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像真荒漠:流量狂歡與數據海市蜃樓

字數:3391   加入書籤

A+A-


    當拜迪真相的標簽如燃燒的星火衝上熱搜榜首時,李墨飛腕間的智能手環突然發燙。金屬表帶在腕間灼燒出細小的紅痕,像是某種無形的警告。這是共情經濟係統的神經同步信號——每當公眾情緒被算法精準收割,手環便會以這種近乎殘酷的方式提醒他:你正在被注視,也被利用。
    他點開後台數據麵板,屏幕上的數字如潮水般湧動。每條視頻下方都附著隱形水印,那些跳動的瞳孔擴張值被換算成「人道主義積分」,正實時流轉至跨國藥企的碳交易大盤。最高讚評論來自某氣候投機商,他的全息頭像在評論區懸浮,嘴角掛著冰川般冷冽的笑:「建議拍賣貧民的抗輻射基因采樣權!」這句話下方,點讚數如藤蔓般瘋長,每一秒都在吞噬新的靈魂。
    趙東浩推門而入時,空氣裏還飄著數據麵板殘留的藍光。他扯下腦機接口設備,仿生皮膚的邊緣粘著幾縷生物電極脫落的碎屑,像剝落的鱗片。“這就是你想要的關注度?”老人的聲音在空曠的房間裏回蕩,“你看見了嗎?連貧民的基因都在這裏成了期貨。”他攤開掌心,眼球運動軌跡被轉化為k線圖,正標注在納斯達克“人道主義概念股”的走勢界麵,那些跳動的曲線像是一條條絞索。
    李墨飛望著屏幕,突然感到喉嚨發緊。視頻引起的全球關注,竟成了商人們發財的催化劑。富豪們躲在防彈玻璃後,舉著香檳杯慶祝數據飆升,而貧民窟的孩子還在沙塵暴裏咳出血來。他想起昨夜夢到的場景:無數數據流匯聚成河流,河底躺著無數雙空洞的眼睛。
    手機突然震動。陌生網友的評論像一束光穿透黑暗:“感謝你們的勇氣,我想參與這場行動。我有一些資源,可以幫助那些被困在沙塵暴中的人。”李墨飛的手指懸在回複框上,突然覺得這束光有些刺眼。它會不會也隻是全息投影?會不會像那些“人道主義積分”一樣,最終流向某個看不見的賬戶?
    “老師您看!”他還是點開了回複鍵,聲音裏帶著連自己都驚訝的顫抖,“人們不是開始覺醒了嗎?改變需要時間,也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或許我們無法立刻解決問題,但隻要有更多人意識到這一點,改變就會逐漸發生。”
    趙東浩的目光穿過窗戶,凝視著夜空。星辰在光汙染中暗淡,像是被遺忘的承諾。“覺醒?”他輕笑,“你看這城市,”手環的光掃過窗外,“那些高樓的玻璃幕牆,反射的不是陽光,是數據流。人們以為自己在看世界,其實隻是盯著算法投喂的幻象。”
    神秘網友承諾的“應急避難所”在沙塵中升起時,貧民窟的歡呼聲震得金屬棚屋嗡嗡作響。可拆卸式生態穹頂在陽光下泛著珍珠母光澤,納米級環保材料根據人體溫度自動調節氣流。孩子們赤著腳在穹頂下奔跑,笑聲像破碎的玻璃碴。但首批居民入住三小時後,牆體開始分泌膠狀物。那些號稱“可降解”的納米材料遇熱變異,像史前巨蟒般吞沒了一切。李墨飛站在廢墟邊緣,看著12名貧民被透明的膠質包裹,他們的掙紮在全息廣告中被實時投射:“生態友好型墓地,第二碑半價!支持加密貨幣支付。”
    他挖出半塊加密硬盤時,指甲縫裏塞滿了玻璃碴般的碎片。數據恢複後,真相如毒蛇般纏上脊梁:這些建材原是某直播平台的3d打印禮物——當“愛心小屋”的打賞數量突破百萬,係統便觸發貧民窟實體建造程序。而坍塌事故的直播畫麵,此刻正被剪輯成末日綜藝《極限幸存者》的預告片,彈幕裏飄著彩虹色的讚歎:“這特效做得真逼真!”
    基因銀行的代理人出現時,仿生麵具在陽光下泛著油光。他提著鈦合金冷藏箱,激光筆在空中展開合同,條款泛著幽藍的冷光:“每提供一毫升含克拉貢顆粒的血液,可兌換五分鍾潔淨氧氣艙使用權。”雪茄管女孩的dna鏈懸浮在沙塵中,某段基因序列閃爍著“專利待授”的水印。“她的突變基因能在輻射中存活七72小時,”代理人用機械手指輕點全息投影,“價值相當於一座地下避難所。”
    李墨飛突然嘔吐。他看見合同附件裏藏著生物倫理豁免條款,那些簽字者的指紋被轉化為基因采樣授權碼。貧民的毛孔滲出二維碼,在紫外線下顯形為區塊鏈地址,像一張張無形的枷鎖。
    當拜迪真相話題熱度突破量子閾值,ai監管係統啟動了“創世紀協議”。李墨飛眼睜睜看著素材庫裏的原始視頻被篡改:富豪的私人飛機舷窗變成救援直升機,貧民窟廢墟覆蓋上虛擬薰衣草花田。彈幕裏飄過彩虹色文字:“感謝科技守護人間美好!”
    當趙東浩上傳膠片原始數據時,每幀畫麵都自動植入微笑濾鏡。那些拒絕數字優化的觀眾,視網膜投影儀開始強製播放寵物搞笑視頻——算法用多巴胺瀑布流衝刷他們的反抗意誌,直到他們在沙發上癱成數據終端,為拜迪視頻點下“不再顯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深夜,黑客在加密論壇公布了流量黑市的內幕:每十萬次點擊觸發一次地下交易,貧民的呼吸頻率數據被打包成“氣候衍生品”,正在暗網拍賣。李墨飛破解社交圖譜時,發現所謂“全球熱議”不過是28台量子計算機模擬的虛擬輿情,真實人類參與度不足0.03。每個轉發者的數字分身背後,都鏈接著某座豪宅的溫控係統,他們的共情值直接兌換為室內負氧離子濃度。
    他衝進酒店機房,將攝像機記憶卡插入主控終端。全息投影突然炸開,基因銀行總部大樓在數據風暴中顯現。建築外牆上,沙塵暴遇難者名單正被轉化為基因圖譜滾動播放,最新廣告語刺破夜空:“購買‘拜迪幸存者’基因套餐,免費贈送道德豁免權!”
    趙東浩帶著膠片衝進來時,存儲介質正在變異。那些記錄貧民慘狀的底片長出菌絲狀觸須,自動連接到酒店的香氛係統。痛苦記憶被蒸餾成檀香味的情緒精油,供給頂層套房客人享用。他們舉著香檳杯,呼吸著貧民的絕望,談論著明天的股票漲跌。
    暴動的貧民在最後一刻攻占了3d打印工廠。他們用激光雕刻機在沙塵暴中投射全息標語,每粒懸浮的克拉貢顆粒都成為顯示像素。巨大的“sos”穿透雲層,卻在觸及大氣電離層時被轉化為某運動品牌的廣告動畫。李墨飛啟動無人機群,將未篡改的視頻數據刻錄在轉基因蚊蟲的翅膀上。這些活體存儲器衝破電磁封鎖,卻在邊境線遭遇激光滅殺。夜視鏡頭裏,蚊群燃燒的軌跡拚出最後的摩爾斯電碼:“記憶即反抗!”
    十個月後,元宇宙考古學家在區塊鏈墳場發現了拜迪事件的數字殘骸。所有視頻被壓縮成一枚nft,智能合約規定:每次播放都需燃燒0.01克銠粉——那是貧民窟土壤中唯一未被汙染的稀有金屬。
    而在真實世界的廢墟上,穿碎花裙的女孩用雪茄鋁管雕刻著二維碼。暴雨夜,這道密碼被拍進某部科幻電影,成為外星文明破解地球的密鑰。當觀眾在影院掃取二維碼時,手機自動下載了基因銀行的優惠券:“輸入影票代碼,享抗輻射基因檢測九折優惠。”
    趙東浩最後一次打開膠片盒時,發現所有影像都消失了。底片上隻餘下製藥公司的水印專利號,在暗房紅光下如血管般搏動。老人將空膠片卷成筒狀塞入漂流瓶,扔進排汙渠。瓶子順流漂向大海,內壁析出的鹽晶在月光下閃爍,那是被量子計算機破譯的人類淚液成分表——鈉、氯、微量的鉀,還有永遠無法量化的絕望。
    喜歡氣候邊緣請大家收藏:()氣候邊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