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麵色陰晴難辨
字數:6601 加入書籤
“我們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高中,光宗耀祖嗎?朝廷如此輕視考試,戲耍我等,若我們不挺身而出,向陛下反映,大明還有何救!”
“陳兄,你說怎麽辦,我趙奎誓死相隨!”有人聞言,跳上桌響應。
“我們應一同前往宮門前 ,以免陛下被蒙蔽,誤了國家大事!”
此提議立刻獲得支持。年輕氣盛的考生們,因今日考試所受屈辱,紛紛積極響應。
類似事件在一天內多次發生。考生們常有組織詩會、文會的習慣,串聯起來並不困難。
傍晚時分,落榜的考生們已聚集大半,浩浩蕩蕩向皇宮進發。
他們或手持宣紙,書寫訴求,或引領眾人高呼口號。更有甚者,以 誌,將名字寫在衣上高舉,引得考生讚歎,而百姓心生畏懼。消息迅速蔓延,不知情的考生也紛紛趕來。
第344章 考生欲逼宮?朱元璋大怒!
考生中不乏打著折辱讀書人旗號之人,極具迷惑性。未參加考試的文人聞訊,亦加入前往宮門的行列。應天府一時熱鬧非凡。因其身份特殊,府衙差役不敢輕舉妄動,隻能隨行待命,準備隨時依據上官指令或有人過激行為采取行動。
不久,隊伍抵達皇宮外,喊聲震天,部分考生手持標語,情緒激動,仿佛遭遇重大不公。此景令宮中禁衛高度警覺,但見是考生,皆陷入兩難。
大明初建,朱元璋極重讀書人,平日禮遇有加,對提建議的讀書人更設專員接待。此刻若抓捕考生,恐惹朱元璋不悅;若不抓,眾人聚於宮外,亦是失職。禁軍深知朱元璋性情和手段,因此情緒低落,左右為難。
“考官不公,試題荒謬!”
“考試如此,辱沒斯文,我們不服!”
“懇請陛下嚴懲葉軒,還我等公道!”
雷動般的喊聲中,考生們也察覺到禁衛的異常。
有人已察覺苗頭,自然不會放過出頭之日。
他們高呼著,無視士兵警告,繼續前行。
考生們步步逼近,輪值主將終於決斷。
“對他們動手,總比他們闖入皇宮要好!”
主將低聲自語後,立即向手下下令。
“圍住他們,阻止前進,再派人稟報陛下,請陛下裁決!”
接到命令,原本猶豫的士兵們頓時有了底氣。
正當考生們以為能暢通無阻,前往禦前申訴時,衛兵們迅速集結,將他們團團圍住。
雖非僅考生到來,但能堅持到宮門的為數不多。
而守衛皇城的數千士兵,迅速將考生包圍。
麵對鋒利的武器,盡管考生們認為士兵不敢動手,氣焰已大不如前。
他們自視讀過聖賢書,高人一等,此刻仍顯傲慢。
陳道誌見機行事,騎在仆人肩上大喊。
“同窗們!今日之舉雖有不敬,但也是無奈,陛下定會體諒!”
“我們先坐下,一起高呼,陛下定能聽到我們的訴求!”
說著,他便大聲呼喊起來。
“考官不公,考試荒謬!請求陛下重換考官,重設考題!”
他身材高大,騎在仆人肩上更顯顯眼。
他一帶頭,四周考生紛紛響應。
呼聲迅速擴散,考生們紛紛加入。
在主將眼中,原本自發的考生聚集,因陳道誌的出頭,已變為有組織的行為。
此時,謹身殿內的朱元璋剛批完奏折。
隨著殖民地的擴展,他的政務愈發繁重。
正因如此,朱元璋愈發渴望通過科舉廣納賢才,以強化海外殖民地的統治。
放下最後一封奏折,朱元璋望向候在一旁的毛驤。
“你為何去而複返?莫非還有遺漏?”
朱元璋帶著好奇審視著毛驤,多年間,毛驤首次顯得如此失態。
麵對詢問,毛驤麵露難色。
“陛下,考生對葉大人補考的試題不滿,現已聚集宮外,要求朝廷給個說法!”
毛驤言語間心存畏懼,畢竟錦衣衛還肩負宮中守衛之責。
一些重要宮門皆由錦衣衛把守,若今日真有變故,他難逃幹係。
錦衣衛除了偵緝,還負責抓捕惑眾之人。
考生聯合並公然至宮外 ,此事若朱元璋追究,他縱有十條命也不夠抵。
若錦衣衛能提前平息事態,朱元璋便無需麵對此困境。
毛驤感到,無論如何處理考生之事都極為棘手。
若朱元璋支持葉軒,定會得罪眾多文人。
但讓朱元璋重考或懲處葉軒,又絕無可能。
況且補考已是朱元璋開恩,考生們卻不懂收斂,毛驤深知這已觸及朱元璋底線。
毛驤心中忐忑,而朱元璋已怒不可遏。
“荒謬!他們意欲何為?想逼宮嗎?”
憤怒之下,朱元璋將手中筆摔落。
筆杆斷裂,似乎預示著考生們的命運。
毛驤低頭,正猶豫是否開口,朱元璋已下令。
“將這些人即刻逮捕,押入詔獄嚴審,找出主謀,嚴懲不赦!”
毛驤聞言,眼神變得複雜。
“陛下,如此舉措,恐將引發士人界的動蕩。正值您廣招賢良之際,此舉是否欠妥?常說不可觸怒眾人,此次——”
朱元璋聽後,不屑地冷哼一聲。
“荒謬,這等人才,朕豈敢任用!士人界動蕩又如何,不可用之人,朕寧可除之後快!”
“何談眾怒不可犯?朕乃天子,況且他們確有過錯,你無需顧慮!這罵名,朕來擔!”
朱元璋態度堅決,毛驤不敢再言。
匆匆離開大殿,毛驤即刻出宮,親自率兵捉拿考生。
在士兵的威壓之下,考生們迅速聚集一處,隨後逐一被士兵捉拿、控製。
“你們這是侮辱斯文,我等定要麵聖告狀,讓陛下治你們的罪!”
第345章 朱元璋:此事交由你處置
自吳王時期起,朱元璋便極為看重自己的名聲。
為招募人才,他更是禮遇有加,即便對方才學平庸,亦給予足夠尊重。
久而久之,文人們似乎忘卻了這位朱皇帝本是出身,本為武夫。
若真將其激怒,抓捕尚且是輕,就地斬殺亦非難事。
麵對士兵圍捕,仍有不少人高聲呼喊,欲向朱元璋申訴。
望著這些考生,毛驤心生鄙夷。
他首次對讀書人產生厭惡,覺其除虛偽外,別無所長。
不久,考生悉數被捕,在百姓注視下押往詔獄。
消息迅速傳開,考生被捕之事,迅速傳遍應天府。
禮部。
值事房內,於乾手持補考名冊,愁容滿麵。
“尚書大人,眼前局勢,若再進宮,隻怕又會觸怒聖上!”
禮部尚書任昂聞言,輕歎一聲。
“是啊,可這又能如何?難道一直躲避?”
方才,消息傳至禮部,正在核對名單的任昂心生憂慮。
於是,他通過私人關係,從錦衣衛處獲取了考生名單。
對比之後,任昂倍感頭疼。
在那些考生之中,竟有幾位已被葉軒選中。
按理說,他們獲得舉人身份後應感激葉軒,卻不知何故也卷入了此事。
若如實稟報,朱元璋或許不會責怪葉軒,但難保不會遷怒於他們。
試想,中舉前日便敢到皇宮外滋事,日後若為官,又當如何?
其餘官員聽聞任昂之言,皆無奈歎息。
有人輕聲言道:“葉大人之舉似乎過分了。”
“是啊,若隻是考題難些,答不出也隻好認命,但今日這場考試,前所未有,難怪他們心生不滿。”
很快,便有人附和,顯然對葉軒的舉動不解。
“雖不知葉大人用意何在,但此事已鬧大,隻怕天下人會認為是葉大人之過。”
“這些考生太過膽大,陛下豈是他們想見便能見的?衝撞宮門,可是死罪!”
“是啊,錦衣衛動手倒也罷了,還下了詔獄,日後即便放出,人也廢了!”
眾議紛紛中,任昂歎了口氣,接過名單準備離去。
末了兩句,令他搖頭不已。
其實,考試前他便已備好對策,以防考生因考題太難而做出極端行為。
考題公布後,他又增派衛兵,以防考生衝擊衙門。
怎料這些人竟如此大膽,不去國子監和禮部,直奔皇宮而去。
任昂暗想,即便是去哭訴於太廟、孔廟,或許尚有轉機,唯獨去了皇宮,凶多吉少。
他定了定神,心中默默複述早已準備好的言辭,隨後進宮複命。
不久,謹身殿內。
朱元璋聽完任昂匯報,麵色陰晴難辨。
他擺手道:“事情已知,名單先放這,你先退下。”
任昂領命後急忙叩頭謝主隆恩。
任昂離去後,朱元璋隨即命令太監:
“傳葉軒覲見!”
太監遵命,匆匆離去。
不久,葉軒被領至殿內。
行過君臣之禮,朱元璋開門見山。
他望著葉軒,苦笑說:“葉卿辛苦了,難免有考慮不周之處。朕不怪你,但此事總得有個了斷,否則朕難以向百官及天下百姓交代。”
葉軒聞言,目光異樣地望著朱元璋,以為朱元璋要以自己治罪來平息 。
然而葉軒並不在意,畢竟他手握大明未來的關鍵技術,朱元璋不至於為此冒險。
於是,他向朱元璋拱手道:“若陛下認為臣有錯,臣甘願受罰!”
“你何錯之有?莫要曲解了朕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