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保民博覽會

字數:5196   加入書籤

A+A-


    禹允貞手捧果幹紙袋跑過來,給每個廠的幹事抓了一小把,硬塞到手裏,討笑道:“求求各位叔伯大哥,年叔拜托我的事,我一個人還沒拉到呢,這個就讓給我吧。”
    說罷,也不待眾人回答,拿起黃必昌桌上的毛筆,就在名冊做工處那裏寫上:度支堂。
    然後雙手合十,笑嘻嘻的對各位拜道:“多謝,多謝!”
    魏宗儒三人看的目瞪口呆,幹咳了一聲:“請教,咱這是做什麽的?”
    黃必昌笑道:“你們來這裏,農會給你們分配宅院,幫你們找工做,我們直接給你分到度支堂,就是管著賬房。”
    魏宗儒方恍然大悟,鬧了半天,這群人就是為了爭搶自己去他們那裏。
    這破世道,還能有這種事?自己就是在汝州找不到生計才舉家逃難,這裏還真是有點邪門。
    黃必昌又道:“魏若欽,你想做什麽工?”
    魏若欽看了看爹,問道:“難道來這裏必須要做工麽?”
    眾人詫異,黃必昌問:“這位少爺,你們可是來逃難的。”
    魏宗儒忙道:“諸位,誤會了,我兒現在正要準備鄉試。我一個人做工便可,難便難些。”
    三人也選了宋陵村,領了安家銀,隨著最後一班車,也被送到宋陵村,安排到村西頭的一個小宅院。
    房梁有火燒過的痕跡,房屋和院牆都有新泥胚修補過,屋內空蕩蕩,隻有紅磚砌好的床,院裏打掃的還算幹淨。
    杜丹在打掃庭院,清理房舍。
    魏宗儒和兒子站在院門口,心裏緩了一口氣。
    這一路上躲躲藏藏,見了不少倒斃在路邊的,一家人總算平安到此,有個安穩落腳地,左右打量著村子內外。
    對門也是一戶新搬來的人家,一男一女,帶著三個孩子也在清掃宅院,兩家互視,均微笑點頭示意。
    這時,宋陵村會長崔政,帶著兩個分事在附近喊道:“各位新來的鄉親,拿著你們的安家銀,到村南的雜貨店去購置日用之物,煤爐、煤球、棉被、鍋碗瓢盆、鹽米。速去,賣完今天晚上可是要挨凍。”
    新來的眾流民聽了,趕忙往村南跑!
    魏宗儒手拿日用之物,正好和呂忠一起回家,呂忠笑道:“看先生是個讀書人。”
    魏宗儒笑道:“老鄉,咱們以後就是鄰居,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咱們以後互相多照應。”
    呂忠嘿嘿一笑:“那是自然。”
    崔政又聚集眾人,教導如何使用煤爐。
    魏宗儒看著這個本村農會會長,一通忙活,給新村民解答各種疑問。
    心裏一邊盤算,驚歎這農會真的好魄力,好手段。
    三兩啊!說給就給!
    但這三兩銀子還沒過夜,就在雜貨店花出去大半,最讓人佩服的是,從沒見過這種物資齊全的雜貨店。
    能把店內物資調配都是安家所需之物。
    自己一家人剛到,晚上就能生火做飯。
    而且手裏還剩一兩銀子,剛好撐到自己下個月拿到工錢。
    下個月自己再繳納給宋陵村農會三錢,按照現在的糧價,自己的工錢剛好再夠三個人吃用一個月。
    如果自己不識文斷字,沒找到度支堂這麽高的工錢,那就必須家裏兩個人一起做工才可以維持生計。
    隻從今天一路上經曆,就可窺一斑而知全豹,這農會運轉的井井有條,環環相扣。
    而自己隻是才來半天而已。
    次日一早,金雞破曉。一輪秋日從東方噴薄而出。
    眾人結伴而行,一路迎著朝陽,向東走到楊家莊,發現這裏和昨日又不同。
    十字路口處,有農會的人在安裝埋設木柱,木柱上有木板村牌,上寫:楊家莊。
    村與鄉路之間,原是大片的打麥場,現在已被陸續清理一空,成為一片大大的空地,有人仍在打掃。
    總務堂書辦高文珍、參議李登第、商務堂書辦楊桂芝,三人在服務站這裏翹首以待。
    高文珍歡喜道:“昨天在任莊我還想,這次估計趕不上看大戲,沒想到昨天晚上告知這兩天先停招流民,農會調來這裏辦事。”
    李登第看著服務站和村之間好大一片的空地,說道:“這片地方就是用來準備唱社戲的吧。”
    楊桂芝笑道:“聽我們頭說,可不止有大戲,還有雜耍、好吃的,好玩的。”
    魏宗儒一行人來到服務站問路,李登第道:“你進村,到村東隨便找個人問就知道度支堂在哪。去建築廠的,沿著這條路往南走,下個村便是。”
    魏宗儒、呂忠一行人剛走,從西邊的宋陵村、北邊的縣城,便陸續來了幾輛馬車,便是前些天商務堂發出邀請,想買紡織機械的老爺們。
    幾人引著眾人進村,來到商務堂。
    周懷民、黃必昌、周懷祺及一眾會長、報社記實出門迎接。
    周懷祺介紹道:“這是咱鄭州的代理商邢掌櫃。”
    邢良憲心裏震驚,這周記總號這麽多人嗎?拱手笑道:“久仰久仰。”
    “這是偃師的夏老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宜陽的何老爺。”
    “這是洛陽的絲商呂掌櫃。”
    這呂掌櫃便是呂維琪之子呂兆琳。為供養一家人在洛陽花費,呂家一直在尋可做的生意,隻靠老家新安縣收的那點歉收的租子,根本不夠一家人在洛陽開銷。
    “這是登封的牛掌櫃。”
    這牛掌櫃,就是之前登封布商梁老爺手下的牙商牛夜生,現在他經過周懷祺,從周記借貸了銀子,在登封開起自己的布店。
    邢良憲拱手道:“沒想到咱總號的周大掌櫃如此年輕有為。”
    周懷民笑道:“過獎,各位掌櫃、老爺,大家也收到保民博覽會的請帖,請帖中也說了,今天不僅要開放售賣紡織機械給各位,還要大家來參觀我們紡紗廠。”
    眾掌櫃收到請帖都不相信,之前是想偷窺而不得,現在是自己主動把褲子脫了讓人看。
    現在聽到這個周會長如此說,心裏既期待又警惕。
    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接不好也會砸死自己的。
    又聽他道:“不過在此之前,想讓各位全麵了解一下我們都有哪些貨,根據大家自己的情況,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代理的生意,不一定非要自己做布。”
    正說著,周懷祺拿著幾本書冊,全是商務堂書辦手工抄寫,用棉線裝訂而成。
    呂兆琳饒有興趣的翻看,見有兩頁目錄。
    第一頁目錄為招商:分為紡織、紙墨、首飾、廚具、農具、家具、食品。
    第二頁目錄為采買:皮毛、毛硝、棉花、銅、錫、鉛、水果、米麵、牛、馬、豬仔、煤炭、香料、藥材。
    第三頁為紡織品,詳細講解鞏縣可供應的紡織產品,如棉線、生布、染布、成衣、棉被。
    每個紡織品詳細注明了特點、和市場同類貨物的優點、代理政策等。
    第四頁為紙墨,貨物主要有兩個:紙、墨。
    讓呂兆琳驚歎的是,這墨的代理價低的令人發指,墨可是要燃鬆木油脂取得墨灰,成本不菲,這周記是靠什麽賺錢?
    第五頁為首飾,有:挎包、琉璃手串。
    第六頁為廚具,有:煤爐、煤球、飯鍋、篦子、鏟、漏勺、炒鍋、筷子、刮擦等琳琅滿目。
    第七頁為農具,有:鋤頭、犁、斧頭等物,並無不同,隻是價格總是比市麵上低許多。
    第八頁為家具,有:桌、椅、木凳、案幾等普通的日用家具,並沒有奢華家具。
    第九頁為食品,有:幹果、柿餅、果脯等物,不多,均為鞏縣東的山貨初級加工品。
    呂兆琳看著每頁詳細的介紹和分門別類,非常周全和細心,心裏充滿好感,且不說生意如何,能有如此本事,實在是值得打交道學習的人。
    在周懷民看來,目前整個鞏縣市場的貨物,基本都是木、鐵、堿、煤、石 五個初級原料的衍生品。
    這五個原料中,特別是堿,整個大明市場內,隻有鞏縣才有基於此原料的產品樹。
    嚴格來說,堿,也是煤的副產品、石灰石、鹽的合成物。
    周懷民等各位翻閱完畢,笑道:“諸位,我們商務堂這邊還有貨物陳列台,一些重要的貨物都有實物展示,來這邊看。”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