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徐州迷局.仁義之爭
字數:2687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一十九章 徐州迷局·仁義之爭
第一節 狼入羊群
虎牢關的烽煙尚未散盡,徐州已傳來警訊:呂布率殘部投靠劉備,卻在小沛縱兵劫掠,聲稱“借糧養兵”。劉備的使者糜竺抵達護民陣大營時,衣袍上還沾著百姓的血汙:“我家主公屢勸呂布無果,恐其與聖典餘孽勾結,還望陳將軍助一臂之力。”陳果望著地圖上小沛與許昌的連線,齒輪在護心繩上轉出急促的哢嗒聲——那裏正是當年陶謙托付徐州的傷心地。
“呂布此來,怕是聖典的‘驅虎吞狼’之計。”徐庶的羽扇敲了敲《春秋》竹簡,“徐州糧倉若失,中原百姓將無粟過冬。但劉備素以‘仁義’著稱,若我們直接出兵...”柳如煙忽然想起虎牢關下張遼說的“徐州仁義招牌”,輕聲道:“或許該讓子龍將軍先去探探虛實。”
第二節 轅門論義
趙雲的白馬義從抵達小沛時,正撞見呂布部將魏續強搶民女。銀槍如電,魏續的鋼刀尚未出鞘已被擊飛。“子龍!你竟敢傷我部將?”呂布的方天畫戟劈開轅門木欄,卻見趙雲正用披風裹住瑟瑟發抖的少女:“呂將軍可知,這女孩的父親昨日剛被你的‘借糧隊’打死?”
劉備匆匆趕來時,正聽見呂布的咆哮:“亂世之中,弱肉強食!你那假仁假義能當飯吃?”趙雲單膝跪地,將少女捧給劉備:“主公常說‘以人為本’,可如今徐州百姓見了劉字大旗,比見了狼騎還怕!”劉備麵色鐵青,欲言又止時,忽聞城外馬蹄聲——陳果與柳如煙已率護民陣抵達。
第三節 陣前辯理
徐州城外,劉備與陳果並肩而立。柳如煙望著城頭新掛的“劉”字旗,想起當年陶謙臨終前的無奈:“玄德公可知,徐州百姓去年冬天,是靠護民陣從兗州運來的粟米才活下來?”劉備捋須長歎:“備已知呂布惡行,正欲整軍征討,隻是...”他看向身後麵色陰沉的張飛,“翼德等將以為,當務之急是防曹操南下。”
陳果忽然指向遠處炊煙斷絕的村落:“玄德公看那廢墟,三年前陶使君曾在此建義莊,如今卻毀於‘仁義之師’的縱容。”說罷,他命人抬來幾口木箱,裏麵裝滿護民陣在冀州、虎牢關刻的護民碑拓片:“百姓不求我們是聖人,隻求不被搶糧、不被抓丁、不被當作祭旗的血包。”
第四節 夜襲糧營
是夜,呂布的糧營突然起火。甘寧的水鬼營從泗水泅渡而來,將火把擲向堆積如山的民糧。“護民陣劫糧了!”假消息在呂布軍中蔓延,高順的陷陣營舊部卻按兵不動——他們記得柳如煙給的《護民陣規》裏寫著“劫富濟貧,不取民粟”。
當陳果率親衛殺入中軍帳時,正見呂布對著酒壇狂笑:“劉備說我是狼,他又何嚐不是?若不是聖典允諾助我取徐州...”話音戛然而止,方天畫戟擦著陳果耳畔釘入立柱。柳如煙的冰戟已抵住呂布後心:“聖典在彭城埋下的‘血河祭壇’,將軍可還記得?”
第五節 白門樓變
黎明時分,白門樓上。呂布被縛於旗杆,卻忽然大笑:“陳果!你以為招降張遼、高順就能贏?劉備的‘仁義’,曹操的‘權謀’,終究和我這‘狼子野心’沒什麽不同!”陳果卻命人解開繩索:“我護民陣不要跪著的降將,隻問你——可願為徐州百姓守三個月糧倉?”
劉備愕然看向陳果:“呂布反複無常,豈可輕信?”柳如煙取出一卷文書:“這是徐州百姓聯名按的手印,願以百家飯換呂布棄戰。”趙雲忽然向前一步,單膝觸地:“某願以性命為擔保,助呂布整訓軍隊。”張飛怒目圓睜:“子龍!你這是要反了?”
第六節 彭城立心
三日後,彭城糧倉開倉放糧。呂布穿著護民陣的青色短打,親自給百姓量米,絡腮胡上還沾著米粒:“他娘的,比砍人累多了!”前來送糧的曹操使者許褚見狀,哈哈大笑:“孟德公讓某帶話,陳將軍若能把呂布這頭狼馴成護糧犬,天下無人敢再小覷護民陣。”
劉備站在糧倉外,望著百姓們眼中的笑意,忽然對諸葛亮低聲道:“亮啊,或許我們的‘仁義’,該換個寫法了。”諸葛亮輕撫羽扇:“主公可曾注意到,護民陣的‘護’字,是‘扌’加‘戶’——先護住百姓的家門,才有仁義可言。”
柳如煙在一旁聽見,將半幅繡著稻穗的錦帕遞給劉備:“這是徐州老婦讓我轉交的,她說,劉使君若肯為百姓修水渠,下次會繡個‘安’字。”劉備接過錦帕,見邊角繡著個稚拙的“劉”字,正是那日被救少女的小手所繡。
黃昏時分,陳果登上彭城城頭。趙雲與呂布正在城下教孩童們舞槍弄棒,張遼、高順在一旁糾正姿勢。護民陣的軍旗與劉備的“劉”字旗並排而立,晚風拂過,竟看不出哪一麵更得民心。徐庶走到陳果身側,指著遠處田間勞作的百姓:“聖典的‘血月祭’‘地脈血祭’接連失敗,下一步怕是要打荊州的主意了。劉表雖坐擁八郡,卻胸無大誌...”
陳果望著護心繩上轉動的齒輪,忽然想起陶謙臨終前的話:“徐州百姓,以後就拜托了。”如今,這句話早已超越一城一池,成為護佑天下蒼生的誓言。他轉身對徐庶道:“傳下令去,整頓軍備。下一站——荊州。那裏有個叫諸葛亮的年輕人,或許該讓他看看,什麽是真正的‘隆中對’。”
本章完)
喜歡三國伏生誌請大家收藏:()三國伏生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