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家康之見
字數:1577 加入書籤
德川家康說:“我已就過成人禮,更了正名‘鬆平元信’,也有了家室。可不再是什麽小孩子。”
王直高興了上前摸了摸德川家康的頭,說:“但你在我眼中仍舊是那個需要照顧的小孩子。”
德川家康眼圈一紅,卻依然說道:“二哥還是這麽隨性。其實無論說什麽話,做什麽事,都要遵循道理。就像我現在的身份確實已經是大人。”
王直哈哈一笑,說:“不錯,有出息了。竟然會和哥哥我談道理。”
德川家康說:“我已經不是孩子,懂的道理也不比人少。就我看,二哥說話、做事,經常不講道理。尤其是這次準備接受大明的招安,更是沒有道理。”
王直一聽,有些高興,卻也有些不高興,問:“這招安,哪裏沒有道理了。道理就在‘改革開放’。說你不懂,還不承認,反說起哥哥我來。”
德川家康說:“在今天以前,我確實沒有聽說過‘改革開放’。我承認我不懂什麽‘改革開放’。但我仍然要說你要做的事,連最基本的道理都沒有遵守。”
王直便問:“怎麽說?”
德川家康說:“其一,大明的招安隻對內,不對外。二哥又不是大明人。若去大明受招,與身份不符。既然連最基本條件都不成立,這招從何說起?”
王直聽了,不由點點頭,確實自己不是大明人,按理無法受大明的招安。但這不是為了“改革開放”嘛。
德川家康繼續說:“其二,哥哥若去大明受招,與禮製也不符。哥哥如今乃是堂堂日本王,一國之主,和那大明皇帝平起平坐。若是受降,豈非屈於人下。”
王直瞠目結舌,隻覺義弟所言,雖聞所未聞,卻真是句句在理。
德川家康稍稍一頓,接著說:“哥哥,若執意投降大明。依照禮製,應派使臣前往,稱藩納貢,根本無需親至。反言之,一國之主,萬金之軀,又豈可自陷險地。古往今來,教訓極多。”
王直大喜過望,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怪不得一直覺得去大明受招,有不對勁的地方。經四弟這麽一解釋,全明白過來了。依照最基本的道理和禮製,自己根本不用去大明,派使節過去就行了。也不該是“招安”,而是“稱藩納貢”。解放軍雄踞扶桑,而自己也已是“日本王”。“招安”本就難以成立。
既然不用親自前往大明,自身的安全也有了保障。冒生命危險之類的,根本犯不著。曆史上,在古代,一國之主去往另一國,通常都沒好下場。哪怕隻是去談判,也很可能被抓為“人質”。有一些,甚至直接死在了異國他鄉。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按著禮製,該怎麽做,就怎麽做吧。大明可以不去了。使臣嘛,現成就有一個極好的。那就是“德川家康”。讓德川家康去大明的京城走一趟。向大明皇帝,稱藩納貢,使得日本成為大明海外的領地。依著慣例,大明皇帝也會對自己冊封行賞。一高興,或許真就答應“改革開放”了。
喜歡王直請大家收藏:()王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