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技術擴散
字數:4836 加入書籤
眾婦女慌張,大聲問道:“王掌櫃,你都收了七八年了,咱都是老相識,這好好的,為啥突然說不收就收了?”
鄭月芹感覺是自己聽錯了,問道:“王掌櫃,你這板車也能裝得下,為啥不收?”
王大有無奈道:“我也不清楚,布店老爺們現在不收布,我要那麽多布也沒用,現在隻收棉花,其他幹果、馬蜂窩、蟬蛻、皮毛、藥材之類我照樣收。”
鄭月芹臉色陰沉,抱著一捆布,失魂落魄的走回家。
院裏月芹娘正紡線,見女兒抱著布回來,臉色非常不好,忙起身疑問道:“怎麽抱回來了?”
鄭月芹摸了摸自己一經一緯織出的布,道:“那王掌櫃說,以後不收布,隻收棉花。”
旁邊正在攤開晾曬棉花的月芹爹驚異道:“還有這種事?就沒聽說過哪裏不要布的,他不要咱到鎮上集市換,又不是離他不能活。”
鄭月芹詳細說了,月琴娘罵道:“活了半輩子都沒今年這麽倒黴,先是鬧流賊,後是一滴尿都沒下的大旱,現在布匹都他娘的沒人要。這世道是怎麽了?”
罵完還不解氣,又罵道:“這天殺的流賊,不好好待在他們那什麽陝西種地,跑到須水來打劫,狗皇帝也攔不住,真是倒黴孩子找到娘,倒黴到家了。”
院牆外麵有女子笑道:“嬸嬸,老遠就聽到你罵街,這是生誰的氣呢?”
月芹娘定神一看,是妯娌大嫂和侄女鄭月娥走進了院門,鄭月娥手裏還提著禮盒。
月芹娘趕忙擦了擦手,站起驚道:“月娥?你!你啥時候回來的?”
月娥娘一臉寵溺的看了女兒一眼,對月芹娘笑道:“月娥她好好的,現在她在外麵還掙了大錢呢。這是給你們捎的果脯點心。”
月芹娘接過月娥手裏的禮盒,摸著月娥身上的衣服,又摸了摸胳膊上帶的琉璃手串,和肩上的挎包。
連連誇讚道:“咱家月娥真是好命了,這多好的東西,看這針線多密實,這首飾,這是在那邊遇到了大財主了吧。”
正月中旬,為了躲流賊,滎陽鄭州一帶的鄉下村民都裹著棉被、帶著鍋灶逃往西邊的梅山中,後來流賊被官兵追趕,幾萬部眾占了梅山。
梅山中逃難的村民慌忙四散而逃。
順著向西到鞏縣的鄉道,一路上有婦女、老人在呼兒喚女的嘶喊,還有男人慌慌張張推著獨輪木車掛著鐵鍋,用麻繩綁著孩子和婆娘,婆娘披著棉被,手扶著車。
鄭月娥頭裹棉巾,跟著爹娘在人群中左右擠過,跑著跑著,發現爹娘不見了。
正雙腿發抖,惶恐間,在人群裏看到鄰村姥娘家的一個鄰居,幼時經常在一塊玩,叫辛有福。
辛有福是須水鎮三觀廟人,長的魁梧,鄭月娥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忙跟著他一塊跑,還有密縣的一群難民,順著鄉道一路跑。
一同逃亡的,有人有走散,有人夜裏凍死,有人被其他同是難民搶劫打死的,各種辛酸不可細說。
辛有福手持木棒,一路上護著鄭月娥,兩人一路要飯,誤打誤撞逃難到楊家莊。
楊家莊的楊老爺樂善好施,把他倆介紹給同村楊化成的養雞場,負責打掃,也沒工錢,但每日有稀粥和醃菜,勉強能度日。
如此過了一個月,突然有一天楊老爺組織村民聚攏到一起,說要做什麽農會。
兩人也沒在意,自己是外人,能在這裏有口吃的,活著就不錯了。
但後來辛有福竟然被選為了社兵,鄭月娥在辛有福的鼓舞下,到高業溝紡紗廠去做工。
月芹娘聽了月娥娘一番細說,歎道:“月娥真是好命,能好好的回來,還發了財。不過這一路上受了不少罪吧。”
月娥娘忙道:“俺娘家的鄰居辛有福護著她,也沒受多少罪,月娥在那邊過的可好了,月娥你和你二嬸說說。”
月芹娘聽月娥細講一番,張著嘴,瞪著眼道:“你倆一個月五兩?”
月娥娘補充道:“那辛有福,我自小看著他長大,他小時我還抱過他呢,這不是收秋了麽,他們那邊工坊讓回家收秋,工錢都不扣。兩人回來主要是要定親,和你們說一聲。”
月芹爹道:“你看咱們光顧在這說話了,走到屋裏坐會。”
轉頭喚已回屋的鄭月芹:“快給你嬸子和堂姐燒水倒茶喝。”
鄭月娥頗有興致的看了看地上的紡車,笑道:“二嬸,紡車紡紗前,按照周記操作手冊,是需要先梳棉的,紡的能細一些。”說著,用手比劃演示了一下。
月芹娘恍然,拍腿道:“我都忘了,你在那邊做的也是紡紗對吧。”
鄭月娥道:“紡紗前梳棉,抽線時也要加撚勁,不過咱家這些紡車不行,都是老式的。我們的新紡車可以一邊抽線一邊加撚勁。線比這種細的多。”
月芹爹正搖著木軸軋棉機,扯下巴掌大的生棉,喂給木軸脫籽。聽了忙道:“大妞啊,那你能給二叔弄一台你說的這種新紡車不?”
鄭月娥笑道:“二叔,我讓有福找工具廠打聽打聽,他們平時也不單賣,我們那邊還有新式的軋棉機,二叔你這院裏的生棉,十幾下就脫完籽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月芹爹當然不信,但也不好斥責,一種怪異的目光瞧著她:“那挺快的,你們晚上來俺們家吃飯吧?”
“不了,還有兩三天就定親了,還有好多事要做。”
送走兩人,月芹娘啐道:“我看這月娥和那辛有福,兩人在外逃荒這麽長時間,早幹那事了,也不害臊,來顯擺什麽。”
月芹爹喝道:“閉嘴!你別亂說。不過一個月五兩,他們肯定是說瞎話,出去半年回來,不是個老實孩子了。”
鄭月芹出了屋子,道:“娘,我覺得她說的什麽周記操作手冊有些道理,剛才她比劃我也瞧見了,咱們也用梳子試試。”
兩人嚐試琢磨了一會,驚喜道:“雖然麻煩一些,但確實有些細了,我們之前為啥沒想到,要是再能知道怎麽加撚勁就更好了。”
鄭州城內,邢記布店。
邢良憲看著幾個老織工拿著一匹鞏布,又是用火燒,又是用水泡,在那研究了半天。問道:“如何,可知道他們這工藝的做法?”
朱師傅拿著一根細線道:“東家,你看,我們抽出一根線,退撚後,撚勁比我們的線大的多。”
又有一個師傅道:“他們棉線水泡後,短毛、雜毛少,應該是做了精選。”
邢良憲跟著瞧了瞧,自己也是行家,看了就懂,問道:“關鍵是,我們要搞明白,他們是怎麽做的?”
朱師傅道:“他們必定加入了精選、加撚勁的環節,但這種更費時費工,我們跟著做也能做出來,但費工費時,增加成本,降低出貨數量。”
邢良憲忙搖頭:“不對,那你們琢磨的不對,周記的布,不僅成本沒增加,反而比我們的成本都低得多。”
朱師傅道:“那他們也許對紡車做了改良,這一點我們也想了,隻是怎麽都想不通他們是如何改良,可以一邊抽線一邊加撚勁的。”
邢良憲沉吟一會:“你說,我們能不能從周記他們那裏采買這種新式紡車?”
朱師傅等人不搭話,隻搖頭。心道,你想的美,這是人家的傳家寶,會賣給你一個同行?
白窯村農會大院。
陳家茂自從開辦了工具廠,偶爾會遇到過有人來打聽賣不賣軋棉機、彈花機。
自從秋收後,附近各縣有了代理商,他就更明顯感覺到,這些天總會有人來問賣不賣新式紡車。陳家茂想都沒想都拒絕了。
開什麽玩笑。
首先自己要是賣出去,這是砸周會長的飯碗,其次自己的工具廠都是直接批量賣給農會下的工坊,平時還負責維修,生意好的不能行,廠的規模一直在擴大。
哪有功夫單售。
直到商務堂知事周懷祺來訪,來谘詢說有密縣、登封、鄭州、滎陽等州縣的掌櫃們想買這些,托關係都托到他這裏了。
周懷祺問能不能單賣紡紗器械給他們,陳家茂才重視起來。
他苦笑道:“雖然你周大知事親自來問,但我也不知道該不該賣,這事你民哥也沒說過相關的章程,反正咱一直都是給廠裏供應。”
兩人拿不定主意,遂騎馬趕往任莊保民大營。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