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次的想法

字數:2098   加入書籤

A+A-


    豐臣秀次絕非庸碌之輩,對於大明將石見銀山“歸還”德川家康的盤算,他心裏透亮得很——那分明是揣著壞心思,想借一座銀山挑動日本內亂。
    不單是他,連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也看得明白大明壓根沒打算吞並日本。
    這判斷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基於對大明數百年行事脈絡的揣摩。
    翻遍史冊,大明從未有過吞並他國的先例。遠的不說,單說隔海相望的朝鮮,其國土與大明接壤,文化相近,吞並起來遠比孤懸海外的日本容易得多,可大明曆次出兵朝鮮,或是助其抵禦外侮,或是平定內亂,事了便班師回朝,從未想過將其納入版圖。
    再看日本自身,實在沒什麽能讓大明眼熱的資源。
    論沃土,日本多山少田,遠不及大明江南的魚米之鄉;
    論珍寶,既無西域的美玉,也無南洋的香料;
    即便是眼下引發風波的石見銀山,在大明龐大的經濟體量麵前,也不過是癬疥之利。
    如此一塊無甚油水的土地,大明犯不著耗費巨萬兵力去征服,更不必說還要麵對跨海征戰的艱難、戰後治理的繁瑣——這些賬,大明的決策者不可能算不清。
    正因如此,豐臣秀次與德川家康心裏都有一個共識大明真正的圖謀,是讓日本永無寧日。
    一個動亂的日本,才最符合大明的利益。
    試想,若日本陷入持續的內鬥,各方勢力忙著互相傾軋,自然無暇也無力覬覦朝鮮,更別說跨海侵擾大明沿海。
    屆時,大明隻需隔岸觀火,偶爾拋出些誘餌,便能讓日本各派勢力互相牽製,始終處於虛弱分散的狀態。
    如此一來,東邊的威脅徹底解除,大明便能專心應對北方的邊患,或是致力於內部的休養生息。
    這心思,說穿了並不複雜,卻也最是棘手。
    豐臣秀次坐在案前,指尖敲擊著桌麵,目光沉沉。
    他何嚐不知道這是大明的陽謀?
    可知道又如何?
    石見銀山就擺在那裏,德川家康一旦接手,實力此消彼長,豐臣氏的處境隻會愈發艱難。
    那些湧進府邸的家臣說得沒錯放任德川家壯大,無異於養虎為患。
    而德川家康在名護屋接到大明詔書時,亦是如此盤算。
    他對著親信慨歎“明人這是把咱們當棋子啊。”
    可即便看穿了,他也不能拒絕——拒絕了,便是把到手的銀山拱手讓人,隻會讓豐臣氏看輕,寒了自家臣屬的心;接了,又必然引爆與豐臣氏的衝突。左右都是兩難,偏這兩難正是大明想看到的。
    說到底,大明的算計之所以難以破解,恰恰在於它順應了日本內部本就存在的矛盾。
    豐臣氏與德川氏本就因權力繼承、領地劃分積怨已久,如同堆滿幹柴的火場,隻需一點火星便能燃起烈焰。
    而石見銀山,就是大明精準投下的那根火把。
    豐臣秀次望著窗外躁動的家臣,忽然想起前田利家的告誡“明人要的不是銀山,是讓咱們自相殘殺。”他深吸一口氣,指尖的力道重了幾分。道理他都懂,可身處局中,縱是看透了對方的棋路,也未必能掙脫這盤棋的束縛——畢竟,沒有人能眼睜睜看著對手踩著自己的屍骨壯大,更沒有人能在生死存亡的博弈中,僅憑理智就澆滅求生的欲望。
    這便是大明最狠的地方它不逼你做什麽,隻是把選擇擺在麵前,而無論你選哪條路,最終都逃不開內耗的結局。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