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超度橫死亡魂一
字數:1990 加入書籤
像這種橫死的亡魂超度起來要比普通超度麻煩得多。首先是停靈,橫死之人不能進家門。橫死之人陽壽未盡而死,怨氣大,一但進了家門,死者會非常倦念家人,魂魄不願離開,從而影響家人氣運。所以在院壩裏搭靈柵,死者停放於靈棚中。還有壽衣得穿單數,一般三件五件。棺材不能太好,但不能用桃木之類的陽木,也不能用柳木之類的陰木,最好使用柏木薄板棺材,尺寸還得小一寸。小孩橫死可以不用棺材,用一丈七尺白布一裹就可下葬,入殮下葬時,父母不得在場,更不能送葬,也不能抱著小孩屍體不放或哭泣。這會讓小孩的魂魄認為父母舍不得他,而不願離開,進而影響氣運。更有甚者會化為惡靈,害他父母的性命。最好是起靈發喪時有人罵一句:“短命鬼,快點滾。”
主家還是給三個溺水死的小孩準備了三口小一點的柏木薄板棺材的。王玄真向那主事老者何仁貴吩咐道:“老哥麻煩你找人再搭一座靈棚,把三位“小古人”移過去,他們不能和這兩位“老古人”一同做法事。另外,等會兒移靈時,那三位“小古人”的父母不能抱著孩子不放,更不得哭靈,最好是先行離開靈棚。移靈後,他們也不得再進三位“小古人”的靈棚。”在靈堂或靈棚不能說“死”字,所以王玄真稱呼死者為“古人”,意思就是:“已經作古的人。”
何仁貴馬上安排人搭靈棚,又安排人去勸說何仁華的兒女們。很快另一個靈棚已經搭好,何仁華的兒女們在鄰居和村鎮幹部連拉帶勸中離開了靈棚進入了裏屋。在村民的幫助下很快完成了移靈。
王玄真讓張天一帶著老劉頭,趙本元,張誠先給何仁華夫婦開路,自己則去超度那三個“小古人”。同時給兩個人開路還是比較講究的。首先得按男左女右的順序將兩人的靈牌放於法壇“太乙救苦大尊”神像前。香燭供品都得兩份,法壇前也得放兩個用於燒化紙錢的盆。開路文書和玄元路引都得兩份。好在這些王玄真已經準備好了。
本來給父母做法事,兒女是要到場的。可能是何仁華的兒女們對自己父母沒有看好孩子,導致孩子們溺亡,而有所埋怨吧!但是張天一看來,父母並無幫兒女們照看小孩的義務,幫忙照看完全是出於情份,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孩子出事首先是父母的責任,況且何仁華夫婦的執念可能就是兒女的原諒。張天一也不可能去勸,再說這時候何仁華的兒女們都沉浸在失去孩子的悲痛中,怎麽可能聽進勸。張天一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先不忙著“開路”,而是暗運道家正氣,用一種非常婉轉淒美的曲調吹奏嗩呐。張天一先吹了一首《燭光裏的媽媽》,接著又是一首《媽媽的吻》和《父親》,最後吹起了《十跪爹娘》。巧合的是主家請來哭靈的人居然會唱《十跪爹娘》。那哭靈的婦女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張天一嗩呐聲的影響,用約帶哭腔的聲音跟著張天一唱了起來。聲音婉轉又帶著幾分悲傷。聽得靈棚裏的每一個人都忍不住抹眼淚。這時何仁華的兒女們哭著跑進了靈棚,一下子跪到了何仁華的靈前痛哭起來,不停地哭喊道:“爸、媽你們怎麽這樣想不開啊!我們沒有了兒女,又沒有了您們,您們讓我們怎麽活啊!我們該怎麽辦啊!”特別是何仁華的兒子一邊哭述還一邊不停地用頭撞著供桌的腿。張天一聽到嗩呐聲喚起了何仁華兒女們內心的孝心,但仍然沒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仍是滿眼絕望之色。張天一立即變換了曲子,由原來的婉轉、淒美、悲傷的風格轉換為以生命價值為主題的曲子,張天一又吹了《活著》、《生命有你》和《生命之光》三首。聽著這三首曲子,何仁華的兒女們漸漸止住了哭聲,眼裏慢慢開始有了光。他們終於有了活下去的勇氣。靈棚裏其他人也目光堅定,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張天一感覺到周圍氣場的變化,忙運道家正氣開法眼,發現每個人身上的生氣都比之前旺盛了不少。更意外何仁華夫妻身上的怨氣則小了很多,看來何仁華夫妻二人的執念就在他們兒女身上,他們是因為怕兒女責怪才輕生的。想到這兒,張天一忙上前給何仁華的兒女們悄聲吩咐幾句。隻見何仁華的兒女們立刻對著何仁華夫妻靈位前磕了三個頭,大聲道:“爸媽您們走好,我們不怪您們,我們會好好活著的。”說完又對何仁華的靈經磕起了頭。在法眼下隻見何仁華夫妻二人身上的怨氣正一點一點地消散了。
張天一想不到兩個橫死的怨魂就這樣被超度了。接下來張天一、老劉頭、趙本元和張誠四人吹響法螺,打起鑼鼓按正常死人進行“開路法事”。
、
喜歡鄉村道士請大家收藏:()鄉村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