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尋找“張蘭”,初現端倪
字數:2692 加入書籤
那張意外撿到的、寫有“張蘭”名字的廢紙,成了蘇麥子心中最大的秘密和最重要的線索。她知道,弄清楚“張蘭”是誰,以及她和許副營長、甚至可能和顧沉舟之間發生過什麽,是解開當前困局的關鍵。
但是,在一個信息閉塞、人口流動性極低的年代,想要憑空打聽一個可能隻存在於十幾年前知青點裏的普通名字,談何容易?
蘇麥子明白,這件事必須極其小心謹慎,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懷疑,尤其是不能讓顧沉舟察覺到她在調查這件事。
她決定從最穩妥、最不易引起懷疑的途徑入手——聊天。
軍屬大院裏的嫂子們,來自五湖四海,雖然大多是農村出身,但也有少數是當年跟隨丈夫從城市或者其他地方過來的。她們聚在一起聊天時,天南海北,家長裏短,什麽都可能談及。或許,在她們的閑聊中,能捕捉到一絲關於“張蘭”或者相關知青點的信息呢?
於是,蘇麥子一改前段時間的“沉默是金”,又開始“積極”地參與到嫂子們的聊天中去。當然,她表現得非常自然,主要是傾聽,偶爾才插幾句話,引導一下話題。
她會有意無意地把話題往“過去”、“老家”、“下鄉”等方麵引。
“李嫂,聽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啊?您老家是哪兒的?”
“王阿姨,您當年是跟著叔叔隨軍過來的嗎?以前在地方上是做什麽工作的呀?”
“說起來,現在好多城裏娃娃都下鄉當知青了,也不知道他們在鄉下過得怎麽樣……”
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蘇麥子旁敲側擊地打探著。可惜的是,幾天下來,雖然聽了不少家長裏短和陳年舊事,但關於“張蘭”這個名字,或者與許副營長、顧沉舟可能相關的那個特定知青點,卻始終沒有任何線索。
這條路似乎走不太通。蘇麥子沒有氣餒,又開始琢磨別的辦法。
她想起顧沉舟書房裏雖然簡陋,但也有個小書架)有一些舊報紙和舊雜誌。或許,可以從這些故紙堆裏找到點什麽線索?比如,當年關於知青下鄉的報道?或者一些先進人物的事跡宣傳?
說幹就幹。趁著顧沉舟不在家,蘇麥子溜進他的“書房”,開始翻找那些落滿了灰塵的舊報紙合訂本和雜誌。
這些報紙雜誌大多是六十年代初期的,上麵的內容充滿了時代特色,不是社論就是宣傳報道。蘇麥子耐著性子,一頁一頁地翻看著,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特定地區知青點的報道。
翻了好幾天,眼睛都快看花了,依舊沒什麽太大的收獲。關於知青下鄉的報道是有,但大多是些歌功頌德的套話,很少涉及具體的人名和地點。
就在蘇麥子快要放棄的時候,她的目光被一份已經發黃的《解放軍報》角落裏的一則小小的表彰通報吸引住了。
那則通報表彰的是某部在一次抗洪搶險中表現突出的幾位幹部戰士。其中一個名字,赫然是——顧沉舟!
蘇麥子心裏一動,連忙仔細閱讀起來。通報簡單介紹了顧沉舟當時應該還隻是個連級幹部)帶領戰士們奮不顧身搶救群眾生命財產的事跡。而在介紹事發地點時,提到了一個地名——豫省,黃泛區,紅旗公社,青年農場。
豫省?黃泛區?紅旗公社?青年農場?
蘇麥子立刻聯想到了那張廢紙上被劃掉的“知青點”!這個“青年農場”會不會就是當年的知青點?而且地點還在豫省!
更讓她心跳加速的是,通報裏還提到了另一位在這次搶險中同樣表現突出的幹部——許建國!
許建國!這不就是許副營長的名字嗎?!
原來,顧沉舟和許副營長,在那麽早的時候,就已經在同一個地方,並肩戰鬥過了!
這個發現讓蘇麥子精神一振!她感覺自己離真相又近了一步!
如果當年顧沉舟和許建國都在那個“紅旗公社青年農場”,那麽,“張蘭”會不會也和這個地方有關?她是哪裏的知青?還是當地的村民?
蘇麥子連忙在報紙上尋找關於這次抗洪搶險更詳細的報道,希望能找到“張蘭”的名字。可惜,這隻是一則簡短的通報,並沒有提及更多細節和其他人員的名字。
盡管如此,這個發現已經足夠重要了!它將顧沉舟、許建國和一個具體的地點聯係了起來,為蘇麥子下一步的調查指明了方向。
紅旗公社青年農場……張蘭……
蘇麥子將這個地名和人名牢牢記在心裏。她知道,圍繞著這個地方和這個人,一定隱藏著解開所有謎團的關鍵!
雖然前路依舊迷茫,危險也並未解除,但蘇麥子感覺自己不再像之前那樣無頭蒼蠅般亂撞了。她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也有了繼續追查下去的動力和勇氣!
真相,似乎正在慢慢地,向她展露出一絲模糊的輪廓。
喜歡穿回六零,閃婚軍嫂,硬核求生請大家收藏:()穿回六零,閃婚軍嫂,硬核求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