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短短數月
字數:4313 加入書籤
短短數月,他的個人麵板已然更添變化,其中以武道境界提升最為顯著。
突破肉身桎梏,邁入神通秘境,實乃質的飛躍。
即便處於第一重,也已踏入神通之門,與凡胎有了明顯差別。
慶於年的世界流傳著兩句話:一入九品,超凡脫俗;聖人之下,皆為塵埃。
這說明九品高手已是世間強者,不容小覷。
而成為大宗師後,更是能視眾生如螻蟻,哪怕九品也不例外。
然而,這套規則遇到蘇渝的永生法時便失效了。
即使步入神通秘境,大宗師也難逃被視作螻蟻的命運。
昔日肉身境界時,四大宗師圍攻,蘇渝雖有黑神套裝護體,未受重傷,但也難免受到牽製。
如今以他的修為,即便麵對四大宗師聯手,也毫無懼色。
畢竟,一隻螻蟻與四隻螻蟻並無本質區別。
雖然蘇渝在當前世界幾近無敵,但對他而言,這隻是全新征程的開端。
他追求的不僅是超越大宗師,而是永生之道。
在永生之路中,肉身境界之上即是神通秘境,之後還有長生、仙人、永生等更高層次,不過這些都尚遠,當下應專注眼前。
神通秘境共分十重:第一重為法力境,神通廣大,法力無窮,正是蘇渝當前所處;第二重真元境,提煉法力,凝聚元氣;第三重元罡境,元氣凝結成罡,可附體防護;第四重陰陽境,掌控陰陽平衡;第五重天人境,融合陰陽,煉化神通,布陣煉器;第六重歸一境,容納多種神通而不衝突,謂之“萬法歸一”;第七重神通種子大金丹,將諸多神通融於一體;第八重風火大劫,首次渡劫後境界穩固,金丹圓滿;第九重天地法相,元神顯現法相,溝通天地;第十重逆天改命,修成此境者實力足以撼動星辰。
……
蘇渝身懷極高深的法術與法寶,實力令人震撼。
他的修行之路艱難無比,每一重境界都需曆經重重磨難、無數機緣、智慧與毅力。
即便是在羽化門這樣的地方,即便身為真傳 ** ,能突破至第五重天人境的人也寥寥無幾,多數人止步於前四重。
然而,蘇渝並不擔憂。
他有係統的助力,書院開放後,獎勵源源不斷。
他的修為與已解鎖的秘法也在持續增長。
目前,他已經掌握了三大基礎秘法,內門秘法也解鎖了兩個,僅缺混洞吐納功。
在永生界中,外門基礎秘法與內門的精神修煉固然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八大神通。
準確地說,是天地初開時留下的三千大道,每一道皆為無上神通。
這對羽化門的眾多高手或永生界的強者而言,極其難以獲取與領悟。
但對於蘇渝來說,這一切卻輕而易舉。
瀏覽完境界與秘法的解鎖情況後,蘇渝的目光轉向其他成就。
他新添的身份是太子少師和太常寺少卿,但他毫不在意。
上次在宮中 ** ,慶皇雖未撤銷他的官職,但這事對慶皇來說始終是個隱患。
慶皇愛麵子,也不敢讓其他人知道蘇渝所做之事。
他隻能將此事封鎖於宮中,不準傳出。
盡管慶皇無法真正對付蘇渝,但對於其他人,他還是很有手段的。
畢竟,他若震怒,後果嚴重。
不過,官職於蘇渝而言並無意義,他不會去做別人的下屬,隻是掛個名義,俸祿與否對他影響甚微。
實際上,蘇渝曾在皇宮因懲罰洪太監、傷及皇太後之事受罰,但這件事對他已是過去。
而在慶皇心中,此事一直未能平息。
慶皇生性多疑,皇家顏麵在他心中重如泰山。
因此,他已派人前往京都,準備給予蘇渝致命一擊。
可惜的是,他尚未察覺。
蘇渝的實力,相較於上次,已提升了一個全新境界。
對於慶皇而言,無論他如何費盡心機、謹慎謀劃,都無法對蘇渝產生絲毫影響。
瀏覽完身份信息與金科狀元的成就、裝備等內容後,蘇渝的目光最終停留在神獸欄位。
總覺得隻有一頭毀娑巨獸顯得有些單薄,若是再增添幾頭,熱鬧非凡,圍坐一桌豈不更好?
隨後,蘇渝關閉係統,安然入眠。
次日清晨,二皇子禮承澤來訪。
蘇渝向禮承澤傳授詩詞歌賦及經史文章,繼而繼續教導他下棋,彼此對弈。
小小的棋盤承載著千軍萬馬,映射出縱橫捭闔,容納山河城池,亦可窺探人心。
棋子起落間,談笑風生中,蘇渝對這位新 ** 感到意外。
心中暗歎,果然如此。
在遺書中給慶皇留下“鰥寡孤獨”字句者,確實不凡。
觀棋識人,禮承澤的棋風看似變化無常,實則目標明確。
每一步看似隨意,實則深思熟慮。
盡管這深思熟慮夾雜著些許謹慎與步步為營,卻顯露出強烈的求生意誌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若非 ** 入絕境,他絕不會冒險。
一旦陷入絕境,禮承澤便會孤注一擲。
這恰似他上一世的生活寫照。
蘇渝深知,無論是禮承澤還是太子,他們的行為並非出於自願。
他們所做之事、所說之言,以及未來的模樣,皆受他人操控。
而操控者,便是他們的父親,慶皇。
然而,身為 ** 個體,怎能甘願成為傀儡?
慶皇近乎瘋狂的掌控、壓製與利用,換來的隻是禮承澤的遺書——“鰥寡孤獨”。
慶皇讀完信件後沉默許久,不知是認為兒子無用,還是因兒子不孝而憤怒。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那時禮承澤早已離世。
蘇渝認為禮承澤的行為合情合理。
所謂父慈,方顯子孝。
若父親失德,子女未必需守舊規。
然禮承澤雖有幾分偏執,卻非因無力為善,而是性情使然。
禮家之人多具此特質,實則不過比拚實力高低。
蘇渝教導禮承澤修行永生之術,成材並非難事。
至於日後父子相爭,雖非必然,但亦未嚐無可能。
談及書院開學,蘇渝言約在九月至十月間。
禮承澤聞之,眸中微光閃爍,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充滿期待。
書院位於京郊山林,遠離喧囂,環境清幽,正合其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