不可思議。
先前聽兄長所言尚不信以為真,今日親眼目睹,心靈深受震撼。
他們自幼一同玩耍,一同成長,如今不過一年多未見,若若竟已成為小小大夫,還能為人治病,真是太厲害了!
望著柔嘉那驚訝的表情,蘇渝微微一笑,這與前幾日兄長初聞此事時的神情,簡直如出一轍。
真不愧是血脈相連的親兄妹啊。
不像笵鹹、若若、笵思哲這三兄妹,無論外貌、性格還是興趣,都大相徑庭。
蘇渝輕輕搖頭,嘴角微揚。
畢竟,他們並非真正的親生兄妹。
三位血脈相連卻非全同根,其中一位更是毫無血緣。
柔嘉初見之下,眼中閃爍驚喜之光。
她的眼神中滿載著欽佩、敬仰,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向往!
她心中暗自期盼,渴望能成為若若那般出色的人物!
同時,她也夢想著能成為蘇先生的弟子!
念及此處,柔嘉的臉頰不禁染上了一抹緋紅。
柔嘉郡主素來對八卦情有獨鍾,她對信息的捕捉猶如獵鷹捕兔般敏銳。
她深知,不久之後,若若必將名震京都,蘇先生的名聲亦將隨之遠播。
哎呀,得趕緊催促父親,務必請蘇先生出任教師一職。
而現實,確如柔嘉郡主所料。
不過數日,京都及其周邊便已沸沸揚揚。
濟世醫館的小醫女,醫術精湛,救死扶傷。
心懷慈悲,對待貧寒百姓,分文不取,廣受讚譽。
慶國的子民們,無不對這位小醫女心生崇敬!與此同時,民間自發地為這位若若姑娘冠以一個名號。
眾人皆尊稱其為“南慶小神女”。
而這個稱號,也引起了慶國皇宮內某些人的關注。
京都,蘇宅。
清晨時分,一位菜農駕著一車鮮蔬抵達,正是老金頭。
自雲兒在濟世醫館問診取藥後,病情果然日漸好轉。
如今,她的臉頰已漸漸恢複了血色。
為此,老金頭特意前來,欲向蘇渝表達感激之情。
上次經王啟年大人點撥,他已明白,醫館之事皆由這位蘇先生做主。
盡管他不清楚蘇先生開設醫館的初衷,但對老金頭而言,這無疑是莫大的恩德。
要知道,雲兒的病曾讓他一籌莫展。
家中經濟早已拮據,眼看就無力承擔醫藥費了。
幸好,幸好有這些善心之人,幫助了他和雲兒。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蘇先生對他們的恩情如此深重,他當然要竭盡所能去報答這位年輕的恩公。
盡管能力有限,但他仍會全力以赴。
此刻,笵思哲恰好在蘇宅。
蘇渝正為他授課。
講解片刻後,便讓笵思哲自行完成課業。
蘇渝布置的課業,從不隨意敷衍。
而是源於現實生活,因時而變,因地製宜。
今日的課業,便是讓笵思哲計算醫館近日的收支。
而王啟年與若若,則在醫館內忙碌著。
醫館開業未久,正是最繁忙的時段。
再過些時日,他們或許能稍稍輕鬆些。
屆時,許多事務都可交由他人處理。
笵思哲專心致誌地完成課業。
蘇渝則在一旁捧書閱讀,享受著陽光的沐浴。
讀至疲倦時,便閉目養神,順便修煉內功。
不久,便聞下人來報:
“蘇先生,門外有位送菜的老金頭。”“他送來了一批新鮮的蔬果。”
“他表達了想來親自致謝醫館,因其女兒得以康複。”蘇渝輕輕一笑,頷首應允。
“好的。”
“不妨請他進來小憩,共飲一盞香茗。”
蘇渝深知,老金頭性情淳樸,絕非貪小便宜之人。
誠然,他為女兒治病或許囊中羞澀,
卻也不會心安理得地接受醫館的無償治療而無動於衷。
為人行事,但求無愧天地,心懷感恩,知恩圖報,方能心安理得。
老金頭便是此類人物。
故而,對於他贈送的這些蔬菜,蘇渝欣然笑納。
侍童領命而去,前往門口邀請老金頭。
笵思哲則微側腦袋,心中暗自思量。
晨起匆忙赴課,僅胡亂塞了幾口食物。
此刻腹中已隱隱作響。
聞聽門外有新鮮蔬果,雙目頓時熠熠生輝。
憶起在石居品嚐的甜瓜,甘甜可口,不禁好奇此番饋贈中是否亦有此等美味。
於是,小胖手迅速撥弄著算盤,劈啪作響。
片刻後,停筆,滿臉笑意。
“先生,我已算畢。”
“餓得慌,能否取些點心果腹?”蘇渝含笑點頭。
“自然可以。”
“去吧。”
聞此,笵思哲小腿一蹬,如風般疾馳而去。
至廚房,卻聞蔬果已搬入,瓜果尚留門外。
他又急忙奔向門口。
遠遠望見侍童正與老金頭交談。
“老金頭,先生請您入內品茶小憩?”老金頭憨態可掬地一笑,擺手拒絕。
“不必了,不必了。”
“我晨起剛從菜地摘得瓜果。”
“鞋底尚沾泥土,恐弄髒了府邸地麵。”言罷,竟認真地抬起腳,展示鞋底泥濘給侍童看。
侍童皺眉,確有此事。
此時,兩人正談天說地。
老金頭眼尖,忽見菜車上伸出一隻小胖手,正欲竊取甜瓜。
老金頭眼疾手快,一把擒住小胖手,厲聲道:“哪家小子,年幼不學好,竟敢偷瓜!”
“我這人還在此,就敢伸手?”老金頭種的瓜果,向來美味,尤其是甜瓜,深受孩童喜愛。
常有大人攜子前來選購,亦不乏頑皮孩童,企圖不勞而獲。
故而,他下意識便以為又是偷瓜賊。
一時竟忘了此地乃蘇先生府邸,按理說,不會有孩童特意至此偷竊。
小胖手被抓,一臉茫然,繼而惱怒。
“誰說我偷瓜了?”
“本小姐便是這府中人!”“府中主人乃我先生!”
他又細細打量老金頭,似曾相識。
恍然大悟,此人正是醫館開業之初,姐姐救治的首位病患。
於是,小胖子昂首挺胸,雙手作揖,更顯傲氣。
“莫非您就是那位上次攜女前來醫館求診的老者?”“我當時也在場,您可還記得我?”
老金頭的眼神略顯迷惘,輕輕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