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鐵令東下

字數:6409   加入書籤

A+A-


    當晚,寧烈調出番灣預備艦四艘,火船三艘,輕舟十二艘。
    艦船編隊繞行東南,避開主海線,從曇嶼東南角登陸。
    老趙帶隊登陸,李潼負責布火,寧烈坐鎮火船,主攻西南坡。
    這次沒夜襲。
    是正麵攻打。
    寧烈站在旗艦上,手握“剃刀”。
    他隻說了一句話:
    “我這把刀,不用來砍。”
    “是拖。”
    “把人,從那椅子上——拖下來。”
    ……
    午時三刻。
    曇嶼東側港口第一火船突入,敵方預設火器未能點燃,起火點反被水壓衝回,引燃倉後。
    半個島東岸亂成一鍋粥。
    寧烈乘快舟帶先頭百人強攻中部海蝕溝,快刀斬鎖,水中奪道。
    此役整整打了三個時辰,敵方十七號直屬衛隊抵死不退,島中心戰鬥拉鋸到未時。
    直到李潼帶隊翻崖繞後,斬破水倉,整座防線才崩。
    最後一戰在曇嶼主廳。
    寧烈親自進廳。
    廳裏隻剩一個穿灰白便裝的男人,坐在椅子上,左手夾著雪茄,右手按著一份船圖。
    那人抬頭看了他一眼。
    “你就是——寧烈。”
    “我等你很久了。”
    寧烈不廢話,剃刀出鞘,踢翻桌子。
    “別廢話。”
    “你不是想做生意?”
    “我也做。”
    “拿你命,換你這一桌賬。”
    “你要是識趣,就把這三年間你們調過的所有港、收過的所有銀、簽過的所有人名,全寫出來。”
    “寫完我給你個痛快。”
    杜克·阿蘭沒有動,隻緩緩說了一句:
    “我們後麵還有人。”
    寧烈冷笑。
    “你以為我打的是你?”
    “錯。”
    “我是打你後麵那幫人心裏那口氣。”
    “他們不是覺得中原隻能挨打?”
    “那我今天——就拿你這張椅子當磚頭。”
    “往他們臉上,砸。”
    ……
    一炷香後,曇嶼主廳被拆。
    杜克·阿蘭被綁上船,連同他那套“東洋通商圖”一並封入鐵箱,送往潮武。
    寧烈親寫第五封軍報,隻有一行字:
    【十七號已落,西路平。】
    他沒寫更多。
    因為他知道——仗沒完。
    洋人還能再來,換個代號,換個旗號,換個借口。
    但他會一直等。
    “隻要他們敢再上船——”
    “我就再殺一次。”
    “殺到他們記住一句話。”
    “這片海,是我們打下的。”
    “他們要拿,就得先給命。”
    曇嶼戰後三日,潮武港。
    杜克·阿蘭被押進寧鉤軍署,身後是鐵箱三口,封著三年交易文書、兩冊通商密約,還有一本“中轉港登記簿”。
    寧烈坐鎮中堂,一手摁著名單,一手捏著朱筆。
    老趙站一邊,低聲回報:
    “這批人已經送出,京城那邊剛回信。”
    “陛下準了。”
    “你要設港案法庭,她批了。”
    “要用軍法,她也沒攔。”
    “還送了句口諭——‘別客氣。’”
    寧烈把筆丟在案頭,抬手一揮:
    “立案。”
    “開堂。”
    “封卷。”
    “封誰?”
    “封整個番灣那張人脈圖。”
    “洋人不是講規矩?”
    “那我今天也講。”
    “這案,不開庭審。”
    “隻開一件事——這幫人,把咱海線當幾錢一尺賣的。”
    “我現在——一筆一筆全收回來。”
    ……
    同一時間,京城兵部也出了道鐵令。
    【即日起,大玄南海防區整編為“外剿六鎮”,主鎮設潮武,四副鎮分布東岸、南渡、黑水、外島,獨立統調,聽調不聽宣。】
    【總使寧烈,封一級都督,加掛“剿海都統”印信。】
    【準其跨境三年,兵權不收。】
    【三年後,若海未平,準其再請。】
    整份鐵令,隻有一句附言——
    【今後再有犯海之事,照寧法行。】
    ……
    寧烈接信那天,剛查完一批新港回文。
    港口那頭送來的是封倉回報,還有三處商會申請撤籍文書。
    他坐在桌邊,一頁頁翻完,隻留一句:
    “讓他們走。”
    “但從今往後,誰要回來——”
    “填保人,押銀契,立戰前投名書。”
    “這不是經商,是投誠。”
    “海不是他們想跑就跑的。”
    “更不是他們說開就開的。”
    “這回是我們贏了。”
    “下一回,他們要是不服——”
    “那就來。”
    “隻要他們敢再帶火油進港口,咱這邊就能給他們再燒一遍。”
    ……
    夜裏,老趙提來酒,說要慶功。
    寧烈沒接。
    他說:
    “這不是勝仗。”
    “這是‘回賬’。”
    “這幾年,他們在我們海上掙了多少。”
    “咱現在,一筆一筆,收回來。”
    “收完了,再談勝。”
    “沒收完,就別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番灣群島重劃,曇嶼更名“烈嶼”,掛大玄新旗。
    旗立那天,無人慶典,無人奏樂,隻有寧鉤一船隊在島口刷上十二個字:
    犯海者斬,犯岸者剿,犯港者滅。
    從此之後。
    海東西商三年未敢靠近南防線五百裏。
    這是寧烈打出來的“水火線”。
    他用火封了港。
    也用刀守了岸。
    這片海,終於不是他們的棋盤。
    是他的——戰場。
    下一章,他要做的,是換人守。
    讓這一道海線,永遠不再往後退。
    烈嶼第四個月,南海初寒。
    寧烈立在島岸邊,看著遠處新建的石崗哨已經豎起。
    那是烈嶼第一道永駐崗。
    也是他這次親手交出的第一處封口。
    老趙站在一邊,低聲說:“你真打算退?”
    寧烈沒回頭,腳下踩著剛曬幹的海圖,一筆一筆描著交接線。
    “這地方,是我封的。”
    “但不是我一個人守得住的。”
    “我可以帶兵打仗。”
    “但不能一輩子守海口。”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仗。”
    “是後麵的人的江山。”
    老趙沉默了一會:“那你準備換誰?”
    寧烈從旁邊遞出一封調令。
    “李潼。”
    “東線三戰,他帶兵穩定、行事狠。”
    “人不滑,腦子清。”
    “他在的時候,我打得放心。”
    老趙還是不太放心:“你不怕他鎮不住?”
    寧烈抬頭看向遠處:“我打得都躺下了,他還鎮不住,那他就別帶兵了。”
    “這地方,不是給人練膽的。”
    “是讓人記住這仗怎麽打下來的。”
    “誰要是敢在這地上貪、怯、懶、軟——”
    “我親自回來一趟,把他剃了。”
    喜歡讓你和親,你讓女帝變嬌妻?請大家收藏:()讓你和親,你讓女帝變嬌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