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常委會激辯

字數:4768   加入書籤

A+A-


    丁義珍把火柴盒放進公文包時,天剛亮。他沒喝早茶,也沒看文件,就坐在辦公桌前,盯著抽屜上的鎖孔看了三分鍾。鑰匙在褲兜裏,冰涼的。
    七點四十五,縣委常委會議室。
    李達康已經到了,正站在白板前畫路線圖,筆尖劃得嘩嘩響。他畫得挺起勁,仿佛那條路不是水泥鋪的,是政績堆的。
    “三個月,必須貫通。”他轉身,掃了一圈,“咱們金山不能拖全省後腿。”
    沒人接話。幾位常委低頭翻本子,像在找昨天的筆記。易學習坐在主位,手裏捏著一支舊鋼筆,筆帽開了又合,合了又開。
    丁義珍進門時沒出聲,把包放在腳邊,坐到自己位置上。他穿了件灰夾克,袖口有點磨邊,像是剛從工地下來。
    李達康看了他一眼,頓了頓,繼續說:“資金方麵,群眾積極性很高,各村自願捐款進展順利,這說明什麽?說明咱們的路修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丁義珍沒動。
    “當然,”李達康語氣一轉,“個別地方執行有偏差,我們也要批評教育。但不能因為幾顆老鼠屎,就說整鍋湯不能喝。”
    有人笑了,笑得不太自然。
    丁義珍這才抬頭,聲音不高:“李縣長,我能說兩句嗎?”
    “你說。”李達康坐回椅子,手搭在扶手上,像是等著聽匯報。
    丁義珍沒急著說話。他拉開公文包,取出一個牛皮紙袋,放在桌上。袋子封得好好的,邊角有點磨損,像是被人反複摩挲過。
    “我這兒有幾樣東西,”他慢慢打開袋子,“想請大家看看——這路,到底能不能撐三個月。”
    會議室一下子靜了。
    李達康眉頭一跳:“你這是什麽意思?”
    “意思很簡單。”丁義珍抽出第一張紙,是村民王老栓的字條,上麵寫著“沒退錢,卡被停了”,字歪歪扭扭,像是用鉛筆在煙盒背麵寫的。
    “這位王老栓,五保戶,捐了三百。後來聽說能退,就去村委問。結果呢?錢沒退成,信用社的卡給凍結了。”丁義珍把字條推到桌中央,“李縣長,您說這是自願?還是‘不捐不行,退了更不行’?”
    李達康臉色沉下來:“這是個別村幹部的問題!不能代表整體!”
    “個別?”丁義珍又抽出一份文件,“市質檢站的檢測報告。金峰建材提供的水泥,標號22.5,連路基最低標準32.5都夠不上。他們自己說的,這種水泥,隻能砌豬圈。”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咱們主幹道的地基,就是拿豬圈水泥打的。”
    有人倒吸一口冷氣。
    “還有這個。”丁義珍按下錄音機按鈕,裏麵傳出一個聲音:“七天強度不到標準值的60……修路?那是拿人命開玩笑。”
    他按了暫停,錄音機裏隻剩沙沙的電流聲。
    “後麵還有,要不要聽?”他問。
    沒人說話。
    李達康猛地站起來:“丁義珍!你這是搞什麽?拿著半截錄音嚇唬人?工程質量是監理負責的,你一個副縣長,越權調查,還私自送檢?程序呢?規矩呢?”
    “程序?”丁義珍冷笑,“群眾捐的錢,直接打到供應商賬戶,備注‘預付款’。這算哪門子程序?”
    他甩出轉賬記錄:“三筆,四十七萬,全進了金峰建材。人家連發票都沒開,錢就到了。李書記,這叫預付款,還是回扣?”
    “你血口噴人!”李達康一掌拍在桌上,“我告訴你,這條路要是停了,金山的發展就斷了!你負得起這個責嗎?”
    “我負不起。”丁義珍站起身,聲音反而更平靜了,“但老百姓負得起嗎?他們一輩子攢幾百塊,就為了孩子能上學、老人能看病。你拿他們的血汗錢,買劣質水泥,修一條半年就裂的路,還說是為他們好?”
    他指著白板上的路線圖:“你修的不是路,是官帽。你踩的,是老百姓的脊梁骨。”
    會議室裏靜得能聽見筆掉地上的聲音。
    易學習一直低著頭,這時慢慢抬起頭,看著丁義珍。
    丁義珍轉向他,語氣緩了下來:“易書記,您在金山幹了八年,走遍了每個村。這路,您敢走嗎?”
    沒人接話。
    丁義珍從包裏拿出火柴盒,打開,倒在會議桌上。
    一堆灰白色的粉末散開,混著瀝青碎屑和水泥渣,像一攤風幹的泥。
    “這就是我們路基的‘混凝土’。您要是不信,可以拿回去泡水裏試試。泡一晚上,它就散了。”
    易學習盯著那堆粉末,看了足足半分鍾。
    他慢慢合上筆帽,放在桌上,發出一聲輕響。
    “捐款方案,”他開口,聲音不大,但每個人都聽清了,“必須重議。”
    “老易!你這是什麽意思?”李達康猛地轉頭連書記都不叫了,直接叫老易,現在的李達康還沒有以後那麽老練,一有些挫折就破防了。
    易學習沒看他,隻說:“路要修,但不能這麽修。錢要花,但不能這麽花。咱們是幹部,不是包工頭。”
    有兩位常委交換了個眼神,其中一個清了清嗓子:“其實……初衷是好的。不能因為執行問題,就否定整個項目。”
    “初衷好?”丁義珍從包裏又掏出一張紙,是施工日誌的複印件,“金峰建材,三個月送了八車貨。可工地記錄,隻收了五車。另外三車,去了哪兒?”
    他盯著那位常委:“您猜,它們是不是進了某個領導親戚的磚廠?”
    那人立刻低頭翻本子。
    “還有,”丁義珍環視一圈,“我聽說,鎮上有個打印店,最近多了不少‘空白錄音文件’,格式統一,標簽寫著‘丁主任推薦用’。老板姓啥?我不說,有人知道。”
    他沒點名,但目光掃過一位正低頭記筆記的常委。那人筆尖一抖,墨水洇了一大片。
    李達康臉色鐵青:“丁義珍!你這是搞株連!造謠!”
    “我不是造謠。”丁義珍把所有材料收進紙袋,重新封好,“我隻說事實。證據在這兒,誰想看,隨時可以調。誰想查,我配合到底。”
    他坐下,不再說話。
    會議室陷入沉默。
    易學習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板擦,把那條畫得整整齊齊的路線圖,一點一點擦掉了。
    粉筆灰簌簌落下。
    “今天的會,就到這裏。捐款的事,成立專項小組,重新審議。工程暫停,等資金和材料問題搞清楚再說。”
    “你!”李達康指著易學習,“你這是動搖軍心!”
    “軍心?”易學習回頭看他,“你帶的這支‘軍’,拿劣質水泥修路,拿群眾血汗錢做人情,還談什麽軍心?”
    他把板擦放回托盤,發出一聲脆響。
    “散會。”
    常委們陸續起身,有人匆匆走,有人慢吞吞收拾包。沒人看李達康。
    丁義珍最後一個離開。他走到門口,忽然停下,回頭看了眼會議桌。
    那堆粉末還在,沒人清理。
    他轉身出門,走廊燈光照在牆上,拉出一道長長的影子。
    他走下樓梯,腳步很穩。
    走到一樓大廳,迎麵撞見小趙,手裏抱著一摞文件。
    “丁縣長,質檢站剛送來的,第二批樣品報告……更差。”
    丁義珍接過文件,翻開第一頁。
    “抗壓強度,連上次的一半都不到。”
    小趙壓低聲音:“他們說,這批水泥,摻了煤渣和土。”
    丁義珍合上文件,塞進公文包。
    “走,”他說,“去柳樹溝。”
    小趙愣了:“現在?”
    “現在。”丁義珍推開門,外頭陽光刺眼,“有些事,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