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各忙各的

字數:4755   加入書籤

A+A-


    鄧叔道:“數不過來,聽杜老五說,有三四千人?”
    付長秋驚道:“這麽多?算上家眷嗎?”
    鄧叔道:“當然算,要不然這山溝裏也養不起,你睡的通鋪吧?我一家老小還能有個單獨的屋子。”
    一群人正百無聊賴的邊幹活邊閑聊,杜老五來到這裏,大聲道:“大家停下手裏的活,隨我下山去打糧去。”
    偷懶怠工的山賊們,瞬間踴躍起來。
    鄧叔對付長秋笑道:“你小子運氣好的話,這一趟就能金銀塞滿,找到婆娘。”
    有和杜老五相熟的問道:“不是該李善他們去偃師那邊打了嗎?”
    杜老五哼道:“偃師那邊有一個姓夏的大老爺,聯合山下十幾個村子組了義社,練了社兵。李善那老小子怕了,不肯去。”
    “前幾天不是說,姓周的農會現在來到了宋陵村,在附近幹的好大陣仗,咱們也啃不動啊。”
    杜老五哈哈大笑:“你傻啊,那些村子咱們都打過了,給姓周的留了一個空殼,也不知道他在那還有啥可忙活的。咱去北邊沒打過糧的村子。”
    付長秋隨著杜老五的隊,拎著斧頭下山去了。
    被杜老五認為傻子的周懷民,現在和黃必昌等人,在宋陵村崔老爺的老宅中,急的直撓頭。
    從楊家莊到宋陵村,這一路上道路狹窄不說,下過一場大雨又幹裂,現在車轍深淺不一,顛簸不平。
    一路上的板車,要麽是車軸斷裂,要麽是輪轂磨損空轉,每隔三四百步遠,就有板車壞在那。
    板車上的貨也卸在路邊,等來車裝上。
    但也影響其他的車正常通行,七月大熱的天,連人帶車都擠在那裏。
    周家溝格物堂。
    原工具坊與兵器坊,合二為一,改做格物堂辦公地。
    不再負責生產任務,生產任務交給各村裏的工具坊,格物堂各主事及工匠隻負責技術攻關和研發。
    宋斌、蘇紹喜、譚向、杜大壯等人,在冶鐵坊的工匠指導下,用耐火磚製作一個小型煉鋼窯,外圍又用土坯加厚,盡量避免熱量逸散,提高爐溫。
    用焦炭引熱後,放入鐵錠與粉碎後的石灰石,開始鼓風,提高爐溫。
    煉鋼池內,也有和冷卻窯一樣的耐高溫陶瓷管,外麵接著風箱,注入池子底部。
    現在的風箱是宋斌模仿風車研製的風車式鼓風機,由蒸汽機帶動,鼓風機另一端是塗抹了煤焦油的高支棉布,接入煉鋼窯的入風口。
    一通忙活,眾人也不知該多長時間,什麽時候好,隻看著宋斌和蘇紹喜。
    兩人商量了一下,先試試再說。
    手持澆包,舀出鋼水,注入五六個模具,放入冷卻窯。
    待冷卻完全,六個鋼製車軸已做好,外觀光滑,也看不出來好壞。
    蘇紹喜道:“拉來一輛板車,多放填土麻袋,平時一車能拉二十袋,我們放四十袋,用麻繩捆緊,旁邊人扶著,找個土路試試。”
    眾人聽了可行,又是一通忙活,三四個力大的工匠死命推著,臉漲的通紅,兩側人扶著壘高的麻袋。
    走了幾百步的一個斜坡處,左右扭力不一,鋼軸靠左邊一側,直接彎曲,板車歪倒在一邊。
    幾人圍著歪倒的板車,七嘴八舌的討論。
    譚向拿著折彎的鐵軸,反複端詳道:“看這樣子,倒和熟鐵相似,我們用灌鋼法鍛打時,生鐵如果加入的熟鐵過多,生鐵就會質軟。”
    宋斌道:“難道是過了火候?”
    蘇紹喜道:“冷卻的環節,都是由冶鐵那邊的老師傅把控,咱都出了這麽多鐵錠了,他們應該沒有問題。還是煉鋼窯環節出了問題。”
    宋斌道:“我們還是要減少鼓風時長,剛你計時了多少?”
    蘇紹喜看了看沙漏:“有兩個時辰,可以先取中,用一個時辰。”
    格物堂一夥人也不心疼物料,反複嚐試推敲。
    崔家老宅這邊,農會幾個要員商定,讓築路隊也別從頭到尾,優先把最難走的最狹窄的地方,也別弄什麽加寬水溝,先鋪平再說。
    稍微緩和了一下道路擁堵問題。
    崔老爺的三進宅院,被焚毀了好幾間。
    隻剩下幾個廂房和耳房勉強能住,屋裏被掃蕩的一塌糊塗。
    簡單收拾幾個還能住的房子,暫時和家人住下。
    幸虧是七月天,隻需從農會領幾個草席即可。
    但飯還是要吃啊。
    這附近一帶的難民如今都聚攏在宋陵村,在社兵和農會的庇護下,難民心裏踏實許多。
    都在村裏殘垣之間簡單找個地方住下,每日領著農會煮的粥、雜麵饃、鹹菜,幫農會幹一些清掃村莊、撲火、火化屍體、潑灑石灰的雜活。
    崔老爺看著自己大好的三進宅院,已是焚毀不堪,心疼的老淚直流。
    周懷民笑道:“崔老爺,俗話說,不破不立,這是你的劫難,但也可能是你重新起大運的時候,想開點。”
    崔老爺邊擦拭眼淚,哭喪道:“可我家產已被土寇劫掠一空,我也不能像你們農會的楊老爺、王老爺那麽有錢,又如何開辦工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懷民拍了拍他的肩:“這個好說,我知道你在這一帶名聲還是不錯的,你有名望,你也有兩個兒子,還有幾個族親,你沒錢,我借給你,你出人就行。”
    崔老爺聽後也不再哭,惶恐道:“周老爺不會是要放我高利吧?”
    周懷民笑道:“你信我嗎?”
    崔老爺忙點了點頭,這周會長是沒的說,一路上的見聞,和現在眼前一眼望不到邊的車隊、堆砌如山的貨,派遣來的農會大大小小的辦事人員,都不是在開玩笑。
    隻是一聽到借錢,心裏就打鼓。
    周懷民笑道:“一千兩,年二十兩的息,不多吧。”
    崔老爺一聽,放下心來,忙喚兩個兒子和幾個族親前來旁聽。
    周懷民對眾人道:“你們可聚攏本村及附近村民,先把紡線坊、雜貨店開起來,吸納附近婦女做工掙錢。”
    崔老爺大兒子崔政問道:“周老爺,這紡線坊是什麽?是隻紡線不織布?”
    周懷民道:“正是,現在八裏溝有村民改良了織布機,織布機的非常急缺紡線。崔政你可到閆記采購棉花,到白窯的工具坊采購新式軋棉機和彈花機。”
    其實是現在農會紡織坊內的女工都嫌棄軋棉組、彈花組的工錢低,都更願意織布,織布的多,紡線自然就緊張。
    崔政道:“周老爺,我想當我們村的農會會長,也能同時開辦工坊嗎?”
    周懷民笑道:“當然,而且這樣最好,你管理起來更方便。隻是按規矩,需繳納給農會三成的糧食。你看?”
    崔政瞅向崔老爺,崔老爺點了點頭:“這無妨,咱這幾日沒花一分錢,不也吃了農會的糧?救命之恩,咱是要懂的。”
    周懷民向崔政道:“那好,你現在就著手去做,趕緊把雜貨店、紡線坊做起來,可以先給村民預支一個月工錢,讓村民安心有工做,有錢買日用之物。你先去老宅找度支人員辦理借錢手續。”
    崔政喊著幾個堂兄弟急忙趕去。
    鞏北範興村,村裏嚎聲震天。
    山賊揮著木棒、柴刀、斧頭,在附近幾個村子劫掠。
    個個翻牆倒櫃,搜刮金銀器物。
    付長秋瞪著眼張著嘴,臉色羞紅,看著鄧叔正解著褲腰帶。
    “鄧叔,山上你不是有婆娘?”
    鄧叔邊按著村婦,邊哈哈大笑:“所以就不往山上帶了,在這裏方便。你不是尋婆娘了?去尋吧,各忙各的。”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