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地基
字數:4084 加入書籤
青藏高原的狂風卷著冰碴,撞在工地臨時板房的彩鋼瓦上劈啪作響。李墨飛摘下護目鏡,鏡片內側凝結的冰霜簌簌落在圖紙上,洇濕了剛畫完的抗震地基結構圖。他摸出懷裏的黃銅懷表——父親留下的老物件,表鏈上還纏著鹽礦帶來的晶簇——淩晨四點二十七分,凍土鑽孔機已經連續運轉了19個小時
“李工,三號鑽頭又卡住了!”劉宇裹著軍大衣撞開門,帶進來的雪粒子在電暖器紅光裏飛舞。他手裏攥著半截斷裂的合金鑽頭,斷口處粘著奇怪的黑色膠質物,“這鬼地方凍土層的冰磧岩比鈦合金還硬。”
李墨飛抓起地質錘敲了敲鑽頭,金屬震顫聲裏夾雜著細微的脆響“不是岩石,是千年冰核裏的沉積物。”他掰下塊黑色膠質放在酒精燈上,騰起的青煙帶著柏油味,“當年文成公主進藏的車隊,就是用這種青藏柏脂潤滑車軸。”
工地突然劇烈震動。兩人衝到觀測窗前,看見藏族工人多吉正領著二十個漢子跳夯土舞。他們腳綁犛牛皮底木屐,腰纏粗麻繩,隨著古老歌謠的節奏重重踏地。每次落腳,插入凍土層的鋼釺就下沉半寸。
“你們漢人的機器不行。”多吉掀開氈帽,露出被紫外線灼傷的臉頰。他掏出牛角杯舀起酥油茶,茶麵浮著的油花映出李墨飛發青的眼圈,“我爺爺那輩建布達拉宮偏殿時,靠300人跳了7天7夜的夯土舞。”
劉宇剛要反駁,鑽探區突然傳來刺耳的金屬摩擦聲。李墨飛抓起防寒服衝出去,膠靴陷進半融的冰泥裏。鑽進平台在零下二十五度冒著熱氣,俄羅斯產的tk9鑽機正在顫抖,儀表盤顯示鑽頭每分鍾隻能推進3厘米
“停鑽!”李墨飛拍下急停按鈕。鑽杆緩緩拔出時,帶出的冰芯在探照燈下泛著詭異的藍光。多吉突然跪下,用藏刀刮下冰芯表層的黑色膠質“這是大昭寺地宮封門用的聖土!”
實驗室的氙氣燈下,冰芯切片在顯微鏡裏呈現蜂窩結構。劉宇調整物鏡焦距時,手腕上的念珠磕到載物台——那是他祖母在五台山求的開光之物。“這些孔洞結構……”他猛地抬頭,“和我們在計算機模擬的理想抗震模型完全一致!”
多吉抱來隻布滿裂紋的陶罐。罐身用漢藏雙語刻著“貞觀十七年戍卒王五郎”,內壁殘留的碳化青稞散發陳年酒香。“工地西頭挖出來的,”他粗糙的手指撫過罐底裂縫,“當年戍邊軍把青稞酒倒進凍土,天神就會賜予地基力量。”
李墨飛突然奪過陶罐衝出帳篷。眾人追到鑽探區時,看見他正將陶罐碎片撒入鑽孔。黑色膠質遇到陶片瞬間膨脹,結成蛛網般的結構體。地震模擬儀顯示,這種複合材料的抗震性能比常規混凝土提升七倍。
“這不是巧合。”李墨飛抓起把混著陶粉的凍土,“唐代戍卒早就發現青藏柏脂與高原黏土的化學反應。”他的鋼筆尖戳破圖紙,墨水在凍土樣本上洇出個雍仲符號,“我們要用老祖宗的智慧造新地基。”
多吉摘下胸前鎏金嘎烏盒,倒出把混雜青稞和碎瑪瑙的混合物“加上這個,山神才會認得出自己的骨頭。”劉宇剛要阻攔,李墨飛已經將混合物倒入混凝土攪拌機。
黎明前的黑暗最濃時,第一塊試驗地基開始澆築。30頭犛牛拖著石碾子轉圈,牛鈴鐺聲與夯土歌謠混成古老咒語。多吉帶領工人跳起改良的夯土舞,每踏一步,摻著陶粉和瑪瑙碎的混凝土就下沉夯實
當朝陽染紅念青唐古拉山尖時,李墨飛趴在未幹的地基上。他耳朵貼著混凝土表麵,聽到內部傳來細微的爆裂聲——那是青稞炭化產生的納米級孔隙正在形成緩衝結構。多吉往地麵灑了勺青稞酒,酒液滲入混凝土的速度比普通建材快3倍。
“透水性達標。”劉宇盯著監測儀,手指無意識撥動念珠,“但是抗壓強度……”
話音未落,5公裏外的冰湖突然炸裂。巨大的冰浪裹著千年沉積物撲向工地,多吉吹響骨笛,101novel.com0多個藏族工人手挽手圍住地基。冰浪撞上混凝土牆的瞬間,劉宇的監測儀爆出刺眼紅光——抗壓指數直線飆升到設計值的23倍。
煙塵散去後,李墨飛從瓦礫堆裏爬出。他抹了把臉上的血,看見試驗地基巍然矗立,表麵浮現出與陶罐裂紋相同的雍仲紋路。多吉跪在地上,將牛角杯裏的青稞酒緩緩澆在裂縫處“山神收下供品了。”
封頂儀式當天的晨光刺破雲層時,李墨飛正跪在示範樓地基旁。他用麂皮擦拭著奠基碑上的冰霜,漢藏雙語的鎏金銘文逐漸顯露"公元101novel.com45年秋,漢藏工匠三百二十人共建此樓。"手指撫過"多吉次仁"這個名字時,背後傳來犛牛鈴鐺的脆響。
12頭白犛牛馱著最後一塊光伏幕牆緩緩走來。多吉的孫子紮西走在隊首,十五歲少年肩頭扛著比他高一截的經幡,藏袍下擺沾滿夯土舞留下的泥印。他腰間那把祖傳藏刀的刀鞘上,貞觀陶罐的殘片在朝陽中泛著幽藍,與光伏板上的瑪瑙粉光澤遙相呼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叔,阿爺讓我帶這個來。”紮西從犛牛鞍袋掏出裹著哈達的陶罐殘片。李墨飛注意到殘片內壁粘著碳化的青稞粒,與三個月前鑽孔發現的千年沉積物如出一轍。
示範樓頂層的藏族工匠突然唱起夯土號子。56歲的洛桑大叔赤腳站在鋼梁上,腳踝係著的銅鈴隨著舞步叮當作響。他改良後的舞步在傳統跺腳動作中加入了旋身,腰間的工具袋裏,電動扭矩扳手與牛角尺碰撞出奇異的交響。
“電壓穩定,準備合龍!”劉宇的吼聲從配電室傳來。李墨飛將陶片按在奠基碑凹槽內,後退三步時踩到根凍硬的犛牛繩——正是三個月前跳夯土舞用的那根,繩結處還纏著幾根灰白犛牛毛。
光伏幕牆被液壓吊臂緩緩提起。紮西突然解下藏刀拋向空中,刀身旋轉著在幕牆表麵投下流動的光斑。工人們屏息凝神,看著瑪瑙粉塗層將朝陽折射成七彩光瀑,整麵幕牆仿佛融化的雪山金頂緩緩流淌。
“停!”李墨飛突然舉手。幕牆離預定位置還剩3厘米時,他看見鋼梁接縫處卡著片風幹的青稞葉。紮西吹響骨哨,六名藏族工人立刻跳起改良的旋轉舞步,震落的冰碴在鋼梁上鋪成層緩衝帶。
正午十二點整,最後一塊光伏板嚴絲合縫嵌入卡槽。洛桑大叔從懷中掏出牛角號,渾厚的號聲驚飛了簷角的雪鴿。當最後一聲號角餘韻消散在群山之間,示範樓突然傳出細微的嗡鳴——那是摻著瑪瑙粉的混凝土正在固化,億萬納米孔隙在聲波中形成共振。
夜幕降臨時,李墨飛獨自跪在奠基碑前。衛星電話裏陳曦的聲音混著電流雜音“聽說你們用唐代戍卒的陶片當鎮樓石?”
“是鎮心石”他抓起把混合著冰碴的凍土,任其在指縫間簌簌落下,“下午做應力測試時,西牆承受了八級模擬地震。監測儀顯示震動波傳到奠基碑時,陶片周圍的混凝土孔隙率突然改變,就像……”
“就像你父親說的鹽礦自愈現象?”
月光突然被飄來的經幡遮擋。紮西抱著牛皮酒囊站在3步外,藏刀柄的陶片泛著冷光“阿爺說該給新樓喝青稞酒了。”
兩人爬上還在養護期的樓頂時,西北風正卷著雪粒敲打光伏板。紮西拔出藏刀插入女兒牆縫隙,刀身震顫的頻率讓李墨飛想起鹽礦深處的次聲波。少年將青稞酒緩緩澆在幕牆接縫處,酒液竟順著瑪瑙粉的紋路繪出幅雍仲符號。
“阿爺說,樓要活九百年。”紮西用刀尖挑起冰晶,“得像大昭寺那樣,每年喝三斤青稞酒,吃七兩酥油。”
後半夜,李墨飛在工程日誌上記錄數據時,發現紮西悄悄將陶片拓印按在簽名處。少年用炭筆在漢藏雙語名字旁畫了頭白犛牛,牛角正好指向應力測試中出現的奇跡數據峰值。
遠處工棚傳來改良後的夯土歌謠,老工人們正教年輕焊工跳旋轉舞步。有個四川小夥的勞保鞋總踩不準節拍,多吉次仁老爺子便在他鞋底釘了圈犛牛鈴。此刻那些錯落的鈴聲混著藏語唱詞,在凍土高原的星空下織成張無形的抗震網。
黎明前最冷的時刻,李墨飛將奠基碑旁的凍土裝進鐵盒。盒底墊著父親留下的鹽礦日記,其中一頁記載著1987年礦難當天的氣壓值——與示範樓成功封頂時的數值完全相同。
喜歡氣候邊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氣候邊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