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產業升級尋突破
字數:4422 加入書籤
建委主任的電話剛掛,丁義珍就撥通了秘書處。
“通知工信局、財政局、發改委,明天一早八點半,上我辦公室開會。議題隻有一個——產業升級。”
他把手機扣在桌上,目光落在電腦屏幕右下角的時間上淩晨三點十七分。窗外的京州城早已沉入寂靜,隻有市委大院門口那盞孤燈還亮著,照著一輛停了許久的黑色轎車。車牌尾號確實是“886”。
丁義珍沒再看它。
他重新調出剛才被打斷的城市規劃圖,手指在觸控板上滑動,將南巷和幸福裏兩個片區的綠色標記緩緩縮小,接著放大整個城區的工業布局圖。老廠區密布在西郊,鏽跡斑斑的廠房像一塊塊陳年舊疤;東南方向倒是新劃了幾片開發區,可土地空置率超過六成。
“光修幾條路,清幾道溝,治不了根。”他自言自語,“錢可以壓下去一次流程,壓不住整個係統。得換個活法。”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筆寫下三行字
傳統產業怎麽救?
新興產業怎麽引?
政府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寫完,他退後兩步看了看,又在最後一行下麵畫了個圈。
天剛蒙蒙亮,會議室就坐滿了人。周叔來得最早,拎著個黑皮文件夾,坐下後不緊不慢地掏出老花鏡。建委主任緊隨其後,進門時還搓著手,像是剛從冷風裏鑽進來。
“各位,”丁義珍開門見山,“昨天晚上,我們好不容易批下去的施工許可,係統權限又被鎖了。”
眾人麵麵相覷。
“技術組查了,不是故障,是人為調整了訪問組別。”他頓了頓,“我不想知道是誰幹的。我現在隻想告訴所有人——如果我們還陷在這種你掐我、我卡你的拉鋸戰裏,京州十年都翻不了身。”
周叔推了推眼鏡“你是想動大棋了?”
“對。”丁義珍點頭,“民生工程必須推,但不能隻靠我一個一個去盯。我們要做的,是讓整個城市的發展邏輯變過來。”
他打開投影,調出幾張照片蘇州工業園的自動化流水線、深圳科技園裏年輕人圍著一台3d打印機討論方案、寧波一家老牌紡織廠改造後的智能車間。
“這些地方十年前什麽樣?跟我們現在差不多。但他們敢轉,肯投,政策跟得上。”他指著其中一張圖,“這家機械廠,老板去年貸款換了整套數控設備,今年訂單接到手軟,連俄羅斯的代理商都找上門。”
工信局局長皺眉“可我們這兒的企業,多數還在用九十年代的機床,讓他們一步跨到智能化,怕是受不了。”
“沒人說一步到位。”丁義珍說,“我的想法是兩條腿走路——一手抓傳統企業技改,另一手孵化新興產業。先易後難,先試點再鋪開。”
財政局副局長立刻接話“技改要補貼,孵化要園區,哪樣不要錢?去年財政結餘才幾個億,您這一開口,怕是要砸進去幾十個。”
周叔這時開了口“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杠杆怎麽打。”他翻開文件夾,“我算過一筆賬,如果采用‘以獎代補’方式,企業完成技改並通過驗收後再給資金,財政風險可控。而且,隻要產能提升,稅收自然上來,形成良性循環。”
“舉個例子,”他抬頭看著眾人,“一家中型機修廠投入五百萬升級設備,效率提升40,一年能多賺三百萬。按25所得稅算,三年就能回本,政府還能多收七八十萬稅。這筆賬,值不值?”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建委主任摸著下巴“園區這塊,倒是可以盤活閑置地塊。東新區有兩塊地掛了兩年沒人要,要是定好產業方向,搞定向招商,未必起不來。”
“那就定了。”丁義珍拍板,“第一階段,選三家國企機修廠、兩家民營紡織廠做技改試點,市裏配套服務專班,一對一幫扶。同時啟動東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規劃,年底前完成基礎設施建設。”
散會後,周叔留了下來。
“你爸當年在香江,也是這麽幹的。”他一邊收拾材料一邊說,“別人走私電器,他帶著甫光船隊運的是機床、模具、圖紙。那時候誰懂什麽叫產業升級?可他愣是靠著一批舊設備,建起了第一條生產線。”
丁義珍笑了笑“他是闖關的,我是守城的。”
“一樣的膽子,不一樣的打法。”周叔戴上帽子,“不過有一點相通——都得讓人看到希望。光講道理沒用,得讓他們看見錢能掙,日子能好。”
兩天後,丁義珍帶隊出發,去了蘇州和深圳。
考察途中,隨行的一位副局長嘟囔“人家底子厚,咱們抄不來。”
丁義珍聽見了,沒吭聲。到了深圳一家智能裝備公司車間,他指著正在組裝的機械臂問負責人“這玩意兒十年前貴嗎?”
“貴啊,一套進口的七八百萬。”
“現在呢?”
“國產化之後,不到兩百萬,性能還更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丁義珍回頭看了眼那位副局長“聽見沒?他們也不是天生就有,是一步步換下來的。”
回程火車上,他拉著周叔和建委主任在餐車碰頭。
“方案草擬一下,就叫《京州市產業升級三年行動草案》。”他說,“重點寫清楚三條一是技改補貼怎麽發,二是園區怎麽建,三是服務專班怎麽運作。”
周叔回頭問“劉誌軍那邊……要不要提前通個氣?”
丁義珍沉默片刻“不用。等方案成型,直接上會。他要是反對,就讓他當著所有人的麵說理由。”
三天後,草案初稿擺在了丁義珍桌上。
他還沒來得及細看,秘書敲門進來“幾家試點企業負責人到了,在小會議室等著。”
丁義珍拿著文件走進去時,屋裏已經坐了五個人。最邊上那個穿舊夾克的中年男人他認識——紅星三廠的廠長李衛國,他爺爺曾經工作過的老廠。
“丁書記,”李衛國開門見山,“投五百多萬換設備,我信您說的是好事。可萬一市場不行,貸款還不上,廠裏三十多個工人怎麽辦?”
其他人紛紛點頭。
丁義珍把草案放在桌上,翻開一頁“第一年完成技改並通過驗收,市裏補貼30。第二年如果訂單不足,政府牽頭對接央企和大型製造企業的供應鏈采購。”
他抬眼看著李衛國“你廠子原來給礦山機械做配件,現在能不能接新能源汽車部件的單?隻要設備達標,我親自給你打電話,聯係寧德時代的技術團隊來做認證。”
屋裏一下子靜了。
“還有,”丁義珍繼續說,“每個試點企業,由一名市領導包幹聯係,每月至少上門一次,問題當場協調。你們不用擔心審批卡殼,也不用怕沒人撐腰。”
李衛國低頭搓了搓手“要是真這麽幹……我願意帶頭試。”
其他幾個人也開始低聲議論。
丁義珍站起身“我知道大家有顧慮。但路總得有人先走。我不敢說百分百成功,但我敢保證——隻要你們實打實幹,政府絕不會撒手不管。”
會議結束已是傍晚。
他回到辦公室,把試點企業名單貼在白板上,用紅筆圈出第一批五家。窗外,夕陽正落在遠處一座老煙囪上,磚紅色的牆體映著金光,像被點燃了一樣。
他拿起電話,撥通秘書“明天安排個時間,我要去紅星三廠看看他們的老車間。”
話音未落,桌上的平板忽然震動了一下。
是係統提醒東新區審批係統權限再次異常,訪問受限。
喜歡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