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地熱發電和自動化生產線
字數:3910 加入書籤
老爺子今年已經60多歲了,原來是鄰市國營軋鋼廠的老牌八級鉗工。因為生產事故,戰損了一隻手,原來的活兒是沒法幹了,原單位也待著糟心。
強老頭拿著賠償款和退休金,經人介紹到這家新成立的精密加工廠做技術指導,兼帶著徒弟。
老爺子在新工廠混熟悉以後就把自己的侄子也介紹了進來,自己帶著親自教導,也就是現在在重卡車上當司機的年輕小夥兒。
第一波人員撤離的時候,老爺子歲數大了,又少一隻手,覺得去避難所也是給別人添麻煩,還不如呆在工廠,他侄子說不動老爺子,就陪著一起留下來了,然後就碰到了突如其來的暴風雪。
老爺子叫易中海,年輕人叫賈東旭。。
嗯。不好意思,串台了。
老爺子叫梁江,他家大侄子叫梁小軍。
方大寶看了一下老爺子空蕩蕩的右手,暗道可惜。
普通的鉗工隻要肯學,肯吃苦就能練出來,但傳說中的8級鉗工,就遠不是苦練就夠成就的,天賦、悟性甚至運氣缺一不可。
最後一次8級工評定是在90年代初,那時候梁江也還不到40歲。這個年紀的8級工,含金量可想而知。
一個鉗工沒了手,那手藝基本上就是廢掉了。不要是說一隻手沒了,即便一個腳指頭沒了,稍微影響點發力,對於極端要求精準和感覺的高級鉗工來說,影響都是很大的,可能原來能達到的精度,現在無論如何就是差了一點。
這也是高級工的加工精度始終能超過最精密的機床的原因所在,人可以創造出奇跡,而機器隻有標準。
幸好,即便自己動手的能力減弱很多,但是眼光和經驗還在,即便隻是做做指導、教學也還有很大的價值。
而且作為一個經驗豐富、幹了一輩子的老工人。可不是隻了解自己本職工作內的那一點兒事情那麽簡單。
對於車、銑、磨、焊各個工種,各種設備生產線的組裝調整,哪個不是門兒清。
方大寶雖然有天工核心,升級起來不講道理,但是有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指導,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天工核心和人工智能的作用。
而且對於他來說,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生產係統v2的技術中,就有智能工效義肢。
通過腦機接口讀取操作意圖,使用義肢上集成的微型車床和激光切割頭等模塊化工具庫,一個人就能實現精密零件加工。比生產係統v1的工業機器人效率和精度都更高。
一個八級鉗工,還能成為他陸續展現出一定的工業生產能力的一個幌子。
不然你什麽都不懂,什麽都沒有,憑什麽可以在天災後建立起一套生產體係?哪怕是一個初級的生產體係?你是不是有什麽秘密?你覺醒的能力是不是有很大的價值?一連串的問題就會找上自己。
雖然僅是意外撿來的兩名員工。而且一個是殘廢,另一個還沒出徒。
但是我說他們是天才,他們就必須是天才,全靠著他們,我們才可以生產各種機械設備。嗯。
基地的發展情況肯定會漸漸擴散出去,但是可以多立幾個似是而非的幌子,分散外界對自己本身的關注。
“對外露麵的事情,讓付小秋去做,基地發展的技術支持,有老梁同學,後續還可以找點別的專業人才。反正我隻是個混吃等死的好脾氣、肉盾、胖紙。”
方大寶繼續帶領著車隊往微電子公司駛去。。
在接下來的四天,他們的拾荒小分隊又陸續光顧了微電子、機器人、新能源、基因檢測等公司,收集了大量的設備。
沒辦法,誰讓作為高新科技基地,玩的就是高科技。就這,還是發展時間比較短,而且這幾年形勢不好,建設放緩了,不然他們收獲還能更大。
在微電子公司獲得了芯片製造、封裝、測試的的相關的設備和十幾台的初級工業機器人。
雖然設備算不上世界先進,隻是普通的工業級芯片技術,隻是一條研發性質的試驗線,但是也被先收藏了起來。
在機器人公司獲得了機器人生產、裝配設備和20多組成品工業機械臂和上百架各種型號的工業無人機和警用無人機。其中有兩架大型無人機和15架中型無人機。
在新能源和基因檢測公司也找到庫存的光伏設備和基因檢測設備。
除此以外也獲得了大量的電腦、服務器、監控係統、氣體供應、潔淨和廢氣處理係統,找到了一些車輛和一批各種規格的金屬材料。
這些公司規模都不大,有的還在設備調試階段,沒有正式投入使用,但是眾多的設備,也是價值巨大,如果不是現在情況特殊,方大寶連摸都摸不到。
為了運輸這些設備,方大寶不得不用在工業園找到的重卡,又升級了兩輛大型的履帶運輸車。
基地的地下室實在放不下,就將一些暫時用不到的設備,放在了周邊的住宅地下室,並對所有的出入口進行了封堵,以備將來升級使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方大寶也在滿足了自動化生產線、工業製造機器人、地熱發電的升級條件後陸續進行了升級,使基地具備了初步的工業生產能力,並且為將來的繼續升級積累了大量的設備和材料。
生產係統v1:多功能工業製造機器人:集成了多種模塊化加工設備的智能機器人,消耗生存點25點。
生產係統v2:自動化生產線:包含精密加工,裝配係統和熱處理係統,消耗生存點115點。
生產係統v2:地熱發電:包含地熱井,發電機組和控製係統等,消耗生存點145點。
升級履帶運輸車消耗84點
生存點剩餘145點。
地熱發電作為能源核心,被方大寶放在的22棟地下50米的指揮中心旁邊,自動生產線被設置在基地內的15、16號樓的地下室,在22棟前麵一排。
受限於設備和生存點限製,雖然完成了地熱發電係統的升級,但是地熱發電係統的功率不能全發揮,隻有2,日發電量在4.8萬度,暫時能滿足要求。
後續可以根據需要繼續升級,增加發熱井深度,提高功率。
單獨一條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生產線也不是什麽黑箱科技,不可能這頭放進去材料,那邊想要什麽就出什麽。但是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方大寶的生存點消耗。
而這時候,暴風雪終於漸漸的小了,溫度基本穩定在零下70攝氏度上下浮動。
雖然工業園還有一大半的公司,在更靠近市中心的區域,沒來的及搜刮。繼續往市區前進,在博覽園站和地鐵中間位置,甚至還有一個還沒投入使用的物流園區。
但方大寶還是選擇帶著老梁、小梁改造了運輸車的雪鏟,沿著來時的道路,逐步清除了往基地轉移物資留下的痕跡,全麵退回了嵐山城基地。
喜歡避難所:謹慎的我建起一座城請大家收藏:()避難所:謹慎的我建起一座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