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長慶橋阻擊戰
字數:5753 加入書籤
鹹豐十年的春天,湖南的雨季來得格外早。
連綿的細雨將官道泡成了泥沼,卻澆不滅周征胸中燃燒的戰意。
他站在長慶橋東側的高地上,雨水順著鬥笠邊緣滴落,打濕了他手中的單筒望遠鏡。
"大人,探子回報,石達開的前鋒距此不足二十裏了。"副將王德彪踏著泥水匆匆趕來,聲音壓得很低,仿佛怕驚動了什麽。
周征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將望遠鏡轉向西南方向。長慶橋橫跨在湍急的溪流上,是通往寶慶府的必經之路。
橋麵不寬,僅容三馬並行,兩側是陡峭的山崖,溪水因連日雨水暴漲,原本可以涉水而過的淺灘現在成了急流。
"德彪,你看這地形。",周征放下望遠鏡,指向橋西側的密林,"太平軍若想過橋,必先派斥候探路。我們的伏兵就藏在那裏。"
王德彪順著指向望去,隻見雨霧中的樹林靜悄悄的,看不出半點異樣。",大人神機妙算,隻是...我們隻有三千人,石達開號稱十萬大軍..."
周征嘴角微微上揚,作為穿越到這個時代的現代曆史博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將現代戰爭思維應用於這個冷熱兵器交替的年代。
"十萬?能戰者不過兩萬。況且..."他拍了拍身旁被油布遮蓋的物件,",我們有這個。"
掀開油布,露出六門黝黑的火炮。這不是清軍常見的土炮,而是周征憑借現代知識,秘密改良的線膛炮,射程和精度遠超這個時代的任何火炮。
"傳令下去,按計劃行事。",周征的聲音沉穩有力,"記住,我們的目的不是全殲敵軍,而是讓他們每前進一步都付出血的代價。"
王德彪領命而去,周征再次舉起望遠鏡,思緒回到一個月前的熊羆嶺之戰。
那是他穿越到這個時空後指揮的第一場大戰。當時石達開正率軍北上,他利用現代炮兵戰術,在嶺上布置交叉火力,打得太平軍措手不及。
那一戰,石達開損失了近數千精銳,被迫改變行軍路線。
而現在,長慶橋將成為第二個熊羆嶺。
雨勢漸大,周征回到臨時搭建的指揮所,牆上掛著他親手繪製的地形圖,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火力點和伏兵位置。
參謀們正在做最後的準備。
"報告大人,第一炮兵隊已就位,偽裝完好。",一名年輕軍官敬禮報告。
"第二炮兵隊呢?"
"也已就位,按大人吩咐,每門炮備彈一百發,引信全部檢查完畢。"
周征點點頭,他的炮兵戰術源自現代戰爭理念,集中火力,精準打擊,快速轉移。
每門炮都配有測距員和觀察手,這在當時的清軍中聞所未聞。
"傳令各連,敵前鋒抵達橋西五百步時,聽我號令齊射。",周征頓了頓,"記住,隻打三輪,然後立即轉移至預備陣地。"
副將們迅速記下命令。這種"打了就跑"的戰術在當時極為超前,卻能有效避免敵方反擊。
天色漸暗,雨中的長慶橋顯得格外寂靜。周征披上蓑衣,親自前往前沿陣地檢查。
士兵們躲在臨時搭建的掩體後,臉上既有緊張也有期待,他們大多是周征親手訓練的新兵,對這位能"預知敵情"的將領充滿敬畏。
"兄弟們,"周征站在雨中,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今夜過後,石達開會記住長慶橋,記住你們每一個人。但我要的不是你們的勇猛,而是嚴格執行命令。活下來,才能殺更多敵人。"
士兵們默默點頭。周征的練兵之法與眾不同,不重個人武藝,而強調紀律與配合。
他甚至引入了現代軍隊的班排編製,使這支三千人的部隊指揮效率遠超清軍常規編製。
回到指揮所,周征剛脫下濕透的蓑衣,王德彪就急匆匆闖了進來:"大人!斥候報告,太平軍前鋒距此已不足五裏!"
周征眼中精光一閃:"傳令各部,進入戰鬥位置,記住,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開火。"
夜幕完全降臨,雨勢稍緩。
周征站在指揮所外,能隱約聽到遠處傳來的馬蹄聲和腳步聲,太平軍果然選擇夜間行軍,試圖避開可能的埋伏。
"大人,前鋒已至橋頭!"觀察哨傳來急報。
周征舉起望遠鏡。月光下,約兩百名太平軍騎兵正小心翼翼地接近長慶橋。
他們顯然受過熊羆嶺的教訓,行進間不斷向兩側山林張望。
"放他們過橋。"周征低聲命令",等主力部隊開始渡橋再動手。"
太平軍騎兵順利通過長慶橋,開始在橋東側建立警戒線,約半個時辰後,大隊步兵出現在橋西。
火把連成一條長龍,在雨夜中格外顯眼。
"至少五千人。",王德彪緊張地咽了口唾沫。
周征卻露出微笑:"好極了,正好在我們的殺傷範圍內。",他轉向傳令兵,"通知各炮位,目標橋麵及西側集結區,準備射擊。"
太平軍主力開始有序渡橋,周征耐心等待著,直到約有兩千人過了橋,橋西側還有大量部隊等待通過時,他猛地揮下手:"開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六門火炮同時怒吼,炮彈劃破夜空,精準落在橋西側的太平軍密集隊形中,爆炸聲震耳欲聾,火光映紅了雨幕。第一輪齊射就造成了慘重傷亡,太平軍頓時亂作一團。
"第二輪,放!"
又是一輪精準打擊,這次炮彈主要落在橋麵上,正在渡橋的太平軍士兵如落葉般被炸飛。橋麵木屑橫飛,幾處開始燃燒。
"第三輪,放!"
最後一輪炮擊集中在橋西的指揮區域。周征通過望遠鏡看到,一麵太平軍將旗在爆炸中倒下。
"炮兵立即轉移!,步兵準備阻擊過橋敵軍!"周征的命令迅速傳達下去。
正如他所料,已經過橋的太平軍騎兵和部分步兵開始向東側高地發起衝鋒,試圖奪取炮兵陣地。
但他們剛衝出不遠,就遭遇了密集的步槍射擊,周征的部隊裝備了改良後的火槍,射程和射速都優於太平軍。
"第一排退後裝彈!第二排上前射擊!"軍官們的口令此起彼伏,周征引入的三段擊戰術在此刻發揮了作用,火力幾乎沒有間斷。
太平軍衝鋒被擊退,丟下數十具屍體。而此時,橋西側的太平軍主力在遭受三輪炮擊後,陷入了混亂。周征的炮兵已經轉移到預備陣地,準備下一輪打擊。
"大人,敵軍開始撤退了!"王德彪興奮地報告。
周征卻搖搖頭:"石達開不會這麽容易放棄,傳令各部,準備應對夜襲。"
果然,約一個時辰後,太平軍組織了精銳部隊,試圖從上遊淺灘涉水迂回,但周征早已在那裏布置了埋伏。
當太平軍士兵半渡時,兩岸突然火把通明,槍聲大作。溪水很快被染紅,太平軍的迂回行動以慘敗告終。
天亮時分,雨停了。長慶橋西側遍地屍骸,橋麵部分坍塌,仍在冒煙。太平軍已經退到兩裏外重整。
"傷亡統計出來了嗎?"周征問道,眼睛仍盯著遠處的太平軍動向。
"我軍陣亡二十七人,傷六十三人。"王德彪遞上報告,"估計太平軍損失不下兩千。"
周征點點頭:"讓兄弟們輪流休息,但警戒不能鬆懈,石達開還會再試一次。"
正午時分,太平軍果然再次發動進攻。這次他們改變了策略,以小股部隊多路試探,尋找防線弱點。
周征立即識破了這一戰術,命令各部堅守陣地,不得輕易出擊。
"他們在消耗我們的彈藥和體力。",周征對參將們解釋,"但我們有縱深防禦,讓他們慢慢碰釘子吧。"
戰鬥持續到傍晚,太平軍的數次進攻均告失敗。周征的部隊采取彈性防禦,時而後撤誘敵深入,時而突然反擊。
這種現代戰爭中的機動防禦戰術讓太平軍無所適從。
夜幕再次降臨,周征召集軍官開會。
"石達開現在有兩個選擇",他指著地圖分析,"要麽不惜代價強攻長慶橋,要麽繞道百裏走山路。無論哪種,他的寶慶府計劃都已經失敗了。"
"大人神機妙算!"軍官們由衷讚歎。
周征卻神色凝重:"傳令下去,今晚全軍戒備。我料石達開會做最後一搏。"
果然,子夜時分,太平軍發動了全線進攻。這次他們不再保留,連預備隊都壓了上來。
周征的防線一度被突破,但他早有準備,親自率領預備隊發起反衝鋒,將突入的太平軍殲滅。
當東方泛起魚肚白時,太平軍終於開始全麵撤退。長慶橋上堆滿了屍體,溪水變成了暗紅色。
"大人,要追擊嗎?"王德彪請示道。
周征搖搖頭:"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傳令各部,清點戰果,救治傷員。"
戰後統計顯示,此役太平軍損失超過四千人,而周征的部隊僅傷亡三百餘人。
一周後,當周征率部凱旋時,寶慶知府親自出城相迎,酒宴上,眾人紛紛詢問取勝秘訣。
周征舉起酒杯,目光深遠:"不過是善用地利,料敵機先罷了。"
他沒有說出口的是,這場長慶橋阻擊戰,完美應用了現代戰爭的諸多理念,精確火力打擊、彈性防禦、心理戰、後勤保障...這些來自未來的軍事思想,正在這個古老的時代創造奇跡。
夜深人靜時,周征獨自站在城牆上,望著星空。
他知道,改變曆史的道路還很漫長,但長慶橋之戰已經證明,現代軍事思維在這個時空中同樣能夠大放異彩。而他的使命,才剛剛開始。
喜歡花屋湘軍傳奇請大家收藏:()花屋湘軍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