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報紙入侵

字數:4511   加入書籤

A+A-


    不止呂兆琳,其他的掌櫃老爺們,翻閱過博覽手冊,也是由衷的稱讚這做事之風,心裏對周懷民的信任度不停上升。
    呂兆琳疑道:“周掌櫃,這些全是你周記的貨?”
    其他人也是有同樣的疑問,一同等著回答,因為這如果是周記一家所產,那實在太嚇人了。
    周懷民笑道:“這其中我周記所產,隻有挎包和琉璃手串,其他大多不是。”
    周記產業的布局,主要是控製上遊產業。
    墨也是現在實驗性的作坊,技術成熟後,也會開放給個人創辦。
    周記隻負責供貨原料,比如煤焦油。
    其他大多民生產業基本都開放給農會和村民辦廠。
    周懷民身後眾多會長和廠長,點頭稱是。
    他可是連自己的紡紗廠和煤業坊都解散了啊!
    要說來參訪的掌櫃老爺,偃師的夏老爺是對鞏縣最了解的,他組織的社兵和開辦的工坊也是根據打探到的消息來模仿。
    今日一來,正是得窺一角。
    原來這鞏縣產業如此之多。
    夏老爺不解道:“那周掌櫃為何幫你們縣所有廠坊,你隻賣自己的貨也無可厚非啊。”
    周懷民和後麵各位會長、廠長笑道:“我們這是農會組織的博覽會,我周記也是農會中一個小商家。”
    又指著周懷祺道:“各位與懷祺打過交道,他並非我周記之人,而是商務堂知事,負責廠坊貨物的招商和采買。”
    眾人這才大概明白屋裏這麽多人的歸屬。
    周懷祺道:“這保民博覽會乃我商務堂組織,這博覽手冊也是我們書辦製作,諸位的貨物,如有需要招商和采買,也可錄入其中。”
    各位掌櫃眼睛一亮,對啊,如此一來,也可以借著這商務堂把自己的貨物銷出去。
    登封的牛夜生牛掌櫃,本身是牙商,對博覽手冊中的采買一頁,分外留意,指著手冊問道:“這采買一頁,是說周記要買的貨物?”
    周懷祺再次更正道:“是商務堂負責采買聯絡,如果牛掌櫃有收來的這些采買貨物,可以直接給我,我們商務堂有自己的倉房,再轉給需要的各廠和雜貨店。”
    鄭州的邢掌櫃聽到雜貨店,心裏一動,忙問道:“這雜貨店我可以開到鄭州城內否?”
    旁邊的李升笑道:“邢掌櫃,這雜貨店乃我雜貨堂直營,並不對外開放代理。”
    夏老爺搖了搖頭,這周懷民搞的東西,一會是保民、一會是農會、一會又是周記,還有廠坊、會長、商務堂、總務堂、雜貨堂、代理商、直營、合股。
    脫光褲子讓他抄,他都不知道該怎麽抄,從何抄起。
    周懷民看了一眼蘇文佩。
    蘇文佩今天打扮一新,趕忙拿出準備好的幾份民報,一一發給各位掌櫃老爺。
    蘇文佩介紹道:“各位掌櫃,我是保民報社的記實蘇文佩,除了商務堂的博覽手冊,咱們還有民報,也會提供最新的一些招商和采買消息。”
    眾人接過報紙,說是報紙,其實就是一張大號的紙。
    呂兆琳摸了摸紙,紙張比平時用的紙張厚實許多,正反麵均用墨鬥繃線,都可寫字。
    這報紙一看就是女人手抄,全是娟秀的蠅頭小楷。
    正麵有一塊篇幅較大,寫著《【頭條】社戲定於九月初二》的內容。
    眾人頗有興致看著報紙內容,裏麵五花八門,什麽都有。不過可以一窺這農會都在忙啥。
    夏老爺頗有興致,問道:“這民報,和博覽手冊有何不同?”
    蘇文佩笑道:“夏老爺,博覽手冊貴在專、全。民報貴在快、新。我民報社每個月會出四五期左右的報紙,每期都不同。”
    眾人了然,相得益彰。
    夏老爺又問:“如何拿到這報紙呢?”
    蘇文佩道:“如果是代理商就特別方便,每期報紙都會隨著送貨車隊送到,比如鄭州的邢掌櫃、登封的牛掌櫃,以後每期報紙都會隨貨送到。”
    呂兆琳等人,要麽有家世、要麽是做生意多年的精明人,一看就看到這報紙的便利之處。
    坐在家裏了解招商、采買信息,隻看這個就行。
    呂兆琳道:“若我不代理,也想看呢?”
    蘇文佩道:“呂老爺在洛陽,可直接到城內優選布店內領報,需付費購買,每張五文。”
    周懷民見鋪墊的差不多了,又道:“各位,來這邊看看貨,看看博覽手冊上說的是否真假。”
    展覽台上有布匹、挎包、琉璃手串、紙張、墨等容易展示之物。
    大多人還是更傾向於布匹。但呂兆琳和其他人想的不同,現在洛陽紙貴,墨也不便宜,但這裏的紙墨太便宜了,自己家老爺子無論是在府學、還是府衙裏都是座上客,推介紙墨太容易。
    而布匹,城內已有買斷的代理商,自己也拿不下來。
    而且代理紙墨,還可以送報上門,這報紙寫的通俗易懂,頗為有趣,看著就新鮮。
    呂兆琳心裏已有計較打算。
    鄭州的邢掌櫃不死心,自己想破頭都沒想出來,為何周記布匹又好又便宜,非要見識一下不成,便催促道:“周掌櫃,咱們何時能去參觀紡線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懷民笑道:“現在,車馬已安排好。”
    韓記車馬行,早已備好車轎,在商務堂門口等著,見各位老爺出來,趕忙安頓好,駕車來到宋陵村。
    幾人掀開布簾,下了馬車。
    呂兆琳踩了踩腳下,笑道:“這煤渣路真好,車馬平穩,走的快,這片刻的功夫已到。”
    邢掌櫃抬頭,眼前大院門前有匾額,上書:宋陵紡線廠。
    進了大院,裏麵有一連排工坊,全是紅磚所蓋。
    院子也不小,放著許多水缸。有大缸、小缸。上麵有木牌:消防用水。
    角落還有臨時的倉棚,棚下堆放有煤球,也有水缸,上麵有木牌:飲用開水。
    最讓人震驚的是,工坊的窗戶,不是紙,竟然是九宮格的小塊琉璃。
    眾人心裏直抽抽,這紡線廠到底賺了多少錢?真是暴殄天物啊!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從堿廠開始逐漸投產,玻璃的生產成本正在大幅度下降。
    要不然鞏縣本是產煤區,但現在商務堂為啥還要從外麵采買煤炭呢?
    不是說鞏縣的煤不夠用,而是大峪溝王老爺的采礦能力根本供應不上需求。
    周懷民引著眾人來到第一間廠房,眾人進門第一感覺就是:全是女人、幹淨、有序。
    房內兩列新式軋棉機,全是女工,三人一組,一個搖動重輪,一個抱著一堆棉往入棉口填入,一個從出棉口把脫籽生棉抱出,脫下的棉籽如同撒豆一般,撲簌簌往下掉。
    邢掌櫃和牛掌櫃兩人都是和布匹打過交道的,瞪著雙眼:“天啊,軋棉還能這樣?”
    邢掌櫃想想自己的織布作坊,一個婦女搖動兩個木棍,撕下巴掌大的生棉,喂給木棍縫隙,一點一點把籽擠出來。
    他想抽自己兩巴掌的心都有。
    怪不得周記的布那麽便宜,這生產效率能比嗎?兩眼一紅,這軋棉機自己買定了!!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