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質疑與誤解
字數:2426 加入書籤
質疑與誤解
深秋的銀杏葉鋪滿醫院小徑,顧承川的白大褂口袋裏,手機震動個不停。鎖屏界麵上,“顧承川院士退選作秀” 的詞條掛在熱搜第三,評論區裏,“沽名釣譽”“學術作秀” 的字眼像針尖般刺眼。他將手機翻麵,繼續低頭核對青岩村新一批藥品監管數據,鋼筆尖在 “零假藥流入” 的記錄上劃出堅定的橫線。
“顧主任,您看這個!” 李小南推門而入,平板電腦屏幕上是某論壇的匿名帖子,“說您退選是因為怕評選材料造假被查,還扯到青岩村假藥案的賠償金......” 年輕人的聲音在發抖,鏡片後的眼睛布滿血絲。顧承川注意到他袖口沾著的藍色試劑 —— 那是淩晨在實驗室驗證新算法時蹭到的。
“別理這些。” 顧承川的手指劃過李小南眼下的烏青,“你昨晚又沒睡?邊境的數據匹配上了嗎?” 他起身整理辦公桌,玻璃相框裏,青岩村孩子們舉著藥盒的合影被擦得鋥亮,虎娃的笑臉正對著窗外的陽光。李小南突然發現,照片角落有行小字:“給顧爸爸的禮物”,是孩子們用歪扭的筆跡寫的。
網絡上的風暴愈演愈烈。某自媒體賬號發布深度報道,暗示顧承川退選是因為與某藥企存在利益糾葛,配圖是他去年在邊疆接受牧民贈送的羊毛圍巾 —— 卻刻意隱去圍巾下露出的、被高原紫外線灼傷的脖頸。李小南氣紅了眼,要去聯係律師,被顧承川攔住:“他們沒見過淩晨三點的實驗室,沒見過沙漠裏被曬脫皮的後背,自然不懂。”
最傷人的誤解來自同行。某次學術會議上,有資深專家含沙射影:“現在的年輕學者,沽名釣譽的手段倒是高明。” 顧承川正在給基層醫生講解檢測儀操作,手指在屏幕上頓了頓,抬頭時卻笑了:“您說得對,我們確實該把‘名’讓給真正做事的人。” 他指向台下記筆記的阿依古麗,姑娘的馬靴上還沾著新疆的沙土,“比如她,為了追假藥販子,在戈壁灘徒步兩天,腳底的血泡換來了三個省的藥品安全數據。”
質疑聲中,顧承川的日程表依然排得滿滿當當。清晨七點,他準時出現在心內二科病房,給那位因假藥延誤治療的張大哥做術後複查。老人撩起襯衫,胸口的手術疤痕像條蜿蜒的河:“顧大夫,俺們村人都在網上罵那些亂說話的人,說您是拿命換他們安心的菩薩。” 顧承川的手掌按在老人逐漸康複的心髒上,觸感溫暖而有力,比任何辯解都更有力量。
深夜的辦公室,顧承川對著電腦整理《基層藥品監管十年數據匯編》。屏幕右下角彈出視頻請求,是青岩村的老周。老人舉著手機在衛生室轉圈,新配備的智能藥櫃正在自動巡檢:“顧大夫,您看!鄉親們現在都知道,這櫃子裏的藥,比當年您背來的還靠譜。” 鏡頭掃過牆上貼滿的感謝信,其中一張是虎娃用蠟筆繪的心電圖,歪扭的波浪線旁寫著:“顧爺爺的心跳,和我的一樣強!”
最讓李小南心疼的,是顧承川依然把獲獎機會讓給年輕人。當某醫學基金會要頒發 “年度人物” 獎,他連夜修改推薦材料,把李小南的名字放在首位。“您這樣會讓人覺得您心虛!” 李小南摔了鋼筆,墨水滴在推薦書上,暈染成不規則的圓。顧承川卻笑了,撿起鋼筆在墨漬旁畫了個笑臉:“清者自清,就像青岩村的天,沙塵暴過後,隻會更藍。”
某個起霧的清晨,顧承川在醫院花園遇到位舉著錦旗的老奶奶。老人顫巍巍地要下跪,被他急忙扶住:“您這是做什麽?”“給您賠罪啊!” 老人抹著淚,“我兒子在網上罵您作秀,後來俺們村醫說,是您讓他用上了便宜的救命藥......” 顧承川的眼眶發熱,攙著老人坐在長椅上,看晨霧中的銀杏樹慢慢清晰,就像那些被誤解的初心,終將在時光裏顯露出本真。
當李小南偶然發現,顧承川的辦公抽屜裏藏著二十多封匿名恐嚇信 —— 那是假藥案期間收到的威脅,卻從未對外透露過 —— 年輕人的喉嚨突然哽住。而顧承川隻是淡淡一笑:“比起這些,我更怕的是,年輕人不敢接過接力棒。” 他望向窗外,李小南的學生們正圍在一起討論新研發的 ai 模型,陽光穿過他們年輕的肩膀,在地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質疑聲漸弱的那天,顧承川收到個來自邊疆的包裹。拆開層層牛皮紙,是阿依古麗寄來的沙棗蜜,附信上隻有一行字:“沙漠裏的胡楊從不辯解,它的根紮多深,沙塵暴知道。” 他嚐了口蜜,甜得直抵心尖,就像那些默默信任著他的患者,那些在基層咬牙堅持的同行,用最樸素的方式,為他驅散所有誤解的陰霾。
辦公桌上的台鍾指向午夜,顧承川翻開新的工作日誌。首頁貼著張泛黃的照片:二十年前的自己,蹲在青岩村的泥路上,給虎娃包紮滲血的手指。那時的他,不懂什麽是院士,隻知道掌心的溫度,能讓孩子停止哭泣。現在的他,依然不懂如何辯解,隻知道醫者的初心,從來不是刻在榮譽證書上,而是融進每一個為患者彎腰的瞬間。
喜歡醫河長路請大家收藏:()醫河長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