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詔書

字數:1674   加入書籤

A+A-


    孔家的事鬧的沸沸揚揚,報紙上爆的料越來越多,孔家那些下作的事也越來越刷新了人的底線。
    有趴灰的,什麽亂什麽的都有……大宅門裏,什麽事沒有?
    在有心人的有意無意的挑唆下,很多各地州府的學子,國子監的學生也紛紛請願,要求免除孔家衍聖公的地位,讓南孔來接任。
    南邊的孔家也很識相,表示就是因為世襲衍聖公導致後人給祖宗臉上抹黑,因此同意繼承孔家傳承,不過堅決不繼承衍聖公的爵位。
    朝廷大喜,直接表彰了南孔,每年由皇帝內帑撥銀十萬兩用於祭祀儀式,同時取消了衍聖公的爵位。
    孔家的事剛完了,內閣又公布了一道皇帝的詔令。
    一是遼東開發。
    二是北伐計劃。
    三是紅薯推廣。
    這道詔令是麵向全天下的頒布的。意思很簡單。如今遼東已經沒有女真人搞亂,東北大開發時機已經成熟了。必須加大對遼東的開發,一旦遼東開發完成,北方將不會再缺糧了,那時候,整個大明帝國的將再不再依賴南方的糧食運輸,這對大明的發展將提供足夠的動力和基礎。
    蕭如薰很清楚,小冰河時期很快就要來了。此時把山西,陝西兩省的人口往東北送去開發絕對是一箭雙雕的好事。
    雖然分田到戶了,可要是顆粒無收,百姓們一樣會造反。隻有解決的糧食問題,什麽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北伐問題無疑是當前的關鍵所在。蕭如薰深思熟慮後,決定采取邊打邊建設的策略。他計劃在蒙古腹部地區建造三到五個規模宏大的城池,這些城池之間相互呼應,形成犄角之勢,既能增強防禦能力,又能有效控製周邊地區。
    然而,僅僅依靠軍事手段並非長久之計。要想讓這片土地真正為大明所用,還需要讓蒙古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蕭如薰深知“羊圈地”和“羊吃人”的工業革命模式,但對於紡織機的具體原理,他並不是十分了解。不過,這並沒有難倒他。
    在南方,蕭如薰已經派遣專人開始設計新型的紡織機。他相信,隻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資源,這種新型紡織機一定能夠研製成功。一旦這一目標實現,大明將提前兩百年邁入工業革命的大門。
    到那時,大明的紡織業將迎來質的飛躍,生產出的大量優質紡織品將源源不斷地輸往歐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這些地區將成為明帝國的商品傾銷地,大明將從中獲得巨額利潤。
    隨著經濟的繁榮,大明的國力也將得到極大提升。蕭如薰設想,屆時可以建立以大明貨幣為主導的本位製度,讓全世界都認可並使用大明的貨幣。這樣一來,真正意義上的“日月所照皆為漢土”的時代就會來臨。
    詔令一出,整個天下嘩然。
    要知道,以前的老百姓都不清楚政府到底每天在幹什麽。甚至很多官員也不清楚自己要幹什麽,根本沒有任何計劃可言。
    都是等著有案子啦,有水患了,旱災了等等才去做事。
    一個國家的官員靠等是很難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