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楚國巨變

字數:4560   加入書籤

A+A-


    酒過三巡,盡管大家精神萎靡,但口齒伶俐的杜康借酒意將最近發生的大事娓娓道來。
    楊謙聽完差點嚇得半死,恨不得現在就去魚躍城。
    原來自他離開蒼鷺大營後,楚國局勢天翻地覆。
    他不告而別第三天,當朝侍中聞覽鏡、國舅兼兵部左侍郎陸雲景等十八位三品以上朝臣渡江北上投靠項櫻,聲稱支持項櫻討逆平叛。
    荊水沿岸戰船民船最初都被鄂州副都護荀鄴調到南岸,重兵看管,十八朝臣原本無船可用。
    侍中聞覽鏡是荀鄴的授業恩師,聞覽鏡派人送書信過江。
    荀鄴看完信,允許南岸出動十幾艘船護送十八朝臣及其三百部將偷偷渡江。
    十八朝臣抵達蒼鷺大營後,鄂州副都護荀鄴不知是幡然醒悟,還是擔憂護送十八朝臣渡江一事被安國長公主秋後算賬,突然改旗易幟,倒向項櫻,公然迎接項櫻駐蹕魚躍城。
    魚躍城號稱“江北第一雄城”,扼守荊水中下遊水上商路,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既是江防要塞,也是商旅繁華的重鎮,裏麵足足盤踞著十幾萬人,城高池深,城建規模幾乎不在鄂州城之下。
    擁有魚躍城等於扼住江北七州三十四府縣的咽喉,對項櫻降服江北各州府至關重要。
    項櫻剛帶兵移駕魚躍城,清源那邊突然爆發內訌。
    江陵道大都督府左車將軍諸葛昕、嫖姚將軍房遺恨聯手誅殺韋廷心腹愛將長史嵇少陵和韋廷之子韋波,一舉收服兩江道四萬兵馬,率所有兵馬歸附皇帝項櫻。
    江北七州三十四府縣一夜之間盡歸項櫻所有。
    有這四萬兵馬作為依仗,項櫻聲勢大振,在二龍奪位大戰中首次占據上風。
    討逆形勢一片大好,但江陵城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傳來,項家的天塌了。
    五大世家經過秋林渡慘敗後,六萬殘兵敗將淒淒惶惶南撤,比項櫻的討逆軍早七天渡過白浪灘。
    他們渡江南下後,一早抵達三江口,按理該在三江口渡過大江,返回自家領地。
    但項櫻在雄鷹城誓師討逆的消息傳開後,五大世家聽說項家爆發內訌,突然生出不軌之心,故意借口糧草不濟,屯兵三江口附近的魚鱗浦糧倉,要求項家借糧五十萬石。
    倘若他們借糧五萬石以下,魚鱗浦守將馮藝還敢答應,畢竟大家都是楚國同袍,馮藝有先借後奏的權力。
    然而借糧超過一萬石須報戶部審批,否則就是謀逆,馮藝隻得派人快馬奏報江陵城。
    安國長公主項黛名字裏雖有一個黛字,卻不是粉黛的黛,而是青黑的黛,心狠手夠狠。
    她性格剛烈偏執,自小就爭強好勝,對五大世家的張揚跋扈早有不滿,很想狠狠懲戒一番。
    收到馮藝的奏疏後,不僅不許借出糧食,反而派人傳旨五大世家,勒令世家兵馬須在三日之內渡江南下,早早離開項家領地,否則就要派兵驅逐。
    這正好掉進五大世家的陷阱,以太師黎淵為首的五大世家本意不在借糧,而是借機生事。
    項黛不肯借糧,黎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借口營中斷糧,士兵嘩變,突然揮兵偷襲魚鱗倉。
    一夜激戰,五大世家斬首項家將士七百餘人,受降一千多人,將魚鱗倉納入囊中。
    消息傳回江陵城,項黛勃然大怒,不顧敵眾我寡,竟命丈夫鄱陽侯、鎮國將軍夏侯錫統率兵馬趕赴三江口報仇雪恨。
    夏侯錫雖然是個豪門紈絝駙馬,但多少懂得一些兵事。
    江陵道江夏道幾萬精兵滯留江北,江陵周邊僅剩一萬精兵和兩萬仆從軍,各地守備軍是些難堪大用的老弱病殘,守城堪堪湊合,出城野戰肯定打不過五大世家的六萬精兵,不肯從命。
    項黛偏執頑固,死活逼著夏侯錫出兵。
    生性懦弱的夏侯錫太過懼內,扛不住項黛的威逼利誘,絞盡腦汁在江陵附近拚湊出三萬缺盔少甲的兵馬。
    大軍離開江陵城堪堪五十裏,當夜遭到世家聯軍偷營,三萬兵馬一夜之間被打的潰不成軍,鄱陽侯夏侯錫淪為階下囚。
    五大世家六萬兵馬押著夏侯錫陳兵江陵城外,派遣使者入城跟項黛談判,威脅項家退位讓賢,皇位禪讓給太師黎淵,割讓江陵道九州五十四府縣給五大世家。
    項家保留江夏道八州四十二府縣,其餘王侯將相的官爵封地原封不動。
    這個方案皆大歡喜,黎家得到皇位和江陵城,屈陳劉黃四家各取兩州之地,其餘的王侯將相纖毫未損,自然不會抗拒,唯一大敗虧輸的就是項家。
    項黛自然誓死不從,原想號召江陵守軍據城死守,同時派出使者致函項櫻,請求項櫻率兩江道兵馬南下救援。
    她承諾隻要項櫻願意發兵救援江陵城,保住項家的江山社稷,她情願去掉皇帝尊號,在太廟向祖宗自刎謝罪。
    沒過兩天,江陵城南門守將、宣武將軍司馬玦擅自打開南門,世家兵馬兵不刃血進駐江陵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除了尚書令沐應龍等少數親信不願附逆,逃進皇宮支持項家死戰到底,大多朝臣果斷轉投黎家門下。
    缺兵少糧的項黛猝不及防,被幾萬世家兵馬困在皇宮之中。
    五大世家擔心大開殺戒會激起項家忠臣的絕地反撲,也因為屈陳劉黃四大世家物傷其類,堅持屠殺世家的先例萬萬不能開啟,不肯對項家斬盡殺絕。
    在他們看來,同為世家,皇帝可以輪流做。
    項家勢大的時候,項家坐。黎家勢大的時候,黎家坐。
    這是形勢使然,無可厚非。
    然而若是今天對項家舉起屠刀,明天又會輪到誰家遭殃?
    因此他們並未直接揮兵攻打皇宮,而是派人進宮苦口婆心勸項黛放棄抵抗,攜項家祖宗牌位去江夏道當個世家家主算了。
    項黛性子寧折不彎,壓根就不跟黎家的人談判,幻想以兩千禦林軍堅守皇宮,撐到項櫻來援。
    她知道項櫻肯定會以項家社稷為重,親自統兵南下。
    太師黎淵見項黛如此冥頑不靈,索性派人渡江來找項櫻談判。
    他提出隻要項櫻接受禪位條件,將皇位讓給黎家,將最肥沃的江陵道領地分給五大世家,他們就幫項櫻鏟除項黛,尊她為項家家主。
    項櫻依舊以家主身份參與朝政,不失滿門富貴。
    別看項櫻項黛性格南轅北轍,為了爭奪皇位鬧的勢同水火,但在退位讓賢一事上卻難得保持一致,她也不想跟黎家談判,立刻就要發兵解救江陵城。
    她是項家女兒,自然要誓死扞衛項家帝位。
    然而以侍中聞覽鏡為首的一幹朝臣,聽說五大世家不動所有朝臣的官爵封地後,便不太願意襄助項櫻發兵江陵。
    打什麽?有什麽好打的?
    項家當皇帝,他們當的是這些官,享受榮華富貴。
    黎家當皇帝,他們依然當的是這些官,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侍中聞覽鏡如是勸說項櫻:“靠山王升天,項氏男丁斷絕,氣數已盡,剩下一堆女子有何作為?
    黎太師是謙謙君子,宅心仁厚,隻要皇位和江陵道領地,還將江夏道留給項家,這對項家而言簡直是夢寐以求的完美結局。
    項家照樣能以世家之尊參與朝政,尊榮富貴可以保全,何樂而不為呢?
    倘若殊死一搏,以項家今時今日的實力,怎麽打得過如日中天的世家聯軍?
    一旦戰敗,最終怕是連江夏道都保不住,項家極有可能灰飛煙滅,何苦來哉?”
    喜歡啟龍圖:我在敵國當皇夫攝政王請大家收藏:()啟龍圖:我在敵國當皇夫攝政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