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空調管道的生命通道

字數:2165   加入書籤

A+A-


    空調管道的生命通道
    李小南的額頭貼在空調管道上,聽診器的胸件傳導著風機的嗡鳴。“壓差隻有 2.3pa,” 他扯下聽診器,“連新冠病毒的氣溶膠都擋不住。” 淩晨 4 點的手術室像個巨大的蒸籠,防護服下的汗水順著脊柱溝流進褲腰,在監控屏上,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曲線正在緩慢下墜。
    顧承川的手指敲在 ct 機的操作台上,屏幕裏的肺部三維重建圖突然與空調管道的走向重疊。“梯度磁場,” 他的聲音裏帶著破局的銳響,“ct 機用梯度磁場定位病灶,我們用它增強送風壓差!” 李小南立刻會意,抓起螺絲刀拆卸 ct 機的磁場發生器:“把它改裝到送風管道,能提升 1.8pa 的壓差!”
    “還差 0.9pa,” 顧承川盯著管道接縫處滲出的氣流,突然想起 1998 年鎮沅洪災,李建國用竹篾修補手術燈的情景。“找垃圾袋和膠帶,” 他扯開應急物資箱,“把管道接口纏三層,留 0.5 毫米的透氣縫 —— 就像給病毒設個迷宮。” 實習生小林遞過醫用膠帶時,發現顧承川的指甲縫裏嵌著管道的金屬碎屑,與二十年前斷針留下的疤痕重疊。
    走廊傳來金屬碰撞聲,穿隔離服的老患者扶著牆站在門口,手中的扳手在應急燈下閃光。“我是鉗工,” 他的聲音隔著 n95 口罩有些悶,“當年修過紡織廠的通風管道,知道哪裏該擰螺絲。” 顧承川剛要勸阻,老人已經蹲在管道下方:“放心,我戴了兩層手套,比你們的白大褂還幹淨。”
    李小南的壓差監測裝置是用血氧儀改裝的:探頭夾在管道出風口,屏幕實時顯示血氧數值,當數值穩定在 95 以上,代表壓差達標。“這是顧主任教的,” 他邊接線邊說,“把醫學設備的底層邏輯,變成救命的土辦法。” 老鉗工突然指著管道彎頭:“這裏的螺絲要對角擰,當年我們廠的管道就是這麽防漏的。”
    淩晨 517,第一次壓差測試失敗,膠帶接縫處噴出細小的氣流。顧承川摸出手機,打開非洲阿布德的黏土心檔案視頻:“看,他們用駱駝毛纖維填補帳篷的縫隙,我們用膠帶和垃圾袋 —— 縫口的智慧,從來不分材質。” 李小南心領神會,在接縫處加了層垃圾袋纖維,用止血鉗壓出均勻的透氣縫。
    老鉗工突然咳嗽起來,小林趕緊扶他到安全區,卻發現他的隔離服口袋裏裝著速效救心丸。“沒事,” 老人擺擺手,“修完管道,我還要看孫子的滿月照呢。” 小林想起孕婦患者的超聲波照片,突然覺得這些在絕境中伸出的手,都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縫口,讓希望漏了進來。
    淩晨 605,第二次壓差測試:血氧儀顯示 97,風機的嗡鳴變得沉穩。顧承川拍了拍老鉗工的肩膀,透過護目鏡,他看見老人眼角的皺紋裏盛著笑意,像極了鎮沅的老陶匠看見自己的陶罐燒出完美縫口時的模樣。“負壓手術室的壓差是 5pa,” 他對著正在記錄的小林說,“但我們與死神的距離,隻有醫護的體溫與患者心跳的差 ——37c的掌心,能捂熱任何金屬管道。”
    醫療日誌的紙頁上,顧承川貼著膠帶纏繞的管道照片,寫道:“今晚的空調管道成了生命通道,垃圾袋和膠帶是它的磚,患者的扳手是它的 ortar。當老鉗工用三十年前的鉗工經驗,補上了現代醫療的技術缺口,我突然明白:醫學的智慧從來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紮根在每個生命的苦難裏,在絕境的裂縫中,長出最頑強的花。”
    清晨 700,第一台改造後的負壓手術開始。顧承川握著老鉗工遞來的扳手,感覺金屬表麵還帶著老人的體溫。手術燈亮起時,他看見管道接縫處的膠帶閃著微光,像極了當年李建國斷針上的反光 —— 那是醫學在絕境中,為生命劈開的、帶縫的通道,讓光與希望,永遠有處可尋。
    走廊裏,老鉗工坐在輪椅上,望著改造完成的手術室,突然哼起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聲混著風機的嗡鳴,在醫院的走廊裏回蕩,像極了當年鎮沅橋洞手術室裏,煤油燈漏出的光,雖然微弱,卻照亮了整個寒夜。
    喜歡醫河長路請大家收藏:()醫河長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