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皇帝的報複

字數:4258   加入書籤

A+A-


    司菀繼續批閱奏折,過了不知多久,瞥見“換帥”二字,她手背迸起青筋。
    係統掃描了奏折的內容,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氣。
    這是駐守邊關的老將,姓尤,在奏折中提及太子龜縮城中,與關外異族僵持,耗費極大,莫不如臨陣換帥,定能打贏這場仗。
    “宿主,這個尤將軍是不是徐惠妃安插在軍中的釘子?”係統忍不住問。
    司菀緩緩搖頭。
    她並不了解邊關局勢,也不清楚尤將軍有沒有通敵。
    隻知這位尤將軍和神勇侯是同輩人,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積威甚重,經常和太子作對。
    一方麵覺得太子年輕,便立下赫赫戰功,年少成名,是走了天大的狗屎運。
    另一方麵則是不滿太子的用兵之法,想和騎兵真刀真槍的拚殺。
    “步兵哪能敵得過騎兵?他怕不是瘋了。”係統吐槽道。
    “瘋了也好,裝瘋也罷,不如請神勇侯一探究竟。”
    心裏轉過此種想法,司菀研墨提筆,修書一封,派人將密信送往新城。
    冷宮。
    徐惠妃左等右等,都沒有等到皇帝,她越發惱恨,想方設法打探宮外的消息,才知道遠觀方丈被打斷四肢,逐出了護國寺。
    如今那和尚趴伏在她庶妹家門口,日日夜夜哀嚎不休。
    徐惠妃暗罵晦氣。
    她實在沒想到,遠觀當了這麽多年的護國寺主持,連半點長進也沒有,被司菀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枚棋子算是廢了。
    為了避免引火燒身,必須盡快解決掉這個隱患。
    自打得知皇帝有意讓九皇子認孫貴嬪為母,徐惠妃便將幼子留在了冷宮,此地的吃穿用度雖說差些,但徐家頗有權勢,倒也不至於刻意為難徐惠妃。
    一晃眼,九皇子在冷宮住了三日。
    他揉了揉眼,看向麵色陰晴不定的徐惠妃,問道:
    “母妃,父皇還沒有回心轉意嗎?”
    徐惠妃苦澀一笑,搖頭。
    “母妃離不開冷宮,連你父皇的麵都見不到,便是想要求情,也無人可求。”
    “兒臣去求父皇,他定是被趙德妃那個賤人給蠱惑了!”
    想起趙德妃偽善的模樣,九皇子恨得牙癢癢,心裏止不住的泛酸。
    在十一弟出世以前,他是父皇最年幼的兒子,有個行十的幼妹,遠不如他地位高貴,受盡寵愛。
    偏生趙德妃那個不下蛋的母雞,入宮多年突然有孕,生下了十一弟,奪走了父皇對他的關注,還讓母妃掉了不知多少眼淚。
    九皇子越想越憋屈,咬緊牙關喊道:
    “您放心,兒臣定會為您討得公道!”
    說完,九皇子快步朝養心殿跑去。
    徐惠妃本打算阻攔,但想了想自己如今的處境,還不如讓小九鬧一鬧。
    要是皇帝稍稍心軟些許,便能給她喘息之機。
    不多時,九皇子來到養心殿,不顧侍衛的阻攔,直接闖入殿中,吵醒了剛剛睡下的皇帝。
    皇帝強忍著頭疼,擰眉看向九皇子,問:“小九,你這是做什麽?”
    九皇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衝著皇帝叩首。
    “還請父皇收回成命!兒臣隻有一個母妃,絕不會認孫貴嬪做娘親。”
    皇帝揉捏著眉心,勸說:“孫貴嬪有何不好?她知書達理,滿門清貴,加之膝下空虛,定會把你當成親生兒子看待、”
    皇帝話未說完,便被九皇子幹嚎聲打斷。
    “兒臣不願!兒臣寧可住在冷宮,伴在母親身側。”
    皇帝用力拍了下床榻,厲聲嗬斥:
    “謝淙,你以為朕在和你商量嗎?要是不認孫貴嬪為母,便代替你大哥二哥,去給朕守皇陵!”
    九皇子被皇帝這句話嚇傻了,整個人呆愣愣的僵在原地。
    他雖年幼,到底在宮中生活多年,豈會不知看守皇陵的宗室子弟,皆是遭了帝王厭棄,才會被遠遠發落出去。
    大皇子和二皇子能返京,也是因為太子駐守邊關,七哥又成了癱子。
    若自己前往皇陵,等到父皇駕崩、某位兄長登基,隻怕早就把他這個人給忘到了腦後,焉能有機會返京?
    “父皇……”
    九皇子嘴唇囁嚅,抖若篩糠,再也尋不見半分方才的硬氣。
    皇帝冷眼看著他,語調不帶一絲溫度:
    “認孫貴嬪為母,或者去守皇陵,謝淙,你選一個。”
    九皇子頹然閉上眼,過了好半晌,才開口道:
    “兒臣選前者。”
    皇帝早就料到了他的回答,絲毫不覺得意外。
    老七和小九確實與徐惠妃感情深厚,但在深宮之中,母子之情同樣是籌碼。
    若今日徐氏仍為四妃之一,給兩個孩子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小九說什麽都不會舍棄生母。
    但一個被打入冷宮的廢妃,往後再不能帶來任何好處。
    為了她,落得守皇陵的下場,小九願意才是怪事。
    皇帝擺手趕人,“回去吧。”
    九皇子垂頭喪氣,仿佛被霜打過的茄子,腳步虛浮,離開了養心殿。
    皇帝緩緩站起身子,行至外間,望向正在批閱奏折的司菀,問:
    “菀菀,你是不是覺得朕太無情?”
    “您是為了九殿下著想,徐氏身處冷宮,即便想要教導九殿下,亦是有心無力,孫貴嬪飽讀詩書,為人謙和,應該也能磨一磨他的性子。”
    司菀這番話堪稱滴水不漏。
    徐惠妃勾結遠觀方丈,間接廢了大皇子,這是皇帝心頭的一根刺。
    他記恨徐惠妃,偏生後者又曾是他的枕邊人,還接連誕育兩名皇子。
    因此,他的恨,他的惱怒,都不能徹底顯露出來,隻能用這種迂回的方式,報複徐惠妃。
    徐惠妃不是在意九皇子嗎?
    皇都便強壓著,將他記在孫貴嬪名下。
    旁觀者清。
    這樣的報複,旁司菀看得一清二楚,卻不能捅破窗戶紙。
    否則便相當於觸碰了皇帝的逆鱗,哪還有什麽好下場?
    索性誇讚孫貴嬪一句,也能讓皇帝覺得,他的行為蘊著幾分慈父之心。
    “比起徐氏,孫貴嬪起碼品性上佳,不會將孩子養得這般莽撞愚蠢。”
    皇帝搖頭歎息,對九皇子和徐惠妃的不滿,已經到達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