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總第107章)科研攻堅的序幕與突破
字數:4181 加入書籤
13.1 困局:認知維度的鴻溝
地球曆2687年,伽馬5號星球地下實驗室沉浸在一片壓抑的寂靜中。這已是林軒帶領科研團隊鑽研奧古斯丁三級低等宇宙文明生物科技的第五個年頭,冰冷的儀器設備在昏暗的燈光下泛著幽光,仿佛也在無聲訴說著探索的艱難。
127歲的維克斯半躺在特製醫療椅上,布滿老年斑的手顫抖著操作全息鍵盤,生命維持儀規律的滴答聲與他粗重的喘息聲交織在一起:“整整五年啦...這些三級文明的生物科技資料,對咱來說就跟拿古埃及象形文字寫的量子物理似的,單個符號都眼熟,可湊一塊兒壓根兒鬧不明白啥意思。”
他調出奧古斯丁文明的生物 神經接駁技術圖譜,那些複雜的能量回路與基因調控網絡,在投影中閃爍如神秘的星河。
澤娜拄著刻滿星際坐標的金屬拐杖,緩緩走到基因測序台前。她銀白的卷發間夾雜著歲月的滄桑,枯瘦的手指輕撫過操作台:“二級文明的生物理論擱這兒就跟小孩兒搭的積木似的,可三級文明的科技體係就像那種老精密的鍾表,咱連最基礎的齒輪都找不著跟哪兒對應的。”
她試圖將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與奧古斯丁的生物重塑理論結合,可每次模擬實驗都以災難性的失敗告終。操作台上,散落著記錄著無數次失敗數據的芯片,見證著他們艱難的探索曆程。
馬洛克蜷縮在輪椅上,布滿血絲的雙眼盯著“貝塔2”行星生物的基因樣本,聲音沙啞而疲憊:“指揮官一個人拚死拚活弄回來上百萬份生物基因樣本,原想著這就是解開天大秘密的鑰匙,結果到現在才明白,我們連鎖眼兒在哪兒都摸不著。”
他反複比對樣本與三級文明科技的關聯,卻始終無法建立起有效的聯係。他身旁的小桌上,擺放著和澤娜一起在年輕時探索星際帶回的紀念品,在這艱難時刻,成為他堅持下去的精神慰藉。
林軒的機械身軀佇立在實驗室中央,金屬關節偶爾發出焦慮的嗡鳴。他調出儲存的所有研究數據,無數失敗的實驗記錄在空氣中流轉:“三級宇宙文明的基礎科學理論,那簡直是橫在咱們跟前的一道大坎兒。咱以前學的那些知識體係,擱在人家高維文明的科技底下,就跟劃著獨木舟去硬剛星際戰艦似的,壓根兒沒還手的地兒。但說破大天去,咱也得琢磨出個突破口來。”
實驗室的燈光依舊昏暗,科研團隊在這片認知的迷霧中,繼續艱難地摸索前行,每一次嚐試都充滿未知,每一次失敗都在考驗著他們的意誌與智慧。
而在實驗的間隙,馬洛克總會推著澤娜來到實驗室的觀景窗前,看著伽馬5號星球奇特的紫色極光,回憶起年輕時一起探索宇宙的美好時光,相互鼓勵,為彼此注入繼續前行的勇氣。
13.2 破局:跨維度的聯想
三天後的深夜,實驗室的冷光燈在老化線路中忽明忽暗,維克斯監護儀尖銳的警報聲刺破死寂。
這位插著電子起搏器的老科學家劇烈咳嗽著撐起上身,布滿血絲的眼球死死盯著全息投影:"量子共振...我們忽略了量子共振!"
顫抖的手指在虛空中劃出不斷震蕩的波形,病床旁的輸液架隨著他的動作搖晃,折射出細碎的冷光。
在二級宇宙文明的認知體係中,生物組織修複遵循三維空間的物理法則,細胞分裂與再生被局限於長寬高構成的坐標係內。
但奧古斯丁三級文明的神經修複技術資料顯示,其受損神經的重建過程存在違反常規時空邏輯的量子糾纏現象——這與傳統理論形成的悖論,正是團隊五年來始終無法突破的關鍵桎梏。
維克斯調出的"阿爾法3"行星藤蔓影像裏,被激光切斷的莖幹處,熒光色的細胞正以超越常規的螺旋軌跡重組。
這種藤蔓細胞在受損時,會自發引發量子共振效應,通過微觀層麵的能量震蕩,使斷裂處的細胞在量子態下建立連接,再將修複後的結構穩定回現實維度。
這種現象與奧古斯丁文明資料中記載的"神經突觸量子橋接技術",在量子力學模型上呈現出驚人的同構性。
"看這個共振頻率圖譜!"維克斯的指尖在投影中劃出複雜的震蕩曲線,"藤蔓細胞通過這種量子級的能量震蕩,在微觀層麵完成無縫銜接!"老人渾濁的瞳孔突然亮起。
"藤蔓的細胞修複機製,本質是利用量子共振補償損傷!就像奧古斯丁人修複神經時,用量子震蕩填補突觸缺口..."他的聲音因激動而斷續,但每個字都像重錘敲擊在眾人的認知壁壘上。
這一發現打破了團隊對生物修複技術的傳統認知框架。如果能將藤蔓的量子共振再生機製,與三級文明的量子工程理論結合,不僅能解決困擾二級文明已久的神經損傷修複難題,更可能為生物科技領域開辟全新的研究方向——從三維空間的線性修複,邁向量子層麵的共振重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澤娜的輪椅在金屬地麵劃出刺耳聲響,她顫抖著將藤蔓細胞的基因圖譜,與奧古斯丁文明的神經修複方程式重疊。當兩組數據在全息屏上呈現出73的結構吻合度時,實驗室裏響起壓抑的抽泣聲。
五年的認知迷霧,終於透出第一縷曙光。澤娜激動地看向馬洛克,馬洛克也緊緊握住她的手,給予她最堅定的支持和鼓勵。
澤娜的輪椅發出刺耳的摩擦聲,急速轉向數據牆,她枯瘦的手指幾乎是顫抖著點向全息投影:“指揮官在貝塔2行星采著的那水母,能把恒星輻射“唰”一下變成生物電。但這可不是簡單的能量轉換啊,人家是靠引發量子共振,在微觀層麵上把能量整個兒重塑了!”
隨著她的操作,水母半透明軀體中閃爍的能量脈絡,與厄蘭蒂斯文明反物質電池的核心結構圖緩緩重疊。當兩組數據的吻合度數值攀升至73時,實驗室裏響起此起彼伏的歡呼聲。
維克斯扯著胸前的輸氧管想要起身,褶皺的脖頸因用力漲得通紅。
澤娜顫抖著抓住輪椅扶手,銀發下的麵龐泛起病態的潮紅。
馬洛克布滿老年斑的手指著投影,渾濁的眼睛裏閃爍著久違的光芒。
在二級宇宙文明的認知中,能量轉換遵循嚴格的質能守恒定律,且必須依賴複雜的物理設備。然而“貝塔2”水母的特殊能力,實則打破了這一常規——它們利用量子漲落引發的量子共振,將高能輻射“震蕩”成生物可利用的電能。
這種現象與厄蘭蒂斯文明反物質電池中“通過操控量子共振實現能量形態轉換”的理論不謀而合,揭示了三級文明生物科技與物理法則深度交融的本質。
量子漲落是指在空間任意位置對於能量的暫時變化,在二級文明的認知中,這種漲落是難以控製和利用的。
但“貝塔2”水母的細胞膜具備特殊的量子共振結構,能夠捕捉並放大這些漲落,通過引發局部的量子共振,將高能輻射的能量在微觀層麵進行重新排列和轉化,最終以生物電的形式輸出。
這一過程與厄蘭蒂斯文明反物質電池中通過操控量子共振來轉換能量形態的原理一致,為團隊在能量轉換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馬洛克激動得打翻了身旁的藥瓶,藥片散落一地也渾然不覺:“要是把藤蔓的量子重組法子嵌進水母的能量共振模子,再用量子拓撲學搭個統一的框架……說不定咱們能琢磨出點啥門道來!”
他的聲音被林軒驟然響起的金屬腳步聲打斷。隻見指揮官的機械身軀周身泛起數據流的藍光,實驗室所有量子計算機同時啟動,穹頂瞬間亮起百萬條數據光帶,如同將璀璨星河囚禁於這方小小的空間。
這一發現徹底顛覆了團隊對生物能量學的認知。若能將藤蔓的量子共振結構重組能力,與水母的量子共振能量轉換機製結合,不僅能突破二級文明在生物供能領域的技術瓶頸,更可能催生出“生物物理一體化”的全新研究方向。
從微觀細胞層麵操控量子共振,將不再是三級文明科技手冊裏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即將被攻克的現實。這場跨越量子領域的思維碰撞,正將文明的科研邊界推向全新的高度。
喜歡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請大家收藏:()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