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冰棺裂痕
字數:5317 加入書籤
艾瑞克·裏格諾特的手指在觸摸屏上劃了3遍,數據曲線依然倔強地指向屏幕頂端。格陵蘭考察站的鐵皮牆外,冰層斷裂的轟鳴聲像一連串低音炮,震得咖啡杯在控製台上跳起踢踏舞。他伸手按住杯口,熱咖啡濺在衛星雲圖上,把格陵蘭東海岸染成一片汙漬。
“150億噸,單日。”他把平板電腦推到林雨晴麵前,玻璃表麵的裂痕正好截斷北極圈地圖,“相當於每分鍾往大西洋倒進七個水立方。”
李墨飛的登山靴卡在地板裂縫裏——這座建在永凍土上的考察站,如今因為地基融化已經傾斜了7度。他彎腰拔出靴子,瞥見窗外那排風速計正在狂亂打轉,就像被孩子胡亂揮舞的熒光棒。3米厚的冰層下,暗河奔湧的悶響透過地板傳上來,像是大地在打嗝。
“誤差率多少?”他伸手去調全息投影儀,發現散熱口結著厚厚的冰霜。去年安裝的這台設備號稱能在零下50度運行,現在卻因為零下45度的低溫頻頻死機。
“21。”艾瑞克掀開防寒毯,露出底下冒著熱氣的服務器機櫃。30塊硬盤中有5塊已經亮起紅燈,“衛星說冰蓋每天減薄5厘米,可我們的地震儀顯示實際消融是6.3厘米。”他說著踢了踢牆角的備用電源箱,20塊鋰電芯有14塊因為低溫罷工了。
卡米拉·尤爾的歌聲就是這時候飄進來的。那個因紐特女人跪在30米外的冰麵上,喉音共振的古老歌謠穿透雙層玻璃,竟讓溫度計的示數回升了半度。艾瑞克皺眉看著監控屏幕:“她又在我們采樣點唱歌,這會影響冰震數據......”
“等等。”李墨飛突然按下暫停鍵。聲波分析儀捕捉到的頻率圖譜上,卡米拉的歌聲與冰層深處的次聲波形成了完美共振。當女歌者唱到某個悠長的低音時,冰蓋下的甲烷氣泡突然加速上湧,在聲呐成像儀上炸開一片猩紅。
考察站的門被撞開時,陳曦正抱著筆記本電腦縮在廚房取暖。戴眼鏡的東方聯盟姑娘差點被灌進來的寒風吹飛了保溫杯,枸杞紅棗茶在零下45度的空氣裏瞬間凝成冰沙。
“中海防汛牆的承壓模型出問題了!”她揮舞著u盤,鼻尖凍得通紅,“朱江口鹹潮入侵速度比預期快37,如果疊加冰蓋融水……”
艾瑞克突然抓起桌上的冰芯樣本。2米長的淡藍色冰柱裏,肉眼可見的黑色菌絲正緩緩蠕動。“這才是定時炸彈。”他用激光筆指著冰芯中段,“這些史前甲烷菌在零下20度複蘇了,產氣效率是現代菌株的210倍。”
卡米拉不知何時站在了窗前。她摘下海豹皮手套,掌心貼住玻璃上的霜花,用生硬的英語說:“冰在警告我們。你們聽到那些氣泡的尖叫了嗎?”
5分鍾後,四人站在了冰蓋上。卡米拉用鯨骨鑿在冰麵刻出直徑兩米的圓,動作精準得像台數控機床。“這裏,3米下有空腔。”她跺了跺鹿皮靴,冰層傳來空洞的回響。
艾瑞克將熱鑽機對準標記點,顯示屏卻跳出高溫警告——鑽頭還沒啟動就因極寒出現電路故障。“見鬼!”他摘下防寒麵罩呼出白氣,“備用方案。”
李墨飛已經架起手動冰鑽。陳曦幫忙固定三角架時,發現卡米拉正用海豹油塗抹鑽頭。“這樣能潤滑?”她忍不住問。
“還能安撫冰靈。”卡米拉把油瓶塞進陳曦手裏,“你們的數據說冰層變薄,我們的眼睛看到冰在生病。”
鑽到2米深時,冰芯管突然劇烈震動。艾瑞克剛握住把手,一股淡黃色氣體噴湧而出,刺鼻的腐蛋味瞬間彌漫開來。“甲烷!”李墨飛扯著眾人後退。氣體接觸空氣的瞬間自動燃爆,藍色火舌舔過冰麵,把積雪燒成玻璃狀晶體。
卡米拉卻向前跨了一步,喉音歌聲陡然升高。詭異的是,隨著聲波頻率變化,噴湧的氣柱竟開始收縮。“她在用聲波壓製氣流!”陳曦的錄音筆顯示聲壓級達到了110分貝。
20分鍾後,他們取到了目標冰芯。在黑色菌絲密布的區域,陳曦檢測到每克冰含有一億個活性甲烷菌。“這些家夥的代謝速度......”她的聲音發顫,“按這個趨勢,3個月後單日融冰量會突破200億噸。”
回到考察站,艾瑞克發現郵件箱爆滿。17個國家的科研機構要求驗證數據,某石油公司的律師函混在其中格外刺眼。“貴方公布的融冰量存疑,請立即撤回不實報告……”
李墨飛正在視頻會議上展示冰芯樣本。當甲烷菌的顯微影像投屏時,新加坡代表突然插話:“這些菌株可能具有商業價值,建議申請專利保護。”
“我們不是來開生物公司的!”艾瑞克一拳砸在桌上,震翻了卡米拉剛煮好的海豹肉湯。滾燙的湯汁潑在服務器機櫃上,竟激活了兩塊罷工的硬盤。
卡米拉默默擦著地板。她掏出個骨雕小瓶,將些粉末撒進通風口。“這是什麽?”陳曦吸了吸鼻子,聞到類似薄荷的清涼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凍土苔蘚粉,能防電路結霜。”她說著指指恢複運行的監控屏,“你們的數據在哭,我的祖先教過怎麽安慰機器。”
淩晨3點,地基再次下陷時,陳曦正趴在餐桌上補覺。她夢見黃浦江的水位漫過東方明珠的觀光層,驚醒時發現整個廚房已經傾斜了15度。冰箱門自動滑開,凍肉像屍體般接二連三砸在地上。
“所有人到氣象平台集合!”艾瑞克的聲音從對講機傳來。他們抓著扶手爬上觀測台時,看見百米外的冰麵裂開巨縫。海水從裂縫噴湧而出,遇冷凝結成十米高的冰塔,宛如給冰蓋插滿了慘白的墓碑。
卡米拉突然跪倒在地,雙手深深插入雪中。“冰蓋在旋轉。”她額頭青筋暴起,“地球自轉加速了,我的骨頭能感覺到。”
陳曦打開筆記本電腦,nasa剛更新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由於冰蓋融化導致質量重新分布,地球自轉周期每天縮短了0.03毫秒。“別小看這個數。”她快速換算著,“一年累積下來,全球定位係統的誤差會超過五公裏。”
7天後,李墨飛在聯合國視頻會上展示了3樣東西:沾著咖啡漬的冰芯、卡米拉的骨雕聲波放大器,以及陳曦建立的災難模型。
“要麽讓科學和傳統一起工作,要麽等著被氣泡炸上天。”
卡米拉的鯨須笛還懸在唇邊,視頻會議界麵突然劇烈閃爍。挪威代表的攝像頭拍到窗外峽灣水位暴漲,他慌張起身時撞翻了國旗;巴西代表身後的雨林監測屏跳出紅色警報,數字以每秒3的速度飆升。十二個保存提案的國家窗口中,有7個畫麵突然開始播放冰蓋實時影像——這是李墨飛預設的後門程序。
“會議暫停!”秘書長的話筒傳出冰川崩裂的背景音,“請各代表團立即啟動本國應急……”信號在此處中斷,島國代表的畫麵最後定格在東京灣防波堤開裂的瞬間。
李墨飛合上筆記本電腦時,發現掌心被散熱口燙出水泡。陳曦的警報器仍在尖叫,中海灘監控畫麵裏,渾濁的江水正漫過親水平台的銅牛雕塑。“白水江水位半小時漲了1.2米,”她扯下眼鏡擦拭,“地鐵2號線已經停運。”
艾瑞克把威士忌瓶重重蹾在桌上,琥珀色酒液濺到提案草稿上。他蘸著酒漬畫了條曲線:“這是冰蓋融水注入墨西哥灣流的路徑,按這個斜率計算……”
“紐約曼哈頓的金融區會在72小時後進水。”陳曦突然接話。她的筆記本電腦同時開著8個城市的防汛係統界麵,孟買的貧民窟降溫裝置過載引發火災的新聞彈窗不斷跳動。
卡米拉突然推開觀測窗,零下五十度的寒風卷著冰碴撲進來。她對著夜空吹響三短一長的哨音,遠處立刻傳來雪橇犬的吠叫呼應。“我的族人要遷移了,”她解下頸間的海豹牙項鏈放在提案上,“這是給冰蓋的聘禮。”
眾人沉默地看著那串項鏈。每顆牙齒都刻著古老的冰層符號,在燈光下投射出類似數據流的陰影。李墨飛突然抓起衛星電話:“給我接珠海隔離艙工廠,現在啟動3d打印機的極限測試模式。”
2小時後,考察站的3d打印機開始轟鳴。陳曦蹲在機器旁調整參數,發現卡米拉正把凍土苔蘚粉摻進生物塑料。“這樣打印出來的防護膜,”她指著屏幕上跳動的分子結構,“會有自主修複功能?”
“冰裂了會自己長好。”卡米拉將最後一把苔蘚粉撒進料鬥,“薄膜破了也該這樣。”
艾瑞克在隔壁房間與nasa激辯:“你們去年發射的冰蓋監測衛星,為什麽過濾掉甲烷濃度數據?” 對方支吾著提到“國家安全條款”,他突然拔高嗓門:“等甲烷雲飄到華盛頓上空,你們會知道什麽叫真正的國家安全威脅!”
淩晨四點,第一塊菌絲防護膜樣品完成。李墨飛將其鋪在窗外冰麵,紫外線燈照射下,薄膜表麵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出雪花狀結晶。卡米拉用鯨骨鑿輕敲薄膜,立刻傳出類似豎琴的共鳴聲。“它在和冰層共振,”她將耳朵貼上去,“就像給傷口縫線時的哼唱。”
次日清晨,考察站的傾斜角度達到19度。陳曦蜷縮在牆角給上海防汛辦發郵件,突然聽見廚房傳來密集的爆裂聲——冷凍櫃裏的甲烷菌樣本集體複蘇,正在撞碎玻璃培養皿。
“全員撤離!”艾瑞克抱著最後兩箱數據硬盤衝出門。眾人剛跑出五十米,考察站就在冰層斷裂聲中墜入深淵。飛濺的冰碴中,他們看見服務器機櫃與永凍土塊相互碰撞,爆出的電火花點燃了泄漏的甲烷。
卡米拉突然指向東方。朝陽下,新形成的冰蓋上蜿蜒著數百道黑色裂紋,那是甲烷菌群遷移的路徑。“它們在找更暖和的床鋪,”她將鯨須笛插進冰麵,“太平洋還是大西洋?”
李墨飛的衛星電話突然震動。朱海工廠傳來好消息:首批菌絲防護膜已通過極端環境測試,正緊急運往長江口。“把坐標改成格陵蘭,”她對著話筒喊,“讓運輸機在雷克雅未克補給液氮。”
當運輸機劃過頭頂時,艾瑞克正用威士忌給凍傷的手指消毒。“敬科學,”他舉起酒瓶,“和那些願意傾聽冰層歌聲的耳朵。”
卡米拉用海豹油在冰麵畫出遷徙路線,線條延伸的方向正好與防護膜的擴張軌跡重合。陳曦突然發現,自己手背上不知何時出現了類似冰裂紋的紅色疹斑——這是人體對甲烷濃度飆升的應激反應。
“該走了。”李墨飛將海豹牙項鏈係在無人機上,看著它飛向最近的冰震監測點。項鏈上的牙齒在風中相互碰撞,發出類似卡米拉歌聲的奇異頻率。
他們踏上雪橇時,身後傳來冰層坍塌的巨響。陳曦的平板自動更新了數據:此刻的格陵蘭冰蓋,又融化了180億噸。
喜歡氣候邊緣請大家收藏:()氣候邊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