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楊家莊社戲

字數:5590   加入書籤

A+A-


    “屙出來了!屙出來了!又黑又臭的一大坨,這得有四五斤!”賀秋菊拿著沾了屎的小棍,捏著鼻子,驚喜道。
    賀秋菊的大兒子,名叫石頭,今年十歲。村裏人都叫他大肚石。
    石頭自小就肚子大。不止他肚子大,他的二妹和三弟也是。
    原因便是長年累月吃粗糧、野菜、樹葉,食物不易消化引起的。
    石頭小時並不覺得有什麽,但稍大一些,便瞧著男人婦女喊自己大肚石那戲謔的表情,不像是誇自己,而是以嘲弄自己肚子大為樂。
    但他又不敢反抗,隻能走路時吸著肚子。
    自從跟著爹娘來到宋陵村,拿到了三兩安家銀,竟然還吃上了雜麵和新鮮的蔬菜。
    其實呂忠夫妻倆並不想吃這麽好的,弄一點雜麵糊糊就可果腹,但實在是雜貨店裏隻有這些,麩皮麵都沒有。
    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周會長特意叮囑過,雜貨店不能賣糠麩麵,也就是帶著刺殼磨的糙麵。賣的大多為麥麩麵。
    石頭的肚子小了許多,煩惱也小了許多。
    剛到宋陵村第一天,便有許多人推著板車,挨家挨戶的推銷。
    這些都是鞏縣本地村民,知道這些流民手裏有錢。
    有賣雞仔的,有賣雞籠的,還有賣雞毛撣子、自家編的掃帚、竹籃、布包等。
    呂忠夫妻倆商量一下,在這邊也沒有田地,三個孩子在家,剛好可以養一些雞照看。
    於是兩人白天做工,石頭就在家負責照看二妹和三弟,以及二十個雞仔。
    石頭覺得在這邊比老家好。
    首先是房子比自己家的房子還好。
    再次是吃的好。
    而且自己、二妹、三弟一張床,有了新被子。
    爹和娘還是蓋著從老家帶來的那個破被子。
    最重要的是,再沒有人嘲笑兄妹三人的大肚子。
    這日一早,石頭見爹娘沒去做工,而是商量著爹在家照看雞仔,娘要帶著兄妹三人去看社戲。
    石頭兄妹三人雖不知道什麽是社戲,但也知是可以玩的地方,雀躍起來。
    賀秋菊還特意為三人梳洗,簡單打扮了一番,一大早帶著三人出門。
    石頭感覺很冷。
    二妹和三弟也很冷。
    三人身上穿的還是單薄的一件外衣短衫,這個時節,裏麵早該套一件或兩件中衣了。
    賀秋菊催促道:“你們快往前跑!跑起來就熱乎了!”
    三人跑著嬉鬧起來,不時跳起來去摸路兩邊的柳枝。
    路上前往楊家莊會場的人越來越多。
    大多人都是背著包袱走著過來,偶爾見幾輛馬車。
    石頭從沒見過這麽多人,遠處隱約聽到有鼓擦聲。
    他看見路兩旁的社兵了,不敢再瘋跑,拉著弟妹趕忙回到娘身邊。
    到了服務站,後麵便是大大的會場,人山人海。
    服務站旁有兩個頭戴四方巾,身著道袍的中年人,看著有四十多歲,歎道:“這戰亂荒年,還能見到萬曆年間的氣象,也是難得。”
    “越是荒年,百姓越是需要掙錢過日子,隻要有片刻的安寧,誰會不來掙些米糧糊口?”
    石頭被娘親拉著進了會場。
    先是有許多村民拉著板車停在會場外圍。
    好幾排用紅磚和木板搭的支架,許多商販在支架上麵鋪著貨,吆喝叫賣。
    “綠豆~,新鮮的綠豆~~”一個美髯男子,站在板車旁,衝路過的賀秋菊道,“大妹子,買一些吧。”
    “豆腐~,孫家豆腐~~”豆香味伴著秋天的晨霜味,更是清新。
    孫滿倉和陳雁兩人早早就來到了會場,今天還帶了一壇大醬,從雜貨店購置了一些油紙,幾個村民手裏的豆腐醬香味四散。
    “菜蟒~,自家蒸的菜蟒!兩文錢一截,拿油紙包著不燙手!”旁邊還有一老婦,用發麵卷馬齒莧、紅薯葉、碎豆腐,蒸得油亮。
    “本地山棗!柿餅~~ 又甜又大!”八裏溝的老黑叔攤開圓嘟嘟的布袋,帶霜的柿餅紅豔豔。
    石頭跟在娘後麵,在一排排支架之間穿梭,左瞧右看,一直在咽口水。
    “大哥,你看那邊!”二妹喊道。
    “泥人~ 孫猴子泥人~ ”一中年男子在一貨攤前喊道,旁邊圍了不少孩子和男人在圍看。
    “娘,走咱過去看看唄~”
    賀秋菊帶著三個孩子湊過去,隻見這男子正給貨攤前三個穿著鮮衣,打扮不俗的女孩做泥人。
    “二哥,我要這個豬八戒!豬八戒大肚子!”周懷民三妹喊道。
    石頭聽到,心裏不喜。
    “二叔!我要這個孫猴子!”小翠興奮的喊道。
    “二叔!我也要孫猴子!”周懷禮的女兒周昌蘭拉著小翠喊道。
    周懷民看著兩眼熱切的商販,笑道:“買,一人一個。”
    做泥人的男子也無奈,大老遠跑來,想靠自己手藝掙點錢,但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周懷民道:“師傅,看著麵生,哪裏的?”
    “我偃師的,前些天聽夏老爺讓村裏說,這裏可以擺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懷民看了一眼身邊石頭兄妹三人,衣衫單薄,鼻子上掛著清水鼻涕,身邊全是孩子,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眼巴巴的看著。
    這都是父母舍不得花錢,買這些玩兒的。大多還是勉強溫飽,哪裏有閑錢給孩子買這些。
    對男子道:“給這群孩子一人做一個,讓他們選,一並算了。”
    泥人男子大喜,就說嘛,看這人的氣宇,就不一般:“老爺慈悲心腸,這群孩子就按十五個吧,收您五十文。”
    石頭見那人付了錢,帶著三個女孩而去。忙和身邊的孩子們湊上前去,給弟妹搶到一人一個。
    三人拿著惟妙惟肖的泥人,左右轉圈,開心的不行。
    “娘,那個人真好。”
    賀秋菊從沒有給孩子們買過一個玩具,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心裏也是高興:“走,帶你們看戲去。”
    四人穿過許多坐在下麵的人,湊到戲台前一側。
    板鼓聲、梆子聲、大鑼、胡弦聲震的耳疼。
    隻見戲台上一個人單膝跪地,低頭朝居中一人拱手。
    居中一人端坐在桌案前,穿著戲袍,唱道:“有為王我金殿上~”
    “觀看仔細~”
    “殿角下嚇壞了~”
    “王的駙馬兒~”
    石頭看台上的人唧唧歪歪不知道在唱些什麽,剛開始挺好玩,越聽越無趣,便四處張望。
    眼前戲台兩側懸掛著許多紅色布條,上有字,也不知是寫的什麽。
    戲台下最靠前的位置,擺放著幾個精致的方桌和八仙椅,坐的都是些大人物。
    剛才給自己買泥人的那人,正和其他老爺們說話。
    後麵有那三個女孩和婦人坐在一起,指著遠處。
    石頭順著她們指向的方向看去,原來從會場外來了三四個年輕的姐姐,和她們坐在了一塊。
    遠處四周有社兵持著武器,在來回走動巡視。
    鑼鼓聲、唱戲聲、叫賣聲、台下觀眾的嘈雜聲,夾雜著商販小吃的香味,和身邊隨風擺動的紅布聯,混在一起。
    “原來這就是社戲啊。”石頭瞧著哪裏都是新鮮,心裏歎道。
    哦?還有馬~!
    石頭見遠處鄉道上有兵騎馬在疾馳!轉眼就到會場,躍身下馬,急步跑過來,到台下附耳和給自己買泥人的人說了什麽。
    那人本是樂嗬嗬的,聽了臉色一緊,召了身邊一兩個人,匆匆離開會場。
    隨即正在附近巡邏的社兵,呼啦啦開始往會場外跑。
    有些村民看到異動,有些驚異,但仍繼續叫賣和看戲。
    過了一刻,石頭見從大路東邊來了好多兵丁,緊步快跑!後麵還有板車,上麵都蓋著油布,騾馬牽著繞過服務站,都匆匆往南而去。
    聲勢浩大,會場內的百姓有些驚慌,唱戲的也停了下來。石頭抬頭望了望娘,見娘也是一臉茫然。
    販賣區有少女在給商販解釋。
    有一個少女,正是蘇文佩,她匆忙跑上台,喊道:“鄉親們,沒事,周會長帶人巡邏去了,大家放心,有咱社兵呢,繼續唱吧。”
    眾人心安,鑼鼓、叫賣聲,會場又熱鬧起來。
    蘇文佩走下來,一邊笑著安撫眾人,一邊走到黃必昌前,悄聲問:“咱們這邊該怎麽辦?”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