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灼骨證言

字數:4960   加入書籤

A+A-


    刑部後堂的銅鎖在踹踢聲中迸出火星,沈予喬手中的羊皮燈將門框上的朱漆映得滴血。新任尚書王庭章的青緞官服還沾著晨露,他望著破門而入的兩人,案頭的驗屍報告被風掀開,焦黑指骨的拓片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三年前太醫院走水,十二具焦屍至今未立卷宗。"李偃飛解下腰間牛皮袋,五石散的細末簌簌落在青磚上,"昨夜子時,我在城西義莊做了場試驗——將這粉末摻進桐油,再用艾草繩引火,火勢會在三息內呈青紫色,與當年武安侯府側院的火情記載分毫不差。"她靴跟碾碎磚縫裏的粉末,火星倏地竄起半尺高,映得眼尾的朱砂痣像滴凝固的血。
    王庭章的喉結滾動兩下,目光落在沈予喬捧著的楠木匣上。匣子打開時,十二根焦黑指骨在絲絨襯底上擺成蓮花狀,每根指節內側都有用銀粉描過的細小字痕。"張守正的妻子周氏,歿於景和十七年四月初七。"沈予喬的指尖停在最中央那根指骨,"他在給周氏的安神湯裏加了珍珠粉,卻故意錯開分量,讓藥效在體內淤積成毒。"
    "荒謬!張守正乃太醫院供奉,怎會......"
    "大人可記得,景和十六年冬,武安昌的次子突發心疾?"沈予喬翻開泛黃的問診記錄,墨跡在燭火下泛著靛藍,"張守正開的藥方裏,朱砂用量比《千金方》多出三倍。表麵是安神,實則是讓心脈虛浮,需常年服用他特製的"護心散"——那藥裏摻的,正是能與五石散起反應的硝石粉。"他抽出張火漆封印的密信,封麵上"武安別院"的暗紋在燈光下顯形,"這是從焦屍指骨間的紙纖維複原的,張守正早將武安黨羽的病症編成密碼,每種藥材對應不同官職品級。"
    窗外傳來更夫敲梆聲,梆聲裏混著鐵器摩擦的細響。李偃飛突然拽住沈予喬的手腕,將他按在梁柱後,同時抽出袖中軟劍。後堂的雕花窗欞無聲裂開,三道黑影挾著袖箭撲入,月光在箭頭的三棱倒刺上閃過冷光。
    "來得正好。"李偃飛的軟劍纏住首名刺客的脖頸,借力旋身時踢翻案頭銅燈,五石散粉末被火舌舔舐,青紫色火焰驟然騰起,將刺客麵罩上的金線牡丹紋映得猙獰可怖。沈予喬趁機將指骨匣扣在王庭章頭頂,自己則滾地避開掃來的鋼刀,指尖在磚縫裏抹了把藥粉,揚手撒向第二名刺客的麵門。
    "是武安堂的死士!"王庭章在火光中認出刺客腰間的玉牌,聲音發顫。李偃飛的劍尖已經抵住第三名刺客的咽喉,卻在看見對方眼底的死誌時瞳孔驟縮——那是被喂了牽機毒的症狀,舌尖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黑。
    "留活口!"她急喝出聲,卻見刺客突然仰頭咬碎齒間毒囊,黑血順著下頜滴落,在青磚上腐蝕出滋滋白煙。沈予喬已經蹲在屍體旁,用銀針挑開刺客指甲,取出半片染血的竹箋,上麵用蠅頭小楷寫著"亥初,西市米倉"。
    後堂外傳來嘈雜的腳步聲,刑部差役舉著火把衝進院子。李偃飛扯下刺客的麵罩,露出左頰上三瓣梅花刺青——正是三年前縱火案中,唯一從她刀下逃脫的武安死士標記。她指尖撫過肩上的燙疤,忽然聽見沈予喬低喚:"來看這個。"
    焦屍指骨在火光下泛著異樣的光澤,沈予喬用鑷子夾起其中一根,對著火焰細看:"指節內側的字痕,並非死後刻上去的。"他翻開驗屍筆記,墨筆勾勒的指骨剖麵圖上,細密的血管紋路間嵌著極細的金粉,"張守正將字刻進活人的指骨,再用金箔敷住傷口,等結痂脫落,字跡就會永遠留在骨頭上。這種手法,和當年武安昌給死士烙下印記的方式如出一轍。"
    王庭章盯著竹箋上的字跡,突然想起什麽,從袖中掏出份卷宗:"景和十七年的火災案,所有苦主家中都有這種梅花紋的炭盆。"他翻到夾著紅簽的那頁,"當時結案呈詞說,是炭火盆打翻引發火災,但現在看來......"
    "是有人故意在炭裏摻了五石散,再以珍珠粉為引。"沈予喬接過卷宗,目光落在"張守正"的證詞欄,"他說自己當晚在值夜,可太醫院的更簿顯示,子時三刻他曾離開過半個時辰——足夠他潛入那些官員家中,在炭盆裏埋下火種。"
    窗外忽然響起急促的馬蹄聲,西市方向騰起衝天火光。李偃飛將軟劍收入劍鞘,指尖劃過刺客頸間的牡丹紋銀飾:"亥初正是換防的時候,他們想燒掉米倉的賬本。"她望向沈予喬,後者正將指骨重新排入木匣,每根指骨的擺放方位都暗合九宮八卦,"你早就知道他們會來?"
    "焦屍的指骨擺成離火陣,五石散的燃點又與星象相應。"沈予喬扣上匣蓋,指尖在盒麵刻著的玄武紋上輕點,"張守正不僅是醫者,更是深諳奇門遁甲的術士。他在每具焦屍身上都設了引魂陣,為的就是讓這些骨頭,在恰當的時機"開口說話"。"
    刑部的馬車在石板路上疾馳,車輪碾過晨露未幹的梧桐葉。李偃飛掀開窗簾,看見街角茶棚的老掌櫃正往爐子裏添炭,火星濺在他袖口的梅花紋補丁上。三年前的記憶突然翻湧——那時她剛從火場逃出,渾身是火地撞進巷口,是老掌櫃用浸了井水的棉被裹住她,可現在想來,那床棉被上,似乎也有同樣的梅花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了。"沈予喬的聲音打斷回憶。西市米倉的火勢已被控製,焦黑的梁柱間,刑部差役正從灰燼裏扒出半本燒剩的賬冊。李偃飛蹲下身,撿起塊燒裂的玉佩,羊脂白玉上刻著"武安"二字,斷口處還沾著新鮮血漬。
    "大人!"有差役捧著鐵盒跑來,盒中整齊碼著十二枚鎏金印信,印紐上的蟠龍紋正是當年武安昌私鑄的官印。沈予喬接過印信,突然注意到盒底刻著極小的字:"景和十七年三月,張守正曾向我購買火漆配方。"他望向李偃飛,後者正盯著印信上的朱砂印泥,目光驟然一凜。
    "這印泥裏摻了屍油。"她用劍尖挑起一點,湊到鼻端細嗅,"還有珍珠粉和五石散。當年武安昌用這種印泥蓋在密信上,一旦有人用燈火烘烤,就會引發爆燃。"她指向米倉梁柱上的焦痕,那些扭曲的紋路竟與之前焦屍指骨擺成的離火陣一模一樣,"張守正用活人指骨設陣,再以印信為引,就是要讓所有武安餘黨,都死在自己當年種下的火咒裏。"
    更漏聲在刑部後堂響起,沈予喬將十二枚印信按方位擺放在沙盤上,青銅鎮紙壓住最新的供詞:武安昌餘黨為掩蓋私扣賑銀的罪證,三年前縱火燒毀太醫院,卻不知張守正早已將他們的罪證,刻進妻子和十二名死士的指骨。李偃飛望著沙盤上逐漸成型的火陣,忽然發現每枚印信對應的方位,正是當年火災中十二具焦屍的陳放位置。
    "還有最後一塊拚圖。"沈予喬翻開張守正的醫案,在"周氏忌日"那頁,用銀針挑開紙頁夾層,露出半幅袖珍地圖,"這是武安別院的地宮分布圖。當年周氏的發簪,就藏在地宮的第三間石室裏——那裏存放著武安昌貪墨的所有賬冊,還有......"他的指尖停在地圖角落的朱砂標記,"十二具沒有下落的骸骨。"
    李偃飛忽然想起張守正信裏的話:"你留下的藥方,終將成為焚他的火。"周氏生前最擅長的,正是用珍珠粉調和養顏膏,而珍珠粉與五石散混合,遇火就會爆燃。張守正將妻子的發簪扔進井裏,不是為了悼念,而是讓井水滲入地宮,讓常年堆放五石散的石室逐漸潮濕,等到特定的時辰......
    "子時三刻,月過柳梢。"沈予喬望著窗外漸明的天色,"當年武安昌就是在這個時辰,帶著親信進入地宮清點財物。張守正算準了時間,讓井水浸泡的五石散在高溫下自燃,將他和所有罪證,都封在地宮深處。"
    後堂的門突然被推開,獄卒捧著個錦囊闖入:"大人!有人從刑部大牢送來這個,說是給沈仵作的。"沈予喬解開錦囊,裏麵掉出半塊燒剩的絲帕,上麵用金線繡著半枝並蒂蓮——正是周氏的閨中信物。絲帕夾層裏,還藏著粒渾圓的珍珠,對著光細看,珠心竟刻著極小的字:"玉娘之發,藏於井台第三塊青磚下。"
    李偃飛忽然想起在火場發現的發簪,珠鏈雖斷,卻獨獨少了最頂端的珍珠。她按住沈予喬的手,兩人對視一眼,同時起身衝向刑部後院的古井。井台的青磚上,果然有新近撬動的痕跡,掀開第三塊磚,露出用油紙包裹的木盒,裏麵整齊碼著十二縷青絲,每縷發絲上都係著刻字的玉牌,正是十二名焦屍的身份憑證。
    "張守正把妻子的頭發和餘黨的罪證放在一起,就是要讓這些發絲,成為點燃火陣的最後引信。"沈予喬撫過玉牌上的刻痕,每道劃痕都與焦屍指骨上的字跡吻合,"他用三年時間,將仇恨煉成最毒的藥,讓每個凶手,都死在自己當年設計的火刑裏。"
    晨光穿透梧桐葉,在刑部大院投下斑駁光影。李偃飛望著手中的燙疤,忽然明白張守正為何要將字跡刻進指骨——肉體易腐,唯有骨血留存,就像她肩上的傷,唯有讓疤痕成為烙印,才能讓真相永不褪色。
    "該去地宮了。"沈予喬收拾好證物,忽然看見木盒底層刻著行小字:"景和十九年霜降,予喬兄親啟。"他指尖一顫,想起父親臨終前說的話,原來張守正早就知道,自己會成為解開謎題的那個人。
    刑部的差役抬著撬棍走向武安別院,李偃飛忽然拉住沈予喬,從袖中取出枚銀戒,戒麵上刻著半朵梅花:"三年前從火場逃出時,我在巷口撿到這個。"她將戒指套在沈予喬無名指上,嚴絲合縫,"現在看來,有些緣分,早在火起時就定下了。"
    沈予喬望著戒指,忽然想起焦屍指骨上的離火陣,還有張守正信裏的"焚他的火"。原來所有的線索,都是環環相扣的火引,而他和李偃飛,正是點燃這把火的人。
    地宮的石門在晨霧中緩緩開啟,腐土氣息混著焦味撲麵而來。沈予喬舉起火把,火光映出石壁上的朱砂陣圖,十二具骸骨呈跪拜狀環繞中央,最前方的骸骨手中,緊緊握著半支燒剩的發簪,珠鏈上的珍珠,正是他剛剛從井裏取出的那粒。
    李偃飛的劍尖指向骸骨頸間的玉佩,蟠龍紋與米倉發現的印信一模一樣。她忽然聽見沈予喬輕笑,聲音裏帶著釋然:"張守正沒說錯,這些骨血,終將讓凶手伏法。"他蹲下身,用銀針挑開骸骨指骨,裏麵掉出卷極小的帛書,展開時,晨光正好照在首行字上——
    "武安昌二十年貪墨錄,附黨羽三十七人名單。"
    遠處傳來更夫打卯時的梆子聲,驚起棲在梧桐樹上的寒鴉。沈予喬望著地宮深處漸明的通道,忽然明白,每個被灼骨銘記的證言,終將在黎明前的黑暗裏,燃起讓真相顯形的火。而這把火,才剛剛開始燃燒。
    喜歡飛予長安請大家收藏:()飛予長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