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他們承受不住瘋了

字數:6451   加入書籤

A+A-


    “你們覺得這不合文人風度,難以理解,對嗎?”
    葉軒說話時,目光掃視眾人,連官員們也為他的氣勢所震。
    考生們大多保持沉默,但也有回應者。
    “正是如此,我們是文試,非武舉,怎能如此?”
    “對,若此事傳出,我們的顏麵何存?”
    此言一出,立即獲得不少人的附和。
    這些人皆是文試落榜者。
    雖得重新考試之機值得慶幸,但若因此等緣由獲得舉人身份,日後在士林,乃至朝堂,都將自覺矮人一等,難以立足。
    望著眾考生,葉軒不禁冷笑。
    他指向眾人,“十年寒窗,成敗在此一舉,若你們願意放棄,現在便可離去。若想繼續考試,那便即刻開始!”
    此言一出,眾人愕然。
    葉軒未待眾人反應,便已坐回原位。
    實則,葉軒並非胡鬧,此法趙匡胤曾用過。
    史載,開寶八年,汴梁會試,至金殿禦考,王嗣宗、陳識學識相當,宋太祖便命二人比武,以爭狀元之位。
    隻是葉軒行事向來不拘一格,不屑解釋。
    此刻,葉軒的話語重如泰山,讓眾考生感到窒息。
    他們曆經艱辛而來,隻為求得一線希望,若此刻離去,則需再候數年,且未知下次考試又會遭遇何種變故。
    一人環顧四周,仿效話本中的俠士,高聲自報家門,發起挑戰。
    第342章 葉軒:讀書人不可拘泥於書本
    “應天陳道誌,請教閣下高招!”
    此語若在別處,或許引來嘲笑與輕視。但此刻葉軒已道明考題之源,眾人無言以駁。
    若不動手,此行便付諸東流,機會拱手讓人。十年寒窗,誰願功虧一簣?
    因此,陳道誌等人的舉動非但未遭嘲笑,反而激發了挑戰的熱潮。
    有  借此機會觀摩學習,畢竟他們中許多人從未經曆過實戰。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率先挑戰的陳道誌竟不中用。他選了一瘦弱考生為對手,猛撲而去,卻被對方靈活閃避,反被一腳踹中腰部。
    兩人隨即扭打一處,不多時,陳道誌便哀嚎認輸。
    不久,除少數固執己見者外,大多數考生已開始分組對決。
    葉軒見眾人已妥協,便安然歸座。
    楊乾知拭去額上汗珠,對葉軒的敬意又增幾分。
    他自問,若處其境,恐怕早已讓步。更何況,如此奇特的考題,也非他能想出。
    “不願動手或自視甚高者,請速離場!”
    葉軒望向仍在猶豫的考生,再次催促。
    此言一出,除已放棄離場者,其餘猶豫者也迅速行動起來。
    很快,考生們均已完成分組。
    除去一名輪空、手足無措地站在原地的考生,其餘人均已不顧形象地混戰在一起。
    官員們目睹此景,皆哭笑不得。
    貢院內發生如此規模的打鬥,科舉史上恐怕前所未有。
    他們憂慮此事若傳入朱元璋耳中,後果不堪設想。
    同時,他們對葉軒也抱有一絲敬意,竟敢如此對待這些未來的棟梁之才。
    官員們思緒紛飛,而考生們已全神貫注,奮力拚搏。
    不久,一些體力不支或膽小者便被擊敗。
    貢院內,哭聲、笑聲、咒罵聲交織。
    在這奇異的氛圍中,剩餘考生仍繼續纏鬥。
    葉軒雖事先吩咐他們摔跤,但這些讀書人哪懂摔跤,不過是相互扭打甚至撕扯。
    所幸葉軒並未做得太絕,他讓官員休息,卻也安排了兵丁,以備不時之需,防止考生失控。
    混戰中,楊春咬牙切齒,惡狠狠地盯著對手。
    那考生比楊春高出一頭,身材壯碩,顯然不僅讀書,還學過武藝。
    兩人互相觀察,皆十分謹慎。加之葉軒未規定打鬥時限,因此都未急於動手。
    隨著混戰逐漸平息,兩人的表現吸引了葉軒的注意。
    望著他們,葉軒臉上浮現笑意。
    “這才有摔跤的樣子,不急於出擊,而是等待對方破綻,這兩人有意思。”
    聞此,附近官員也將目光投向楊春這邊。
    然而,楊春與對手皆全神貫注,等待對方破綻,對周圍的目光渾然不覺。
    時間緩緩流逝,考生一個個摔倒、落敗。
    那些落敗者如夢初醒,難以接受自己長久以來的準備,最終竟敗在體力和手段上,而非考題。
    考試結束後,考生們紛紛歸家,開始聘請武術師傅,邊讀書邊習武。
    歲月流轉,大明再度發兵出征時,眾多中低層官員竟也能隨軍作戰。
    許多人坦言,若非葉軒當日考題,他們或許永遠無緣體驗儒將風采。
    葉軒亦未曾料到,他的這次考試,不僅為自己贏得係統獎勵,更無形中改變了大明士林風氣,讓文人亦沾染尚武氣息。
    楊春與對手的較量中,對手終因心態不穩而敗下陣來。
    比鬥人數漸減,對手急於求成,主動出擊。
    楊春雖體魄尚可,但體力不占優勢,故多采取閃避。
    轉瞬之間,兩人僵持被打破,兩三個回合便決出勝負。
    楊春以膝壓敵頸,起身時仍感茫然。
    他首次如此拚命,甚至獲勝之法亦不甚明了。
    然對手深知,楊春雖不占優勢,但其渴望勝利的眼神淩厲嚇人,此乃獲勝關鍵。
    貢院鍾聲響起,這場補考荒誕落幕。
    失敗者悲戚失落,勝利者亦茫然無措,難以置信竟如此獲勝。
    部分心理脆弱者,鍾聲一響,竟至瘋狂。
    麵對此景,楊乾知麵露難色,望向主位,而葉軒已步至台前,進行總結。
    “韃靼昔日欺辱我們,皆因宋末官員懦弱。今賴陛下之力,我們方能重塑乾坤、解救蒼生。此次考試雖短,卻值得銘記一生!歸家後好好準備,一年之後,我們再見!”
    葉軒言罷,考生們雖仍恍惚,卻機械地回應著。
    楊乾知見狀搖頭,徑直走向同僚,與眾官員一同著手收尾。
    葉軒理解考生心情,未盼他們熱情回應。
    他望向一旁待命的禮部官員,官員們連忙上前待命。
    第343章 朱元璋驚愕!考生:葉軒!
    “事畢,諸位需將中試者信息補全,以便張榜。”
    言罷,葉軒朝貢院外行去。
    官員們不敢多言,連忙應承,目送他離去。
    貢院外,百姓已聚集眾多,有考生親友,也有圍觀者。
    眾人皆未料到,考試剛開始便有人離場。
    見是官員出來,人群議論紛紛。
    “此乃葉軒葉大人吧!”
    “考試剛開始,他怎就出來了?莫非有變?”
    “不可能,陛下恩準補考,乃大事,葉軒再受寵也不敢懈怠!”
    議論聲中,葉軒已遠去。
    此時,貢院大門再啟,先前棄考及被淘汰的考生被放出。
    許多人如夢初醒,寒風一吹,才回神。
    “天啊!為何待我如此!”
    有人絕望大喊,不顧旁人。
    有考生淚流滿麵,對親人詢問置若罔聞。
    亦有考生狂奔而出,似要逃離夢魘。
    但更多人選擇了沉默,不知如何麵對家人,痛恨自己無能。
    望著形態各異的考生,人群議論再起。
    “莫非補考題目太難,他們承受不住,瘋了?”
    傳聞中,葉軒的考題曾令考生崩潰,但今日眾多考生失控卻是罕見。
    一時間,旁觀者編造出各種猜測並迅速傳播。不久,身份驗證完畢,新晉舉人被釋放。他們雖已高中,卻麵露異色。
    楊春藏於人群中,不時於袖內掐自己以保持清醒,生怕這隻是夢境。眾多自知學識不足卻僥幸高中的考生暗自慶幸遇到葉軒為主考。有人更憂慮葉軒的考題若呈至禦前,恐遭皇帝駁回,屆時成績能否算數便成疑問。
    葉軒,這場  的源頭,已返回家中,沉浸於安逸生活,對外界議論置若罔聞。
    皇宮之內,朱元璋批閱奏折時突聞:“他隻用了盞茶時間便決定了補考成績?”
    毛驤躬身,麵露難色,對葉軒的考試方式難以接受。原本預期補考應與正考同標準,而今卻以摔跤選拔舉人,實屬越界。毛驤暗感葉軒此番凶多吉少,畢竟就算朱元璋偏愛葉軒,也不至於為此得罪大明學子。
    朱元璋短暫沉默後,非但未怒,反而大笑。他搖頭自語:“葉軒此舉倒有趣,避免了考生間的攀比,既對得起正考考生的苦讀,也給補考者以翻身之機。隻是手段粗俗了些,卻也頗有意思。”
    見朱元璋表態後,毛驤沉默不語。
    考生散去,多數人迅速恢複常態,而部分人返家後怒不可遏,不顧葉軒身份,在街上憤怒指責葉軒失了文人風度。
    一時間,不明  的百姓紛紛議論,使葉軒本就複雜的身份更添神秘色彩。
    酒肆內,落榜考生聚在一起,麵容沮喪,借酒消愁。酒意上頭,有人開始抱怨:
    “葉軒能力再強,選拔人才也不可如此草率!”
    “對,他根本看不起我們!”
    此言一出,加上酒精作用,酒肆內迅速響起一片  和質疑之聲。
    “葉軒此舉有辱斯文,既誤國又誤己!”
    “我們應聯名上書,請陛下為我們做主!”
    在一片嘈雜中,有人提議組織行動,很快得到響應。
    與此同時,客棧中,陳道誌慷慨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