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弘光朝的末日
字數:3966 加入書籤
張獻忠騎著馬,在親兵護衛下站在聚寶門外,望著高聳的城牆怔怔出神。
陪伴在張獻忠左右的是他的兩位軍師,丞相汪兆齡,以及水軍提督潘獨鼇。
張獻忠沉默很久,才說:“可惜了老徐,他要是還在該多好。”
張獻忠所說之人是徐以顯,亦是張獻忠謀士之一。張獻忠在武昌建大西朝時,徐以顯位列左丞相,兼刑部尚書,可惜在攻略湖南時落水溺亡。
汪兆齡陪著感慨了幾句,隨後轉移話題給張獻忠介紹起了聚寶門:“據說當初明朝初建時,朱元璋下令建造此城。別處營建都十分順利,唯有此處屢建屢塌。”
“後來朱元璋命劉伯溫尋訪民間,從沈萬三處騙來聚寶盆埋在地基裏,方才成功建成。所以這道門才叫做聚寶門。”
張獻忠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過去:“當真?”
潘獨鼇橫插了一杠子:“此是傳言,未必是真。”
“聽說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時,曾箭射承天門,如今主公攻取南京城,勇略不遑多讓。”
張獻忠撫須大笑,極為自得。他與李自成並為當世兩大反王,卻又互相不服氣。
聽到李自成曾箭射承天門,張獻忠一時意動,手已經摸到戰弓上,想來個箭射聚寶門。
汪兆齡剛才被潘獨鼇拆了台,此時立馬就還了回來:“李自成箭射承天門,不敬鬼神,所以最後倉皇逃離京城,主公切不可有此舉。”
張獻忠一想確實不怎麽吉利,便按捺下舉弓的想法,拍馬入城。
金陵數百年繁華,享譽南北,此時卻遭戰火侵襲,雖不能說滿目瘡痍,但道路兩側剛被燒毀的民房依舊有青煙冒起。
張獻忠看得心裏不是滋味,倒不是憐惜城內的百姓,而是如此繁華的城市,到自己嘴裏卻成了吃別人的剩飯。
早在大西軍之前,左良玉便率軍偷襲了金陵城,左鎮士兵在城內大搶兩天後才退去,大西軍尾隨而來,輕鬆接手了城防。
“左良玉那老匹夫逃到哪兒了?”
潘獨鼇匯報道:“左良玉洗劫金陵時,弘光帝率後宮嬪妃和多數大臣勳貴乘船逃離,往揚州方向去了。”
“左良玉尋不到船,裹挾著部分金陵青壯南下去往蘇杭方向。”
張獻忠道:“且讓他逍遙幾日,連日征戰至今,讓弟兄們都歇息兩天。”
汪兆齡道:“金陵亦是天下雄城,王氣未泄,主公何不在此稱帝,昭示天下?”
張獻忠建國大西,軍中投其所好,都以陛下稱之。可畢竟名位上有欠缺,在金陵稱帝,才算是名正言順。
就像李自成,雖然在西安建國大順,而且已經稱帝,但打下北京城後,還是將稱帝流程走了一遍。
張獻忠頗為意動。
在張獻忠稱帝這一點上,潘獨鼇與汪兆齡的看法是一樣的,不過潘獨鼇還是勸道:“主公稱帝理所應當,隻是初到金陵,百姓心中不定,應先以安民為主。”
“其次,金陵往北猶有劉良佐,往南有左良玉,雖是敗軍之將,但卻如鯁在喉,時時窺伺金陵,應當盡早剿滅才行。”
張獻忠認可道:“對,左良玉就像那跳蚤一樣,咬不死人,卻十分心煩。”
“定國追剿高傑有功,封他為撫南將軍,統兵五萬,追擊左良玉。”
接著張獻忠又封張可望為定北將軍,張能奇為平東將軍,兩人領兵八萬往鎮江去,沿途攻取城池,伺機攻打揚州。封張文秀為安西將軍,統兵四萬,構築防線。
這四人都是張獻忠養子,能力傑出,所統兵力已經占了大西軍半數。而張獻忠自統中軍老營,稱為禦營。
“老潘啊,咱的水軍你要多花點心思。那弘光小兒逃往揚州,不止左良玉直瞪眼,咱也隻能幹看著。”
潘獨鼇臉上發燒,急忙躬身領命。
大西軍的水軍起步較晚,直到攻打武昌後才有了些戰船。然而偷襲夷陵餘家軍的一場戰鬥,大西軍船隊被餘家軍的鋼鐵快船打出了心理陰影,戰船也損失不小。
“你說姓餘的那戰船究竟是怎麽回事,不用槳不用帆,還能開那麽快。而且那戰船聽說還是鐵的,啥時候鐵也能做船了?”
“想想辦法,不管是偷是搶還是買,咱們也要搞那麽幾艘。”
就在張獻忠垂涎餘家軍戰船的時候,弘光帝朱由崧也已逃到揚州,終於能鬆口氣了。
此時朱由崧身邊,還有幾十名大臣,包括東閣大學士馬士英、魏國公徐弘基、兵部右侍郎阮大铖等等,但護衛兵丁隻餘五百餘人。
到達揚州後,徐弘基又將揚州的少量兵丁編入營中,但也隻有不足三千,無論是左良玉追來,還是張獻忠殺到,都如螳臂當車。
此時江北,有一戰之力的隻剩徐州劉良佐所部,號稱十萬,其實不過四萬多人。
揚州離金陵不遠,朱由崧心中惶恐,便晉阮大铖為兵部尚書,欽差特使,往劉良佐軍中召其勤王。
阮大铖先行出發,朱由崧也隻在揚州待了一天,隨後帶後宮嬪妃與諸大臣在兵丁護衛下向北與劉良佐匯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本就是倉惶逃離金陵,補給全無,兵丁士氣低落。馬士英命令沿途州縣提供糧草及銀兩勞軍。
路過的這些州縣府庫早已空空如也,倉促之間哪裏能負擔得起數千人的軍需。很快討要糧草變成了劫掠,馬士英唯恐兵變失去最後的倚仗,索性默許了此事。
數日後,弘光禦駕來到宿遷,終於遇到阮大铖帶著百餘人迎接,道是劉良佐聽說金陵城陷,弘光帝出逃後立刻率兵馬前來接駕,離此不足二十裏。
弘光帝聽後不禁落下淚來,哽咽道:“廣昌伯真忠臣也!”
阮大铖勸道:“兵凶戰危,陛下宜速行軍,與廣昌伯大軍匯合,如此方萬無一失。”
弘光帝深以為然,禦駕過宿遷而不入,徑投劉良佐軍中。
果然如阮大铖所言,劉良佐已在前方紮好營地,軍帳重重疊疊,綿延數裏,幾乎是傾巢而至。
弘光帝至軍營前,卻不見劉良佐出來迎接,心下有些不悅。
阮大铖道:“廣昌伯想必軍務繁忙,還未收到消息,請陛下先入營。”
隨後阮大铖又以擔心護衛軍士擾亂營盤為名,請徐弘基領兵在外等候,自己與馬士英等大臣擁著弘光進入劉良佐軍營。
進入中軍大帳,弘光帝頓時傻了眼,隻見劉良佐作為一軍主帥,竟然站在下首。而主帥座位上卻是一青年,頭頂光溜溜的,隻有腦後垂著一根細若手指的辮子。
劉良佐笑嗬嗬的介紹:“來,末將為陛下引見,這位便是大清和碩豫親王!”
朱由崧:???
喜歡明朝的現代化改造請大家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