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佛珠血案

字數:2539   加入書籤

A+A-


    民國十七年夏,東陵地宮的黃腸題湊間滲著潮氣。婉兒握著煤油燈的手在發抖,燈影掠過慈禧太後的棺槨時,棺蓋上的鎏金蓮花紋突然裂出半道縫隙,露出裏麵那串 108 顆翡翠佛珠 —— 它們像凝固的綠血,在幽暗中泛著冷光。
    "第 36 顆和第 72 顆。" 戴著白手套的考古學者用鑷子夾起佛珠,放大鏡下可見翠色裏浮著極細的金斑,"光譜儀測過,是砷化物殘留。" 婉兒的指甲掐進掌心,農曆十月廿一的日期在腦海中炸開 ——1908 年 11 月 14 日,光緒帝駕崩的子時,恰是佛珠第 36 顆對應的 "三十六天罡" 位,而第 72 顆正對著 "七十二地煞",暗合天幹地支的陰陽之數。
    棺內的黴味裏混著一絲甜腥,她忽然想起《造辦處密檔》裏的記載:鹹豐十一年,慈禧初掌大權,命造辦處用紅珊瑚粉混合砒霜製成粘膠,專為串連東珠朝珠,美其名曰 "固色延年膠"。當時掌案的老匠人曾在太醫院閑聊時說:"這膠幹後比鐵還牢,蟲蟻不侵,連人的精血都能鎖住。"
    鑷子輕觸佛珠穿線處,暗紅膠痕應聲而落,露出底下刻著的極小年號:"辛酉"。那是 1861 年,慈禧發動辛酉政變的年份,也是她第一次將砒霜融入首飾的開端。婉兒盯著第 36 顆佛珠的孔眼,邊緣呈鋸齒狀,與光緒帝指甲血書裏 "項" 字的頓筆如出一轍 —— 當年袁世凱獻給慈禧的鼻煙壺,壺蓋內側正是這種刻痕。
    "每顆佛珠對應她掌權的年份。" 考古學者的鋼筆在筆記本上沙沙作響,"第 36 顆是光緒三十四年,第 72 顆是她垂簾聽政的總年數。" 婉兒忽然想起瑾妃繡鞋裏的砒霜結晶,同樣裹著紅珊瑚粉,原來這種特製粘膠早被用作毒藥載體,表麵是珠光寶氣的佛珠,內裏卻是浸透砷毒的索命線。
    地宮頂部的水滴落在棺蓋上,叮咚聲裏,婉兒回想起三年前在故宮庫房見到的朝珠賬本:慈禧每次佩戴翡翠佛珠後,必定要賞給近身宮女杏仁酥 —— 與當年送給光緒帝的點心同款。那些宮女大多活不過二十歲,卷宗裏記著 "急症發疹",如今想來,正是慢性砒霜中毒的症狀。
    "看這裏。" 學者用手術刀輕輕刮開第 36 顆佛珠的翠麵,底下竟刻著 "十月廿一" 四個小字,刀工與瀛台日晷上的 "戊申年霜降" 如出一人之手。婉兒的後背撞上冰涼的石牆,終於明白為何慈禧要在光緒帝死後次日便迫不及待地安排自己的陪葬品 —— 這串佛珠哪裏是祈福法器,分明是她用皇帝的死期來計數的權力念珠。
    紅珊瑚膠的碎屑在燈光下閃爍,像極了當年養心殿地磚上的拖擦血印。婉兒忽然記起李蓮英的口供:"老佛爺說,皇上歸天那日,要戴最綠的珠子念經。" 原來早在十年前,她就選定了用光緒帝的死來祭這串佛珠,用砒霜將兩個生命綁定在陰陽兩界,讓自己的權勢即便入了棺槨,也要踩著皇帝的屍骨繼續延年。
    棺內的佛珠突然發出細微的爆裂聲,第 72 顆珠子表麵浮現出蛛網般的裂紋,露出裏麵裹著的指甲蓋大小的黃綾 —— 婉兒認得那是光緒帝龍袍的布料。1861 年的粘膠不僅鎖住了砒霜,更將皇帝的衣角碎片封在其中,仿佛要讓光緒帝的魂魄永遠困在這串佛珠裏,陪著她在黑暗的地宮度過永恒的歲月。
    "這種膠遇熱會釋放毒氣。" 學者突然捂住口鼻,煤油燈的火焰開始變藍,"當年參與殮葬的工匠暴斃,恐怕不是因為驚擾皇陵,而是中了這佛珠的毒。" 婉兒望著棺內漸漸泛紫的佛珠,想起瑾妃臨終前攥著她的手說:"那些珠子會說話,可惜說的都是吃人話。"
    地宮深處傳來石牆開裂的聲響,婉兒趁機將半片粘膠碎屑塞進袖口。當考古隊準備撤離時,她故意落在最後,用銀簪挑開第 36 顆佛珠的孔眼,裏麵掉出半粒炭化的藥丸 —— 正是光緒帝生前服用的安神湯丸核,裹著的朱砂衣上,用密寫藥水畫著個小小的 "袁" 字。
    走出地宮時,暮色已染紅孝陵的琉璃瓦。婉兒攤開掌心,紅珊瑚膠在夕照下泛著血光,那些被慈禧視作權力象征的佛珠,終究成了她弑君的鐵證。當年造辦處的匠人不會想到,他們發明的 "固色延年膠",最終固住的不是珠寶的色澤,而是一個王朝的罪惡,讓每一顆佛珠都成了滴著毒汁的曆史標點,永遠釘在紫禁城的命盤上。
    夜風掠過鬆林,傳來類似電報機的滴答聲。婉兒摸著袖口的佛珠碎屑,忽然聽見身後地宮方向傳來轟然巨響 —— 不知是塌方,還是某位老佛爺的棺槨,終於承受不住這 108 顆帶毒的念珠,在曆史的重壓下,裂開了第一道縫。
    喜歡血契輪回:從光緒之死到2026請大家收藏:()血契輪回:從光緒之死到202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