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砸錢買貨

字數:1526   加入書籤

A+A-


    一切來得有些突然,卻順理成章。解放軍東海艦隊憑借著可以在寧波地界,任意采購貨物的權力,靠著已有和不斷造出的船隻,做起了商業往來的買賣營生。以鄧爺爺理論為指導,以市場經濟為主體,實行大明朝東海不完全意義上的“改革開放”。可謂“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解放軍東海艦隊有的是金銀珠寶。應了一句老話:“窮得隻剩下錢”。確實因為大明實施海禁,根本沒法采購物資。什麽都缺,錢倒是空留著。
    新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經驗,告訴我們,長期被壓抑的購買欲,一旦釋放出來,是驚人的。既然能夠正常買貨,而且指不定這種好事能維持多久,解放軍戰士們都想著把錢換成各種物資。
    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需要政策引導和鼓勵的。王直當然十分樂意,很快組織人員和船隻,上岸大采購。思來想去,似乎毛海峰比較精通這類事,便委派他全權負責。說起來,這毛海峰也比較怪,比常人多了一個名字,叫“王滶”。而且他還更喜歡別人以後者來稱呼。全是因為曾做過王丹義子的緣故。好在王直也同姓,並不覺得有什麽反感。
    火藥、鐵、鉛、糧食、布匹通通有了著落。誰讓大陸物產豐富,沿海百姓又那麽熱情地售賣。其實價高,也占了很大因素。解放軍東海艦隊為了刺激市場,故意抬高收購價。這樣沿海百姓就有了積極性,甚至各路內地的商販也聞風而來。
    王直就每天安安心心地待在山上的寨子裏,看著下邊的海港裏,船隻進進出出,不斷運回各種物資。供應得到充足的保障,船、槍、炮都開始正常生產。加上有班傑明為首的葡萄牙人作技術指導,一切都很順利。
    軍工上去了,王直卻沒想好,該把這股力量對準誰。王直吸取了教訓,對付那些不老實、還想在寧波地麵上,殺人搶劫的海盜,以驅逐和恐嚇為主。的確難以避免的,才動手。一般上,鑒於解放軍的日益強大,海盜們都知難而退。既然和陸上的百姓,都做起了正常交易,就有義務保一方平安。省的彼此間起了嫌隙,情義不在,買賣也難成。
    情況似乎越來越好,解放軍放開膽子大收購。甚至連造船的各個部件,也向沿海的百姓定製。然後一起運回烈港,再組裝。這是王直的主意,放在21世紀,這叫“分工協作”或“請人代工”。
    像蘋果這種超級大公司,都不必進行實體生產,找一些規模企業,代為加工便行了。由於造整艘的大海船,在陸上仍屬違法,王直也隻能買部件,然後自己組裝。這樣還是省了大筆的功夫。
    解放軍東海艦隊日常消耗的大宗——子彈、炮彈也是如此,既然采購渠道已經全麵鋪開,直接向沿海百姓收購,隻消提供些樣品,就沒更大問題了。鉛比較柔軟,多花些手工,要圓便圓、要扁就扁,大小規格還合適。在21世紀,這也有名堂,叫“來樣加工”。
    好像江浙沿海的人天生有這方麵的天賦,產品一般都能保質保量。當然前提是解放軍保價。這和500年後,也差不多。隨著產量增加,供求兩旺,很快在寧波市麵上,子彈和炮彈有了個統一的商品名稱——“鉛丹”。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