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權宜之計
字數:1565 加入書籤
因此王直不能告訴大夥,這次與官府談判的“真相”。最起碼,也要等到條件完全成熟了,再說。否則會亂了軍心。
其實在王直的心底,留在大明,遠勝過再回扶桑。這也是他坦然接受嚴大人提議的主因。從曆史的角度看,大明的東海似乎少不了“王直”,扶桑卻更不能沒有“織田信長”。當然王直對這段曆史根本不了解,直接無視了。
王直在解放軍戰士們的簇擁下,順利地返程了。一路上少言寡語,對於“改革開放”也不主動提及。幸好,除了他之外,基本上沒人關心這個。其實大家更看重的是,作為首領的王直能活著,從寧波城出來。
等到與停在北侖港的豐臣秀吉所領的艦隊匯合,王直他們便一起返回金塘烈山。
到了寨子才發現,明珠和班傑明早被人捆押起來,就等著“噩耗”傳來,然後行刑。幸虧王直到底是活著回來了。否則又搭進兩條冤魂。
王直親自過去將他倆解救出來。班傑明畢竟是男性,膽子要更大些。明珠的情緒波動更加大,都快成了淚人。尤其是剛見王直時,眼淚就像開閘的洪水般噴湧而出,止都止不住。王直又哄又抱,才使她漸漸平複。
王直並不願提及與官府談判的具體內容和細節。大家都默認為沒有成功,或者說突破性進展。這倒是早有預料的。“改革開放”,哪有那麽容易就被官府認可。上回官府承諾“開市”,不過是誘使解放軍前去攻擊海盜的餌子。
沒想到,不過一兩日,官府竟然給解放軍送來了一則通告,是寧波知府丁湛親自下發的,加蓋著寧波府大印,貨真價實。並且據信使說,這個通告,也已同步下發到全寧波各個角落。
文字大意是:因王直部眾剿滅進犯杭州的賊寇,立了大功。特準其可以隨意在寧波地界,向商人、百姓采購通貨。同時此權力也僅限於他們。
通告的內容很快在解放軍戰士中傳開了。王直早就知道會有這出,除了一點小高興,並沒覺得什麽。
但解放軍戰士們都不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絕大多數將此誤解為“官府遵守約定,落實開市”。隻有王直心裏最亮堂,“開市”還是不被接受的,解放軍僅僅是獲得了一個“物資采購權”。
可王直並不想對戰士們告知實情、解釋清楚。一來,怕戰士們失望,對前途信心不足。二來,王直是真心期盼“改革開放”的來臨。在他的潛意識裏,根本無法接受這種“糾正”。王直對於“改革開放”,已經完全可以用“極度渴望”來形容。說通俗些,哪怕隻能在夢裏實現,也不願這個夢會醒。
官府同意“開市”的事,在解放軍戰士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畢竟有許多人從前就在“下海經商”。如今政策麵一明確,心裏能不有想法嗎?
鑒於這種情況,王直也隻能聽之任之、因勢利導,甚至推波助瀾了。這場波動越來越大,最後還真成了大潮。不是別的,正是21世紀時備受讚譽、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王直也一躍而上,成為用新時代先進理念武裝過頭腦的“弄潮兒”。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