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襄陽困龍.關羽歸義
字數:5268 加入書籤
第一百五十九章 襄陽困龍·關羽歸義
第一節 荊襄風雲
建安三十二年春,護民陣與江東水軍結盟後,沿長江逆水而上,直逼荊州重鎮襄陽。陳果站在甘寧的樓船甲板上,望著對岸襄陽城頭飄揚的"關"字大旗,心中感慨——昔日威震華夏的關雲長,如今竟被聖典的"鎖心蠱"困在城中,淪為操控百姓的傀儡。
柳如煙指著江麵漂浮的木牌,上麵用朱砂寫著"護民陣退去,保汝全屍"幾個大字:"這是聖典借雲長將軍之名發出的警告。據周瑜先生傳來的消息,襄陽百姓已被"迷心蠱"控製,組成"忠義死士團",日夜在城防巡邏。"
賈詡輕撫長髯,羽扇輕點地圖:"襄陽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乃兵家必爭之地。聖典若在此處打開時空裂隙,後果不堪設想。更棘手的是..."他目光投向城頭,"關羽的"春秋刀法"與蠱毒結合,已臻化境,尋常士卒難近其身。"
第二節 單刀赴會
正午時分,陳果命人在江邊豎起"護民求見"的白旗,單人乘船駛向襄陽水門。柳如煙欲隨行,卻被他按住肩膀:"雲長將軍重義輕生,若帶大軍前往,反激其凶性。待我以理相勸,或許能尋得轉機。"
水門緩緩升起,陳果剛踏上碼頭,便有數十柄長刀抵住咽喉。為首的死士眼神混沌,頸間纏著刻有"忠"字的蠱蟲吊墜:"關將軍有令,護民陣賊首即刻自縛,否則踏平江東!"話音未落,卻見陳果不避刀鋒,徑直向前走去:"煩請通稟關將軍,陳果攜《春秋左氏傳》真跡前來,共論忠義之道。"
死士們麵麵相覷,正猶豫間,一聲沉雷般的怒喝從城樓傳來:"既敢來送死,便上來吧!"陳果抬頭,隻見關羽拄著青龍偃月刀站在垛口,丹鳳眼微闔,卻難掩眼中翻湧的血色蠱紋。
第三節 忠義之辯
登上城樓,陳果單膝跪地,將木匣高舉過頂:"久聞將軍愛讀《春秋》,某特意從許昌望樓取出此卷。當年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如今聖典亂天下,將軍難道要做助紂為虐的亂臣?"
關羽瞳孔微縮,刀柄上的蟠龍紋突然發出紅光——那是聖典"鎖心蠱"的反噬。"豎子休要巧言令色!"他的聲音中帶著掙紮,"聖典言明,護民陣妄圖顛覆大漢正統..."陳果趁機打開木匣,露出泛黃的書頁:"將軍且看這一段——"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說的是若無賢者護民,百姓便要淪為蠻夷。將軍此刻所作所為,與蠻夷何異?"
柳如煙不知何時跟來,冰靈力化作細線刺入死士頸間的蠱蟲吊墜:"這些"忠義"二字,不過是聖典用蠱毒刻進他們心智的枷鎖。"隨著吊墜碎裂,死士們眼神逐漸清明,紛紛跪地痛哭:"關將軍,我們...我們殺了太多百姓!"
第四節 刀光劍影
關羽猛然揮刀,刀鋒擦著陳果耳畔劈入石柱:"住口!某...某親眼看見護民軍在壽春屠殺百姓!"賈詡的聲音從樓下傳來:"那是聖典的"鏡花蠱"幻象!將軍可還記得,昨日在護城河撈起的孩童屍體?他們頸間的齒痕,分明是聖典"血童蠱"的傑作!"
關羽身形一晃,踉蹌後退。陳果趁機取出張魯秘製的驅蠱丹:"此藥可壓製鎖心蠱,若將軍信得過護民陣,便請服下。"關羽盯著丹藥,忽然仰天長嘯:"好!某今日便信你一次!若有半句虛言,某青龍刀下絕不留情!"
丹藥入喉瞬間,關羽額間青筋暴起,竟咳出數條血色蠱蟲。他望著地上的蟲屍,忽然抓住陳果的手腕:"速帶某去見襄陽百姓,若遲一步..."他提刀指向城北糧倉,"聖典準備了"焚城蠱",要將襄陽化作煉獄!"
第五節 焚城危機
眾人趕到糧倉時,數十名聖典死士正往糧囤上潑灑桐油。關羽青龍刀橫掃,刀風卷起的氣浪將死士掀飛:"匹夫安敢如此!"陳果靈力催動寒蟬戟,斬斷懸掛蠱火盆的鐵鏈:"文和先生,快用望樓玉簡聯係甘寧,讓他派水軍火攻敵船!"
柳如煙冰靈力化作暴雨,澆滅即將燃起的火焰。忽然,她瞥見糧囤底部蜷縮著一群孩童,急忙用冰盾護住:"陳郎!聖典要把孩子們當成人質!"關羽怒吼著劈開擋路的木梁,抱起一個瑟瑟發抖的幼童:"莫怕,關爺爺在此。"孩童望著他的丹鳳眼,忽然伸手摸向他的長髯:"大胡子爺爺,像...像爹爹。"
第六節 民心所向
黃昏時分,襄陽百姓在護民軍的組織下撤離危險區域。關羽拄著刀站在城門口,望著扶老攜幼的人群,忽然對陳果說:"某半生征戰,以為隻要兵強馬壯便能護民,卻不知民心才是根本。今日見你等舍命救百姓,方知護民陣真乃仁義之師。"
陳果躬身行禮:"將軍過譽。護民陣所求,不過是天下百姓能安居樂業。若將軍肯加入,某願以襄陽為根基,共建護民鐵衛。"關羽撫髯大笑:"好!某雖不才,卻也知大丈夫當順勢而為。從今日起,這襄陽城頭的"關"字旗,便是護民陣的先鋒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如煙遞來一碗綠豆湯,笑道:"早聽說將軍喜歡讀《春秋》,待戰事稍歇,可與陳郎好好切磋切磋學問。"關羽接過湯碗,忽然瞥見她發間的冰藍發帶:"柳姑娘這靈力,倒讓某想起常山趙子龍的銀槍,也是這般清正凜冽。"
第七節 暗湧再現
子夜,陳果與關羽登上襄陽望樓。月光下,傳國璽再次浮現字跡:"時空之鑰,分鎮五方,毀其三處,裂隙自封。"關羽皺眉:"某在荊州時,曾聽聞南郡有座古祠,祠中藏著青銅方鼎,莫非便是這"時空之鑰"?"
賈詡的聲音從樓下傳來,手中拿著半卷殘破的輿圖:"將軍所言極是。聖典在南郡、武陵、零陵、桂陽、長沙五郡各設祭壇,若能毀掉其中三處,便可阻止裂隙開啟。"陳果望向南方,目光堅定:"既然如此,我與柳姑娘明日便前往南郡,煩請將軍鎮守襄陽,接應各路援軍。"
關羽點頭,忽然指向星空:"看!那顆星竟與某的青龍刀共鳴。"陳果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隻見北鬥第七星閃爍著青色光芒,與寒蟬戟上的紋路隱隱呼應。他忽然想起左慈的預言:"當五方星曜齊聚,便是聖典滅亡之時。"
第八節 兵分兩路
次日清晨,護民軍兵分兩路:陳果、柳如煙、賈詡率輕騎南下南郡;關羽、甘寧則留守襄陽,整頓防務。臨行前,關羽將一封書信交給陳果:"此信可交於長沙黃忠黃老將軍,他與某有舊,若知聖典惡行,定當來助。"
柳如煙望著關羽身後整肅的護民軍,輕聲道:"雲長將軍,襄陽百姓就拜托您了。"關羽撫髯微笑:"但憑放心。某已讓周倉在護城河種植驅蠱艾草,待入夏時,定叫襄陽滿城飄香。"
馬蹄聲中,陳果回望襄陽城樓,隻見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在陽光下閃耀,旗下"護民"二字被春風吹得獵獵作響。曾經的"美髯公"如今成了護民陣的柱石,這轉變讓他堅信,隻要秉持仁心,終能感召天下忠義之士。
第九節 南郡迷蹤
正午時分,眾人抵達南郡地界。隻見田野荒蕪,村落空寂,唯有樹上掛著寫有"勿近"的白旗。賈詡下馬查看井水汙染,忽然驚呼:"是"腐骨蠱"!此蠱滲入水源,必死無疑。"陳果皺眉,取出護民軍特製的濾水囊分給眾人:"先解決飲水問題,再尋找祭壇所在。"
行至黃昏,前方忽然出現一座被藤蔓覆蓋的古祠。柳如煙冰戟輕揮,藤蔓應聲而斷,露出門上"五方祠"三個斑駁大字。賈詡推開門,隻見祠內中央擺放著青銅方鼎,鼎身刻滿詭異符文,正是聖典的時空祭壇。
第十節 破陣之爭
眾人剛踏入祠堂,地麵突然裂開,無數蠱蟲湧出。陳果寒蟬戟與傳國璽共鳴,金色光芒形成屏障;柳如煙冰靈力化作蓮花,每片花瓣都凍殺數十隻蠱蟲;賈詡則趁機破解祭壇符文。
"小心!"關羽的聲音突然從祠外傳來。眾人轉頭,隻見一位銀發老將騎著戰馬撞破後牆,手中長弓射出三支連珠箭,精準命中蠱蟲巢穴。"黃老將軍!"陳果又驚又喜。黃忠收弓下馬,對著關羽的書信拱手:"關將軍信中言護民陣乃正義之師,某便來助一臂之力!"
在黃忠的協助下,眾人順利毀掉青銅方鼎。祭壇崩塌時,陳果瞥見鼎內刻著"時空輪轉,民為根本"八字,不禁長歎:"聖典若能領悟此道,何至於走火入魔?"
黃忠望著祠堂外重新亮起的燈火,對陳果說:"老夫鎮守長沙多年,從未見過如此心係百姓的軍隊。若不嫌棄,老夫願帶長沙子弟兵加入護民陣。"陳果大喜,握住他的手:"幸得老將軍相助,護民陣如虎添翼!"
第十一節 黎明將至
戌時,南郡百姓聽聞祭壇被毀,紛紛走出家門,捧著米酒和糍粑感謝護民軍。陳果望著篝火旁歡笑的人群,忽然明白護民陣的意義——不是征服土地,而是守護希望。
柳如煙遞來一塊糍粑,上麵撒著襄陽送來的艾草粉:"陳郎,你聽。"遠處傳來孩童的歌謠:"護民旗,高高揚,驅蠱蟲,救死傷,將軍義,百姓康,太平世,萬年長。"
賈詡整理著從祭壇廢墟中找到的玉簡碎片,忽然輕笑:"聖典越是瘋狂,越說明他們離覆滅不遠了。如今五方祭壇已毀其三,剩下的武陵、零陵不足為慮。"陳果點頭,望向長沙方向:"明日便去拜訪黃忠將軍的老友,說不定能再添一員猛將。"
第十二節 星夜啟程
子夜,護民軍收拾行裝,準備向武陵郡進發。柳如煙望著星空,忽然指著獵戶座方向:"陳郎,那顆星好像比昨日更亮了。"陳果順著她的手指望去,隻見一顆新星在夜空中閃耀,竟與寒蟬戟、青龍刀、銀槍的光芒遙相呼應。
黃忠跨上戰馬,長弓在腰間輕晃:"護民陣的小將軍,老夫這把老骨頭,可還跟得上你們的腳步?"陳果大笑,翻身上馬:"老將軍神勇不減當年,怕是要讓聖典的賊子們聞風喪膽了!"
護民軍旗在夜風中招展,眾人向著南方疾馳而去。襄陽的燈火漸遠,卻照亮了更多人的前路。陳果知道,每拯救一座城池,每招降一位義士,便是向太平盛世靠近一步。無論聖典的陰謀多麽陰詭,隻要民心不死,忠義不絕,黎明的曙光終將驅散所有黑暗。
喜歡三國伏生誌請大家收藏:()三國伏生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