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諸朝反應二)
字數:5982 加入書籤
大隋
楊堅端坐在龍椅之上,麵沉似水,獨孤伽羅立於一旁,臉色同樣陰沉。隻要一想起天幕上的隋朝的結局與後世之人對楊廣的評價,兩個人當時就覺得要暈厥過去,什麽驕奢淫逸,不拿百姓當人,種種彈幕仿佛又在他們眼前飄過,簡直要把他們活活氣死。
“啪!”
楊堅猛地一拍龍案,震得整個大殿都為之一顫。
“逆子!真是逆子!”楊堅怒吼,聲音中充滿了失望與憤怒,“朕竟不知,朕的好兒子,竟是如此一個禍國殃民之輩!好啊,好啊,感情他以前那樣子都是裝的,裝的可真好啊,將朕跟皇後都蒙在鼓裏了,啊!”
群臣低頭,無人敢應聲。他們都知道,此刻的隋文帝,已是怒火中燒。
獨孤伽羅上前一步,輕聲勸道“那羅延,龍體要緊。”
楊堅深吸幾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握住獨孤伽羅的手,緩緩說道“傳朕旨意,將那逆子,軟禁於晉王府,無朕旨意,不得踏出府門半步!待天幕透露出那逆子幹了多少蠢事,在做處置。”
“陛下!”高熲聞言,連忙出列,“晉王雖有過失,但畢竟是陛下骨肉,如此軟禁,是否……”
“夠了!”楊堅厲聲喝斷,“朕意已決,你們無需多言!”
高熲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被一旁的楊素拉住。楊素向他微微搖頭,示意他不要再勸。
楊堅環視群臣,緩緩開口說道“今日後世之人的評價,諸位愛卿也都看到了。大隋,絕不能毀在這個逆子手中!”
“臣,等遵旨!”群臣齊聲應道。
“那羅延…”獨孤伽羅輕喚一聲,欲言又止。
楊堅明白她的意思,歎了口氣,說道“伽羅,我知道你想說什麽。廣兒……廣兒他確實讓朕非常失望。但,他終究是朕的兒子,朕……朕下不了狠心。”
獨孤伽羅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最終還是化為無盡的歎息。
大唐
太極宮內
“陛下,”長孫無忌出列,“蝗災之事,臣等已商議妥當,當務之急,是盡快將仙種分發至各地,並派遣官員指導百姓種植。”
李世民點頭“輔機所言極是。隻是,這賑災之事,千頭萬緒,還需一位得力之人,總攬全局。”
他目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諸位愛卿,誰願擔此重任,前往災區,督辦此事?”
大殿內一時寂靜,無人應答。
賑災可不是什麽好差事,勞心勞力不說,萬一出了什麽差錯,還要擔責。更何況,如今蝗災肆虐,災區情況複雜,大部分官員實在不想去趟這趟渾水。
李世民看著群臣,心中有些失望。
“陛下,”一個洪亮的聲音打破了沉默,“臣,房玄齡,願往!”
李世民一愣,滿心都是感動“玄齡,你……”
房玄齡拱手道“陛下,臣身為宰輔,理應為君分憂,為民解難。況且,臣對農學之事也略知一二,加上有仙使送來的種植之法,臣或可助百姓一臂之力。”
“好!好!”李世民連聲稱讚,“有玄齡出馬,朕就放心了。”
他當即下旨,任命房玄齡全權負責蝗災地區的賑災事宜,並調撥錢糧物資,供其使用。
房玄齡領命,隨即退回隊列。
李世民看著房玄齡的背影,心中感慨。關鍵時刻,還得是這些老臣靠得住。
了解了一樁心事,李世民心中稍定。他端起茶盞,輕輕啜了一口,目光再次投向群臣。
“諸位愛卿,”李世民放下茶盞,緩緩說道,“朕觀那天幕所示,後世之繁華,猶如仙境。其中有一事,朕頗為在意。”
群臣皆是凝神靜聽,不知皇帝所指何事。
“諸位愛卿,朕觀那軍訓學子之多,遠勝我朝,從後世之彈幕來看,那樣的學校不止一所。”李世民說道,“由此可見,咱們的後世子孫對教育之重視。”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下方的世家官員,語氣變得意味深長“不知諸位愛卿,對此有何高見啊?”
大殿內,一片寂靜。世家官員們麵麵相覷,卻無人敢輕易開口。他們知道,皇帝這是在試探他們對教育的態度。
李世民也不著急,靜靜地等待著。他知道,這教育之事,牽涉甚廣,非一朝一夕可定。
良久,終於有一位老臣出列,顫巍巍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後世之法,雖有可取之處,但未必適合我朝。我朝自有國情在此,不可盲目效仿。”
“哦?”李世民挑眉,心中倒是好奇他能說出什麽花來。“那依愛卿之見,我朝該當如何?”
“陛下,”那老臣躬身說道,“後世之事,自有其道理。然我大唐,情況迥異。如今已有科舉取士,寒門子弟亦有上升之途。”
李世民並未說話看不出喜怒,隻是靜靜的看著那老臣,將那老臣看的心慌。
“陛下,”見局麵僵持住,又一位世家大臣站了出來“臣以為,此事不妥。百姓讀書,耗費頗巨,家中缺少勞力,於農桑不利。且設立學堂,耗費錢糧,國庫恐難負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啊,陛下,”另一位大臣附和道,“百姓皆去讀書,誰來耕種土地?若無人耕種,我大唐豈不是要餓殍遍野?”
“陛下,臣聽聞,民間百姓,多有不願讓子弟讀書者,他們更希望孩子能早日務農,補貼家用。”
群臣七嘴八舌,紛紛找著各種理由,反對普及教育。
李世民靜靜地聽著,臉上看不出喜怒。
他知道,這些世家官員,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諸位愛卿所言,皆是實情。”李世民緩緩說道,“然朕以為,教育乃國之根本。若百姓皆能讀書識字,明事理,知禮儀,我大唐豈不是更加繁榮昌盛?”
“陛下,”房玄齡出列,躬身說道,“臣以為,此事可徐徐圖之。可先在各地設立官學,招收部分學子,待時機成熟,再逐步推廣。”
“玄齡所言,倒是個法子。”李世民微微頷首,“隻是,這官學名額有限,又該如何分配?”
“陛下,”杜如晦也站了出來,“臣以為,可讓各地官員舉薦,再由朝廷考核,擇優錄取。”
“克明此言,亦有道理。”李世民沉吟片刻,“隻是,如此一來,又該如何確保錄取之人是百姓之子,寒門子弟呢?”
大殿內再次陷入沉默。
李世民看著這些世家出身的官員,心中冷笑。
他知道,想要打破世家對教育的壟斷,絕非易事。
“罷了,”李世民擺了擺手,“此事暫且擱置,容後再議。”
他心中暗自思忖,世家勢力盤根錯節,想要打破如今的局麵不可力敵,隻能智取。
看來,還需從長計議,慢慢削弱世家的影響力。
李世民心中已然有了計較,隻是,這計較,還需細細謀劃。
武周,洛陽宮。
不同於以往的大朝會,今日的紫宸殿內,隻有寥寥數人。武則天端坐於禦座之上,目光依次掃過下方的幾位心腹大臣,以及靜立一旁的上官婉兒。
“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所議之事,關乎我大周未來,眾卿可暢所欲言,不必拘謹,都坐吧。”武則天開口,聲音威嚴而平靜。
“謝陛下。”幾位大臣依言落座,卻依舊保持著幾分恭敬。
武則天見大臣們還是有些拘謹,便開口說道“好了,諸位愛卿,盡然朕讓諸位暢所欲言,諸位便無須客氣了,就先談談我大周目前有哪些需要調整的地方吧。”
一向直言敢諫的狄仁傑,見武則天如此說,便率先起身躬身一禮“陛下,臣以為,自從天幕降臨,陛下之威名數次被天幕提起,已深入民心,此時正是我大周廣施仁政,收攏民心的大好時機啊。”
武則天微微頷首,示意狄仁傑繼續說下去。
“臣鬥膽,若陛下能暫緩部分大型工程,將節省下來的錢糧,用於改善民生,賑濟災民,如此,百姓必將感念陛下恩德,我大周江山,亦將更加穩固。”
武則天聽了,沒有立刻表態,而是陷入了沉思。她不是沒想過這些,隻是那些已經上馬的大工程,尤其是萬象神宮,傾注了她太多的心血。
沉思良久後,武則天突然問道“懷英,你可知,朕為何要修建萬象神宮?”
狄仁傑哪能不知,但開口時還是回答道“陛下此舉,自然是為了彰顯我大周國威,震懾四方。”
武則天笑了,笑聲中帶著幾分自嘲“嗬,震懾四方?懷英啊懷英,你什麽時候也學會跟朕打馬虎眼了?”
“朕以女子之身,登基為帝,本就惹來非議無數。那萬象神宮,與其說是宮殿,不如說是朕的一個象征,一個證明。”
武則天的目光望向殿外變得有些迷離,似乎是陷入了回憶,思緒飄散,不知過了多久,她忽然回想起這兩日來天幕上後世之人的種種話語,特別是那位被後世之人敬愛的教員,以及那句多次被後人提及振聾發聵的“人民萬歲”。
那一瞬間,武則天心中的迷霧被驅散,呢喃道“是啊,人民啊,朕真是老糊塗了,天幕已經多次提及了人民二字,朕又何必執著於這些東西呢?”
武則天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可笑,從前一直琢磨著怎麽讓百姓更愛戴自己,怎麽讓大周更穩固,結果天幕直接把答案擺在眼前了,自己卻陷入了迷茫。
她猛然抬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罷了!傳朕旨意,除了已經開始建造的萬象神宮和水利工程,其餘大型工程,一律暫停!”
狄仁傑等人一愣,隨即心中湧起狂喜。
“陛下聖明!”狄仁傑率先跪倒,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
其餘大臣也紛紛跪下,高呼“陛下聖明!”
“至於省下來的錢糧,”武則天頓了頓,繼續說道,“務必要花在刀刃上,賑濟災民,補貼民生,讓那些吃不飽飯的百姓,都能吃上一口熱乎的!”
武則天說到這裏,語氣稍微緩和了一點,她看著狄仁傑補充道“懷英,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別讓朕失望。”
“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喜歡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請大家收藏:()直播現代:生活被祖宗們圍觀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