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證據收集
字數:2798 加入書籤
臘月廿三祭灶日,擷芳殿的銅爐裏燃著辟邪的柏枝,婉兒握著從趙破虜值房搜出的檀木匣,指尖在匣底暗紋上輕輕一按,"哢嗒" 聲裏,匣蓋內側彈出個夾層 —— 十二顆東珠整整齊齊嵌在絲絨裏,映著燭光泛出冷潤的光,正是賢貴妃九鸞金釵上的舊物。
"第三顆東珠內側有刻紋。" 父親戴著老花鏡,用銀針挑起珠子,借著火光細看,"是寧王封號的篆體 —— 當年造辦處專為親貴器物留的暗記。" 他望向案頭堆著的羽林衛腰牌,趙破虜的名牌背麵,果然用相同紋路刻著 "壬辰冬月",與濟州島密信上的日期分毫不差。
翠兒舉著從牆角暗格裏搜出的羊皮袋,倒出的不僅是散落的珍珠,還有片巴掌大的莎草紙,上麵用蠅頭小楷記著每月十五的貨物交接時間。婉兒發現紙頁邊緣染著淡淡磷粉,對著燭火一照,空白處竟顯出血色海東青 —— 正是鹹福宮藍火案中出現的顯影密語。
"值房的地磚下還有夾層。" 羽林衛統領帶著滿身雪氣闖入,捧著個裹著狐皮的木盒,"掀開第三塊青磚,底下碼著十二根震天雷引信,每根都刻著雙鶴紋。"
木盒打開時,婉兒看見引信之間夾著封信,封口蠟印是半隻展翅的寒鴉。她用銀針刺破蠟封,展開信箋的瞬間,父親忽然按住她的手:"當心硝磺粉。" 果然,信紙上撒著極細的黃色粉末,正是三年前泉州港走私案中用來防止泄密的毒粉。
"陳統領... 不,趙破虜的靴底沾著玄武池的碎冰。" 婉兒指著木盒角落的冰渣,"昨夜審他時,他說子時在值房溫酒,可這冰渣裏混著磷火 residue—— 隻有玄武池底的陳年積冰才會有。"
父親點頭,目光落在信末的密點上:"這些小點連起來是渤海灣的暗港圖,和三年前寧王船隊的航線一致。" 他忽然翻開趙破虜的羽林衛調令,發現簽發日期的朱砂印下,隱約透出 "濟州島轉運使" 的墨痕 —— 那是寧王當年私設的官職。
最關鍵的證據藏在趙破虜的護腕裏。婉兒用銀剪拆開艾草填充層,竟取出卷極細的絹絲,上麵畫著紫禁城排水係統與玄武池水脈的交匯圖,每處藏貨點都標著寒鴉與海東青重疊的圖騰。絹絲邊緣繡著行小字:"立春前七日,水脈開則城門破",正是寧王餘黨慣用的倒計時暗號。
"小廚房的慶哥兒招了。" 刑部侍郎匆匆來報,呈上用刑取得的證詞,"他替趙破虜在翊坤宮當眼線,每夜用香脂味引開守夜宮女 —— 那香脂裏摻的夾竹桃粉,正是從司藥房的三寶處拿的。"
婉兒看著證詞上畫押的指印,忽然想起慶哥兒衣領上的雙鶴紋線頭。她翻開尚儀局新整理的暗樁名冊,發現三寶的入職記錄被人篡改過,真正的入職時間比記載早了三個月 —— 正是寧王餘黨開始活躍的時間。
亥初時分,婉兒在趙破虜的劍柄紅繩裏發現了更驚人的證據。她解下紅繩,看見劍柄內側刻著十二道刀痕,每道對應著一個宮門的名字,其中 "神武門" 和 "東華門" 的刀痕特別深 —— 那是紫禁城最堅固的兩道門,也是震天雷引信標注的重點爆破點。
"把這些證據呈給太後前,先對一對時間線。" 父親將所有證物按日期排列,從翊坤宮盜寶案到玄武池藍火案,再到趙破虜的調令與密信,終於在臘月廿五的節點上,發現了驚人的重合 —— 所有行動,都是為了在立春那天,借水脈炸開城門,放寧王餘黨的船隊入城。
最隱秘的證據藏在趙破虜的《水龍吟》書頁間。婉兒對著月光翻動書頁,發現某頁空白處的墨痕在反光下顯形,竟畫著太後車架的路線圖 —— 原來他們不僅要炸城門,還要在太後祭天那日製造混亂。
"通知羽林衛,加強祭天沿途的警戒。" 父親扣上證據箱,青銅鎖扣發出清脆的響聲,"尤其注意攜帶艾草香的人,還有耳後有朱砂痣的 —— 哪怕是宮女,也要驗明正身。"
婉兒望著窗外飄起的細雪,將賢貴妃的東珠重新放回檀木匣。這些璀璨的珠寶此刻不再是裝飾品,而是串起所有陰謀的線索。她忽然想起趙破虜被押走時說的 "主人",那個藏在更深陰影裏的人,或許正盯著祭天的黃曆,等著水脈炸開的那一刻。
"小姐,該去慈寧宮了。" 翠兒捧著裝有密信的錦囊,忽然指著絹絲上的海東青,"您說,這鳥的翅膀紋路,怎麽和寧王府地磚的花紋一模一樣?"
婉兒低頭細看,果然,海東青展開的翅膀,正是寧王府正殿地磚的拚花圖案。她忽然明白,三年前寧王兵敗時,就將整個王府的構造圖藏在了圖騰裏,而趙破虜的這些證據,不過是冰山一角。
當她抱著證據箱踏出門時,擷芳殿的簷角銅鈴忽然響起。寒風中,她聽見父親在身後低聲道:"記住,最危險的證據,往往藏在最顯眼的地方。" 這句話,恰如手中的銀鳳令牌,在雪地中閃著冷冽的光,照亮了通往慈寧宮的漫漫長路。
證據已經集齊,真相即將揭曉。但婉兒知道,這僅僅是摧毀寧王餘黨陰謀的第一步。那些刻在引信上的雙鶴紋,那些藏在密信裏的海東青,都在提醒她,真正的較量,還在祭天那日的神武門前等著她 —— 而她,早已準備好用這些確鑿的證據,撕開所有偽裝的麵具,讓陰謀在晨光中無所遁形。
喜歡血契輪回:從光緒之死到2026請大家收藏:()血契輪回:從光緒之死到202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