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李將軍

字數:5849   加入書籤

A+A-


    陸沉心中一動。
    鎮西將軍李信確實是難得的良將。
    隻是他在家中父輩過世之時,向朝廷上奏為父守孝三年。
    如今尚在丁憂期間,按規矩需守滿孝期。
    此時讓他中斷守孝奔赴戰場,怕是會遭人詬病。
    文德帝麵露猶豫之色。
    “李將軍具有率領眾多兵士的能力,但他正在丁憂期間,強行征召於禮不合。”
    陸沉思索片刻,上前一步道:
    “陛下,如今西北邊境告急,北帝國鐵騎來勢洶洶,實乃國家危難之際。”
    “古有‘移孝作忠’之說法,當以家國大義為重。”
    “可派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前往李將軍處,向他說明當前局勢之危急。”
    “若他能以國家安危為先,暫且放下丁憂之事,奔赴西北禦敵,想必天下人也能理解。”
    眾大臣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文德帝權衡一番,方道。
    “陸愛卿所言極是,朕便派你前往李將軍府上,將此事告知於他,看他意下如何。”
    “若李信將軍願意重新掛帥出征西北,便來參與明日早朝,盡快決定去往西北邊境之事。”
    陸沉......
    我雖是當朝齊國公,但與德高望重沾不上邊吧?
    隨即他想到這次前往西北邊境的兵卒裏,還有月初和無敵。
    行吧!為了自己人,不妨走這一趟。
    陸沉對禦案後的文德帝欠了欠身。
    “既如此,臣這就前往李將軍府上。”
    “陸愛卿稍候。”
    文德帝從禦案後起身,走到陸沉身邊。。
    “這次隨軍報一同送往京城的軍報裏,還提及一事。”
    “便是去往西北軍營,徹查鎮國大將軍事件的沈硯他們已經查明了真相。”
    “鎮國大將軍和十幾名將領正是被趙將軍和戶部的送糧官聯合所害。”
    “他們在茶葉中下了劇毒,鎮國大將軍和眾多將領在打完勝仗後毒發身亡。”
    “沈硯和羽林衛護送將領們的屍骨正在返京途中。”
    陸沉聞言麵色驟變。
    雖然聽到過無數次父親身亡的消息,但他不舍,潛意識裏一直期望會有奇跡發生。
    記憶裏的鎮國大將軍鐵骨錚錚,怎會輕易死去?
    可這一刻,親耳從表兄口中得知父親真的已經身亡的消息。
    他那一絲期盼轉眼蕩然無存。
    陸沉以武將之禮單膝跪地。
    “臣懇請陛下嚴懲凶手,為鎮國大將軍和諸位將領討回公道!”
    文德帝神情嚴肅,緩緩點頭。
    “陸愛卿快快請起,先一步回京的戶部送糧官已經伏誅。”
    “另兩名罪囚也由左都禦史沈硯等人押送著趕回京城。”
    “當下西北戰事緊急,你先去李將軍處,說服他掛帥出征,西北安穩才是重中之重。”
    “待沈硯他們帶著眾將領的英魂返回京城,朕自會將此事昭告天下。”
    陸沉強壓下心中的悲憤站起身,再次行禮,轉身快步離開禦書房。
    至於後續安排糧草軍需支援隊伍的諸事,自有大臣們與陛下初步商議。
    文德帝已下達旨意,明日四品以上的官員上早朝議政。
    .......
    陸沉得知父親的屍骨即將運回京城,心情很是沉重,但這並不妨礙他處理正事。
    他和平安等一眾護衛很快來到鎮西將軍府。
    將軍府外門可羅雀。
    沒有爵位隻有官職的武將停職在家,意味著失去了施展軍事才能和權力的平台。
    其政治影響力和社會地位會大幅下降。
    未來能否重回戰場、恢複往昔地位充滿不確定性。
    殘酷一些來比喻,就像是宮裏的妃子被打入了冷宮。
    文德帝派陸沉前來,實則也是想著讓鎮西將軍對陸沉心存伯樂之恩。
    李將軍時年不過四十出頭,正是報效朝廷的精壯之年。
    家中老父過世時,他秉承為人子女的孝道,向先帝上表丁憂。
    這種丁憂雖說是人之情。
    但作為帝王,當以大局為重來決定是否允許臣子放下軍職,在家守孝。
    朝中官員請辭都有個三請三辭的過程,帝王也需權衡再三。
    先帝當時隻想著——怎麽除去鎮國大將軍這個手握重兵的心頭大患。
    對其他的人和事皆不甚在意。
    在李將軍頭次上表丁憂時,輕易便恩準了他在家丁憂守孝。
    換句話說,人家李將軍不過是按律走個過場,實則滿腔保家衛國之忠心。
    若是大齊國的戰將人才濟濟倒也罷了。
    可事實上,大齊國的文臣比武將多出數倍有餘。
    陸沉並不知曉李將軍因為丁憂在家鬱鬱不得誌。
    平安與將軍府的管家交涉時,他還在想著怎麽請動李將軍在孝期未滿時出山。
    將軍府的管家聽說是齊國公來訪,立即便滿臉是笑。
    甚至沒先去通知家主一聲,便將陸沉他們先引進正堂。
    讓下人呈上最好的茶水款待後,才去請來家主。
    李信身著素服,腳步沉穩地走進正堂。
    他體型魁梧、麵容剛毅。
    雖久未著戎裝,但身上那股軍人的英武之氣仍未消散。
    在正堂見到陸沉,李信拱手行禮,神色平靜。
    “不知是齊國公大駕光臨,李某有失遠迎。”
    “哪裏哪裏,是陸某冒昧前來,擾了將軍清靜。”
    陸沉起身回禮,二人客套著分賓主落座。
    陸沉一點不繞彎子的直接說明來意。
    “李將軍,此番前來,是有要事相商。”
    “今日朝廷收到西北軍營八百裏加急軍報,北帝國邊境正在集結兵馬。”
    “西北邊境戰事將起,前線將士無人能挑大旗,局勢不容樂觀。”
    “陛下與朝中幾位大臣皆認為,唯有將軍能扭轉乾坤。”
    “還望將軍能以國家為重,暫且放下守孝之事,掛帥出征。”
    李信眉頭緊鎖,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
    “齊國公,李某並非貪生怕死之徒,隻是守孝乃人倫大事,如今孝期未滿。”
    “再者,我已遠離軍旅多時,不知是否還能適應戰場。”
    陸沉言辭誠懇。
    “李將軍,您此時出征,是為了保家衛國,拯救萬千百姓於水火之中,這亦是大孝之舉。”
    “況且,將軍曾駐守過西北軍營,有著對敵北帝國的軍隊的經驗。”
    “西北軍營大將們不幸遇難,那邊的兵士正盼望著將軍這樣的良將統領禦敵,有您在,軍心必定大振。”
    李信微微點頭,但仍未立即答應,而是出聲相問。
    “齊國公,關於鎮國大將軍和眾多將領身亡之事,李某聽說朝中派了官員過去徹查,可有查出真相?”
    陸沉抬眸看過來,正對上李信關切的眼神。
    是了,眼前這位李將軍正是從西北軍營歸來的將領。
    他還在西北軍營時屬於鎮國大將軍的部下。
    在家丁憂也算是避開了睿王的毒害。
    此刻他眼中的關切不似作假。
    也許,他對軍營裏的同袍們也有著深厚的情誼。
    陸沉定了定神。
    “李將軍放心,去往西北軍營徹查的官兵目前已經查明真相。”
    “乃是睿王派去的趙將軍和戶部送糧官聯合所害。”
    “隻待欽差沈大人扶棺回京,朝廷定會給諸位將領一個公道,將此事昭告天下。”
    李信動手給陸沉續茶,輕歎一聲。
    “齊國公或許不知,李某也是鎮國大將軍麾下將領,年輕時就跟隨在大將軍身邊。”
    “大將軍戎馬一生,多數時候都駐守在西北邊境。”
    “隻在其他地區有戰事時,才會帶兵過去征戰。”
    “大將軍待我恩重如山,他不在西北軍營時,便是讓我鎮守西北軍營。”
    “還有那些同袍們,也與我並肩作戰多年。”
    “我自是不信鎮國大將軍會在軍營瀆職,亦想為他們討回公道。”
    陸沉心下思忖。
    如此說來,這位李將軍不僅能獨當一麵,還是一位重情重義的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