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海納萬邦

字數:8620   加入書籤

A+A-


    巴達維亞的雨季來得猝不及防,清晨的雨絲斜斜織著,卻把水師學堂門前的廣場澆得格外熱鬧。一百二十名學子踩著積水站成整齊的隊列,粗布衣裳被雨打濕,緊緊貼在身上,卻沒人敢動——他們中既有大明本土來的少年,也有蘇門答臘的部落青壯,甚至有兩個從澳洲達爾文灣趕來的卡拉族人,手裏捧著的《海疆圖誌》課本,邊角都被小心地包了油紙。
    蕭如薰站在學堂門前的高台上,郡王蟒袍的下擺掃過積水,濺起細碎的水花。他望著台下一張張年輕的臉,聲音透過雨幕,沉穩得像南洋的礁石“今日你們入水師學堂,學的不隻是開船、打炮,更是守護。守護南洋的每一寸海疆,守護在這裏生活的每一個百姓——不管他是漢人、馬來人,還是澳洲的卡拉族人,都是大明的子民。”
    話音剛落,四名水師教官扛著一麵猩紅的戰旗走上台。旗麵上的“明”字用金線繡成,在雨裏依舊耀眼,旗杆底部還纏著幾縷褪色的紅綢——那是去年與荷蘭人作戰時,從沉沒的“海晏號”上搶救下來的舊旗。
    “林小虎!”蕭如薰喊出一個名字。
    隊列前排的少年立刻出列,他約莫十六七歲,肩膀還帶著少年人的單薄,左額角有一道淺疤——那是去年荷蘭人偷襲蘇門答臘時,他父親用身體護住他留下的。“弟子在!”他的聲音有些發顫,卻透著一股韌勁兒。
    蕭如薰將戰旗遞到他手裏“這麵旗,浸過水師兄弟的血。以後,就由你們扛著它,讓它永遠飄在南洋的海上。”
    林小虎雙手接過戰旗,旗杆的重量讓他手臂微微下沉,卻立刻挺直了腰板,對著蕭如薰行了個標準的軍禮“弟子定不負郡王大人所托!”
    開學儀式結束後,蕭如薰跟著教官們走進學堂。教室是用南洋硬木搭建的,屋頂蓋著厚厚的棕櫚葉,雨水打在上麵,發出“沙沙”的聲響。教室裏擺著十二張長條木桌,每張桌上都放著一本《孫子兵法》和一張手繪的海圖——海圖是福建老船長鄭老海畫的,上麵用不同顏色的墨標注了洋流、暗礁和航線,甚至連哪片海域多台風、哪處港口能補淡水都寫得清清楚楚。
    “郡王大人,您看這處。”鄭老海指著海圖上澳洲東側的一片海域,那裏畫著幾個小小的“△”,“這片暗礁群去年吞了三艘荷蘭商船,咱們的商隊要是想去澳洲東邊的部落通商,得繞著走。我打算把這些險地編成口訣,教給孩子們,讓他們記在心裏。”
    蕭如薰蹲下身,手指順著海圖上的航線劃過“光記口訣不夠。下個月,讓學堂的學員跟著水師的戰船出航,從巴達維亞到馬六甲,再到爪哇,讓他們親手掌舵、測水深,親眼看看海圖上的標記,比在教室裏學一百遍都管用。”
    鄭老海連連點頭,眼裏滿是佩服——他跑了幾十年船,知道紙上的知識遠不如實踐來得實在,郡王能想到這一層,可見是真懂航海。
    從水師學堂出來,雨已經小了些。蕭如薰剛坐上馬車,就見張萬邦騎著馬匆匆趕來,手裏攥著個濕漉漉的布包,臉上卻帶著笑“大人!印度莫臥兒王朝的商隊到了,這次不僅帶來了三十萬擔棉花,還送來了沙賈汗皇帝的親筆信,說想跟咱們合作開棉紡廠!”
    蕭如薰讓馬車掉頭,往通商館去。剛到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棉花香——幾十袋棉花堆在院子裏,雪白的棉絮從袋口露出來,幾個印度商人正圍著張萬邦,用夾雜著波斯語的漢語說著什麽。看到蕭如薰進來,商人們立刻迎上來,為首的商人名叫卡裏姆,正是去年來簽訂通商合約的使者。
    “尊敬的郡王大人!”卡裏姆雙手捧著一封用絲綢包裹的信,遞到蕭如薰麵前,“沙賈汗皇帝說,大明的棉紡技術天下第一,想請大明派工匠去印度,在加爾各答建棉紡廠,生產的棉布一半歸大明,一半歸莫臥兒王朝。”
    蕭如薰拆開信,上麵的波斯語字跡工整,末尾還蓋著沙賈汗的金印。他笑著說“沙賈汗皇帝的提議很好。大明可以派五十名棉紡工匠去印度,還能紡車和織機的圖紙,但有一個條件——棉紡廠生產的棉布,優先供應大明的水師和南洋的百姓,剩下的才能銷往歐洲。”
    卡裏姆毫不猶豫地答應“沒問題!沙賈汗皇帝說了,一切都聽郡王大人的安排!”
    正說著,一名親兵匆匆走進來,遞上一張紙條。蕭如薰看完,眉頭微微一挑“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人,居然敢來巴達維亞?”
    張萬邦湊過來一看,紙條上寫著——荷蘭東印度公司派使者求見,想贖回去年被俘的士兵,願意用五十萬荷蘭盾和十船小麥交換。他立刻皺起眉“大人,荷蘭人肯定沒安好心,說不定是想趁機打探咱們的虛實!”
    蕭如薰卻笑了笑“見一見也無妨。讓他們在通商館的偏廳等著,我倒要看看,他們這次又想耍什麽花樣。”
    半個時辰後,荷蘭使者跟著親兵走進偏廳。他穿著一身黑色的西裝,領口係著白色領結,手裏拿著頂高帽,臉上堆著刻意的笑容“尊敬的南洋郡王大人,我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使者範·德堡,奉公司總督之命,前來與大明商議贖回戰俘之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蕭如薰坐在主位上,手指輕輕敲著桌麵“五十萬荷蘭盾,十船小麥,換三千名戰俘,這個條件不算苛刻。但我有個要求——荷蘭東印度公司必須簽署保證書,十年內不得進入馬六甲海峽以東的海域,不得再與葡萄牙人勾結。”
    範·德堡的笑容僵了一下,隨即又恢複如常“郡王大人的要求,我需要向總督匯報。不過,我可以先代表公司承諾,在保證書簽署前,荷蘭的船隊絕不會靠近馬六甲海峽。”
    蕭如薰站起身“給你三天時間。三天後,我要看到荷蘭總督的親筆回信,若是不同意,這些戰俘就留在南洋,跟著水師的戰船做苦役。”
    範·德堡連忙點頭,拿著蕭如薰擬定的保證書草案,匆匆離開了通商館。看著他的背影,張萬邦忍不住問“大人,真要放荷蘭人回去?他們要是反悔怎麽辦?”
    “反悔也沒關係。”蕭如薰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海麵,“現在的南洋水師,不是去年的樣子了。就算荷蘭人再來,咱們也能再把他們打回去。況且,五十萬荷蘭盾和十船小麥,能解南洋的燃眉之急——水師學堂需要錢,澳洲的據點需要糧食,這些東西正好能用得上。”
    張萬邦這才明白過來,連忙點頭“還是大人考慮得周全!”
    當天傍晚,蕭如薰回到城堡,剛走進書房,就見趙忠捧著一封密信迎上來,臉色有些凝重“大人,京城來的急信,是孫大人派人快馬送來的。”
    蕭如薰拆開信,孫承宗的字跡透著幾分倉促——天啟帝的身體越來越差,最近甚至不能上朝,魏忠賢的殘餘勢力在暗中聯絡東林黨,想趁機把持朝政;更棘手的是,北方的後金軍隊最近頻繁襲擾遼東,已經攻破了兩座邊城,孫承宗請求南洋盡快調派一批火器和工匠支援。
    “魏忠賢的人還敢作亂?”蕭如薰將信捏緊,指節微微發白。他沉吟片刻,立刻讓人去請宋應星和陳麟。
    不多時,宋應星和陳麟就趕到了書房。聽蕭如薰說完信中的內容,宋應星立刻說道“大人,火器方麵不用擔心!現在南洋的火器作坊每月能造兩千支鳥銃、五十門佛郎機炮,我這就安排工匠加班趕工,半個月內就能湊齊五千支鳥銃、兩百門炮和十萬發彈藥!”
    陳麟也站起身“水師這邊,我派‘鎮遠號’‘定海號’護送火器北上,再從水師中挑五十名熟悉火器的士兵,跟著去遼東,教邊軍怎麽用咱們的新炮。另外,讓澳洲的商隊把今年的新糧先調一部分過來,跟著船隊一起運去京城,給皇上補補身子。”
    蕭如薰點頭“就按你們說的辦。宋主事,工匠要選最有經驗的,不僅要教邊軍造炮,還要幫他們改進冶鐵爐,讓遼東也能自己造火器。陳將軍,船隊出發前,務必仔細檢查戰船,沿途多派探子,防止荷蘭人或海盜偷襲。”
    兩人齊聲應下,匆匆離開書房去安排事宜。蕭如薰走到案前,鋪開宣紙,提筆給孫承宗寫回信——他承諾半個月內派船隊北上,同時建議孫承宗聯合徐光啟,盡快扶持太子監國,穩定京城局勢;至於魏忠賢的殘餘勢力,若是他們敢作亂,就聯合朝中大臣,拿出他們勾結葡萄牙人的證據,徹底將他們扳倒。
    寫完信,蕭如薰將信封好,交給親衛,讓他連夜送往京城。窗外的雨已經停了,月光透過窗欞灑在紙上,映得“大明”二字格外清晰。他知道,南洋雖然遠離京城,但大明的安危,從來都與南洋息息相關。他必須守好這片海疆,不僅為了南洋的百姓,更為了整個大明的安穩。
    夜深了,城堡裏漸漸安靜下來,隻有遠處水師營地的號角聲,偶爾傳來幾聲。蕭如薰坐在案前,翻看著手頭的水師學堂學員名冊,看著上麵一個個年輕的名字,心中漸漸安定下來——隻要南洋的根基越來越穩,隻要水師的力量越來越強,就算京城有再多的風雨,大明也能扛過去。
    他想起白天在水師學堂看到的景象,想起林小虎接過戰旗時堅定的眼神,想起鄭老海畫海圖時認真的模樣,想起卡裏姆簽下通商合約時高興的神情。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膚色,卻都在為南洋的安穩努力著。
    蕭如薰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巴達維亞港。港口的燈火星星點點,像撒在海上的碎鑽,水師的戰船靜靜地泊在港內,桅杆上的龍旗在夜風中輕輕飄動。他知道,未來的南洋,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但隻要這裏的人同心同德,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他的目光望向更遠處的海平麵,那裏是澳洲,是印度,是歐洲,是更遠的未知海域。他相信,總有一天,大明的戰船會航行到那些地方,大明的絲綢和瓷器會出現在那些地方,大明的文化和善意,也會傳到那些地方。
    而他,會一直守在這裏,守著南洋的海疆,守著大明的希望,直到那一天到來。
    荷蘭使者範·德堡帶著總督的親筆回信趕來時,巴達維亞的雨季已近尾聲。信中不僅答應了蕭如薰提出的所有條件,還額外附贈了一份荷蘭繪製的“歐洲至南洋航線圖”,標注著沿途的補給港口和海盜出沒區域——顯然,荷蘭東印度公司經此一敗,已徹底放棄與大明爭奪南洋的念頭,隻想保住與印度的貿易航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請轉告貴總督,”蕭如薰將蓋好郡王印璽的合約推到範·德堡麵前,“隻要荷蘭遵守約定,大明願意與荷蘭在印度開展正常通商。但若是你們敢越界一步,南洋水師會讓你們知道,什麽叫‘悔之晚矣’。”
    範·德堡連連點頭,雙手接過合約,小心翼翼地塞進公文包——他這次親眼見到巴達維亞港內新造的“拓海號”戰船,甲板上排列的神威大將軍炮比荷蘭最先進的蓋倫船還多兩門,再看水師學堂裏操練的學員,個個眼神銳利、動作整齊,哪裏還敢有半分輕視。
    送走範·德堡後,張萬邦拿著剛到的澳洲商隊賬目走進來,臉上滿是喜色“大人!達爾文灣的金礦這個月產出了三百兩黃金,鐵礦煉出的精鐵也運到了巴達維亞,宋主事說,有了這批精鐵,新戰船的建造速度能再快一個月!”
    蕭如薰接過賬目,指尖在“澳洲棉花試種成功”那行字上停頓——庫魯的部落按他的建議,在達爾文灣附近開墾了兩百畝農田,試種從印度運來的棉花種子,如今已長出半人高的棉株,再過兩個月就能采摘。“讓宋應星派棉紡工匠去澳洲,”他抬眼對張萬邦說,“先建個小型棉紡作坊,教卡拉族人紡紗織布,以後澳洲不僅能產鐵、產金,還能產棉布,百姓的日子就能更安穩。”
    張萬邦剛應下,就見親兵匆匆跑進來,手裏舉著一麵黃色的旗號——那是護送火器北上的船隊傳回的信號旗,代表“一路平安,即將抵達京城”。蕭如薰心中一鬆,走到城頭,望著北方的海麵——雖然看不到船隊的影子,但他仿佛能想象到,滿載著鳥銃、火炮和稻米的戰船,正沿著海岸線緩緩駛向通州港。
    半個月後,京城的回信終於送到巴達維亞。信是孫承宗親筆所寫,字裏行間透著欣慰天啟帝見到南洋送來的火器和稻米後,精神好了許多;遼東邊軍用上新造的佛郎機炮,成功擊退了後金的進攻,還收複了兩座邊城;魏忠賢的殘餘勢力因“勾結葡萄牙”的證據確鑿,被徐光啟聯合大臣彈劾,已全部被革職查辦,京城局勢徹底穩定。
    信的末尾,孫承宗還特意提到天啟帝感念蕭如薰在南洋的功績,下旨將“南洋都護府”升格為“南洋行省”,任命蕭如薰為南洋行省總督,統管南洋軍政要務,還允許南洋自行選拔官員,不必再從京城調派。
    “南洋行省……”蕭如薰反複摩挲著信上的這四個字,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從最初的南洋總兵,到南洋侯,再到南洋郡王、南洋行省總督,皇上的信任和支持,始終是他堅守在這裏的底氣。
    他立刻召集陳麟、宋應星、張萬邦等人,在城堡大廳召開會議。當蕭如薰宣布“南洋升格為行省”的消息時,眾人都激動得站起身,陳麟更是用力一拍桌子“太好了!以後南洋就是大明的正式行省,咱們做事更有底氣了!”
    “不僅如此,”蕭如薰笑著補充,“皇上還允許咱們自行選拔官員。我打算從水師學堂的學員、通商司的商人、各族部落的首領中挑選有能力的人,擔任各州的知州和知縣,讓南洋的事,由南洋人自己管。”
    阿木的兒子阿吉——如今已是水師學堂的優秀學員,聽到這話,立刻站起來“總督大人!我願意回蘇門答臘,幫著管理部落的事務,讓更多的族人學大明的文化,守大明的律法!”
    蕭如薰點頭“好!阿吉,你先跟著張萬邦熟悉通商事務,等水師學堂畢業後,就回蘇門答臘擔任知州助理,跟著老知州學習管理經驗。”
    會議結束後,宋應星拉著蕭如薰,神秘地遞上一張圖紙“大人,您看這個!我根據歐洲商人帶來的鍾表原理,改進了火箭筒的發射裝置,現在火箭筒能連發五枚火箭,射程還能再遠半裏!另外,我還在戰船的船底加了層鐵皮,就算被炮彈擊中,也不容易漏水。”
    蕭如薰接過圖紙,隻見上麵畫著改進後的火箭筒和戰船底部結構圖,標注得詳細清晰。他忍不住稱讚“宋主事,你真是大明的能工巧匠!有了這些改進,咱們水師的實力又能上一個台階。”
    轉眼到了秋收時節,南洋各地一派豐收景象。蘇門答臘的稻田裏,金黃的稻穗壓彎了稻稈,農人揮舞著鐮刀,臉上滿是笑容;爪哇島的香料園裏,胡椒、肉桂掛滿枝頭,商人們忙著收購、打包,準備運往歐洲;澳洲達爾文灣的棉花田裏,卡拉族人和大明工匠一起采摘棉花,雪白的棉絮堆成了小山。
    蕭如薰帶著親衛,沿著海岸線巡查。在馬六甲港,他看到新建成的通商館前,來自印度、歐洲、南洋的商人絡繹不絕,漢語、波斯語、荷蘭語的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卻秩序井然;在蘇門答臘的學堂裏,孩子們正用漢語背誦《論語》,黑板上還畫著大明的輿圖,老師正指著澳洲的位置,給孩子們講解那裏的風土人情。
    “總督大人!”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蕭如薰回頭,隻見庫魯騎著一頭澳洲野牛,匆匆趕來,身後還跟著幾個卡拉族青壯,手裏捧著個大木盒。“這是達爾文灣新采的紅寶石,還有新紡的棉布,特意給您送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庫魯打開木盒,裏麵整齊地擺放著十幾顆鴿卵大的紅寶石,還有幾匹雪白的棉布。“咱們的棉紡作坊已經能造出棉布了,”庫魯興奮地說,“族人都穿上了棉布衣服,比獸皮舒服多了!孩子們也能去學堂讀書,還能學算術,以後就能幫著管理部落的事務了!”
    蕭如薰拿起一塊棉布,手感柔軟細膩,不比大明本土的棉布差。他笑著說“庫魯,以後咱們還要在澳洲建更多的學堂和作坊,讓卡拉族人都能過上好日子。另外,我已經讓人在達爾文灣建港口,以後大明的商隊能直接開到澳洲,咱們的紅寶石和棉布,也能賣到歐洲去,賺更多的錢。”
    庫魯激動得連連點頭,拉著蕭如薰的手,非要請他去達爾文灣參加豐收慶典。蕭如薰笑著答應,他知道,這不僅是一場慶典,更是南洋各族百姓同心同德的見證。
    深秋的達爾文灣,海風帶著豐收的氣息。慶典當天,卡拉族人穿著嶄新的棉布衣服,跳起了傳統的豐收舞;大明的工匠們則展示了新造的農具和棉布,引來族人陣陣驚歎;水師學堂的學員們還表演了隊列操練,整齊的步伐和響亮的口號,讓卡拉族人看得連連鼓掌。
    蕭如薰站在慶典的高台上,望著眼前的景象——漢人、馬來人、爪哇人、卡拉族人,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此刻都笑著、鬧著,像一家人一樣。他忽然想起剛到南洋時,這裏還是荷蘭人的天下,部落之間互相廝殺,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而現在,南洋已成了大明的行省,百姓安居樂業,商路四通八達,水師強盛,文化繁榮。
    “總督大人!”陳麟走上台,遞給他一份奏折,“京城傳來消息,皇上打算明年春天派使團來南洋,考察南洋的發展情況,還想讓您回京城參加朝會,給大臣們講講南洋的故事。”
    蕭如薰接過奏折,心中滿是期待。他知道,這次回京城,不僅是為了參加朝會,更是為了向皇上和大臣們證明,南洋不是大明的負擔,而是大明的財富之地、希望之地。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隻要大明堅持開拓海洋,堅持團結各族百姓,就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慶典的歡呼聲再次響起,蕭如薰望著遠處的海麵,夕陽正緩緩落下,將海水染成一片金紅。他知道,南洋的故事還在繼續,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在等著他。但他有信心,有南洋各族百姓的支持,有大明的強大後盾,他一定能將南洋建設得更好,讓大明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洋的天空下,讓南洋成為大明曆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