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朕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別急

字數:4314   加入書籤

A+A-


    張世康說罷一臉得意。
    任你有千般理由,但你身為天子,總不能說話不算數吧?
    滿朝文武悄摸看看崇禎皇帝,又看看張世康,隻覺得世界是如此的參差。
    尤其是李邦華和海中期,兩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裏看出些許慚愧。
    一直以來,他們之所以一直對軍權握於一人之手耿耿於懷,主要是擔心權力被濫用,國將不國。
    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集軍權於一人之手,效率高的出奇,尤其手握軍權的人還是個驚才絕豔之人。
    張世康這幾年的所作所為,海中期、李邦華等關心國事之人都看在眼裏,雖說行事乖張跋扈,但效果卻是沒得說的。
    以前天子不止一次抱怨,埋怨他們動輒彈劾張世康,說張世康根本對權力不感興趣,甚至畏之如虎。
    那時他們雖然覺得張世康驚才絕豔,但卻並不相信天子的說法。
    可是如今,在這赫赫朝堂之上,李邦華卻突然有些相信了。
    世襲武英郡王、位列三公、手握天下兵權,早已位極人臣,要有謀逆的心思,大明早亡了。
    可這位年僅二十出頭的王爺,竟然因為不想再擔差事,要跟天子急眼。
    李邦華一直都在暗中觀察張世康,他閱人無數,從微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
    他很確信,這家夥還真是一門心思的在辭官。
    海中期也相信,並且眼裏迸發出別樣的光。
    他與李邦華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朕身為天子,自然一言九鼎。”崇禎皇帝平靜的道。
    看著張世康一臉鬱悶的表情,崇禎皇帝不知怎的,心裏竟然有點高興。
    曾幾何時,從來都是這小子把他氣的鬱悶的不行。
    風水輪流轉,蒼天饒過誰?
    張世康聞言總算鬆了一口氣。
    “謝陛下恩典,虎賁軍與近衛軍目前穩如老狗、士氣如虹,一應花名冊以及各軍鎮布防安排,臣容後便一起交給陛下。
    這尚方劍和元帥印臣都帶來了,呐,王公公,勞煩你交給陛下過目。”
    終於要解脫了,張世康心裏別提多高興,甚至已經想好了下朝後怎麽慶祝。
    奈何這時,崇禎皇帝的聲音再度響起:
    “朕當初確實說過,待天下承平、大明中興,可準你交還兵權。
    如今建奴仍存、鄭氏仍存,百姓仍舊吃不飽飯,若可稱此為中興,豈不為後人笑也?”
    張世康當即就毛了。
    “陛下,臣剛才不是說了,建奴已不足為慮,至於鄭家,臣已有打算,大不了下個月臣再去趟東南,保管解決了此事。”
    對於鄭芝龍,張世康還真沒太放在心上。
    一來這廝上了年紀,唯一的野心,隻不過是保持現狀,繼續壟斷航線掙銀子。
    相比於造反的風險,鄭芝龍或許對名利更在意,朝廷若不在意顏麵,隻需承諾不搞海貿,把爵位再給這廝提一提,保管這廝高興的一批。
    當然,這樣做屬於治標不治本,張世康不會這麽做。
    二來官山之戰,他已經徹底擊碎了皇太極的大國夢,鄭芝龍在東海也碰了一鼻子灰,顯然也已經意識到了大明朝廷的強大。
    最近兩個月以來,張世康已經收到鄭芝龍好幾封信,與官山之戰前的陰陽怪氣相比,那些信言辭溫和的一批,雖沒說投降,但已經隱晦的表示要向他低頭。
    還對他許以重利,隻要張世康幫鄭家維持現狀,他願意每年奉上兩百萬兩白銀,作為政治獻金。
    兩百萬兩白銀,已經是前幾年朝廷實際入庫稅收的將近一半,金額不可謂不大。
    但張世康主打的就是一個已讀不回。
    他如果想貪銀子,家裏的銀窖早就裝滿了,甚至崇禎老哥都明示過他貪點沒關係。
    本來他還打算好好歇歇再去處理鄭家,如今這老哥既然拿老鄭說事兒,大不了再跑一趟唄。
    “好,果然不愧是朕的肱骨!那鄭家的事,便交給你了。”崇禎皇帝誇讚道。
    不論是建奴還是鄭家,一個依仗著陸軍,一個依仗著水師,都算是朝廷的強敵,就剛才的話,倘若是別人說,崇禎皇帝隻會覺得這人吹牛。
    可這話是張世康說的,他就信。
    崇禎皇帝甚至心裏甜滋滋的,大明有這小子在,他身為天子,實在是太輕鬆了。
    而天下的百姓,也太幸運了。
    張世康再度皺眉,他現在已經有點不相信這老哥了,覺著還是說清楚更保險。
    “臣若是平定東南,陛下總能答應臣的請求了吧?”
    君臣二人對話,滿朝文武都不約而同的保持沉默。
    隻因兩人的對話太過離譜,生平僅見。
    皮球再度被張世康踢到崇禎皇帝腳下,崇禎皇帝穩如老狗。
    “無忌呀,平定鄭氏,與你要辭去兵馬元帥,不是一碼事。”
    “怎麽就不是一碼事了?陛下,您說話要算話呀!”
    張世康的語氣有些急,他確實有點心裏發毛,覺得這老哥變了。
    “朕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別急。
    無忌呀,你剛才也說了,朕承諾的是天下平定、大明中興,朕沒有不認呀!
    可是就算你把建奴滅了、鄭家平了,頂多也隻算是天下平定。
    這不是還有大明中興沒完成嗎?”
    崇禎皇帝的言辭雖然平和,但表情多少有些不自信,眼睛四處環視卻不在張世康身上停留。
    他還是頭一回在張世康麵前如此說話,就像這幾年張世康總這麽氣他一樣。
    該說不說,崇禎皇帝頗有一種揚眉吐氣的舒服感。
    然而這話聽在張世康耳朵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張世康當即就急眼了。
    “陛下,流寇已除,耕者有其田,國庫有穩定稅收,百姓雖然還困難,但至少不會像之前那樣餓殍遍野,而且隨著北方數省不斷建造水渠,還有新作物的推廣,情況自然一年好過一年。
    這還不算中興嗎?”
    張世康很認真的解釋道。
    在這年月,想讓百姓吃飽飯比登天都難,就是後世,真正的脫貧攻堅戰也是在千禧年前後才逐漸完成的,更別提現在這農業水平。
    據張世康所知,即使是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僅僅是老百姓不至於餓死罷了。
    康乾盛世,並非老百姓的盛世,而是上層貴族的盛世。
    見張世康急眼,崇禎皇帝臉上多少有些不忍心,可為了大明朝的長治久安,崇禎皇帝不得不做出違背良心的決定。
    “朕覺得不算。”
    張世康真的急了。
    “陛下,您這不是耍賴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