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花好月圓

字數:2273   加入書籤

A+A-


    長安城的雪在除夕前一日悄然融化,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蒸騰著薄薄霧氣。沈予喬站在錢府門前,看著工匠們拆除門楣上的鎏金匾額,新漆的“善堂”二字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錢萬貫捐出半數家財修建孤兒院,算是對當年商隊血案的贖罪。
    “沈姑娘,驗屍房的琉璃鏡台裝好了。”衙役的通報打斷了她的思緒。推開縣衙偏房的木門,沈予喬眼前一亮:三尺高的青銅鏡台分三層旋轉,每層鏡麵都經過特殊打磨,能清晰倒映屍體各角度細節——這是她參照波斯手稿中的“萬象鏡陣”改良的驗屍工具。
    “試試這個。”李偃飛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手中托著個雕花漆盤,“波斯商人新帶來的水銀放大鏡,據說能看清發絲般細的傷口。”陽光穿過窗欞,照見她發間別著的同心鏡銀簪——那是用聖鏡殘片請西域工匠打造的,兩片鏡身合為一體,映出的光影交織成蝶。
    沈予喬接過放大鏡,指尖觸到鏡柄上刻的小字:“以光為刃,照破迷障。”這是李偃飛昨晚親手刻的,墨跡未幹。她忽然想起半月前在佛堂廢墟,對方冒著坍塌危險救她的場景,耳尖不禁發燙。
    “明日隨我進宮。”李偃飛忽然正色,“陛下要召見我們,演示鏡陣破謎的原理。”她頓了頓,從袖中取出鎏金請帖,邊緣燙著的牡丹紋與沈予喬藥箱上的暗紋一模一樣,“還有...有些話,我想在大明宮的月光下說。”
    除夕的大明宮流光溢彩,含元殿的琉璃瓦在雪後映著星光,如同撒了滿殿碎鑽。沈予喬身著月白襦裙,袖中藏著改良後的鏡陣模型,身旁的李偃飛褪去官服,一襲緋紅長裙襯得肌膚勝雪,發間同心鏡簪子格外耀眼。
    “兩位愛卿果然妙人。”唐玄宗的笑聲驚起簷角銅鈴,“聽說你們用鏡麵投影破了波斯幻術,朕倒要看看,這‘鬼影’究竟如何作祟。”
    沈予喬跪地呈上鏡陣模型,十二麵小鏡在燭火下折射出柔和光芒。她輕轉中央的聖鏡殘片,牆麵頓時浮現出青麵女鬼的虛影,卻在她撒出朱砂粉的瞬間支離破碎。“陛下請看,所謂鬼影,不過是光線通過特製鏡麵的投影。”她指著鏡角的水銀塗層,“西域水銀能增強反射,而鏡麵角度的計算,全在這《九章算術》的勾股之術。”
    殿中大臣們發出驚歎。李偃飛趁機展開波斯手稿譯本,將光學原理與星象曆法結合講解,說到“熒惑守心”的破解時,目光不經意間掠過沈予喬的側臉——那裏沾著些許朱砂粉,像落了片早春的桃花。
    演示完畢,唐玄宗撫掌大笑:“妙哉!朕賜你們‘明鏡高懸’匾額,懸於長安縣衙,望你們繼續照破人間迷障。”他忽然瞥見李偃飛發間的同心鏡簪,“這簪子倒是別致,可有什麽講究?”
    李偃飛與沈予喬對視一眼,後者的耳尖漸漸泛紅。“回陛下,”李偃飛取下簪子,兩片鏡身合映出完整的並蒂蓮紋,“西域有傳說,同心鏡能照見真心。臣鬥膽借這鏡光,向沈姑娘求一樁心事。”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沈予喬看著對方眼中倒映的自己,想起無數個查案的深夜,想起彼此為對方擋下的刀光劍影,忽然明白那些未說出口的情愫,早已在生死與共中生根發芽。
    “好。”她輕聲應下,接過簪子別在發間。鏡光搖曳中,李偃飛的指尖輕輕劃過她的手腕——那裏還留著佛堂救火時的燙傷,此刻卻比任何定情信物都更珍貴。
    元宵佳節,長安城萬人空巷。沈予喬和李偃飛並肩走在朱雀大街,看著新掛的燈籠將她們的影子拉得老長。街角的說書人正講著“雙姝破鏡”的故事,講到鏡陣顯形時,台下百姓紛紛舉起手中銅鏡,映出滿街流轉的月光。
    “你聽。”李偃飛忽然駐足,指著茶樓上懸掛的“明鏡高懸”匾額,“他們說,長安城有兩麵鏡子最亮——一麵在縣衙,照盡世間罪惡;一麵在人心,映出真情昭昭。”
    沈予喬望向夜空,元宵的月亮格外圓滿,映得同心鏡簪子流光溢彩。她忽然想起波斯手稿的最後一頁,自己新添的批注:“鏡中月,水中花,不如眼前人,共赴長安夜。”
    夜風帶來遠處的胡琴曲,夾雜著孩童的笑鬧。沈予喬看著李偃飛被燈籠映紅的側臉,忽然明白,所謂花好月圓,從來不是鏡中虛幻的美景,而是此刻身邊人眼中的光,是此後無數個並肩查案的夜晚,是用真相與真心譜就的、屬於她們的傳奇。
    從此,長安城的坊間流傳著這樣的佳話:有位懂光的女仵作,與善斷的女縣令,以鏡為刃,以心為燈,在盛世長安的夜幕下,照亮每一個被迷霧籠罩的真相。而她們的故事,如同大明宮簷角的銅鈴,在歲月的長風中,永遠搖曳著清亮的回響。
    喜歡飛予長安請大家收藏:()飛予長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